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

2020-12-23 大洋網

在社區花園裡,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記錄花草的特徵。

大洋網訊 聯合村民共建的社區生態花園、匯聚村民的幸福食堂、傾聽村民意見的「村民乜都傾」茶話會……2019年,從化區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今年5月,《廣州市從化區創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國家試點示範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從化區力爭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今年,從化區民政局推出眾多推動村民共建的項目,引導和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助力全區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目前,部分試點項目初見成效。

案例聚焦:

幸福溫馨餃子一起包 集思廣益花園一起建

午飯時段,從化區鳳二村70多歲的歐陽阿姨來到村裡的幸福食堂打飯,她跟其他老人聊著上次包餃子探訪低保戶的活動,還提出下一次想一起裹粽子;晚飯後,從化區碧水新村的村民謝秀媚帶著兒子到離家不遠的社區生態花園散步,這裡的花花草草有一部分是母子倆栽種的……

近年,從化區通過打造鄉村公共平臺以及開發村民共建項目讓村民深度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建設者和參與者,從而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社區花園改造中,附近居民村民與師生參與其中。

聯歡活動繪畫培訓 幸福食堂很幸福

「我們的食堂好啊,有得吃也有得玩。」中午11點許,歐陽阿姨來到鳳二村的幸福食堂打飯。兩葷一素,還帶一個湯,口味也符合她的胃口。

那好玩是什麼呢?歐陽阿姨說起了中秋節前在食堂參與的包餃子活動。當時鳳二村的社工組織了一些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家包餃子,之後和老人一起將餃子和中秋禮品送到村裡的低保戶家裡。「以前在家偶爾也包餃子,但包多了也吃不完,現在一起包,包完一起送給村裡的低保戶。大家都很開心。」歐陽阿姨說道,「平時除了在食堂吃飯,社工都會在食堂組織很多活動,村裡的老人家都很積極參加。」歐陽阿姨如今已逐漸成為幸福食堂裡一名志願者。

30多歲的劉先生同樣如此。周末,他帶著上小學的兒子來參與幸福食堂的繪畫班。從前的周末,兒子一寫完作業就看電視,劉先生希望兒子在課餘時間能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但此前村裡沒有培訓班,要到街口街上培訓班,一是學費貴,二是忙於工作的劉先生經常沒有時間接送兒子。

9月,鄉村兒童學堂在幸福食堂開班,免費為村裡的小孩提供美術和主持人培訓班,學堂解決了劉先生的煩惱。劉先生看過幾次兒子上課,「老師特別耐心,我很放心。」之後,劉先生還把侄女也帶了過來。

一來二去,劉先生和鳳二村的社工熟了起來。平時幸福食堂有活動,劉先生會積極地幫助聯繫村民。前段時間,幸福食堂在廣益聯募上發起了募捐,籌集一筆資金用於成立社區慈善基金,主要用作補貼幸福食堂的運營資金。劉先生得知後,先是自己捐了款,後又主動聯繫了親朋和鄰裡。「我是本地人,我對我們村的村民比較了解,我給他們介紹這個捐款項目,他們也比較信任我。」

小小的一個食堂,將村裡的兒童、中年人和老年人都聚了起來。據鳳二村社工站負責人周堪照介紹,鳳二村幸福食堂是8月21日揭牌的,目前由鳳二村的社工和村委會運營,是從化區民政局指導建設的首個鄉村幸福食堂,是對過去長者食堂的一次優化升級。過去村裡的長者食堂僅停留在給長者提供用餐服務,而幸福食堂則將為長者和有需要的人配餐作為核心服務,同時增設了兒童之家、志願服務基地等機構的部分功能,通過開展各式的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凝聚了鄰裡、鄉賢、鄉村婦女等鄉村力量。「最開始是我們有活動,叫村民來參與,現在還有村民主動提出想辦活動,大家一起來討論怎麼辦。」

改造後,荒地變成鳥語花香的小花園。

沙池鞦韆昆蟲屋 一花一草都共建

沙池、小水池、鞦韆、感知路徑、昆蟲屋、香草花園、輪胎花園、餵鳥架……從化區碧水新村裡藏了一座800平方米的花園,在碧水新村開了一家民宿的本地人謝秀媚總是推薦客人來花園裡走走。「這個花園是我們村的人一起建的。」

今年4月,在從化區民政局的主導下,良口鎮社工站聯合多個單位在碧水新村籌建社區生態花園。碧水新村是一個大型回遷住宅區,5個行政村的村民回遷於此,不同村的村民被動聚居,正需要一個契機團結起來。

5月的一天,良口鎮的社工、碧水新村的村民、米埗村委代表、塘料村委代表、良口鎮第二幼兒園老師等30多人聚在一起,在協作者的引導下,開始設計社區花園。

協作者給大家發放了便利貼,讓大家「頭腦風暴」在花園裡要建一些什麼?有的人寫建一個沙池,有的人建議修一個水池,有的人提出加一座假山……之後全部人的想法都放在一起討論,看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哪些想法可行,哪些要暫時擱置,最後確定出花園的雛形。

花園的建設花了兩個月。在兩個月的建設時間裡,良口鎮第二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小孩來撿鵝卵石鋪石子路;良口鎮的社工拾荒地的樹枝來鋪感知路徑的木材路段;華南農業大學的學生打造了昆蟲屋;花園附近的村民捐來自家的小樹苗……整座社區花園的一磚一瓦幾乎都是由社工、村民甚至外來的遊客一起建起來的。

花園落成之後,村民紛紛充當起園丁。花兒蔫了,附近的村民會來澆水;地上有垃圾了,村民會主動撿起來……「這個花園是我們做的,肯定一起來愛護它。」謝秀媚說。

從化良口碧水新村社區花園改造前。

專家點評: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民政部社會組織評估專家周如南:

希望形成自我循環 自我運營的生態系統

我之前牽頭組織過從化區碧水新村的一個村民茶話會,是村委會協助召集村民的,村民起初以為是一個普通的會議,但是我們在會議上採取了去中心化、參與性的手法,由過去的領導講話變成每個群眾都充分發言,我發現其實村民的參與熱情是比較高的。

從化的農村各不相同,但是總體來說,傳統村莊在進行村民共建共治共享過程中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熟人社會,村民之間都比較熟悉,村裡的傳統文化、地方信仰等都可以作為引導村民共建共治的抓手。而劣勢在於,第一,村民不光是社會治理的主體,還是一個經濟體。在農村,涉及徵地拆遷、股份分紅等問題的時候,村委會是集體經濟權力的持有者,村民和村委會有可能因為利益產生衝突。第二,由村民實施共建共治的話,這需要加強相關法律培訓和民主鍛鍊,進一步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和素質。

目前,從化打造了一系列推動村民共建的試點項目,處於建設鄉村治理體系的探索階段。在未來,要將良好的經驗上升到地方性政策上,把這些模式制度化,使其便於推廣。要加強黨建引領,在推動村民共建的過程中,黨員要發揮先鋒作用,要由一部分黨員、社區能人、先進工作者帶動村民。同時,政府要加大重視力度,鄉村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各個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形成合力。要提升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能力,未來希望鄉村能形成一個自我循環、自我運營的生態系統。

基層思考:

從化區民政局局長汪中芳

村民從旁觀者變建設者 提升鄉村自我服務能力

鄉村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最大的困難是激發鄉村的內生力量和村民的主體意識。從化區是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如何進行鄉村治理?如何發揮基層的力量?如何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和村民的主體意識都是我們長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今年,從化區民政局緊抓全國鄉村治理示範區建設試點的契機,推行了一系列試點項目,激發多方主體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其中包括團結社會力量的如願行動,激發社會組織力量的公益創投大賽,還有諸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社區造節等眾多讓村民共同參與建設的項目。

其實建設社區花園、升級幸福食堂都只是一個切入點,我們通過這些平臺能凝聚各方力量,推動村民有序、有效地參與鄉村建設。這種自上而下的公共空間營造方式實現了自下而上的建設思維轉變。村民深度參與到鄉村公共空間的建設中,重新建立了與鄉村、與自然、與他人的聯繫。村民過去是鄉村公共空間的旁觀者、消費者、過往者,現在是設計創造者和維護管理者。

下一步,從化區民政局將深入實施鄉村社工站試點,深化鄉村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連結更多的社會資源,讓更多社會組織和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和治理中,讓鄉村提升自我服務的能力。

專家點評:

全國基層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劉義強

推動村民共建公共平臺 讓鄉村發展更有向心力

鄉村社會是比較分散的,村民的需求和其他人的幫扶都是分散的。目前,鄉村發展和治理面臨比較大的難題是群眾很難組織起來,缺乏一個公共的平臺和機制。推動村民共建需要打造一個鄉村公共平臺,形成發展向心力。

而從化打造的幸福食堂實際就是打造了一個以鄉村長者食堂為中心的鄉村公共平臺。它首先從鄉村最需要幫助的人群出發,再把其他能提供幫助的,能夠推動鄉村發展的人群凝聚在鄉村食堂的周圍,讓他們參與服務,提供服務,從而激發村莊的活力,這比僅僅在社會治理的鏈條上進行上下級的管理更細膩、更有效,也更容易獲得群眾的支持。幸福食堂表面看起來是服務了老人,但在農村,很多老人要帶孩子,同時幸福食堂還與兒童之家結合,如此孩子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聚集起來。老人和孩子組織起來之後,一些鄉村婦女也會隨之納進來,整個服務體系還可能延伸到鄉村的家庭裡。建立這樣一個多功能的幸福食堂,其實是在短時間內,用較低的成本形成一股巨大的鄉村發展向心力。

中心工作室出品

統籌:湯新穎、王晨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鑽瑩 通訊員譚秀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樺

相關焦點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 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共建...
    原標題: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共建美好生活啥都一起建 啥都好商量   聯合村民共建的社區生態花園、匯聚村民的幸福食堂、傾聽村民
  • 排頭兵報告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從化鼓勵村民共建美好生活
    今年5月,《廣州市從化區創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國家試點示範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從化區力爭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今年,從化區民政局推出眾多推動村民共建的項目,引導和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助力全區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目前,部分試點項目初見成效。
  • 又一「幸福食堂」開飯 廣州從化帝田村民樂呵呵
    方便、好吃又實惠,現在政府的服務真的是越來越貼近村民的需求了。」廣州從化鰲頭鎮帝田村的長者金姨對記者說。9月16日上午,從化區鰲頭鎮帝田村「幸福食堂」正式揭牌運營,並開始為該村符合要求的長者及困難群眾提供配餐助餐服務。帝田村「幸福食堂」是從化區繼鳳二村「幸福食堂」運營後的第二所「幸福食堂」,它的運營有效解決村內高齡、空巢及用餐困難老人和困難群眾的就餐問題。
  • 一把手訪談丨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
    2016年,從化推出首批特色小鎮,城郊街以花為主題,在轄區內打造萬花風情小鎮,正式開始譜寫花文章。在發展花卉產業的過程中,城郊街採取流轉土地,與企業合作的模式,「我們遵循以市場為導向的規律,最後定位在發展以小盆栽為主的花卉產業。小盆栽品種多、成本較低、可塑性強。」鍾梅芳介紹道。
  • 界頭鎮順河社區:「四重唱」奏響「幸福鄉村」澎湃樂章
    近年來,順河社區通過黨建引領、固本引新、扶貧扶志、「三治」共建「四重唱」奏響「幸福鄉村」澎湃樂章。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為進一步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強化典型示範引導,創建黨建工作品牌,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順河社區黨總支積極開展黨支部達標創建工作,以「九項工程」推動基層黨建創新提質,成功申報市級「黨支部+合作社」建設項目一個。
  • 「幸福餐桌+社區食堂」 讓老年人吃上幸福餐
    「幸福餐桌+社區食堂」 讓老年人吃上幸福餐——新時代 新擔當 新作為2020-10-17 來源: 文登傳媒網文登傳媒網訊 文登以助餐服務為突破口,紮實推進幸福餐桌和社區食堂民生工程,不斷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和養老服務業發展體系建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4名大學生推動「幸福書屋」誕生 點亮鄉村公益星星之火
    4名大學生推動「幸福書屋」的誕生「幸福書屋」從哪裡來?4名在校大學生最早吹響了建設的號角。時間回到今年年初,在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的指導下,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公益慈善學院聯合畢業後公益基金,發起了首屆廣東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公益創新大賽——「嶺南·千圖杯」。
  • 廣州從化:創新實施黨建「六呼六應」模式統領鄉村振興
    2020年以來,廣州市從化區認真踐行「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新機制,聚焦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將以紅色文化傳承地著稱的溫泉片區23個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為試點,創新實施黨建統領鄉村振興「六呼六應」工作模式,推動實現「中央有部署、黨委有行動,企業有需求、政府有服務,群眾有呼聲、黨員有回應」。
  • 「從化」鳳二客家文創小鎮:以山歌為紐帶深挖文化內涵
    目前共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完成元牌坊、金鳳凰廣場、黨群服務中心、鳳凰老街、男女對歌臺、荷花池、姻緣橋、大小風車、鳳宴廠場、圖書吧、咖啡屋等17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為村民打造了環境優美、文化豐富、和諧幸福的公共文化服務環境,為傳承和弘揚鳳二村客家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 廣州從化人的家,就是這麼美!
    庭院裡, 村民圍坐促膝交談, 偶爾喝一口熱茶, 幸福之感迴蕩心間; , 為村民美麗家園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 排頭兵報告|從化:用好特色小鎮「特」字訣,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作為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的平臺,特色小鎮已成了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同時是農村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作為廣州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從化2015年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至今在全區謀劃布局了20個特色小鎮,10個已對外運營。歷經發展建設,從化已闖出一條以建設特色小鎮為重要抓手的鄉村振興之路。
  • 從化區穩步推進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項目建設
    綠色是從化的底色。守好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屏障,用活綠色生態家底是從化人民的共識。作為流溪河的發源地,從化治水工作成效直接關係到下遊1400多萬廣州市民飲用水源安全。近年來,從化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打好治水「組合拳」,以加強河(湖)長制落實、大力整治「散亂汙」場所、推進碧道建設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堅決守護好美麗河湖。
  • 這麼美的地方,真的是從化的農村嗎?
    村民英姐回憶道。 該鎮還將全鎮31條村(社區)的城鄉清潔保潔分成三個片區外包給3家公司,並成立城鄉清潔督導組每天開展明查暗檢,接受村民反饋投訴。
  • 從化新添兩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公告稱,按照《「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建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要求,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遴選工作,已經確定第二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從7月9日起公示,公示期5天(自公示之日起計算)。記者從中獲悉,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呂田鎮蓮麻村入選。
  • 快樂老家 遇見未來 衢州試點建設鄉村未來社區
    鄉村,正在不斷打破人們的想像。  高科技加持的現代化農業,插上網際網路翅膀的農產品銷售,人才逐漸回流的快樂老家,資本、項目紛紛看好的詩意田園……探索的腳步仍未停止,未來的鄉村什麼樣?在浙江,這個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正從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到未來社區中不斷汲取靈感。衢州在探索城市未來社區建設的同時,因地制宜將未來理念向鄉村延伸,提出打造「鄉村未來社區」。
  • 探訪儀徵新村社區「幸福食堂」
    這也是新村社區試點居家養老以來,建立社區幸福食堂的一道風景。「女兒,看看我們幸福食堂今天中午的夥食怎麼樣呀?」一位空巢老人用手機拍下新村社區小飯堂的菜餚,微信秀給自己遠方的姑娘看。2018年6月6日,儀徵市新村社區小食堂,孤寡空巢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
  • 加大圖書館建設力度,營造書香從化
    2020年,從化區除區圖書館外,在五鎮三街都布局了鎮街圖書館,且實現了通借通還,部分圖書館深入社區、鄉村。 圖書館深入社區、鄉村 課餘時間,住在從化區帝田村的徐曉儀最愛去就村裡的圖書館。徐曉儀一直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從前,她只能從村裡搭一個小時公交車到從化區圖書館閱讀。
  • 關於印發鄒城市社區幸福食堂建設方案的
    一、目標任務社區幸福食堂是具有公益屬性的餐飲服務項目,以滿足社區居民就餐需求為目的,以保障社區老年人就餐需求為重點,以「敬老愛老、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為宗旨,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提供安全、優質、實惠、便利的餐飲服務。社區幸福食堂的建設秉承「政府主導、市場參與、保障老人、服務社區」的理念,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將政府和企業有機結合,推動社區幸福食堂可持續發展。
  • 大灣區後花園百花齊放,廣州從化寫好「花漾」文章擦亮花城名片
    抓住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等重大契機,從化做好做大「花漾」文章,擦亮「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品牌,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 1980年開始,錦二村民陸續種植桃花。1999年初,從化花卉業發展呈起步階段,相繼湧現出一批花卉專業村、專業基地和專業企業,其中江埔鎮錦二村形成桃花專業村,花卉種植面積600畝。自2000年以來,錦二村桃花連續多年獲廣州地區年花王評比活動「桃花王」稱號,2005年更被評為從化區桃花生產專業村,桃花遠銷珠三角和港澳地區。
  • 美麗庭院村村行⑧丨城陽區惜福鎮街道青峰社區:美麗庭院點靚美麗鄉村
    全村上下爭創建,最美我的幸福家!「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是全國婦聯、省婦聯「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重要舉措,是省委省政府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部署,是我市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倡導生態宜居,打造美麗家園 為了進一步提升居民家庭環境衛生,將社區打造成為「家家是花園,處處是美景」的美麗鄉村,青峰社區為居民們制定了美麗庭院守則,實行房前、屋後、院內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