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O2O線上線下一起搞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而所謂的C2C模式即Customer to Customer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電子商務,舉個慄子👉馬爸爸的淘寶。
當我們在談論O2O時,最直觀想到的是把商家和消費者做最優化的連接,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剛需是獨立存在於2C的個體之間,比如找個攝影師去旅拍、給孩子請個鋼琴老師、約個健身教練等等...由於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我們有此類需求時往往只能通過好友關係推薦或其他頗費周折的方式來獲取信息。
15年底小D有幸負責「大眾點評行家」項目探索了一把O2O+C2C模式,雖然行家已經完美謝幕,陸續還有很多小夥伴來問我做C2C產品的一些經驗,在這裡小D用公眾號首秀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做行家的一些經歷。
悄悄的說,結尾有彩蛋哦( ̄▽ ̄)~*
一、O2O+C2C領域的玩家
天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在O2O+C2C領域也一樣。前有經驗分享的在行、知乎Live和極牛,後有各垂直細分領域的眾多玩家以及用平臺思路來做的廳客、空格等等...小D想要殺出一條血路絕非易事。俗話說每一個不了解競品的產品🐶都是耍流氓,在決定開始做行家的那天起,小D蒙頭在AppStore下載體驗了將近100個相關App,列出幾個供大家感受下,哦對了還有馬爸爸支付寶的「到位」😮
二、對O2O+C2C模式的摸索
產品經理的工作需要從一堆潛在需求中去偽求真找到真正的用戶價值,換句話說PM需要想清楚你的產品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目標用戶是誰?目標用戶群體有哪些特性?目標用戶的規模有多大?在產品前期預研PM對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決定了後續產品的生死存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產品的定位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O2O+C2C的找人需求,當我們有此類需求時找到合適目標人選信息獲取的渠道少且分散,信息篩選的成本高且前期存在一定的試錯成本。讓天下沒有難找的行家,這是行家之於用戶的價值。
大眾點評在商家信息+用戶瀏覽/交易/評價的鏈路已經足夠成熟,C2C模式的行家則能幫助點評完成平臺信息鏈和信息形態的拓寬,從過去的連接人與商家/人與信息到連接人與人/人與服務。搭建連接人與服務的平臺,建立個人維度的評價體系豐富點評平臺的信息,這是行家之於點評的價值。
2、行業的切入
作為平臺產品初期可以切入的細分行業眾多,找準早期目標用戶的痛點挑選合適的行業至關重要。初期的行家依附於大眾點評的現有流量,點評現有的高頻用戶以一二線大城市的女性用戶為主流,「愛吃愛玩愛分享的小資白領」是小D對點評高頻用戶的粗粒度畫像。
有人會問為什麼是小資白領?在中國移動終端市場IOS和安卓系統的用戶規模大約是1:6,而在點評的用戶中Iphone機型的佔比遠超安卓。每次蘋果的新機型發布後開發GG的測試機還未到貨,點評新機型的用戶數就已是所有Iphone機型中最多的,大家隨意感受下我們的用戶有多壕😂
小D列出了大部分的O2O行業,結合行家早期希望服務小資女白領的目標用戶群體,初步聚焦在專業諮詢、運動健身、文藝技能和攝影寫真四個行業。不同行業服務者提供的C2C服務大致都可以分為教你做、給你做、陪你做三種形式,考慮到陪的維度服務提供者的門檻較低,初期接入會拉低整個平臺的內容質量,關於行家提供的服務方式主要從教和做的維度出發。
三、行家的從0到1
1、關於冷啟動數據
作為平臺最重要的是提供的內容,行家初期冷啟動的內容從哪裡來?一開始小D天真的以為可以通過平臺聚合合作方信息的方式,在BD了幾十個第三方後發現對於C2C的初創公司而言行業服務者的信息相當於企業的命根子,根本不足為外人分享也T^T。
關於冷啟動數據我採取的方案是B端先行+平臺招募的方式,勾搭各行各業服務者的姿勢主要是圍繞著目標行業通過簡訊+郵件+weibo私信+電話邀請等傳統地推模式🌝
2、用戶端主流程
在準備好冷啟動數據後,大眾點評行家終於和上海的用戶見面啦🤗關於用戶端行家頻道頁的設計思路,小D認為通過搜索和分類導航路徑訪問的用戶基本都有著初步的目的,從用戶流量分發轉化的效率來看一定是搜索+導航分類路徑的用戶 > 信息瀏覽的用戶。行家頻道頁的設計也是圍繞這一點來進行的,頁面框架主要分為搜索/導航/Banner/優質內容推薦的形式。
C端用戶在大眾點評行家頻道頁勾搭合適的行家的流程大致為:篩選行家 → 預約行家服務 → 行家接受預約 → 用戶預支付錢款到點評 → 行家提供服務 → 用戶確認服務+寫點評→ 服務確認後T+7點評打款給行家帳戶。
3、那些年我踩過的坑
因為行家的定位是C2C交易而並非純信息瀏覽平臺(關於交易平臺的定位且聽小D下回分析),而電商的本質是賣貨。交易的GMV=流量*轉化率*客單價,作為C2C交易平臺提供的行家質量和數量、行家提供的服務類型及售賣價格、平臺的曝光流量無一不影響著最後的成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電商產品界面設計的再美沒有優質和充足的貨源作為保障也是枉然。O2O+C2C交易平臺的行家並沒有從本質上擺脫O2O行業需要地推的重模式,在行家上線後如何快速提昇平臺上行家&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成了小D最大的難題。作為C端產品經理此時一定要跳出改界面的慣性和誤區,多問自己不改會死麼?在這裡小D很驕傲的說,從行家平臺上線後我基本沒有改過用戶端界面👻
4、一路上有你們
雖然大眾點評行家在最後因為公司整體戰略及O2O重模式導致ROI較低的缺陷完美謝幕了,但即使就交易訂單和GMV來看我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看到行家和用戶自發的傳播推廣和好評是小D最大的動力和驕傲,一路上有你們是我作為PM的一點小確幸。5年前小D選擇做一名PM的初心是希望能為每一個用戶的生活帶來一點即使微小卻美好的改變,親愛的願你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終勿忘初心。
Duang~彩蛋來啦(づ ̄3 ̄)づ╭❤~
最後曝光下行家幕後的MM們,正是我們3個人的美少女組合完成了大眾點評行家BC端+運營後臺的全部產品的搭建並同時客串了BD+運營+小編+客服的角色,感謝曾經一起在安化路492奮鬥的每一個小夥伴,你們是最棒噠(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