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張釗維、李博|又有3名華人紀錄片從業者入選奧斯卡評審

2021-02-16 木子記錄

為真實·真相死磕到底

影視參賽信息獲取請及時關注:木子記錄

打造影視參賽集合信息發布平臺!

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官方宣布,今年新增819名會員,其中45%是女性,49%來自全球其他國家。其中中國紀錄片導演周浩(《大同》導演)、張釗維(《沖天》導演,CNEX聯合創始人)、李博(《時光機》剪輯師)也在名單之中,之後他們可就奧斯卡獎項行使投票權。

在此之前,華人紀錄片工作者已經有13人入選奧斯卡評審。截至目前,共有16名華人紀錄片工作者入選奧斯卡評審,分別是:

張僑勇(《千錘百鍊》,2013年入選)

崔明慧(《誰殺了陳果仁?》,2013年入選)

王兵(《鐵西區》,2016年入選)

陳玲珍(CNEX聯合創始人,2017年入選)

蔣顯斌(CNEX聯合創始人,2017年入選)

江松長(《驕傲大選戰》,2017年入選)

杜海濱(《少年小趙》,2018年入選)

範儉(《搖搖晃晃的人間》,2018年入選)

王男袱(《我是另一個你》,2018年入選)

金國威(《徒手攀巖》,2019年入選)

馬莉(《囚》,2019年入選)

吳皓(《虛你人生》,2019年入選)

王淼(《北京計程車》,2019年入選)

周浩(《大同》,2020年入選)

張釗維(CNEX聯合創始人 《沖天》,2020年入選)

李博(《時光機》,2020年入選)

Shirley Abraham – 「The Hour of Lynching,」 「The Cinema Travellers」
Joelle Alexis – 「The Green Prince,」 「A Film Unfinished」
Cristina Amaral – 「Um Filme de Verão (A Summer Film),」 「Person」
Liran Atzmor – 「King Bibi,」 「The Law in These Parts」
Violeta Ayala – 「Cocaine Prison,」 「The Bolivian Case」
Julia Bacha – 「Naila and the Uprising,」 「Budrus」
Robert Bahar – 「The Silence of Others,」 「Made in L.A.」
Nels Bangerter – 「Cameraperson,」 「Let the Fire Burn」
Malek Bensmaïl – 「The Battle of Algiers, a Film within History,」 「La Chine Est Encore Loin (China Is Still Far)」
Sara Bernstein – 「Rebuilding Paradise,」 「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
Yael Bitton – 「Advocate,」 「Machines」
Garrett Bradley – 「Time,」 「Alone」
Salem Brahimi – 「Abd El-Kader,」 「Africa Is Back」
Vincent Carelli – 「Martírio,」 「Corumbiara: They Shoot Indians, Don’t They?」
Almudena Carracedo – 「The Silence of Others,」 「Made in L.A.」
Paola Castillo – 「Beyond My Grandfather Allende,」 「Genoveva」
Daniel Chalfen – 「The Infiltrators,」 「Silenced」
Chaowei Chang – 「Chong Tian (The Rocking Sky),」 「The Road to Fame」
Lisa Kleiner Chanoff – 「Life Overtakes Me,」 「Watchers of the Sky」
Alison Chernick – 「Itzhak,」 「Matthew Barney: No Restraint」
Kasper Collin – 「I Called Him Morgan,」 「My Name Is Albert Ayler」
Inadelso Cossa – 「A Memory in Three Acts,」 「Xilunguine, the Promised Land」
Laura Coxson – 「The Proposal,」 「Iris」
Maria Cuomo Cole – 「Newtown,」 「Living for 32」
Emma Davie – 「Becoming Animal,」 「I Am Breathing」
Adam Del Deo – 「Quincy,」 「Every Little Step」
Whitney Dow – 「When the Drum Is Beating,」 「Two Towns of Jasper」
Kelly Duane de La Vega – 「The Return,」 「Better This World」
Sandi Dubowski – 「A Jihad for Love,」 「Trembling before G-d」
Carol Dysinger – 「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 (If You’re a Girl),」 「Camp Victory, Afghanistan」
Paz Encina – 「Memory Exercises,」 「Paraguayan Hammock」
Ali Essafi – 「Sheikhates Blues,」 「Général, Nous Voilà!」
Ina Fichman – 「The Oslo Diaries,」 「The Wanted 18」
David France – 「The Death and Life of Marsha P. Johnson,」 「How to Survive a Plague」
Asako Fujioka – 「Shukufuku (Blessed)」
Atanas Georgiev* – 「Honeyland,」 「Cash & Marry」
Linda Goldstein Knowlton – 「We Are the Radical Monarchs,」 「Somewhere Between」
Robert Greene – 「Bisbee 』17,」 「Kate Plays Christine」
Pernille Rose Grønkjær – 「Hunting for Hedonia,」 「The Monastery」
Tala Hadid – 「House in the Fields,」 「Windsleepers」
Amelia Hapsari – 「Rising in Silence,」 「Fight like Ahok」
John Haptas – 「Life Overtakes Me,」 「Tokyo Waka」
Jessica Hargrave – 「Ask Dr. Ruth,」 「Good Ol』 Freda」
Monica Weston Hellström – 「The Distant Barking of Dogs,」 「15 Min – The Massacre」
Sonja Henrici – 「Donkeyote,」 「I Am Breathing」
Jerry Henry – 「City of Gold,」 「American Revolutionary: The Evolution of Grace Lee Boggs」
Alice Henty – 「The Dog Doc,」 「The Work」
Robin Hessman – 「Simple as Water,」 「My Perestroika」
Nishtha Jain – 「Gulabi Gang,」 「Lakshmi and Me」
Rachel Leah Jones – 「Advocate,」 「Gypsy Davy」
Gary Byung-Seok Kam – 「In the Absence,」 「Planet of Snail」
Toni Kamau – 「I Am Samuel,」 「Softie」
Anne Köhncke – 「Pervert Park,」 「The Act of Killing」
Tamara Kotevska* – 「Honeyland,」 「Lake of Apples」
Hajooj Kuka – 「Live from Mogadishu,」 「Beats of the Antonov」
Richard Ladkani – 「Sea of Shadows,」 「The Ivory Game」
Véronique Lagoarde-Ségot – 「Amal,」 「5 Broken Cameras」
Peter Lataster – 「Miss Kiet’s Children,」 「Awake in a Bad Dream」
Petra Lataster-Czisch – 「Miss Kiet’s Children,」 「Awake in a Bad Dream」
Erez Laufer – 「Rabin in His Own Words,」 「One Day after Peace」
Monica Lazurean-Gorgan – 「A Mere Breath,」 「Chuck Norris vs. Communism」
Bo Li – 「Our Time Machine,」 「Plastic China」
Allyson Luchak – 「This Is Not a Movie,」 「One Nation under Dog」
Amit Madheshiya – 「The Hour of Lynching,」 「The Cinema Travellers」
Vinnie Malhotra – 「16 Shots,」 「Ivory Tower」
Jeffrey Malmberg – 「Spettacolo,」 「Marwencol」
Vitaly Mansky – 「Putin’s Witnesses,」 「Under the Sun」
Andrea Meditch – 「Ernie & Joe: Crisis Cops,」 「Grizzly Man」
Thomas G. Miller – 「Limited Partnership,」 「One Bad Cat: The Reverend Albert Wagner Story」
Todd Douglas Miller – 「Apollo 11,」 「Dinosaur 13」
Rima Mismar
Nicole Newnham – 「Crip Camp,」 「The Rape of Europa」
Bianca Oana – 「Colectiv (Collective),」 「Turn Off the Lights」
Jacki Ochs – 「Out of My Head,」 「Letters Not about Love」
Mariana Oliva – 「The Edge of Democracy,」 「Piripkura」
Göran Hugo Olsson – 「That Summer,」 「The Black Power Mixtape 1967-1975」
Deborah Oppenheimer – 「Foster,」 「Into the Arms of Strangers: Stories of the Kindertransport」
Iván Osnovikoff – 「Los Reyes,」 「La Muerte de Pinochet (The Death of Pinochet)」
Tiago Pavan – 「The Edge of Democracy,」 「Olmo and the Seagull」
Bettina Perut – 「Los Reyes,」 「La Muerte de Pinochet (The Death of Pinochet)」
Nicolas Philibert – 「To Be and to Have,」 「In the Land of the Deaf」
Diane Quon – 「The Dilemma of Desire,」 「Minding the Gap」
Claudia Raschke – 「RBG,」 「Mad Hot Ballroom」
Marina Razbezhkina – 「Optical Axis,」 「Winter, Go Away!」
Jeff Reichert – 「American Factory,」 「Remote Area Medical」
Lisa Remington – 「Foster,」 「Feminists: What Were They Thinking?」
Yoruba Richen – 「The New Black,」 「Promised Land」
Jihan Robinson – 「Pahokee,」 「Traveling While Black」
Marta Rodriguez – 「Our Voice of Earth, Memory and Future,」 「Campesinos (Peasants)」
Erich Roland – 「The Final Year,」 「Waiting for 「Superman」」
Maureen A. Ryan – 「1971,」 「Wisconsin Death Trip」
Sophie Sartain – 「Seeing Allred,」 「Blessed Is the Match: The Life and Death of Hannah Senesh」
Elhum Shakerifar – 「Of Love & Law,」 「Even When I Fall」
Karin Slater – 「Sisters of the Wilderness,」 「The Meaning of the Buffalo」
Jason Spingarn-Koff – 「The White Helmets,」 「Life 2.0」
Ljubo Stefanov* – 「Honeyland,」 「Lake of Apples」
Michèle Stephenson – 「American Promise,」 「Slaying Goliath」
David Tedeschi – 「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by Martin Scorsese,」 「George Harrison: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Douglas Tirola – 「Bisbee 』17,」 「Drunk Stoned Brilliant Dead」
Mila Turajlic – 「The Other Side of Everything,」 「Cinema Komunisto」
Noland Walker – 「Boogie Man: The Lee Atwater Story,」 「Citizen King」
Yvonne Welbon – 「The New Black,」 「Sisters in Cinema」
Chris White – 「Midnight Traveler,」 「Quest」
Yi Seung-Jun – 「In the Absence,」 「Planet of Snail」
Donald Young – 「Daze of Justice,」 「Jake Shimabukuro: Life on Four Strings」
Miranda Yousef – 「Misconception,」 「Troubadours」
Yolande Zauberman – 「M,」 「Classified People」
Zhou Hao – 「The Chinese Mayor,」 「Cotton」
Michel Zongo – 「No Gold for Kalsaka,」 「The Siren of Faso Fani」

 周浩,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周浩早年先後在新華社、《南方周末》等媒體擔任攝影記者。2002年,開始轉行做紀錄片 ,並執導了個人首部紀錄片《厚街》,他憑藉該片獲得「雲之南人類學影像展」黑陶獎(最佳新人獎)。2014年,執導紀錄片《棉花》,該片獲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執導紀錄片《大同》,該片獲得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代表作:《高三》、《差館》、《龍哥》等。

 張釗維是CNEX聯合創始人暨製作總監,紀錄片《沖天》導演。曾任職於《破周報》、《南方電子報》、新加坡運行視覺公司、香港陽光衛視。同時為視襲影視內容顧問。目前擔任CNEX製作總監。2006年參與創辦CNEX,為兩岸三地第一個以扶持獨立紀錄片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並拓展紀錄片的跨國合作與傳播。張釗維的執導作品有《沖天》《教改學堂》《反對者陳獨秀1879-1942》等,最新作品《本來面目》預計八月底在臺北首映。

 李博,剪輯師,主要作品:《時光機》、《塑 料 王國》、《錘子鐮刀都休息》。曾榮獲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剪輯獎。

以上信息來源奧斯卡官網及周浩導演朋友圈

歡迎點讚、評論與轉發

相關焦點

  • 周浩、李博、張釗維三位紀錄片創作者成為奧斯卡新評委
    其中,新入選的華人評審,不僅有演員吳京、趙濤、黃覺,還有被紀錄片部門邀請的周 浩(《大同》《棉花》),張釗維(《沖天》《成名之路》),李博(《時光機》《塑料王國》)。,截至2018年奧斯卡評審人數一共9226人,但華人評審只佔當中0.006%。
  • 紀實周報 | 周浩入選奧斯卡新成員,範儉《被遺忘的春天》
    2.奧斯卡主辦方邀請819位新成員加入,周浩、張釗維、李博等在列6月30日,奧斯卡金像獎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發布今年邀請加入的新成員名單,其中共819人,36%為白人,45%為女性,49%在美國之外。
  • 周浩入選奧斯卡新成員,範儉《被遺忘的春天》今日上線
    奧斯卡主辦方邀請819位新成員加入, 周浩、張釗維、李博等在列 6月30日,奧斯卡金像獎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發布今年邀請加入的新成員名單,其中共819人,36%為白人,45%為女性,49%在美國之外。
  • 奧斯卡評委再擴招,吳京、黃覺入選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學院)6月30日宣布,2020年將邀請819位電影行業相關從業者進入學院——他們將成為奧斯卡獎評委,可以在各自所屬分類獎項中行使投票權。中國電影人和華裔電影人有不少在列,包括吳京、趙濤和黃覺,以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奧卡菲娜、《摘金奇緣》女主角吳恬敏等。《好萊塢報導者》稱,本次受邀者名單中,45%為女性,36%為少數族裔,49%來自美國境外國家或地區,這符合學院2016年以來一直推動的多元化和國際化改革方向。如今,美國電影學院下屬17個分支的會員總人數已突破萬人。
  • 奧斯卡華人評委名單再添10位,累計已破百人
    、製片等多個領域,新入選的中國及華裔影人包括:吳京、趙濤、黃覺、奧卡菲娜、王子逸、吳恬敏、馬泰、周浩、張釗維、李博。目前奧斯卡華人評委總數累計已破百人。周浩導演此外,獨攬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大獎的韓片《寄生蟲》主創陣容榜上有名。除導演奉俊昊和演員宋康昊已於2015年受邀加入評委外,此次演員崔宇植、張慧珍、曹汝貞、樸素談、李姃垠,以及編劇韓進元、製片人郭信愛、配樂指導鄭在日、美術指導李夏俊等人成功入選。
  • 奧斯卡公布新評委名單,4位華人紀錄片導演入選
    其中,新入選的華人評審,不僅有被編劇或導演部門邀請的王全安(《圖雅的婚事》《白鹿原》),周美玲(《阿青,回家了》《刺青》),還有被紀錄片部門邀請的金國威(《徒手攀巖》《攀登梅魯峰》),馬莉(《囚》《京生》),吳皓(《虛你人生》《成名之路》),王淼(《尋岸》《北京計程車》)。據悉,截至2018年奧斯卡評審人數一共9226人,但華人評審只佔當中0.006%。
  • 奧斯卡華人評委有哪些?
    包括:吳京(《戰狼》)、趙濤(《江湖兒女》)、黃覺(《少年的你》)、奧卡菲娜(《瞞天過海:美人計》)、王子逸(《別告訴她》)、吳恬敏(《摘金奇緣》)、馬泰(《花木蘭》)、周浩(《高三》)、張釗維(《塑料王國》)、李博(《塑料王國》),名單涉及了導演、編劇、演員、美術、製片等多個領域。
  • 美國影藝學院2020年度新成員名單公布,CNEX聯合創始人/《沖天》導演張釗維入列
    美國當地時間6月30日,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簡稱「影藝學院」),宣布新增819位會員,繼CNEX聯合創始人蔣顯斌與陳玲珍受邀成為學院會員,CNEX聯合創始人暨製作總監張釗維也受邀擔任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會員,未來三人將一起參與奧斯卡獎紀錄片獎項的評選工作。
  • 奧斯卡評委名單出爐!吳京黃覺等入選
    今天(7月1日),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年「招新」名單出爐。多個類目共819人受邀成為學院成員,除一名合作成員Associates等之外都有奧斯卡評委資格。其中36%為非白人,45%為女性,49%在美國之外。
  • 吳京、黃覺多名中國演員成為奧斯卡評委,奧斯卡公布新晉評委名單
    就在近日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年「招新」名單出爐。多個類目共819人受邀成為學院成員,除一名合作成員Associates等之外都有奧斯卡評委資格。吳京、趙濤、黃覺、奧卡菲娜、王子逸、吳恬敏、馬泰、周浩、張釗維、李博、約翰·大衛·華盛頓、馬修·沃恩、阿里·艾斯特、安娜·德·阿瑪斯、佛羅倫斯·珀、贊達亞、羅伯特·艾格斯、伊娃·朗格利亞、勒凱斯·斯坦菲爾德、樸素丹、崔宇植、本·門德爾森、喬治·麥凱、馬特·裡夫斯、辛西婭·艾莉佛、拉吉·利、鮑比·坎納瓦爾、託馬辛·麥肯齊、韓進元、泰恩·黛莉、娜塔莎·雷昂、瑞恩·
  • 恭喜吳京成為奧斯卡評委!
    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年「招新」名單出爐。多個類目共819人受邀成為學院成員(完整名單見圖1),除一名合作成員Associates等之外都有奧斯卡評委資格。其中36%為非白人,45%為女性,49%在美國之外。
  • 聖丹斯-CNEX紀錄片論壇來襲 奧斯卡聖丹斯獲獎影片主創等你來! 5.15@北京
    這是中美紀錄片工作者進行創作交流的年度盛會,本次嘉賓陣容強大,包括聖丹斯學會紀錄片項目創意合作主管理察·雷·佩雷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離巨星二十英尺》剪輯指導道格·布拉斯,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浩、張僑勇,美國電影剪輯師工會成員錢孝貞,《喜馬拉雅天梯》和《我在故宮修文物》製片人雷建軍……本場論壇向紀錄片同行和學子開放,我們期待熱情、專業的你加入這場紀錄片的頭腦風暴!
  • 13位紀錄片大佬的超級片單:19部必看好片!
    過去一年,中國湧現了很多優秀的紀錄片,這一年,中國(廣州)紀錄片節也為大家介紹了很多紀錄片。春節之際,「穀雨計劃」邀請了紀錄片領域優秀的從業者們聊了聊他們2017年遇到的好片,特別轉載為粉絲們獻上。這份片單中,既有海外最新、備受各大電影節青睞的影片,有對華人社會與家庭做出細膩而深入探討的影片,還有一些值得反覆觀看的經典老片。
  • 張釗維:為什麼華人社會少見家族主題的紀錄片?
    這其中,一個姓林的小家族,在「林爽文事變」(編註:臺灣在清朝統治時期發生的一起武裝民變)之後,清廷對「天地會」的全面鎮壓當中,逃入霧峰重建家園。經過一兩代,他們發展成當地最強大的豪族,並且有自己的武裝部隊,還協助清廷剿滅臺灣的叛亂,甚至渡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之役,也在中法戰爭中立功。其後人被清廷封爵世襲,家族獲得臺灣與福建一帶的樟腦專賣權,並擁有大量土地。
  • 張釗維採訪 | 身為創作者和紀錄片工作的支持者
    張釗維,六十年代生於臺灣臺南市,泉州移民第七代。身兼評論作家與紀錄片工作者二職。主要文字作品有《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穿梭米蘭昆》、《真實的支點》。主要導演作品有《沖天》、《本來面目》。A:《本來面目》是在談一個禪宗的法師,他的法名是聖嚴法師,他原本是江蘇南通人,大概是1929-30年左右出生,關於他出生的年份有不同的記載。他14歲的時候在南通出家,出家的廣教寺道場還在。廣教寺是很有名的一個道場,唐代就存在了。現在那裡還有一個他的紀念館,我們還去看過。1949年之後因為內戰,他來到臺灣,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又到日本去念書。
  • 2020年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IDF創投」提案結果公布
    「IDF創投」提案單元是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對紀錄片作者的扶持單元,旨在為具有國際潛力的優秀紀錄片項目創造孵化與合作機會,鼓勵紀錄片作者創作更具品質的藝術作品。大會面向全球華人社會題材、華人紀錄片創作者徵集處於拍攝或者後期製作階段的紀錄長片(時長60分鐘及以上)及系列紀錄片(兩集及以上或具有關聯性的系列作品)的項目。
  • 周浩:紀錄片就是和生活談戀愛
    「周老師拍紀錄片跟過日子似的,一部接著一部,上一部片子的剪輯進度還寫在牆上呢,他就已經找到下一部作品的選題了,他不會有停下來的時候。」洪世豪說。在迥異於其他人藝術家般的流浪生活中,獨立紀錄片導演周浩迄今為止完成了超過10部紀錄片作品,並收穫許多業內獎項。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浩:混沌的真實
    12月3號,「記錄時代幻影」CNEX紀錄片影展·杭州站將隨著周浩導演的《差館I&II》
  • 周浩:紀錄片不是一個名利場
    周浩:沒有想那麼多,我本身不是學電影出身的,我沒有特別強烈的電影院的情結。大銀幕是一種媒介,只是多了一個空間,畢竟在中國生活還是需要跟大眾見面。做紀錄片也是一個媒介,有這個機會挺好的,但是談不上欣喜若狂,該來的都來了。陳瑋曦:去電影院播放《孤注》是一開始想好的?
  • 周浩導演作品展映
    開始,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要製作一部紀錄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有目的和他們交「朋友」。「朋友」們奇蹟般地允許導演進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吸毒也販毒……紀錄片的製作者和被拍者之間到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部影片給出了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