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 | 墨綠的夜 隱隱約約)
前言以及一些概括性的想法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幫渴望更多的了解這部影片的我的朋友們,不強求任何人的喜歡、共情和理解,以下的解析都是藉助我自己的記憶梳理,因為沒有出網絡片源,我也不能保證對劇情的完全理解,所以完全是一個丁老兔版本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吧。(以下簡稱為《地球》。羅x武簡稱為黃覺,萬綺雯和陳慧嫻簡稱為湯唯。)
寫完整篇我還是要說的是,看不懂是看不懂,這是導演的敘事和剪輯存在的問題,只是真的對那些沒多久離場後罵罵咧咧的人不滿意,放一張畢贛16年在《一席》的講話吧,他念大學時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人人都說好,可是畢贛覺得他拍的很爛,就想好好批評一下,這裡他說到一點,「批評至少要看完」。我無法改變那些離場的朋友們,他們更像是消費者,而不是觀眾,我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值回票價」這件事,我只是為他們可惜。
(畢贛 | 一席2016 |《路邊野餐》)
好吧,不再說這個啦就,接下來就進入我的解讀吧,第一次整理,沒有仔細拉,但是我覺得2D部分劇情是比較好理解的,(說到這裡就忍不住又想吐槽,那些只看了一點就說看不懂離場的到底...)最難立刻理解的是3D部分。讓人感覺理解困難的地方,我認為主要是在這幾個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導演功力不夠是當然的):
①現實線和回憶線交雜剪輯,對觀眾的邏輯閱讀能力和敏銳度有要求
②隱喻過多,需要思考的信息太多了,紅髮、蘋果、照片、咒語云雲各種線索不斷地出現。更重要的剪輯上來說,這些線索又非常的重要,就比如畫外說到「人傷心的時候blahblah吃蘋果」然後畫面就轉到白貓吃蘋果;黃覺從餐廳拿回來鐘錶,鐘錶停止了,黃覺拿出相片後,水面的倒影中看到他撥動指針(畫面不長我忘記了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然後畫面又進入了回憶線。
③作者化的畫外念白太多,詩化的語言,not for all.
④:)最重要的原因,大家的心,不得不承認,不全託付在電影上,而這部片子正好是非常需要大家的關注和投入的,一個線索落下,很可能就跟不上這個節奏了。
故事解析和一些隱喻線索
然後我就來講講我的故事解析吧
可能有很多紕漏希望包容。
<大致依照鏡頭順序,沒有時間再去整理成故事線了pardon>
有四件很重要的事:①務必要播放公眾號開頭的《墨綠的夜》②還記得影片最開頭黃覺的念白嘛,「身體像氫氣,記憶像石頭」 ③咒語是「用刀尖入水 用顯微鏡看雪 就算反覆如此 還是忍不住問一問 你數過天上的星星嗎 它們和小鳥一樣 總在我胸口跳傘」 ④想想黃覺的妝發,這也是我區分回憶線和時間線的方法,雙鬢都白了的是現實線
【以下現實線簡稱為R 回憶線簡稱為M】【我不能確定是不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了不好意思】
R 黃覺因為父親的死再回到凱裡,開始回憶整個故事,並開始了對萬綺雯的追尋,「故事是從白貓的死開始的」。他在小鳳餐廳拿走了已經壞掉的鐘表回到漏雨房間,發現了被損壞的媽媽的照片藏在鐘錶後面,背後寫著邰肇玫的聯繫方式,水面倒影反映出黃覺將已經壞掉的鐘表指針撥動,此時響起了火車的聲音,進入回憶線。這裡我認為撥動指針,還有火車,都象徵了時間的流動,看過《路邊野餐》的一定記得那輛火車,火車是畢贛電影裡重要的元素,我把它看作與時間有重要聯繫的線索。
M 左宏元被警察追(原因是殺販賣萬綺雯的人販子A,用的是他爸爸老鷹的槍枝,至於為什麼殺掉白貓我不確定),在外避風頭,黃覺只追到了他的情人萬綺雯,萬綺雯向他借火,兩人去了小風餐廳,因為黃覺媽媽告訴他吃飯的時候人不會說謊。
M 在隧道裡,黃覺給萬綺雯看那張照片,因為是在回憶線,可以注意到的是照片此時是沒有被損壞的。(被損壞了也沒法比較他們倆像)
R 黃覺(此時又可以注意到黃覺是白髮了)在修車,怎麼銜接是要幹嘛我給忘了哈哈,可無視,應該是說後面白貓被殺吧。記得那句嘛,「更容易被危險的東西吸引」
M 在洗車房,左宏元,應該是左宏元,殺掉了白貓。(因為很模糊我第一反應是這是黃覺和湯唯在親熱,後來想了想那個撲克A應該是那時候掉落的,因為販賣萬綺雯的販子叫A,後來進入夢境時,會在礦洞看到這張撲克牌的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
R 黃覺去找邰肇玫了,我記得她在聽到萬綺雯的時候眼睛左右晃動說不知道,拿出照片後才說了12(記憶不準確了也可能是10年前),講了他們偷東西,偷到綠色書的故事,然後還說了照片是萬綺雯寄給她,她又通過凱裡獄友寄回小風餐廳的,被父親藏在鐘錶後面。在邰肇玫的敘述中能確定的事就是湯唯是愛黃覺的,她說她會把綠色的書送給她最愛的人
R 臨走在車裡,黃覺已經要開著小貨車走了,警察送來一張紙,其實我一開始認真的看這張紙,我認為這張紙是書的扉頁,也就是那張寫著詩一樣的咒語的扉頁,我這麼覺得是因為那個字的版式非常的像這首詩,可是後來他在通過前妻(以及前妻現任協警)追尋萬綺雯的時候,那張紙上寫的是萬綺雯的新名字「陳慧嫻」還有她的地址,這裡我認為是存疑的,因為我的確看到那張紙寫的應該是詩,有可能是邰肇玫把陳慧嫻寫在了扉頁背面。
R 這裡,忘記是不是這裡了,鏡頭返回了那個漏水的房間,可能是黃覺打算出發去旁海了,這裡可以注意到,那個鐘錶已經被放回了角落了,就在桌子底下。
M 我可能漏了一些M鏡頭,補充到時間線是自野柚子的約定達成以後,兩個人經常一起看電影,然後後來就到了左宏元回來抓住了兩人的時候,萬綺雯想要黃覺殺掉左宏元,這件事黃覺沒有答應,後來她說了懷孕的事情,他說他們可以一起逃到緬甸去但是萬綺雯說,自己是逃不脫的,無論在哪裡左宏元都會找到她,他們只有在太空才能幸福。還記得黃覺怎麼說嘛,他說他開始為太空人而感到擔憂,太空之中無依無靠,這也是後來,他才下定了殺掉左宏元的決心。
萬綺雯靠在黃覺身上,巨大的震動讓水杯不斷地靠近邊緣,杯身行將傾倒,伴隨著火車,又一個過場。
R 影片到這塊轉換特別快,具體的鏡頭順序我就記不得了,摻雜在第9點中的現實線是,黃覺打聽到了陳慧嫻在旁海的具體位置,踏上了去旁海的路,坐在夜晚的巴士裡。
R 去旅館前其實有一段回憶線是湯唯說殺了左宏元後拿了他的錢去開旅館,門口要掛著和太陽一樣的燈,之後鏡頭就跳旅館了,旅館主人王什麼來著是她的前夫,之後陳慧嫻(也就是萬綺雯)就去蕩麥賣唱了,反反覆覆只唱一首歌,具體是哪首歌我也沒有get,可能是在電影院他們一起看電影時播放的那首歌。
之後應該是有和白貓媽媽張艾嘉的一段戲,順序我忘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信息是「你覺得你媽會染什麼顏色」「紅色吧可能」「神經病,哪個會染紅色」。給了後面3D部分的信息,暗示了舉著冒煙的火把的瘋婆娘是自己的媽媽,並且和養蜂人私奔了,之前跟張艾嘉說的「舉著冒煙的火把進去就不會蟄」很有可能是騙他的,黃覺那時候也留下了眼淚。
R 走到了野柚子看今晚最後的表演,他是來找萬綺雯的,站街女告訴他還有三個小時就開始了(私以為這段對話還蠻搞笑的,注意這一段有一個bug是站街女說「三個小時」,但是字幕是一個小時),然後他就去看電影了,戴上眼鏡,眼前出現了地球最後的夜晚,黃覺也開始了他的夢。
有一個我不太確定的信息是有一張日曆寫著22,也就是冬至,我忘記是在3D夢境還是在2D裡出現的了,所以乾脆在這裡寫。還記得黃覺怎麼說他們的遇見嗎,」太陽直角高度最大的一天「,也就是夏至,而黃覺來到野柚子ktv的這一天,是冬至,是野柚子ktv的最後一天。
進入夢境後,礦洞裡看到了那張撲克A,之後就是和小白貓的戲,記得那個老鷹桌球拍嗎,老鷹不僅代表他父親的名字,而且代表飛翔的能力,把桌球拍旋轉,老鷹的翅膀就能扇動起來帶著他和凱珍飛起來。
最美的那個畫面你還記得嗎,」用刀尖入水 用顯微鏡看雪 就算反覆如此 還是忍不住問一問 你數過天上的星星嗎 它們和小鳥一樣 總在我胸口跳傘「,我在電影院看的時候,黃覺念到」你數過天上的星星嘛「的時候,很多人都笑了,其實這段詩是《路邊野餐》裡就出現的一段,我想可能這些朋友沒有看過吧,不知者無罪,只是當時完全沉浸在場景裡了,念咒語怎麼可以笑啊!房子就轉不起來了。
什麼是」地球最後的夜晚「,也許就是冬至吧,也許就是野柚子ktv的最後一天吧,也許就是」打完這最後一盤撞球我就要收工了「,也許就是」我什麼時候上場「」再過一個就是你,你是最後一個登場的「吧;黃覺念完那首詩房間就旋轉起來,這個地球最後的夜晚月亮不是特別的亮,他們在朦朦朧朧中親吻,鏡頭離開,煙花要燒完了,這夜停留在這裡就夠了。摘下眼鏡的我離開了影院,我不知道羅紘武怎麼樣,我希望他永遠不要摘下,永遠停留在那個墨綠的夜。
最後的最後cue到這首歌,真的非常的喜歡。連續聽了好幾天田馥甄的翻唱,美極了,總讓我想到《地球》裡那些水的倒影,朦朧而又銳利的情感,美極了。
講完這麼多再來看影片,其實《地球》的結構是無比無比清晰的,2D部分的兩條線講的內容是非常非常清晰的,如果說單拿出來,甚至都可以另當一部看。畢贛敲碎了這兩條線,把碎片拼貼起來,我覺得是對現實的還原,人可以理解一個故事,但是對於一種情感,別說理解,只是體會都難,而《地球》這樣的剪輯,恰恰塑造的就是一團朦朧又銳利的情感,那是只可體驗的濃烈,說它還原現實,是因為現實的我們就是擁有著複雜的情感和心理活動,還記得黃覺怎麼說嘛,」電影是假的,但是記憶是分不清真假的。「電影本來就是超現實的藝術活動,超現實唯一的現實就是心裡現實,那些只能體驗的美,我只能說很幸運我感知到了,並為之著迷。
無遠弗屆。
附一張最初模板的影評和一些關於觀影的思考。
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
對於這部片 喜惡的區分不是雅俗之分不是文藝青年和普通觀眾的區分 一部充滿了零碎隱喻的導演作品 或者說作家作品 本來就是一大團朦朧而銳利的情感 只是我正好是一個習慣或者說擅於接納情緒的來臨的人 才覺得get到他的美就挺足夠了吧 他當然是瑕疵滿滿的我不否定
不想否定別人的否定 就想只顧得喜歡自己的喜歡 那也是極其個人化的情感 碰撞起來才覺得美麗吧。
念咒語的時候怎麼能笑呢!
房子就轉不起來了哦。
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分野絕不是那麼明確的,更沒有標準的高低貴賤之分,去看畢贛的採訪看到他說,他沒有考量什麼市場,做什麼市場調研之類的,看到他回答這樣的問題其實我都覺得挺傷心的,挺不可思議的,這不是他幹的來的事情,更加,絕對不是一個導演拍攝作品首要考量的東西,我們追捧,談不上追捧,我們讚譽他是因為他展現的他在他電影裡展現的專屬於他自己的獨特的詩性的美,其他都不重要,關鍵是」專屬於」他自己的「,一個剛拍第二部長片的青年導演,如果就以合乎「大眾口味」為重要考量去進行藝術創作,或許畢贛已不是畢贛,電影也不是電影了。
- E N D -
感謝你觀看 我寫得不好 會多學習的
喜歡請轉發朋友圈萬分感謝
彩蛋是 附兩個畢贛作品:(B站)
Av16845460 Av6550877
(《秘密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