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大學江南春演講:與其追隨主流,不如自成主流

2021-01-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內容為湖畔大學出品,喜馬拉雅FM播出的《湖畔三板斧》音頻節目,由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為大家分享——「與其擁抱變化不如賭對不變」;36氪經筆記俠授權發布。

江南春認為,一個最適合創業的人,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①對行業有深刻的洞察,尤其是對細節要有非常深刻的洞察。能在一個行業浸潤下去,能夠不斷思考、看到更多細節的人,是極少數,所以創業成功的人也是極少數。

②懷疑主義的精神。這種懷疑主義的精神、挑戰一切規則的精神,是一個創業者必備的。當他產生了懷疑的時候,接下來就具有重構的可能。

③顛覆性的思考模式。

這個時代最具勇氣與創業精神的領導者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你的存量如何?變量如何?增量如何?且跟隨湖畔大學的江南春嘉賓一起分享分眾傳媒的案例,講講面對風口、PE的愛與痛。

今天主要想談談我認為創業者所有原始的成功來自於什麼?會在哪裡摔坑?

我覺得原始的成功來自於我們對原來所在行業的「經驗和規則」不怎麼相信。如果我們很相信這些經驗規則,後果就是基本上不會有我們的存在。

1、從反方向思考機會

比如十幾年前做傳媒業的時候,第一個挑戰:大家認為媒體是大眾的,那時候沒有「分眾媒體」這個詞,都叫大眾媒體。如果想要創業,就要把今天市場上所有關於這個行業的規則全部寫下來。

在大眾媒體時代,一是大眾媒體,二是內容為王,包括以位置為中心的戶外媒體。這些都是我們當時約定俗成的規則,幾乎沒有人超出過這個規則做事情。

筆記俠註:江南春曾提到過,當時已經有70個電視頻道,即使國家給我一個機會去做第71個、第72個頻道,實際上也不會成功。

去創業時,如果你進入的是客觀存在很多年、並且裡面有很多領導品牌的行業的時候,你一定要找到你獨特的特性。而這個特性,往往是跟市場主流規則相反的方向。我一直提出的一個觀點就是,如果你的創業是在跟中國行業的主流規則走相反的路,那你的機會最大。

其實,很多創業者面臨的情形都是相似的,當你要去創業的時候,你會發覺競爭對手早就把這些位置佔了。為什麼你會經常覺得沒有出路?因為你跟他們的想法、思路是一樣的。所以,如果創業者覺得你的行業就應該這麼做,那你很難創業成功。

圖片來源:千圖網

後來我們想到,如果想要創業就只有反方向可做(因為正方向的活兒都被做了),反方向創業時,我思考了大眾之後會出現什麼?這個詞可能叫分眾,為什麼?因為當時所有產品線都開始細分化,從大眾到分眾,再到一對一,所以首先要看準這個趨勢。

通過這個趨勢我們判斷可以創業,其實從創業到現在,真正的告別「大眾媒體」也就是最近的三五年。

我發現只有一個人處在比廣告更無聊的時間和空間時,廣告才會被人注意到,如果你處在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間,這個難度就非常大。當在內容和廣告之間做選擇時,你一定是看內容。當廣告和無聊做選擇時,廣告就會成為一個主流的內容。這是我們當時從內容和渠道的角度發現的一個方向。

2、把不合邏輯、不合常規的內容重新組合變成新東西

大概從2002年開始,我做了十年廣告代理公司。做媒體的時候最大的挑戰是電視、報紙、國家機構不和你合作,因為生意很小,沒什麼可玩的。後來我覺得可以和民營公司、私人公司合作戶外廣告,因為戶外廣告就跟房地產一樣要見到牌子,另外一點要看牌子在哪兒?(戶外廣告的核心是以地理位置為中心) 

我當時覺得以地理位置為核心的房地產廣告,已經走不通了。後來我就想,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因為我是中文系畢業的,老師經常教育我們「文學就是人學」,教授講「所有文學的理論都跟人有關」。如果跟人有關,會挑戰出什麼?

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規律和一定的軌跡。

我思考,如果能把廣告植入到他的規律和軌跡當中,就會跟他頻繁響應。比如:在徐家匯做一個大盤,如果沒有位置,能不能追著人的軌跡走呢?你可以等著人來,也可以追著人走。那追著人走的時候,如果把以位置為中心的思路換掉之後,就變成了追著人的生活軌跡走。

這樣你會發現他的第一站就是要回家,回家是一個典型的生活軌跡,這個生活空間沒有媒體,是一個空白。第二天早上醒來,他去寫字樓上班的時候,也是個必經的生活軌跡,但沒有廣告。

圖片來源:中國製造網

我當時覺得至少這兩個核心生活空間是沒有廣告的,就是一片白紙。在白紙的地方,你還要找到咽喉位置。那麼樓宇的咽喉位置是什麼?有一個所有人都會匯集的地方——電梯。從這個角度,你可以發現電梯是所有流量的入口,這個就是我追著人的生活軌跡,抓住人的肉體路徑。而電梯就是肉體路徑最核心、最狹小的一個物理空間,它的流量是有保障的。

這就是我看到的,從大眾到分眾,從內容為王到渠道為王,從以location(位置)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

第一天創業就要把這個產業所有的規則列出來看一看,然後反方向走,看看還有沒有機會。當然,也不是每個方向往相反走都對,但你可以反著走試試,看看有沒有什麼其他的道路。

這個思維模型跟我們以前在中文系有關。文學最大的意義就來自於特別有意思的兩個詞語相遇的時候,它會產生一個全新的火花,這個火花給了你很多的聯想空間。

其實商業模型也是這樣,當兩個不可以挨在一起的東西強行挨在一起,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東西。

比如:戶外媒體就是戶外媒體,電視媒體就是電視媒體,但是當你把這兩個合在一起叫戶外電視媒體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東西。從創業角度來說,你處在一個比較混亂的時代當中,可能會允許你有很多不合邏輯、不合常規的東西出現,然而重新組合的時候,它誕生了一些全新的方法。

風口也好,PE也好,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坑。分眾2005年7月份上市,那時候比百度賺錢。過了幾年,連續三個季度百分百增長之後,到了2007年,百度市值就已經追上來了。

圖片來源:千圖網

有一位朋友持有我們股票,後來我們聊天,我問他:為什麼百度的PE是100倍,而我們家只有25倍呢?

他說:「你們這個東西是有限的,你們做的是空間。我們通常要去想10年後把這件事都幹完了之後,你能幹什麼?」他認為百度是無限的。

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我們天生的命定是做生活空間、媒體,這個道路本身就決定了你的高度。

我當時覺得必須把名字改掉,以前叫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群,後來就改名叫中國最大的數位化媒體集團。因為當時還沒有很多公司做這個,我們就起了這麼「大」的一個名字。

我們當時收購「好耶」,收購了大概七八個這樣的公司,那個時候我們合在一起肯定在digital(數位電視)廣告上是中國最大的。後來我們還把中國最大的10個手機廣告公司全買下來。因為「數位化媒體集團」這個名字改完了之後,你得去填充。 

最後確實變成了digital(數位電視)最大的、internet(網際網路)廣告最大的、手機廣告最大的公司,還進軍數字開機頁面等等的廣告。

「中國最大的數位化媒體集團」講多了,我們自己也信了,最後覺得這個布局很完善。當時我們的PE大概漲到四五十倍,有八九十億美金。但是走到後面,大概是2008年就從86億美金走到了6億美金,只花一年時間就剩下一個零頭。

這個時候我就重新反思,我們為什麼會從86億美金瞬間跌到6億美金?除了金融風暴的影響,偶然性的事件,但是最必然的事件是什麼呢?

我們第一天的想法就有問題。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要看故事的代價有多大?你講故事的時候把自己的業務邏輯全打碎、打亂了,並且延展大了之後,為了PE這個導向,為了在原有業務邏輯上加一點點,你想加點調料這個菜更好吃,但發覺這個調料起作用的時候就越放越多,最後豆腐沒了,全是辣醬了。 

因此,我們講故事的時候不要打碎自己的業務邏輯,要懂得適度。調料要不要加?加一點,但是調料加多了就完全掩蓋了主菜,這是很危險的,你不要為這一點點調料完全改變做菜的業務結構。

圖片來源:千圖網

我認為這是一個血淋林的教訓,這個教訓的核心就是:你當時聽了別人的話,別人說我們不夠性感,我們就去把衣服、裙子剪短一點,然後出去「混」。

筆記俠註:2005年分眾傳媒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3年在美國資本市場私有化,2015年重新回到A股的市場,是中概股第一個回歸到A股市場的公司,成為中國傳媒第一股,營收超百億、市值超千億;2013年以來,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56%;阿里、騰訊、京東、滴滴等5400個品牌投分眾。中國4億城市人口,2億看分眾,日均到達5億人次城市主流消費群,被評為「中國最具品牌引爆力的媒體平臺」。

其實,我們做生意還是要回歸本質,講故事要適度。因為故事講著講著最後可能自己就信了,講多了,投資者就會開始看你具體做了哪些事?那麼你在前進的時候,就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而這些資源一旦出事,產生的後果和比你得到的那些過要嚴重得多。

江南春也曾在2016年6月25日混沌研習社主辦的《突破企業成長的關口》上分享過,分眾五年前面臨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時,是這樣思考的:

我的分析是,對消費者來說,接收信息的方法只有兩種:主動去找信息和被動被信息觸達。所以,我把媒體分成主動性媒體和被動性媒體。

主動性媒介,比如你的目標受眾是大學生,他以前的資訊模式就是QQ、人人網、網絡視頻、網路遊戲,他的生活空間就是寢室、食堂、操場。而像我們這些20多歲到45歲的人,資訊模式變成了微博、微信、百度,生活空間變成了公寓樓、寫字樓、電影院。

而圍捕一個消費者,不就是左手抓住他最主要的資訊模式,右手抓住他最主要的生活空間嗎?你會發現,大家的資訊模式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比如移動網際網路使得大家的注意力往移動端轉移成為了不可避免的事實,但主動的資訊模式有沒有改變被動的生活空間呢?我們發現,從生活空間上來看,一個人還是要回家,還是要上班,還是要到電影院看電影,其實這些消費者賴以存在的生活空間並沒有改變。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的是人的思維方式,但是從人的物理空間來說,消費者還是要必經這些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流並沒有發生改變,主動的資訊模式有變化,但被動的生活空間其實很難變化。

因此,我從主動和被動角度切開來看,發現分眾在被動的生活空間中所佔有的優勢,即存量並沒有受到影響。

分眾傳媒最大的變量來自於無聊的時間會不會被解構。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大部分電梯裡面沒有3G、4G信號,這個時候,消費者就沒法去關注手機。在那個封閉空間當中,我們的廣告依然形成了強制性收視;在超市賣場裡面,大家都推著車走,並沒有出現一邊推車一邊看手機的情況;在電影院裡面,燈亮著的時候還有人在看手機,當燈一暗,開始播廣告、播節目的時候,大家就把手機全部收起來了。所以,實際上,移動網際網路對我們這三個媒體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移動網際網路對樓宇電視有一點影響。原來在電梯口,真正看手機的人大概只有5%,但是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崛起,一度到了15%-20%,這對我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研究之後,我們發現,移動網際網路對我們四個產品線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並不是太大,這是我們看到的變量市場的現象。

在今天的市場當中,由於我知道五年、十年之後什麼是不變的,所以我們沿著「不變」去制定商業戰略更加容易。如果分眾的創新是自己做個APP,那我們一定不會是個優秀的公司。

今天,我們更多的戰略不是去做個APP,而是把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我們已經佔據的生活空間媒體上,使得我們今天擁有的生活空間媒體的價值被進一步提升,我認為這是更好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湖畔大學江南春演講:品牌傳播具備三個要點 | 獵雲網
    獵雲註:江南春 | 湖畔大學保薦人,分眾傳媒創始人。在湖畔大學課堂上,江南春提到品牌傳播有三個要點,第一,成功的品牌幾乎無一例外,能融入社會重大事件和社會重大話題;第二,融入社會重大娛樂;第三,融入社會生活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軌跡。
  • 金錯刀飯局 千億江南春
    91年進入大學後,江南春領導了夏雨詩社,作為夏雨詩社社長的江南春,在整個華東高校都有不錯的影響力。如果去舞廳跳舞,詩人的身份總能讓江南春輕鬆與女生搭話,風光無限。 憑藉著詩人的底子,江南春很快將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才華轉移到廣告行業。在大二時,他幫企業寫一句廣告語,收費已達上千元,而此前江南春寫詩歌,一月只能發表一次,得到的稿費只有30元。江南春在大學期間就成立了廣告公司,並做到了年收入四五十萬。對細節的極端把控,是江南春能夠大學就完成創業的關鍵。
  • 與其埋怨生活的苟且 不如嘗試「非主流」車生活 追求你所要的一切
    自從德雲郭老闆草根崛起後,非主流就不再是殺馬特,不再是喇叭褲,而是不苟同於舊傳統的挑戰者,是在固有空間中開創出無限可能的踐行者!9月12日,長城炮乘用皮卡、商用皮卡柴油8AT在海南正式上市。就如同傳統汽車行業中的一眼春風,把平淡如雪的生活,吹成了五彩斑斕。
  • 2020中國香水白皮書發布:30歲以上追隨主流 30歲以下更愛嘗鮮
    原標題:2020中國香水白皮書發布:30歲以上追隨主流 30歲以下更愛嘗鮮 近日,穎通集團聯合艾瑞諮詢發布了《中國香水行業研究白皮書1.0》(以下簡稱「香水白皮書」),根據香水白皮書的數據顯示,近5成消費者喜歡花香調香水,其次是柑橘、木質、果香調;近8成消費者會因為香味而選擇香水
  • 主流文化看不起網絡小說?主流文化:這鍋我不背
    這就意味著普通人在傳統媒體上要比網絡媒體中更容易找到好的作品,長久下去,就會形成網文不如傳統文學的意識。其實,主流文學從來沒有排斥網文,反而一直在幫助網文作家。其實作為主流文化的作協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中國作協每年都會有部分的網絡作家加入,甚至一些網絡大神還被賦予很高的職位。比如說唐家三少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
  • 酷愛「足浴」的江南春和他錯失的「足浴第一股」
    對話框回復「趙丹陽」,查看「私募教父」最新演講作者:白金蕾,來源:全天候科技(ID:
  • 曹雲金遠離主流自成一派,呼籲網絡應當充滿善意,他應該被原諒嗎
    就拿李菁、何雲偉來說,他們雖然也成立了自己的相聲社團,但基本屬於加入了主流相聲陣營。其中如今的李菁也當上了北京市曲藝團副團長,何雲偉也成為了北京曲藝團的正式演員。但是他們的在相聲領域的影響力卻遠不及在德雲社,其中何雲偉如今竟然迷上了畫畫,說相聲儼然成為了他的副業。但是曹雲金選擇的道路,卻跟他們截然不同。
  • 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演講:孩子,請鼓起勇氣追隨自己的本心和直覺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芬賈伯斯曾在2005年時,在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做過一次演講,這場演講在當時非常火爆,我聽過這場演講,感觸很深,哪怕已經過去十幾年的時間,依然印象深刻。而當時還在讀高中的我,確實因為這篇演講,改變了我的人生。賈伯斯在演講中分享了三個人生中的小故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卻特別發人深省。
  • 吳京非主流,韓庚非主流,周杰倫非主流,看到沈騰:有沒有搞錯?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經歷過非主流時代的吧,那時候不管男生還是女生都喜歡把自己打扮的很誇張,覺得這是一種個性。尤其是男生留著長發也覺得自己可迷人了,而且不僅僅是普通人,就連娛樂圈的一些明星在當時都是這樣的打扮,所以今天咱們也來看看這5位男星的非主流造型吧!
  • 贏智科技朱智:商業數智化 未來十年主流和剛需
    在現場,贏商網首席數據官贏智科技CEO朱智帶來了《共建數智化新商業》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朱智提到,數智化商業,作為未來十年新商業新起點,通過降本增效、增強連接、擴展邊界,將成為商業經營領域的主流和剛需。
  • 那些年跟隨我們的非主流歌曲
    前排提示:配合音樂食用更佳哦~想必每個人都經歷過自己的非主流時代,從80後的殺馬特洗剪吹形象到90後非主流歌曲。而今天小陽就帶你重入曾經那段非主流的時代吧~小陽是從徐良的《胸前》開始進入非主流時代。記得聽《胸前》的時候是初一吧,那個時候還懵懵懂懂,總覺得小時候像夢一樣過完了。
  • 龍淵的「主流」和「非主流」丨觸樂
    今年上半年,他們正式發布了《自由之戰》——一款真正的移動端MOBA遊戲,這個號稱擁有巨大潛力但時至今日尚未結出豐美果實的細分品類,大多數遊戲提到MOBA只是蹭個概念。在一些遊戲行業的創業故事當中,「非主流」往往意味著「反商業」和「不如意」,但創立於2013年7月的龍淵網絡,在一個月以前剛剛宣布完成B輪融資,這輪融資由浙報傳媒旗下基金領投,融資額一億元,融資完成後,這家公司的估值達到了10億。
  • 歡迎進入「非」主流TV Channel
    在17年,徐良曾在微博就「非主流」發表過這樣一段話「其實非主流是個好詞,不落俗,不從眾,不隨大溜。不拘泥於常態,不苟且於世俗。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態度。」那幾年他們成為了「非主流」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在當時問問同齡人,沒幾個不在聽他們的歌,而沒聽過的,好像反而顯得格格不入。再翻看那個時候,覺得有點尷尬,但更多是對青春時代的懷念與感嘆。
  • 郭德綱終於擠進主流圈子,這一刻,他等了25年
    郭德綱終於擠進主流圈子,這一刻,他等了25年文|閒雲11月2日,央視春晚官宣,喜劇大師郭德綱正式加盟《金牌喜劇班》擔任金牌導師。喜劇大師、金牌導師八個大字,十分醒目。25年前,郭德綱闖蕩北京,創辦德雲社,扯起了「非主流相聲」的大旗,以「非著名相聲」演員的身份,進入了網絡大眾的視野,從此也走上了極具爭議的道路,在這25年的時間裡,郭德綱身上的非議從來沒有間斷過,主流、
  • 江南春:品牌力才是企業真正的免疫力
    江南春在不止一個場合強調過,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疫情是個彎道超車的機會,要用匠心品質和創新理念開創差異化價值,並把握時間窗口引爆品牌。結合本次主題演講,小編為你分享江南春的「品牌十二問」。
  • 阮清越的難民敘事:對美國主流話語的反撥
    作者:王凱(中央民族大學講師)  在20世紀的美國歷史中,越南戰爭是一場極其弔詭的戰爭。現實中,這是美國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一次慘敗,使不計其數的越南人淪為流離失所的難民;但與此同時,在話語的層面上,在以好萊塢拍攝的《現代啟示錄》為代表的媒介所重構的、對這場戰爭的集體記憶中,美國作為戰敗國卻又成了拯救越南人的英雄,成了越戰敘事的主宰者和越戰記憶的主導者。
  • Z世代洞察:潮流新時代的消費主流
    於「Z世代」而言,潮流是沒有界限的,在他們的世界中,一切潮流都是值得點讚的,「Z世代」逐漸成為當代市場消費群體的主流,這使得不少品牌把重點放在了「Z世代」這個群體上。那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他們能成為潮流新時代的消費主流呢?
  • 《啟源女神》主流陣容如何選擇 主流陣容搭配攻略
    導 讀 啟源女神主流陣容有很多種都比較受歡迎,小編今天分享兩個很流行的主流陣容,陣容的搭配方法以及操作技巧都已經分享在下方,陣容使用起來還是挺好用的,這些主流陣容的搭配方法下面會給大家提供全面的攻略指南
  • 讓主流的回歸主流 螢屏召喚「溫暖的現實主義」
    讓主流的回歸主流「電視劇是我們的時代藝術、主流藝術,現實題材電視劇就是精神文化大餐中的主食,像碳水化合物一樣,提供了我們的基礎熱量和大部分營養。」編劇張蕾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然而,無論是影視從業人員還是普通觀眾,都能體察到有競爭力的「主食」還是有所缺席。
  • 趙禹平 | 作為正項的中國新主流電影: 一個符號學分析
    [6]異項風格的電影作品正因打上了非主流的標記而被標出,而正項則是日常符碼的集合,這是分析主流電影易於被接收和肯定的根基之一。正項特徵是較為穩定且靜止的,正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在收攏中項和排斥異項中進行的,這種動態過程,在新主流電影作為符號正項的研究中,可以稱為去異化。風格的去異化,是尋找一種正項的求同表達,如一般演講中的開場白就是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