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鹽津一名網友向大鹽津微信平臺發布了一組照片,諮詢事件是發生在哪裡?想通過我們平臺了解一下,得到消息後大鹽津小編及時通過微信朋友與發布者取得了聯繫。
據了解,該事件是發生在昭通市永善縣黃華。當時這位老人上山去撿柴,快到中午時候家人還不見人影便上山尋找,在一處樹林邊發現了老人,老人遍體鱗傷。
另據一於2017每12月|4日因去幹活,被兇殘的野豬咬成殘廢,現住宜賓市一醫院,光手術就八個小時,直到現在還沒有醒來。目前看來,老人已是兇多吉少。
目前,該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當中,事件的具體詳情請以當地有關部門公布為準。
2016年11月3日9時許,永善縣公安局大興派出所接到大興鎮核桃村治安員電話報警稱:核桃村新街一社村民何某某被竄入本村莊稼地的野豬咬傷了。3日早上7時許,66歲的村民何某某(女)去本社村民楊某家借東西,在距離楊某家約50米處的路上,被一頭從莊稼地裡竄出來的野豬咬傷手、腳、大腿、腰等部位,野豬咬傷人後往莊稼地裡逃跑了。
近年來
昭通市魯甸縣
群眾生態保護意識增強
野生動物生存環境變好
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但是當地群眾和相關部門卻高興不起來
原來因為生態環境變好
當地野豬數量劇增到1500多頭
它們頻繁糟蹋莊稼和林苗
還嚴重威脅到村民人身安全
以致當地群眾呼聲高漲
不能再讓野豬繼續泛濫下去
記者從魯甸縣森林公安局獲悉
當地已聘請了一支專業獵捕隊
正在對野豬進行一定數量的獵捕
控制野豬種群數量
魯甸縣林業局還協調申報
為受災的群眾辦理野生動物肇事保險
保險總額度為40萬元
近年來,魯甸縣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宣傳教育,生態環境逐年改善。
老百姓生態保護意識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好、數量增多,這本應是件高興的事,但是群眾和相關部門卻高興不起來,甚至還為此「煩惱」。
生態環境變好了,客觀上為野豬等野生動物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
▲野豬 資料圖
野豬屬於雜食動物和「三有」(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或有科研價值的)野生動物,一年可繁殖2~3胎,每胎豬崽多達一二十隻。魯甸縣野豬種群數量迅速增加,據該縣林業部門統計,魯甸目前有野豬1500多頭,在全縣大部分山區均有分布。
數量迅速增加的野豬,成了魯甸縣的一大「煩惱」。
▲野豬 資料圖
野豬泛濫成災,經常拱刨種子、偷吃農作物、損壞苗木。另外,當野豬受到驚嚇或為保護豬崽,會通過牙齒撕咬或獠牙戳刺,向人發起攻擊。
9月份,光是魯甸新街鎮就有十多戶群眾的莊稼遭殃。9月4日,新街鎮陳某反映,她家兩畝多洋芋一晚上就被野豬給糟蹋光了。陳女士痛心的說,「野豬總是一群群地外出覓食,這裡吃一點,那裡吃一點,不吃食物的時候也會把農作物的種子或秧苗拱起來,造成莊稼絕收。」像陳女士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據統計,2016年魯甸縣農作物受損群眾1000多戶,損壞糧食100萬公斤。不僅如此,野豬還會對人身安全造成損害,野豬一般不輕易攻擊人,但被惹怒了攻擊性很強。
以致當地群眾呼聲高漲,若讓野豬一直泛濫下去,長此以往,人類生存環境與野豬生存空間將產生衝突,生態和諧也將成為口號。
「2016年我們就請專業獵捕隊來獵殺過野豬,但野豬的繁殖能力實在太強。」9月14日下午5時許,魯甸縣森林公安局局長李仁華說,為了控制野豬數量,減少災害損失,維護生態平衡,今年再次聘請專業獵捕隊上山捕殺以控制數量,實際獵捕數量不能超過實有野豬數量的一半,不能採用槍枝、炸藥、高壓電等危險物品,不能對獵捕區群眾的牲畜及其他野生動物構成危險或傷害。
「為了避免在獵捕野豬過程中破壞生態,獵捕隊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挖深坑陷阱獵捕方法,而是採用人工捕獵和獵捕工具相結合的方法。今年已經獵捕了近100頭。」李仁華說,獵捕隊踩點後設置好用於獵捕野豬的器材(套子),然後在套子前放置一些食物作為誘餌,待野豬被套子套住腿部、被獵犬咬傷在地或被獵犬窮追到累倒在地後,在場人員立即捆綁制服和宰殺。
除了出動獵捕隊,魯甸縣林業局還協調申報,為受災的群眾辦理野生動物肇事保險,保險總額度為40萬元。
2016年11月15日,雲南省昌寧縣漭水鎮。身高只有1.6米,歲數已達六旬,可當隻身面對一頭100多公斤、正在瘋狂咬人的大野豬時,60歲的楊世柱沒有絲毫畏懼,撿起木棒閃轉騰挪,與野豬搏鬥。最終將大野豬打死,從野豬嘴下救出一名婦女。
村民圍捕咬人野豬視頻
小編提醒:野豬偷吃莊稼、傷害人雖然可惡,但防範野豬傷人,消滅「豬患」也要採取正當方法,在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的同時,出現野豬傷人毀物的情況要向當地村級組織、林業、公安等部門報告,以防處置方法不當釀悲劇。
▍圖文編輯:大鹽津綜合自雲南網/網絡/大鹽津
▍責任編輯: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