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山對峙,項羽約劉邦單挑,到底誰放了冷箭?

2020-12-24 讀書人吉霏兒

大家好,我是讀書人吉霏兒。

楚漢相爭中,劉邦開始一直處於劣勢,因為有韓信東徵西討,地盤越來越大,與項羽慢慢可以勢均力敵,達到抗衡的水準。但是正面戰場上,劉邦還不是相遇的對手,彭越一戰之後,劉邦逃到成皋,失守之後逃到滎陽……形成了一個追殺的局勢。

01廣武山對峙

在項羽解的滎陽之圍後,劉邦一再退到廣武山,廣武山山峰高聳入雲,連綿四十餘裡,是個屯兵之地,山中有道險峻的山澗分開兩座高峰。劉邦在西邊駐守,項羽在東邊紮寨,楚漢在這裡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劉邦這邊後面有敖倉這個重要的糧倉供應,糧草保持不斷供,但是項羽這邊屬於遠徵,糧草供應不濟,加之東邊韓信攻打齊國,影響到自己的後方。在廣武山與劉邦相持不下,對項羽無異於滅頂之災。

項羽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只想儘快和劉邦展開大戰,於是在陣前拼命叫陣,可是劉邦堅守不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羽的楚軍實力開始衰退,而劉邦卻越拉越壯大,無奈之下,項羽心生一計。

02項羽的激將法

命人推出原來抓獲的劉邦的父親,擺上大鍋,對劉邦吼道:「劉季,如果你不投降,我將你的父親煮了,分給將士吃。」劉邦一聽,一開始心急如焚,馬上問身邊的謀士:「現在怎麼辦?」

張良及時進言道:「大王不必著急,這是項羽的激將法,引誘你出戰,千萬別上當,落入圈套。」

但是劉邦也不是六親不認不孝之子,煩惱道:「萬一自己堅守不出,項羽真的煮了自己的父親,自己算得上什麼兒子,將來如何做人?」

張良想了想之後說道:「現在項羽營裡只有項伯能幫我們,你和他已結為親家,他會幫你解圍的,大王請放心。」

劉邦聽後開始冷靜下來,於是傳話給項羽:「你我曾結拜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烹煮我們的父親,請記得分我一杯羹。」

項羽聽後勃然大怒,決意要將劉父推入鼎中,這時候果然項伯站出來了,說道:「現在天下大勢未定,以此方式殺掉劉公,對咱們的名聲不好,況且殺了劉父,劉邦也不會出戰,我們手上反而沒有了要挾,於我軍不利。」項羽聽完覺得有理,於是作罷,劉公逃過一劫。

03劉項單挑,互放冷箭

心急如焚的項羽那劉邦沒辦法,心中又冒出一個想法,讓人傳話給劉邦,約定兩人單挑,一決雄雌,也好解決天下人的徵戰痛苦。

劉邦肯定不敢和項羽單打獨鬥,於是回道:「我願意智鬥,不願意武鬥。」

項羽沒得逞,於是派出一隊騎兵來到山澗邊,不停的挑釁漢軍,嘲笑劉邦是個孬種。這對劉邦不管效,但是同為漢軍的士兵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立刻出去跟楚軍幹一場。營中的射手實在沉不住氣,朝前來挑釁的騎兵放箭,射倒幾個楚兵,漢軍一下子歡呼雀躍。

這時候,對面來了一匹烏騅馬,上面坐著披甲持戟的大王,項羽親自來到陣前,大吼一聲,真的山谷都發抖,劉邦身邊的射手沒見過這麼神武的項羽,嚇的雙手發抖,弓都拉不動,明明項羽就現在前面,卻不敢張弓搭箭,反而嚇得往回跑。

劉邦見狀,認為不能被項羽嚇得失去了士氣,決定出來與項羽對話。相遇見著劉邦,斥罵道:「你敢出來跟我單挑嗎?」

劉邦是為了振奮軍心才出來,漢軍見到劉邦站出來馬上士氣大振,劉邦也怕項羽軍中射手偷襲,站著較遠的地方陳述了項羽的十宗罪。

項羽聽了氣的火冒三丈,劉邦見狀有些得意忘形,冷不丁的一排箭鏃射過來,正中劉邦胸口,頓時鮮血直流,劉邦痛的跌落馬下。這一回,楚軍歡呼叫好,劉邦為了穩定軍心,強制忍著痛罵了一句:「無恥楚軍,射中了我的腳趾頭。」然後趕緊回營了。

項羽信以為真,認為劉邦運氣好,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又錯過一次良機,心中甚是失望。

04結局

廣武山對峙,雙方互放冷箭,其實都有機會置對方於死地,但是都沒抓住。相對來說,劉邦傷得更重,但是他更加沉穩,為了穩定軍心,能夠在中箭之後隨機應變,這種緊要關頭保持冷靜、臨危不亂,體現了一個智勇非凡領袖氣質。

#項羽與劉邦#

相關焦點

  • 放冷箭的英雄算不算是好俠客?
    關注老班長,帶你觀察一個奇葩世界的《英雄聯盟》在各種武俠劇中,我們大概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兩軍對陣,武將陣前單挑。一個特別厲害的武將,可以殺死對方多名大將!這時你是否會想:直接放冷箭抽他吖的不就行了嗎?
  • 項羽要和劉邦單挑,劉邦用8字罵他,現已成人們吵架的專用詞
    劉邦和項羽是一對死敵,項羽是貴族出身,劉邦是混混出身,但劉邦的打架鬥毆能力遠不如項羽。有一次兩軍對峙時,項羽要求劉邦和他單挑,這樣可以減少士兵的傷亡,還可以讓兩人決出勝負。劉邦武功很弱,和項羽這種猛將交手,再多的他,也只是魚肉,只能任由項羽砍殺,所以劉邦不敢和項羽單挑,只用了8字罵了回去,這句話發展到今天,已成文人吵架的專用詞。項羽和劉邦名義上都曾是楚懷王熊心帳下的將領。滅秦之前,楚懷王和眾人約定,誰先攻入鹹陽,就讓誰做關中王。
  • 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不敢應戰用8字回懟,如今成讀書人的口頭禪
    從《史記》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實際上歷史真正怎麼寫不取決於成功者和失敗者,而取決於究竟是誰寫,寫的那個人是什麼態度。於是帶著幾千精銳騎兵殺向彭城,劉邦這個人最大缺點就是跟項羽打仗的時候特別的浪,一佔領彭城就忘乎所以,跟屬下在城裡胡天胡地、吃喝玩樂,然後就悲劇了。幾十萬大軍被項羽「屠豬宰狗」一般殺得個乾乾淨淨。劉邦的妻兒父母都被項羽給抓走了。 好在劉邦跑得快,自己逃脫,在成皋依據城池與項羽對峙。
  • 真正的武將單挑什麼樣
    晉楚兩軍交戰之前,楚國的許伯、樂伯、攝叔三人共同駕駛一輛戰車前往晉軍營壘前挑釁,按照出擊前擬定的各自任務,御者許伯駕駛戰車跑到晉軍營前,讓車上的旌旗擦過敵營的壁壘;車左樂伯一面放箭射敵,一面代御操韁,讓許伯下車去整理好馬的頸革;車右攝叔則殺入敵營,斬取敵軍首級,還抓回一個俘虜。這應該就是單挑的前身,但它只有在春秋時期的戰爭中才能實現。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滎陽東北的廣武山,而這條山谷就是大名鼎鼎的鴻溝。那年,劉邦的軍隊駐紮在鴻溝的西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鴻溝的東邊。項羽一心想趁著彭城之戰的餘威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劉邦。而劉邦,卻堅守城池不出,就不跟你打。因為中間隔著一條將近百米深的鴻溝,項羽還沒有辦法強攻,那怎麼辦呢?於是,一場鬥智鬥勇的好戲就此上演。項羽想出的第一招是激將法。
  • 素有「北門鎖鑰」之稱的廣武,曾被稱為「二十四全廟」
    廣武位於朔州市山陰縣西南,雁門關外古長城腳下。背依雄關峻岭,虎踞要衝,扼守句注東、西陘之咽喉,素有「北門鎖鑰」之稱。廣武現有新、舊兩座古城.東西相距約2公裡,也就是「兩關四口十八隘」中的「兩口」。兩城互為犄角,與長城渾然一體,為中華邊塞軍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專家:你看看項羽對劉邦幹了啥
    象棋:將帥不能見面這種規則也是在歷史上有故事由來的,來自於漢朝建立前的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故事,而「將」和「帥」,則分別代表了劉邦和項羽。說起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可以說是死對頭。公元前204年,項羽在擊敗劉邦麾下的彭越後,想要與劉邦的漢軍決一死戰,但是沒有成功,只能在廣武屯兵,與劉邦對峙。而項羽的敵人不只是劉邦,他被韓信麾下的灌嬰攻破了彭城,項羽腹背受敵,處於劣勢。於是,項羽就將劉邦的父親抓了起來,用來威脅劉邦。
  • 劉邦被項羽射中胸口,他忍痛將箭掰折,捧著腳怪叫:你射中我腳趾
    於是,項羽派出使節,希望與劉邦在廣武面對面談一談。 到了廣武,楚漢兩軍相持於一箭的距離。項羽對劉邦喊道: 「天下苦戰,皆因我們二人而起,我們不如臨陣單挑,免得再製造死傷。」
  • 承認劉邦之父劉太公,未為帝王卻為太上皇,劉邦與父親的關係
    劉邦的父親劉煓只是一個從事農業生產的平民,劉邦從平民到皇帝過程中,他與劉邦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這時,彭越也渡過黃河攻打項羽,項羽只能往東攻打彭越,劉邦在黃河北岸駐紮,派劉賈增援彭越,項羽繼續東進打敗劉賈,趕走彭越。趁此機會,劉邦已經率軍渡過黃河,又拿下了成皋。項羽平定東方之後,又回頭西進,與漢軍隔著廣武澗駐紮。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
  • 白登之圍前,有人曾勸劉邦不要出兵,看他說了什麼?
    劉邦是走到晉陽的時候,得到這個消息的,劉邦很生氣,但也不能後撤,顯得自己怕匈奴。於是劉邦不斷的派使者去給匈奴送酒肉,實際上是讓他們去觀察軍隊和數量。先後派出了十幾個使者,他們回來後,都說匈奴人老弱病殘,不值得害怕他們,可以進攻,劉邦還是不放心,於是讓人把劉敬叫來,讓他到匈奴人的軍營去看看。劉敬到匈奴軍營走了一圈,回來以後報告劉邦說,陛下,現在恐怕不能進攻。
  • 項羽朝劉邦怒射一箭,劉邦僥倖躲過,從此象棋多了1個不成文規定
    一說起「項羽和劉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死對頭」,畢竟這天下只能有一個統治者,於是乎他們一路從公元前206年打到了公元前202年,你來我往,誰也不願意服誰,可惜項羽並沒能抓住鴻門宴的機會,殺掉劉邦,為日後的敗北埋下了隱患。
  • 為什麼劉邦當了皇帝以後,韓信彭越會成為收拾的對象?禍端在此
    劉邦回答說:「我正是聽信了二位的良策,得與項羽議和,如今和議已成,當然西去。」張良、陳平看出劉邦並未意會到自己的深意,解釋道:「我等請大王向項羽議和,主要目的是救回太公和呂后,現在人已救回,正好一無牽掛,二無障礙,好與項羽決一雌雄。而且,就形勢上來說,我方上下心齊,兵強馬壯,佔地大半,諸侯皆服,欲取天下,正是萬事俱備,只待一聲號令。
  • 劉邦被稱為「流氓皇帝」,對父親、兒女、妃嬪都沒有盡責,對嗎?
    對父親不孝劉邦的父親是劉太公,在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項羽捉走了劉邦的父親和呂后讓他們當人質。在廣武對峙時,項羽威脅劉邦,若是劉邦不投降項羽就把劉邦的老爹給烹了。說完這些項羽就讓部下架起了一口鍋,水都煮開了,就等著劉邦回話呢?
  • 項羽和劉邦到底是誰的心理素質好
    在楚漢相爭時,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押到陣前,逼迫著劉邦投降,說如果不投降,就把他的父親烹了。劉邦說:「咱倆曾說『相約結為兄弟』,這樣說來,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一定要把你的父親煮了,那麼,請你分給我一杯羹。」項羽看脅迫不了劉邦,在項伯的勸說下,就把劉太公放了。
  • 劉邦經常罵人,項羽一向仁而愛人,為何高人都願意投奔劉邦
    秦漢之交,天下風雲激蕩,英雄輩出,其中劉邦與項羽最具領導能力,分別吸引了一批英雄跟隨。但對比劉邦與項羽的待人風格,卻又有違和之處:劉邦經常任性罵人,項羽待人一向恭敬慈愛,但最終結果卻是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彭越、英布等高人都願意投奔劉邦,甚至韓信、陳平、英布等屬於反叛項羽投奔劉邦,是這些高人「賤骨頭」,還是另有玄機?
  • 漢初攻打匈奴的如果是韓信,而不是劉邦,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公元前200年冬天,劉邦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北上太原出徵匈奴。 漢軍進入太原後,連戰連捷,在銅鞮之戰中,大破韓王信和匈奴聯軍,韓王信損失慘重。 冒頓為抵抗漢軍,派遣左右賢王各率一萬大軍,聯合韓王信部將王黃,駐守在晉陽至廣武一帶。漢軍乘勝追擊,在晉陽以北再次擊敗匈奴和韓王信聯軍。
  • 兵者詭道也,放冷箭算什麼英雄?光明正大的贏才服人!其實,輸贏都在講這兩個字……
    所以,中國人老是懷疑有的人講話到底可不可靠,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只看到他嘴巴講的話,而沒有看到他心中的誠。上下兩個卦都是以陽爻居中位,表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孚卦說:真正的誠信,貴在合乎正理、堅守正道,真正的誠信是一種能夠感化他人的正能量。《易經》中的損卦有說:一個人能夠自損,就容易得到大家的心。
  • 商山四皓是誰?為什麼這麼厲害,劉邦也無可奈何
    後來,漢高祖劉邦蕩平天下,建立了赫赫威勢的大漢朝。劉邦新朝初立,急需招攬人才。他聽說「商山四皓」的名氣很大,於是就派人去請,希望這四個老頭能夠出山,輔佐漢朝。可是,「商山四皓」根本不願出山。劉邦只好嘆息一聲,不再強求。本來,「商山四皓」應該老死山林,從此在歷史中消失了。可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他們出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