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但凡他謹慎一點,別那麼浪,都不至於被圍困。
那就更不要說韓信了,韓信被稱為「兵仙」,深諳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勝」,善於出奇制勝,如果是韓信帶兵,必然可以驅逐匈奴,冒頓可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白登之圍,漢軍的失敗,原因在於劉邦的輕敵冒進
韓王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後,投靠匈奴,將馬邑獻給冒頓,帶領匈奴人南下進攻太原郡。公元前200年冬天,劉邦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北上太原出徵匈奴。
漢軍進入太原後,連戰連捷,在銅鞮之戰中,大破韓王信和匈奴聯軍,韓王信損失慘重。
冒頓為抵抗漢軍,派遣左右賢王各率一萬大軍,聯合韓王信部將王黃,駐守在晉陽至廣武一帶。漢軍乘勝追擊,在晉陽以北再次擊敗匈奴和韓王信聯軍。
緊接著在離石、樓煩連續擊敗匈奴聯軍,劉邦一看這仗打得也太順利了吧,一輩子沒打過這麼順風的仗啊,就有點飄了。
劉邦在晉陽聽說匈奴駐軍在代谷,就派出偵查冒頓的情況,結果冒頓這個老流氓把精銳都藏起來,就顯露出殘兵敗將,十幾批偵查的人都這麼說。
但是出使匈奴的婁敬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匈奴肯定把精銳都藏起來了,計劃設伏擊敗漢軍,所以不能貿然進攻匈奴。
此時劉邦已經被冒頓的計策迷惑,聽不進去婁敬的話,就把婁敬關在廣武。自己率領輕騎先行趕到平城,不等後面的主力到達,就前去追擊。
此時冒頓已經在白登山設下埋伏,劉邦一進入埋伏圈,就被匈奴的四十萬大軍圍困。
冒頓率軍猛攻漢軍,從四面猛攻七天,也沒有攻破,漢軍多次突圍也沒有突出去,雙方損失都很大,一直僵持不下。
從漢軍的節節勝利,到劉邦被困白登山,可以看出劉邦的失利完全是自己的輕敵冒進造成,如果漢軍穩紮穩打,冒頓恐怕是佔不到一點便宜的。
白登之圍對劉邦來說,並不是偶然現象,他指揮軍隊作戰,經常被圍困,這是劉邦的老毛病
通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更加決定適合什麼樣的崗位。術業有專攻,用韓信的話來講,劉邦是一個將將之人,不是一個合格的將兵之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從楚漢之爭的幾場戰爭就能看出來,劉邦經常是一打順風仗,就開始浪了,然後被項羽反手就給包圍了。
彭城之戰時,劉邦就因為攻下楚都彭城而沾沾自喜,終日與諸侯飲酒作樂。項羽率領三萬精銳回擊,將劉邦圍在了睢水,要不是老天爺幫忙,劉邦率領數十騎逃脫,劉邦在睢水就被項羽給殺了。
同年冬天,項羽發動反擊,再度將劉邦圍困在滎陽,劉邦一面用陳平的反間計,迫使範增離開項羽,另外讓紀信假扮自己前往項羽營中詐降,自己趁機逃出了滎陽。
劉邦與項羽在滎陽以北的鴻溝對峙一年左右後,因為韓信平定齊國,灌嬰率軍進攻彭城,項羽腹背受敵,不得不與劉邦訂立盟約,率軍東歸。
劉邦本來打算退兵,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率軍追擊人困馬乏、缺衣少食的項羽軍隊,這一追不要緊,劉邦又浪了,還沒有等到彭越、韓信的聯軍,就在固陵和項羽打起來,結果被項羽圍在了固陵。
多虧了劉邦對彭越、韓信、英布加大封賞,各路聯軍陸續趕到,將項羽的十萬楚軍團團圍住,劉邦才得以解脫啊。
所以說,劉邦的軍事水平和性格,就是這樣,打起了順風仗,就是容易飄,喜歡浪,然後當頭挨了一棒子,就清醒了。跟項羽打了幾年仗,這個毛病都改不了,更何況是冒頓了。
但是劉邦這樣的性格,也有自己的好處,他沒皮沒臉,高興了啥都行,沒有那麼大的架子,善於跟人相處,有點性情中人的意思。因此他能團結諸侯王的勢力,知人善任,成為「將帥之人」!
出奇制勝,善於用兵的韓信
韓信率領漢軍在疑兵與魏軍對峙,以奇兵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替船隻渡過黃河,奔襲魏都安邑,魏豹匆忙迎戰,被韓信擊敗,魏豹被俘虜。
之後,劉邦派韓信率軍三萬,與張耳一起攻略趙國、燕國、齊國,開闢北方戰場,從戰略上合圍項羽。
韓信率軍與陳餘、趙歇的二十萬趙軍在井陘交戰,韓信先派遣兩千輕騎兵,每人手執一面漢軍的紅旗,在趙軍營寨兩側的山坡上埋伏。
然後,自己與張耳率領漢軍在河邊列陣,韓信以大將軍的旗號儀仗進攻井陘的趙軍,趙軍出寨作戰,兩軍大戰一段時間後,韓信率領漢軍佯裝敗退,丟下一地戰利品。
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退入河邊的陣中,拼死迎擊趙軍,趙軍雖然人多勢眾,但一時也無法擊敗漢軍,這時埋伏在兩側輕騎兵殺入趙軍營寨中,將趙軍的旗幟換成漢軍旗幟。
趙軍打了半天,贏不了,準備退回營寨,來日再戰,結果看到自己的營中全是漢軍了,趙軍大驚失色,四散逃亡,漢軍兩面夾擊,大獲全勝。漢軍追擊到泜水,斬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平定趙國,降服燕國後,韓信率軍向東進攻齊國,趁齊王降漢之機,一舉攻到臨淄,齊王逃往高密,項羽派龍且率軍二十萬救援齊國。
韓信與龍且在濰水兩岸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準備一萬多條袋子,裝入泥沙,堵塞濰水。第二天率部分軍隊渡河與龍且作戰,兩軍交戰不久後,韓信軍損失慘重,漢軍佯裝敗退,龍且率軍渡河追擊。
龍且率領先鋒渡河後,眼看就要追上韓信了,這時一聲炮響,河水奔湧而下夾雜著削尖的木條,楚軍大半都沒有渡河,或者還在河中,一時間大半喪生在河水的衝擊下,龍且被圍攻過來的漢軍斬殺,齊楚聯軍大敗,齊王田廣在逃跑中被殺死。
韓信若率領漢軍,還會有白登之敗嗎?
首先,劉邦的白登之敗,純屬是自己的輕敵冒進,同時也犯了混造成的。冒頓的誘敵之計,跟隨劉邦的婁敬都看出來了,那麼善於用兵,精於謀略的韓信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呢。
看出了敵人的計策,自然就不會中計,那也肯定就不會有白登山的失敗了。那麼韓信能不能擊敗冒頓呢?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其實如果劉邦不輕敵中計,也是有機會擊敗冒頓的,但是即使擊敗匈奴,可能也不會改變和親的外交政策吧,因為劉邦需要一個基本保持安定的北方。
韓信極其善於出奇制勝,以佯裝失敗,引誘敵軍進入設計好的圈套中,進而大舉殺傷對手,從而徹底擊敗敵人。
冒頓在設計白登之圍的時候,採用的計策和韓信對戰趙軍、楚軍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韓信的誘敵,伴隨著重創對手,令敵軍徹底潰敗。
而冒頓採取的誘敵計謀,把劉邦圍住了,卻又沒辦法吃下去,這可能一方面是匈奴軍戰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戰術設計的問題。
所以說,冒頓的戰術指揮等綜合水平,相較於韓信還是有差距的,如果北徵匈奴的是韓信,可能就是冒頓中了韓信的誘敵之計了吧。或者是韓信對冒頓來一個將計就計,擊敗匈奴。
最後,不論率軍的是韓信還是劉邦,北擊匈奴的目的都是將其趕出邊境。所以寄希望於白登之戰勝利後,在草原上追擊匈奴人,恐怕是不現實的,即使是韓信,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以漢朝當時的實力和軍隊配置,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韓信肯定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