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連項羽都能擊敗,為何卻陷於白登之圍?因為劉邦實在太心急了

2021-01-17 遙望燕園

漢高祖劉邦起事之前,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因為他天賦很高,所以只用了三年時間,他就從自號沛公到被各諸侯承認的漢王,之後又用了四年時間,他又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可是,劉邦雖然連項羽都能擊敗,但卻陷入白登之圍,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劉邦之所以會陷入白登之圍,主要在於劉邦太心急了,太著急取勝了。

本來呢,劉邦應該也不會去捅咕匈奴,可匈奴主動惹了劉邦。匈奴的單于冒頓是匈奴百年不遇的雄主,冒頓吞併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將匈奴的人口和領土擴大,冒頓似乎並不滿足於做草原上的霸主,還打起了中原的主意,威逼中原的諸侯國國王韓信向他投誠,這裡說的韓信不是淮陰侯韓信,而是跟淮陰侯韓信同名同姓的一個人,這個人是韓國王室後代,最初被劉邦立為韓王,後來被遷到代國做代王,所以史稱這個人為韓王信。

韓王信不敢跟冒頓鬥,就投了冒頓,還成了帶路黨,這讓劉邦大為惱怒,劉邦不但御駕親徵韓王信,還想打草樓兔子,趁機搞掉冒頓。冒頓也很雞賊,知道硬碰硬,冒頓是搞不過劉邦的,所以冒頓埋伏了劉邦一手,故意向劉邦示弱,以至於劉邦的那些斥候都以為冒頓不堪一擊。

劉邦聽了斥候一遍遍地報,認為冒頓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於是劉邦下令,全軍出擊。劉邦軍令已下,建成侯婁敬才跟劉邦講,匈奴的行為很奇怪,恐怕有詐。一般情況下,兩軍交戰,都要向對方示強,而匈奴似乎是在示弱,所以一定有詐。

聽了婁敬的意思,劉邦肯定也是反應過來了,但君無戲言,命令已經發出去了,不能隨意更改。所以還是照著原定的計劃出發,他們到達平城的時候,便確認了冒頓是在算計他,於是他立即跑到白登山上,藉助地形優勢,和冒頓對峙,七天之後,劉邦從白登山上下來了,打草樓兔子的計劃徹底宣告失敗。

劉邦之所以會陷入白登之圍,根本原因在於,劉邦太心急了,劉邦越來越年老,越來越沒有耐心,越來越想早些達到秦始皇的高度甚至超越秦始皇的高度。

相關焦點

  • 白登之圍如此慘烈,大單于為何不一鼓而下?只是因為打不過漢軍
    白登之圍如此慘烈,大單于為何不一鼓而下?只是因為打不過漢軍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劉邦在這輩子當中最為強大的對手肯定是項羽,不過說實在的,項羽早就已經擊敗了他太多次,劉邦這輩子最難的一次恐怕還是冒頓單于最大的進攻。
  • 白登之圍,劉邦九死一生,他為何沒有讓韓信前來救援
    劉邦當年擊敗英布之後,路過自己老家沛縣之時,突發感慨作下了這首詩。這位西漢的開國皇帝,在楚漢相爭之後,建立大漢王朝。平天下分封諸侯,而諸侯人心思變,進而又開始了平叛的過程。劉邦可以說是一個勞碌命,從建國到最終去世,可以說一直沒閒著。但是在白登山之圍中,劉邦險些喪命。為何不派韓信前來救援?以下依據相關史料,逐層分析。
  • 漢初攻打匈奴的如果是韓信,而不是劉邦,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但凡他謹慎一點,別那麼浪,都不至於被圍困。 那就更不要說韓信了,韓信被稱為「兵仙」,深諳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勝」,善於出奇制勝,如果是韓信帶兵,必然可以驅逐匈奴,冒頓可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 白登之圍 劉邦真是靠賄賂突圍?別被大眾戲說給忽悠了
    按照大眾傳說,說劉邦在白登之圍被冒頓圍困,眼看就要完蛋了,這時候陳平獻策,賄賂冒頓閼氏皇后,在閼氏的「讒言」下,冒頓網開一面,劉邦逃得一條生路。按照這個說法,劉邦是在必死的情況下,靠著賄賂對方的女人而活命的。這一方面反映了漢軍的衰弱,劉邦的無能,另一方面反映了匈奴騎兵的強大,和冒頓的有勇無謀。
  • 假如韓信跟隨劉邦出戰,能否避免白登之圍?
    在把劉邦被困在白登山之時,韓信還活著,並沒有死,那麼如果韓信在軍中,能幫劉邦避免白登之圍嗎?首先,匈奴的實力要強於漢朝!就算真的韓信在劉邦軍中,很可能也無濟於事,想要戰勝匈奴,極其困難。史料記載:「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這其中最刻骨銘心的失敗無過於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圍。在楚霸王項羽跟前兒尚且無所畏懼的劉邦居然落入了冒頓單于設下的包圍圈,差一點讓土木堡之變的故事提前一千多年上演。高祖皇帝御駕親徵的失利在漢人心中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劉邦死後,冒頓單于致書劉邦的遺孀呂雉,言語之間頗多輕慢調戲之意。
  • 白登之圍前因後果,劉邦是因為畏懼匈奴從而示弱和親嗎?
    漢初匈奴疆域圖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匈奴統治的疆域極其遼闊,儘管其中有一些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正是因為條件艱苦,遊牧民族即使建立了所謂的草原文明,依然沒有摒棄他們的強盜氣質。匈奴人善騎並且無需補給(主要是啥肉都敢吃),依仗這種優勢,他們成為風一樣的男子,時常劫掠鄰國。
  • 劉邦經常罵人,項羽一向仁而愛人,為何高人都願意投奔劉邦
    秦漢之交,天下風雲激蕩,英雄輩出,其中劉邦與項羽最具領導能力,分別吸引了一批英雄跟隨。但對比劉邦與項羽的待人風格,卻又有違和之處:劉邦經常任性罵人,項羽待人一向恭敬慈愛,但最終結果卻是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彭越、英布等高人都願意投奔劉邦,甚至韓信、陳平、英布等屬於反叛項羽投奔劉邦,是這些高人「賤骨頭」,還是另有玄機?
  • 白登之圍,劉邦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可匈奴為何不趁勢佔領中原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漢朝初年,漢朝曾和匈奴有過一場交戰,而這場交戰的結尾部分,則被史料稱為,白登之圍。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0年,韓王信(注意是韓王信,不是韓信)在山西大同發動叛亂,而且還勾結匈奴試圖攻打太原(老李?)。
  • 劉邦如果帶上韓信,可以避免白登之圍嗎?估計匈奴人很難得手
    先明確一點,白登之圍發生在公元前200年,韓信死於公元前196年,也就是說,那個時候韓信還沒被呂后和蕭何弄死呢,只是沒有參與此戰而已。有些朋友可能會奇怪,韓信這麼能打仗,劉邦為啥不派他去?很簡單,因為韓信對劉邦的忠誠度不是百分百,劉邦對韓信也非常忌憚,擔心他造反,垓下之戰才結束就奪了韓信的兵權,之後將他從齊王遷為楚王,又從楚王貶為淮陰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意圖很明顯。任誰站在韓信的立場,都會對劉邦產生不滿。劉邦自己也明白這一點,因而不敢讓韓信再次接觸軍隊,而是選擇御駕親徵。那麼,假如韓信對劉邦忠心耿耿,劉邦帶他出徵,能否避免白登之圍呢?
  • 劉邦率漢軍和匈奴作戰時,如果領兵的是韓信,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面對韓王信的背叛,劉邦再一次選擇親徵,自劉邦稱帝時開始,但凡有諸侯王造反,只要劉邦忙得開,都會親徵,這一次親徵,劉邦還計劃打草樓兔子,一舉解決匈奴犯邊問題,但因為冒進,發生了震驚的白登之圍,如果當時領兵的人是淮陰侯韓信,還會發生白登之圍嗎?首先,白登之圍的發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並非劉邦能力不行,而是劉邦誤信了探報,輕敵冒進。
  • 白登之圍冒頓為什麼接受劉邦的和親,而不是集中兵力徹底打敗劉邦
    白登之圍這一年被土耳其認為是他們的建軍年,因為土耳其人認為匈奴人也是他們的祖先,所以匈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勝利白登之圍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從而成為土耳其人建軍的標誌。 白登之圍對漢朝軍隊的打擊並不大,因為在白登之圍之前漢軍一直保持攻勢,殲滅了很多的匈奴小股部隊。
  • 白登之圍時冒頓單于佔據優勢,為什麼放劉邦離開?當時韓信在哪?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然而劉邦自己都不會想到,此戰他遇到了一個自項羽之後的可怕對手:冒頓單于,遊牧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草原各部的人。當時劉邦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步兵,求戰心切的劉邦急於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被冒頓單于的「假象」所迷惑,劉邦的前鋒部隊幾千人率軍直入,可這正中了冒頓單于的下懷,四十萬大軍把劉邦的幾千團團圍住,最終被困於一個叫白登山的地方。在這裡劉邦困守了七天七夜,直到謀士陳平獻策,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最終冒頓單于同意劉邦的請求,放劉邦離開,據說劉邦逃離之時可以說是快馬加鞭,一點都不敢看兩邊。
  • 白登之圍:冒頓單于最後放了劉邦,是陳平成功遊說閼氏的功勞?
    冒頓單于之名隨著劉邦的白登之圍,成為歷史上名氣頗大的匈奴霸主,他為人有魄力,更有遠大的毅力與初定天下的大漢爭雄,在白登之圍冒頓與劉邦相持了七天,最後在妥協議定後,劉邦得以脫身。那麼冒頓當時有無可能把劉邦所部吃掉呢?筆者以為沒有能力。
  • 淺析對白登之圍的認識
    前言白登之圍的發生對漢朝來說是一件大事,因為他們的皇帝被圍困,自此以後,漢朝對匈奴的政策主要是和平相處。所以劉邦從白登之圍當中,看到了匈奴人的強大,也看到了自己的莽撞和無奈。但是白登之圍卻不是由匈奴引起的,而是由漢朝內部引起的,那麼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劉邦又是如何陷入匈奴的包圍圈的呢?
  • 白登之圍:漢帝國與匈奴的初次碰撞,劉邦到底如何保全性命的?
    白登之圍是漢帝國與匈奴的初次碰撞,這一場戰爭中冒頓單于誘敵深入,劉邦未經查明就孤軍深入,最終被圍困在白登山上。這一場戰爭中有很多問題,比如說雙方兵力幾何?劉邦是如何保全性命的?漢朝為什麼會失敗?今天筆者就根據目前已知的史料分析一下白登之圍的細節,以便各位看官能進一步了解漢史。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開創了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一輩子的痛點一定少不了白登之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對一國之君高貴權勢的最好描寫。這麼個呼風喚雨的皇帝,突然被對方圍困,甚至被抓為俘虜,你想那是多麼狼狽的事情。古代遇此大劫的皇帝不多,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之一。白登之圍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它完全是偶然發生的事情。
  • 白登之圍時戰神韓信還在世,劉邦為啥放著他不用非要自己上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同樣面臨著匈奴的巨大威脅。 一、白登之圍的起因 西漢初期,冒頓單于成為新一任匈奴王。因劉邦當時屠戮功臣,韓王信畏懼不已,於是把馬邑獻給匈奴。漢朝北疆邊防頓時出現了一個巨大缺口。冒頓單于大喜過望,立即發兵南下,深入漢地千裡,一直打到太原郡。漢匈之間第一次大決戰正式拉開帷幕。 二、白登之圍始末 公元前200年,劉邦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陳平、樊噲、周勃、夏侯嬰等謀臣猛將隨行,浩浩蕩蕩進軍山西,開赴前線。
  • 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的匈奴,怎麼短短十年間,就搞出了白登之圍?
    蒙恬死後十年,漢代秦而立,漢高祖劉邦再次北擊匈奴,結果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為何短短十年間,那個曾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滿地找牙的匈奴,就捲土重來了,就搞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是匈奴人太彪悍,還是蒙恬太神武,或是漢高祖太差勁?其實,漢高祖劉邦所面對的匈奴,和蒙恬所面對的匈奴,是不一樣的匈奴。漢高祖背後的漢政權,跟蒙恬背後的秦政權,也不能比。
  • 白登之圍中冒頓單于為何放了劉邦?原因遠不止賄賂閼氏那麼簡單
    漢王劉邦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建立了漢朝。就在秦漢交接之際,匈奴也經歷了一場內部統一的動亂,冒頓趁著中原無暇北顧的機會,殺死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當劉邦稱帝之時,冒頓單于已經理順了草原上的秩序,把目光盯向了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