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武將列傳:「東海道第一武士」今川義元

2021-02-18 小田原城六層天守

今川義元

早年的義元

天文五年(1536年)三月十七日,駿河國、遠江國守護今川氏輝與弟弟彥五郎突然暴斃,年輕的今川家家督突然死亡,使得今川家陷入了繼承人之爭中。在當時的今川家中,最有希望繼承家督的人,分別為今川氏輝的弟弟「花藏殿」玄廣惠探以及「善德寺殿」栴嶽承芳。其中,栴嶽承芳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東海道第一武士」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是戰國大名今川氏親之子,出生於永正十六年(1519年),幼名為芳菊丸。因為芳菊丸並不是嫡長子,因此在他年幼時,按照室町幕府大名家的慣例,被送進了駿河國富士郡的善德寺之中,今川氏親同時還從京都建仁寺招回了一個駿河國出身的名叫九英承菊的和尚,作為老師教導芳菊丸。九英承菊還有個更有名的名字,即太原雪齋,下文便以太原雪齋來稱呼他。

等到芳菊丸十多歲以後,他便剃度出家,法名栴嶽承芳,與師父太原雪齋一同前往京都的建仁寺修行佛法、學習漢學。在栴嶽承芳少年之時,便可以熟練地運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創作漢詩。

天文四年(1535年),栴嶽承芳的哥哥、今川家家督今川氏輝與鄰國甲斐國的大名武田信虎開戰。當時駿河國的富士郡作為兩家交戰的前線,局勢有些不太樂觀,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川氏輝派弟弟栴嶽承芳返回善德寺之中,守住這塊要地。

花藏之亂

如前文所述,天文五年時今川氏輝與弟弟彥五郎在同日暴斃,兄弟倆的死因成謎,但是至今仍沒有證據是何人所為。

今川氏輝、彥五郎死去之後,有資格繼承今川家家督的兄弟們分別為遍照光寺的玄廣惠探、善德寺的栴嶽承芳、動向不明象耳泉奘以及那古野城的今川氏豐四人。因為象耳泉奘與今川氏豐的動向不明,實際上爭奪今川家家督的只有玄廣惠探與栴嶽承芳二人。

若是按照長幼順序來看的話,家督理應由年長的玄廣惠探繼承。可是,玄廣惠探的母親是今川氏親的側室福島氏,而栴嶽承芳的母親卻是正室壽桂尼,從嫡庶關係來看,似乎今川義元更有繼承家督的正當性。

與玄廣惠探相比,栴嶽承芳實在是非常幸運,哥哥死後不到兩個月,師父太原雪齋就利用自己在京都的人脈,從幕府將軍足利義晴處獲得了許可栴嶽承芳繼承家督的「御內書」,同時將軍還下賜了足利家的通字「義」字給栴嶽承芳取新名字。

得知此事後,玄廣惠探不滿太原雪齋與栴嶽承芳擅作主張,進入了福島氏一族的花倉城之中舉兵作亂。以往的歷史書都是按照花倉城的地名將此次內亂稱為「花倉之亂」,實際上這次內亂的規模遠遠不止於花倉城,連鄰國的武田家、北條家都被捲入到了戰爭之中,因而現在日本的學者們便以玄廣惠探的稱號「花藏殿」命名這次內亂為「花藏之亂」。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田信玄的側近駒井政武所寫的日記《高白齋記》之中提到,五月二十三日夜裡,栴嶽承芳的母親壽桂尼偷偷前往福島越前守的家中,表示自己將會與福島氏站在同一邊。

壽桂尼是栴嶽承芳的母親,為何不支持自己的兒子,反而支持兒子的敵人呢?這恐怕與壽桂尼自身的權力欲有關吧。

壽桂尼出身於「名家」家格的公卿中御門家,在今川氏親、今川氏輝時代,今川家若想與京都方面的朝廷、幕府往來,都必須倚靠壽桂尼的娘家。然而,花藏之亂時,壽桂尼的父親、兄長都已經去世,中御門家走向了衰弱。

與之相對的是,久在京都修行的太原雪齋、栴嶽承芳與京都五山的高僧來往密切,師徒倆還與「攝關家」家格的公卿近衛家、「清華家」家格的三條西家關係甚好,而近衛家、三條西家的地位遠遠高於中御門家。也就是說,栴嶽承芳繼承家督以後,以他們爺倆的人脈,完全不需要依賴壽桂尼就可以與京都外交,壽桂尼將會失去她的重要性,在今川家的地位也將會大大下降。

同樣,在以往的通說中,與壽桂尼關係密切的北條家也站在栴嶽承芳的一方,而武田家則站在玄廣惠探的一方。但是,在「花藏之亂」後,北條家迅速與栴嶽承芳交惡,武田家卻與栴嶽承芳穿起了同一條褲子,這毫無預兆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實在是讓人覺得費解。

如果按照上文的推測,壽桂尼站在玄廣惠探一方的話,「花藏之亂」的實際情況很可能與通說大相逕庭。一直以來都與壽桂尼有著良好外交的北條家必然是站在壽桂尼的一方,也就是玄廣惠探的一方,而太原雪齋則利用自己與武田家的家寺惠林寺同屬佛教臨濟宗的緣故,同武田信虎搭上線,獲得了今川家的舊敵武田家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後今川家與北條、武田兩家的外交關係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六月十日,栴嶽承芳派的家臣攻陷了方之上城,隨後眾人包圍了花倉城,玄廣惠探不敵敗走,於瀨戶谷普門寺自盡而死,「花藏之亂」就這樣結束了。

侵入三河

栴嶽承芳繼承家督之後,大概由於他怨恨母親不支持自己的緣故,在正式取名「今川義元」以前一直使用自己的僧人印判署名文書,而不是像兄長今川氏輝那樣讓壽桂尼代理署名。

天文六年(1537年)二月十日,已經取名為今川義元的栴嶽承芳迎娶了在花藏之亂時支持自己的武田信虎的女兒為正室夫人,甲斐國與駿河國結束了長年以來的對峙,結成了同盟。甲駿同盟同樣也宣告著今川家與今川氏親、今川氏輝時代的盟友北條家交惡。

在這之後,遠江國的遠江今川氏(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名將今川了俊的後裔)掀起了針對今川家的叛亂,隨後便被今川家鎮壓。平定領國以後,今川義元便向各地派遣了家臣進行檢地,以便更好地管理今川家的地盤,同時,今川義元還率軍侵入了西面的三河國擴張勢力。

在《信長公記》的首卷之中記載到,天文十一年(1542年)八月十日時,今川家曾侵入三河國,在小豆坂與尾張國的織田家交戰(通說中的「第一次小豆坂合戰」)。不過,今川家直到天文十二年時才侵入東三河,自然是不可能在前一年與織田家交戰,因而史學界都認為這一次小豆坂合戰是《信長公記》裡的誤記,並不存在。

今川家與織田家的真正交戰始於天文十七年(1548年)的「小豆坂合戰(通說中的第二次小豆坂合戰)」。織田家在此前攻陷了三河國豪族松平廣忠的居城岡崎城,逼迫松平廣忠將嫡子竹千代送到了織田家表示臣服(舊說是被綁架走,但是近年來發現織田信秀曾下發過支配岡崎城的書狀,所以應當是主動送出人質),然而織田信秀前腳剛走,松平廣忠就掀起了叛亂,還將今川家的勢力引到了西三河。

太原雪齋

今川軍的主將是今川義元的師父太原雪齋,然而尾張兵的善戰大大出乎了今川軍的預料,由今川家家臣朝比奈信置率領的三河眾被織田軍擊潰,好在後陣的家臣岡部元信率軍突襲,接連斬殺了織田軍的幾員大將,方才逆轉了戰局。

小豆坂合戰以後,織田信秀再也無力染指已屬於今川家勢力範圍內的岡崎城等西三河領地,好在他沒有一時腦熱殺死竹千代,否則日本的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三國同盟

天文十八年(1549年),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去世,年僅二十四歲。今川義元隨後派遣家臣朝比奈泰能、鵜殿長持率領著區區三百名今川軍士兵佔領了松平家的本城,三河松平氏名存實亡,三河國也被納入了今川家的版圖內。

另一方面,太原雪齋率軍繼續進軍,攻陷了織田家在三河國的另一個據點安城城,俘虜了織田信秀的庶長子織田信廣。今川家利用織田信廣換回了在織田家做人質的松平竹千代,徹底斷絕了織田家重返三河國的可能性(竹千代若在織田家手上的話,將來織田家很有可能以擁戴竹千代復興松平氏的名義重返三河國)。

在今川家不斷地侵攻三河國的同時,東面的局勢也在發生著變化。天文十四年(1545年),北條家家督北條氏綱去世,新任家督北條氏康雖然仍舊在駿河國的河東地區與今川家作戰,但是卻有意與今川家和談。

北條家初入關東之際曾與扇谷上杉家結盟,但是在關東立足以後,北條家便開始與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等家族敵對,關東聯軍的壓力讓北條氏康喘不過氣來,如果繼續與今川家交戰的話,北條家將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正月,北條氏康與武田信玄締結盟約,北條家的嫡子北條氏政將迎娶武田信玄的女兒(黃梅院)為正室夫人。此時北條家與今川家依舊處於敵對的狀態,但是兩家卻有一個共同的盟友武田信玄,在武田信玄的中介之下,今川家最終與北條家和談,三家締結了著名的「甲相駿三國同盟」。

鳴海·大高城被圍

尾張國的織田信秀去世以後,織田家麾下的鳴海城城主山口教繼父子便投降了今川家,今川家的勢力從駿遠三一直擴張到了尾張國。鳴海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織田家失去了這座城池,就將失去與愛知半島南部的聯繫,孤立無援的南尾張就將被今川家逐步蠶食。

織田家的新任家督織田信長並不是個泛泛之輩,繼承家業之後,織田信長馬不停蹄地消滅了信秀時代的主家清州織田家、敵對的巖倉織田家、流放了尾張國的守護斯波氏,同時還把與自己爭奪家督之位的弟弟織田信勝給順帶解決了。

鳴海城距離織田信長的居城清州城不過十八公裡,如此一個雷厲風行的家督,是絕不可能放任鳴海城落入敵手的。於是,織田信長在料理完織田家的事務以後,在鳴海城、大高城附近修築了五座城砦,將兩城包圍,企圖以圍城戰困死城內的今川軍士兵。

今川義元得知鳴海城、大高城被織田信長包圍以後,便決心親自率軍西進解圍,桶狹間合戰爆發。

今川義元

雖然在通說之中,今川義元西進是想上洛取代足利氏統治天下,這個謠言自戰國時代末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卻沒有任何證據能夠進行佐證。當時的今川義元雖然被稱為「東海道第一武士」,其實力撐死不過駿河國、遠江國與局勢尚不穩定的三河國、尾張國一部,而控制著京都的,則是坐擁京畿、四國島數國領地的「天下人」三好長慶,今川義元的軍勢即便前往京畿,也不過是給如日中天的三好家塞牙縫而已。

因此,桶狹間合戰的爆發,真正起因並非是上洛,而是解救被織田信長包圍的鳴海城、大高城,否則二城一旦被織田家奪回,今川家的勢力將再度被逐出尾張國。

桶狹間合戰

永祿三年(1560年)五月十日,今川軍的前鋒、遠江國井伊谷城城主井伊直盛率軍出陣,十二日,今川義元的本陣從駿府今川館出發(PS:不是駿府城,信野玩家退散),於十八日進入沓掛城之中,今川軍的總數達到了四萬五千人(《信長公記》)。

五月十九日,松平元康(竹千代)率領的三河眾對織田家駐守的丸根砦發起攻擊,很快就將此地攻陷,討取了織田家的大將佐久間盛重,與此同時,今川軍的另一隊前鋒也攻陷了大高城外的鷲津砦,解除了大高城之圍。

今川義元得知此事以後,便率軍從沓掛城出陣,朝著大高城移動,在此期間,今川義元的本陣停留在了桶狹間山休息。

今川義元不知道的是,織田信長此時已經出陣,正率領著兩千餘織田軍朝著今川軍撲來。通說裡,織田信長決意出城奇襲今川義元的本陣,以斬首行動結束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但是實際從史料中解讀的話,會發現織田信長的作戰計劃壓根就不是什麼斬首行動。

織田信長率軍抵達前線的善照寺砦之際,織田軍中的佐佐政次、千秋四郎率軍三百人攻向了今川軍,隨後被今川軍擊敗。今川義元甚至得意地說:「此時即便是天神魔鬼也奈何不了我。」

此時的織田信長尚且不知道今川義元的位置,信長離開清州城時只有寥寥數騎武士,他的兩千餘軍勢基本上都來自在進軍途中參陣的士兵以及織田家在前線各砦布置的守軍。織田信長離開善照寺砦後繼續朝著南面進軍,抵達了中島砦,並在此地舉行了激勵士氣的演講。

織田信長

「敵軍經過一夜的戰鬥,此時已經疲憊不堪……」(《信長公記》)

從織田信長的言語中可以得知,信長想要作戰的對象並不是今川義元的本陣,畢竟今川義元前一天還在沓掛城裡鹹魚,所以織田軍的真正目標其實是經過一夜戰鬥攻陷丸根砦的松平元康。

從織田信長的進軍路線來看,他確實是朝著南面的丸根砦進軍的(通說裡的「奇襲」路線是朝著東北進軍,沒有進入中島砦,而《信長公記》中是朝南進入中島砦),但是織田信長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松平元康因為松平軍過於疲憊,已經將全軍撤進了大高城中休整。所以織田信長進軍的路線雖然沒有錯,但是卻沒有在中島砦附近遇上本應按原計劃進軍到此地的松平元康,反而誤打誤撞遇到了擊敗佐佐政次的那支今川軍前鋒。

桶狹間合戰

今川軍的前鋒方才擊敗織田軍不久,壓根沒有預料到織田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度來襲,並且攻勢強度遠遠超過上一波攻擊,今川軍的前鋒部隊不敵敗走。潰敗的士兵們朝著桶狹間山的本陣敗退,他們也許是想尋求自己人的幫助,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反而坑了今川義元。

織田信長尾隨著敗軍來到了桶狹間山,隨後發現了今川義元的轎子。善於把握機會的織田信長意識到自己誤打誤撞遇上了今川義元的本陣,便下令全軍朝著今川義元的旗本武士所在的位置進攻。

此時今川義元的本陣被潰軍影響,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今川義元也在旗本武士的護衛下撤退。由於不久前剛下過暴雨的緣故,山路非常泥濘,今川義元很快就被信長的馬廻眾追上,旗本武士經過幾輪廝殺所剩無幾,今川義元本人也被織田信長的馬廻眾討取了首級,享年四十二歲。

縱觀今川義元的一生,可以得知他確實是個非常傑出的武士,但是,誰讓運氣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呢?更別提今川義元的對手織田信長是一個非常擅長把握機會與好運的傢伙,如果把桶狹間合戰的對手換成另外一個人,興許今川義元還能夠逃出生天也不一定呢。

原創不易,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簡史 滾蛋吧,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
    馬上,隔壁的今川義元就來找事了。今川義元,人稱東海道第一弓取。這是一個相當牛逼的人物,在當時,今川家領地有遠江、駿府兩國,而且三河國的松平家早已臣服於今川家的統治。國力強大,加上今川義元和天皇公室的關係超好,聲名在外,實力遠超伊豆相模的北條家和甲斐信濃的武田家。至於織田家,完全沒法比。
  • 日本影視劇「醜化」今川義元真的只是「成敗論英雄」嗎?
    戰國時代堪稱日本歷史上最混亂也最精彩的時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英雄與梟雄,人稱「東海道一弓取」的今川義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和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等人相比,今川義元在影視劇中的形象卻大都非常不堪。
  • 梟雄今川義元在很多影視劇和遊戲中為什麼總是「被黑」?
    對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朋友來說,今川義元肯定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今川義元被稱為「東海道一弓取」,一度是日本最強大的戰國大名。但在有名的「桶狹間合戰」中,今川義元死於織田信長的突襲。在如今的很多日本戰國題材的影視劇和遊戲中,今川義元都是「被黑」的,形象遠不及他的兩位親家。很多人都認為今川義元都被「黑」的原因就是所謂「以成敗論英雄」,但本鬼認為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 左右日本戰國走向的一場奇襲戰——桶狹間合戰丨日本戰國
    都是實力弱小的新興勢力戰勝強大的舊派勢力,最終猶如蝴蝶效應般左右著日本歷史的走向。    使織田信長登上歷史舞臺的就是他的人生第二次危機,在他剛殺死弟弟信行表面上統一尾張國以後,處於尾張國東方的強大舊派勢力今川義元便起兵25000攻伐尾張國,目標直指京都。而織田信長能動員到的武士算上他的農民軍也只有4000人不到,尾張國人心惶惶,瀰漫著一片投降的失敗主義情緒。
  • 今川義元被稱為北海道最強武家,他究竟做了什麼,被後世如此醜化
    提起今川義元,多數人回都會立馬想到他那負面且滑稽的形象,但能被稱作東海道最強武家的他,真是如後世所形容的,如此滑稽不堪?
  • 日本戰國時代的他本可以問鼎天下,卻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而他的傳奇是由一場名為「桶狹間之戰」的戰鬥開始的,這場戰鬥中織田信長擊敗了上洛的今川義元大軍,並斬殺了他
  • 日本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10位大名
    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翹楚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從甲斐一國到攻佔信濃、圖略遠江三河地區。其在三方原合戰中大敗德川織田聯軍,據說德川家康在此戰役中敗得極為狼狽,曾被驚嚇得大小便失禁。武田信玄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而被稱為「甲斐之虎」。也有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戰國第一兵法家」之譽。
  • 日本古代史,日本戰國三傑
    再來看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是我最喜歡的戰國大名,也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幾乎所有大公司都要求職員去閱讀德川家康這本書,家康的父親松平廣中是個胸無大志的普通人,但是他的爺爺清康確是讓浚河和尾張爭相招攬的猛將,只是早逝!
  • 日本戰國撿漏史:謝天謝地,對手是個大胖子!
    01眾所周知,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從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幾乎是日本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豆丁點大的日本國土,被分成了六十六國,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無止無休。亂世麼,肯定是要出英雄的。俗話說得好,「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誰也不曉得,織田信長到底是天神降世還是妖孽禍害,但總之,這傢伙是日本戰國時代最拉風的武士沒有之一。他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全日本的霸主,後來的豐臣秀吉也好、德川家康也好,都以織田的繼任者自居,可以說,沒有織田信長所奠定的基礎,就沒有後來大一統的江戶幕府。
  • 北川有聲書:日本戰國英雄傳 · 序章
    —— 北川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上演過一段浩浩蕩蕩,又混亂不堪的歷史大劇,史稱「日本戰國時代」。雖然和當年中國的「春秋戰國」相比,動輒幾十萬大軍捉對廝殺,日本戰國真的算不上什麼「大場面」。但是,其波及的時間之久,對酒當歌、英雄氣概之豪邁,爾虞我詐、群雄逐鹿之壯烈,可以說卻毫不遜色。
  • 日本戰國時期,清州同盟為何能夠改變戰國格局?
    日本戰國中前期,特別是這個時代,前三雄(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就要謝幕,後三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則即將登上歷史舞臺。公元1560年5月,在日本戰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桶狹間合戰」以後,有著「東海道霸主」之稱的足利氏名門今川義元身死。緊接著蟄伏多年的德川家康,終於掙脫了牢籠,而德川家康會有何作為。不僅今川織田翹首以盼,整個天下都將拭目以待。
  • 天下布武 日本戰國時代
    所以藩國混戰也是日本封建時期的常態。中國解決土地問題通過起義改朝換代重新洗牌,而日本是通過下層封建領主之間相互徵伐消化矛盾。可以說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前,從來就沒有被真正統一過,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即使有也非常短暫。當天皇直接被權臣架空,以武士為主角的戰國時代就開始了。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仁王2》boss今川義元怎麼打?今川義元打法詳解
    仁王2boss今川義元怎麼打?遊戲中需要應對的boss戰有不少,不同boss有不同的應對技巧,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仁王2今川義元打法詳解,需要的玩家一起來看下具體的打法吧。遊戲中需要應對的boss戰有不少,不同boss有不同的應對技巧,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仁王2今川義元打法詳解,需要的玩家一起來看下具體的打法吧。
  • 話說日本戰國2
    打開這個混沌局面的, 就是有戰國風雲兒之稱的 織田信長。因為 織田 和他的繼任者們主宰了中後期戰國的運勢, 直至1603年統一天下。區勝 就以 織田, 豐臣, 德川 為線索, 敘述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了。1560年全日本各路大名的勢力範圍概圖織田家 背景 織田家 是爭雄 尾張 藩國的四家大名之一。
  • 資料延伸 | 關於大河劇與日本中世紀
    今川義元(1519-1560)日本戰國時代守護大名今川氏的第十一代家督。今川義元是日本戰國時代前期戰國大名的名將,今川義元繼位後,轉變父親今川氏親與長兄今川氏輝的外交方針,致力於改善與徵戰多年的武田家的關係,為武田家武田信虎長子武田信玄做媒人,迎娶了京都公卿三條公賴之女,自己則迎娶了武田信虎長女定惠院(武田信玄的姐姐)為正室,結成鞏固的婚姻同盟。通過政治聯姻,武田和今川這兩個長年對峙的仇家變成了親家。
  • 太原雪齋為什麼能受到今川義元的器重?
    今川義元繼位後召太原雪齋為自己的軍師,從此太原雪齋的才能得以展現,今川家也在太原雪齋有生之年處於鼎盛時期。天文十五年,尾張的織田信秀發動對三河的侵略,並劫走了松平竹千代。天文十六年,織田信秀再次入侵三河,太原雪齋被任當時軍隊的總大將軍,最終擊退了織田軍。
  • 別把大河劇當真,今川義元給織田信長百裡送人頭,是真的要「上洛」嗎?
    今川義元是織田大魔王天下布武之路上幹掉的第一個BOSS,也正是因為他「百裡送人頭」的舉動,織田大魔王和德川小狐狸結成了改變日本歷史的結盟
  • 日本戰國那些誇張的武將綽號,他們的實際戰績怎麼樣?
    日本戰國武將多,名字亂,稱號也是眼花繚亂。但凡有點戲份的就有個稱號,有的甚至有好幾個稱號,跟水滸有的一拼。1、本多忠勝戰國第一猛將、日本之張飛、鬼之平八、東國無雙、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德川三傑、日本七柱槍之一。一連串的頭銜讓人感覺這位簡直是天神下凡。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二、桶狹間奇襲作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另外兩個為嚴島合戰和河越合戰),這三場戰爭決定了三個家族,甚至是日本戰國的走勢,而桶狹間合戰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桶狹間合戰雙方的形勢對比。今川氏坐擁三河、遠江、駿河三國,軍隊25000人;織田家剛完成統一,可動員的士兵僅有3000人,實力懸殊。戰爭結果是織田氏獲勝並擊斃今川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