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你守國,我守你!東營女子一生未嫁照顧抗美援朝老兵

2020-12-23 齊魯壹點

凡人歌·2020年137期

她叫王秀華,83歲,從抗美援朝戰場上九死一生,從軍19載,執行任務腰椎骨折,終生未婚;

她叫楊樹慶,60歲,照顧姨母42載,輾轉兩地,不離不棄,一生未嫁。

姨甥相依為命,楊樹慶對王秀華的愛超越母女,更是一份對軍人的仰慕。

心裡甜,命就不苦。寸心言不盡,冰壺萬縷絲。

青春守國,青春護家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83歲的王秀華嘴裡只剩了3顆牙,雖然吐字不清楚,卻仍將《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旋律唱了出來,這是她一輩子不能忘懷的生命讚歌。

「她那時候是在前線,是在野戰軍區醫院。晚上疲倦了就睡了,等醒來身邊負傷的戰友已經犧牲了。沒有害怕,只有無邊的心疼,就算戰友犧牲了,她仍然會給戰友把傷口包紮好……」說到這裡楊樹慶再度哽咽了。王秀華是楊樹慶的四姨,從小被四姨的英雄氣概感染,她將王秀華當做英雄,更勝過親人。

在楊樹慶的敘述下,泛黃的回憶,呈現在大家面前。

1951年1月,14歲的王秀華參軍入伍,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年底回國;1958年在瀋陽執行任務時負傷,第三、四腰椎骨骨折,腰部軟組織挫傷;1969年從齊齊哈爾203醫院退伍。退伍後,王秀華回到老家丹東市在棉織二廠職工醫院做了一名全科大夫。

由於腰椎損傷,讓王秀華常年拄著拐杖,並終生未嫁。丹東地區冬季異常寒冷,大雪鋪天蓋地。考慮到王秀華一人生活在他鄉,無人照料。1978年,剛滿18歲的楊樹慶與父母商量後,決定離開東營,遠赴丹東照料王秀華。

當踏上火車的那一刻,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她深知,這一走便註定了她一生的命運。未婚夫不願背井離鄉,更不願一起照顧傷殘老人,與其解除婚約。楊樹慶卻鐵定了心,「我要照顧她一輩子。」

一生仰慕,一生不悔

在楊樹慶的記憶中,王秀華是個剛強又無私的人,只要自己手裡有一點錢,她就趕緊給困難的戰友家送去。當楊樹慶問起,她總是說:「戰友們那麼困難,這點錢不用還。」即使身體有殘疾,王秀華穿的襯衣必須是雪白的,皮鞋必須是鋥亮的。

1980年臨近春節,大雪下了一整夜,有一米多深,拄著拐杖的王秀華摔倒在雪地裡,讓本就有腰病的她久久不能起身。然而短暫躺了兩天後,王秀華又上班了。

「她就是我的榜樣,她曾教育我,要好好工作,報效祖國。」楊樹慶說道。

「丹東要比東營艱苦得多。」楊樹慶克服生活中的各種繁瑣,無微不至地照料著王秀華。王秀華再也不用為生火做飯發愁,再也不用為刺骨的冰水洗衣服發愁,再也不用擔心生病無人端水送藥……王秀華胖了,但楊樹慶稚嫩的雙手卻糙了。

棉織二廠倒閉後,2000年,楊樹慶帶著王秀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東營。剛開始倆人租房子,後來楊樹慶靠自己做衣服攢了5萬元,又向7個兄弟姊妹借錢,在金水北區買了一套小戶型,她與王秀華一同居住。

「不是沒有想過結婚,可是我自年輕就拖帶著這麼個老人,誰願意要我們娘倆呢?」楊樹慶淡然一笑。面對楊樹慶為照顧姨媽放棄了自己的終生幸福,就連最親的兄弟姊妹們也表達了不理解,他們調侃說:「這麼多年你光借錢,什麼時候還過?你乾脆說『拿錢來』好了。」

朋友們更是勸她:「楊樹慶啊,你說你這一輩子幹了啥,沒有什麼成就,天天跟一個老人在一起你不夠勁嗎?」面對眾人的不解,楊樹慶總是一笑而過:「我個人做出了犧牲,但是比起她犧牲的戰友們,差太遠了,所以我無怨無悔。」

愛心傳遞,感恩社會

每次換衣服、擦拭身體,王秀華都習慣性地用雙手捧起楊樹慶的臉,「樹慶啊,你就是我閨女。」

「她以前總給我講她的戰友們,他們犧牲在戰場上是多麼的可憐,自己已經很幸福了,能吃到白面饅頭,每回跟我說的時候她眼裡都掛著淚。我就想啊,現在日子好了,像她這樣的老人應該受到照顧。」楊樹慶說,這麼多年都習慣了,這輩子就放不下她了。

王秀華已經癱瘓在床8年了,楊樹慶哪裡知道成人也有紙尿褲用來接屎尿,她每天都用手洗尿布,就像照顧嬰兒一樣,就連大便後的尿布,她都不捨得丟。「她肌肉萎縮了,大便無力,我每天都用手給她摳。」說著,楊樹慶伸出了滿是繭子、傷口和老皮的雙手,但又不好意思地縮了回去。

一個月前,王秀華腰上長了大褥瘡,用各種藥塗抹不見好。楊樹慶就犯了愁,「想著弄一個像氣墊床之類軟活的東西,給她墊墊,能讓她減輕痛苦。」

說不出口的艱難,以前只有楊樹慶自己默默承受,後來有了鄰居葉寶琴十多年的幫襯,也有了很多志願者的慰問和贈送藥品。目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部(政法)退役軍人主管部門也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給王秀華爭取更多保障。

「一直以來,政府照顧我們,社區也幫助我們,社區裡的志願者經常來幫忙,還有電力的海蓬也常年來看望我。」楊樹慶說,「我和姨媽很感激大家的幫助,這些好都記在心裡。」

楊樹慶不忘回報社會。趁天不亮,楊樹慶到小區中巡邏一會,再趕緊跑回家給王秀華準備早飯,換洗尿布。她已經堅持在小區裡做志願服務7年了,如今也是社區志願巡邏隊「金水大媽」中的一員,「自己也沒啥大能耐,能在家門口為大家做點事,就覺得心裡踏實。」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稿件

編輯:杜鴻浩

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內容中心

線索爆料

如果您身邊有類似好人好事

可以在齊魯壹點情報站爆料

也可以聯繫QQ:652356436

爆料電話:15376172762

相關焦點

  • 你守國,我守你!她一生未嫁照顧傷殘女兵42載
    她叫王秀華,83歲,從抗美援朝戰場上九死一生,從軍19載,執行任務腰椎骨折,終生未婚;她叫楊樹慶,60歲,照顧姨母42載,輾轉兩地,不離不棄,一生未嫁。姨甥相依為命,楊樹慶對王秀華的愛超越母女,更是一份對軍人的仰慕。心裡甜,命就不苦。寸心言不盡,冰壺萬縷絲。
  • 尋找抗美援朝老兵:聆聽抗美援朝老兵講那戰火紛飛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浴血故事。 這位身材消瘦,兩鬢斑白的老人就是李才榮,他17歲參加了地下黨,解放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年僅19歲的他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回憶起當年參軍當兵的情景依然滿腔熱血。
  • |清水慈善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時光如梭,硝煙雖已遠去,但記憶永存!讓我們追尋記憶,追尋那段無法忘記的崢嶸歲月!清水慈善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為他們帶去關懷與溫暖!為什麼抗美援朝?
  • 87歲抗美援朝老兵,用斷臂寫下8個大字!
    87歲抗美援朝老兵,用斷臂寫下8個大字!媒體 周全弟,87歲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抗戰老兵黃凱:那段歷史,是我一生中最好的...
    黃凱近照   冒著炮火,踏上抗美援朝路   1949年,紅色的旗幟插遍中國大地,17歲的黃凱的心澎湃了。   「我要當兵去!」黃凱告別家人,毅然離家尋找部隊。那年9月,黃凱穿上了神聖的軍裝。   1950年,韓戰爆發。18歲的黃凱摩拳擦掌,想要跨過鴨綠江,到抗美援朝第一線,但第一批參戰部隊沒有自己的部隊,這讓黃凱和戰友們十分懊惱。   1952年,黃凱終於如願以償地踏上了奔赴朝鮮戰場的火車。「那時候我們一整車的人都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始建於1951年,先後集中供養了2800多名傷殘軍人,其中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約2200人。2019年,該院被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談及收到總書記回信一事,塗伯毅仍舊沉浸在巨大的喜悅與鼓舞之中。「為啥子要寫這封信?你聽我慢慢擺!」
  • 陳志英:一把理髮推子 書寫老兵一生
    1951年,陳志英作為一名理髮員跟隨大部隊一起參加那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回憶起戰場往事,老人時泣時笑,擁有太多的難忘經歷。在炮彈的轟炸下,朝鮮到處都是廢墟,田地裡沒有莊稼,房屋破爛不堪,老百姓家裡的勞動力都上了戰場,只剩下老弱婦孺……抵達戰場的那刻,陳志英和戰友們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了,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 當初你未娶我未嫁,你幹什麼去了
    女友說:她的前男友大年三十坐在他們以前約會的地兒 抽了幾支煙,坐了一小時 問我:感動嗎? 我說:不感動。 不要告訴我這個男生向你求過婚,只是你未答應。 亦不要告訴我他只是自慚形穢,配不上你如珠如寶。 男生不像女生只懂承受, 哪怕他再愚鈍, 在真正的愛情面前都充滿攻擊性。 我見過某男,不被女方家庭接納, 為與他心愛的女子約會,半夜跳牆爬樓, 不料被女子父母發現,便躲入水缸。
  • 紀念抗美援朝特別節目《歸來》第三集:《轉戰》
    那些從他身邊擦肩而過的人不會想到,這位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老人,其實是一位擁有傳奇經歷的抗美援朝老兵,他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遠離了故鄉和親人,轉戰在保家衛國和建設祖國的戰場。 胡景:在區政府,我身戴大紅花,我愛人送我去當兵。我就說,你在家照顧父母;她就說,你到部隊聽黨的話,不要想家,好好地幹。 入伍後,胡景來到鐵道兵一師三團四營十三連,3個月後,部隊接到開赴朝鮮戰場的命令,胡景和戰友們從鎮江出發,乘坐軍用專列經歷三天兩夜的旅程,跨過鴨綠江,到達朝鮮宜川。
  • 鄭建華副局長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10月30日、11月6日,市商務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建華帶領局老乾科對我局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6名健在老兵費才潤、方堯臣、袁國棟、付獻芹、陳光前、彭心靈和1名已故老兵陳步林家屬進行了走訪慰問。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⑤|鄧彰德:上甘嶺的「娃娃臉」英雄
    「那你就下到班去吧。」上級考慮到鄧彰德在之前任務中的出色表現,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鄧彰德來到連隊前線的5班,而5班一共只有5個人。11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敵軍又開始炮擊597.9高地。上級向一線戰士下達命令:「哪個隊伍能上高地守24個小時,不管這期間是否有敵人進攻,都給這個隊伍記大功。」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穿越戰火歲月,聽親歷老兵講述那段硝煙瀰漫的...
    他們不畏犧牲,不辱使命,歷時近3年時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他們用生命和熱血書寫了盪氣迴腸的英雄詩篇,鑄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鬥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目前在無錫,還有900多名抗美援朝老兵。近一周時間裡,記者走訪了其中的三位老人,聆聽他們講述自己親歷的炮火歲月,感受他們背後深沉的家國情懷。
  • 【最美瀍河】區長買允健帶隊走訪慰問抗美援朝退伍老兵
    【最美瀍河】區長買允健帶隊走訪慰問抗美援朝退伍老兵 2020-10-26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抗美援朝英雄|「英雄老兵」陳運時 連隊裡的第一「神槍手」
    編者按: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為了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大眾網聯合青島退役軍人事務局策劃推出《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系列報導,精選了一批駐青榮立二等功以上抗戰老兵,通過講述他們的英雄事跡,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
  • 94歲玉溪老兵回憶抗美援朝:守護漢江50個日夜
    94歲玉溪老兵回憶抗美援朝:守護漢江50個日夜 2020-10-23 10: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⑯|王光炳:我是鐵道線上炸不爛的「螺絲釘
    你要問我們那裡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首《鐵道兵志在四方》的軍歌,時任志願軍獨立四團一營三連班長王光炳一唱起來就停不下來,「軍歌起個頭,就一定要唱完。」在老人的心裡,有一份特別的堅持。10月21日,記者走進抗美援朝老戰士王光炳在成都的家時,老人正坐在沙發上和老伴、女兒聊天,窗外的陽光斜斜曬進屋裡,畫面很溫暖。「這段時間,爸一直在看《為了和平》。」
  • 人生堪比電影,為了等混血老兵終生未嫁,影后惠英紅的刻骨愛情
    去越南打仗的前一晚,水兵問她「I love you」用中文怎麼講,惠英紅就教他「我愛你」,水兵對她說:「我——愛——你」。因為這一句話,惠英紅記了一輩子,她一直在等著水兵回來和她再說一句「我愛你」。做演員的這麼多年,惠英紅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當年的老兵,正如那句「既然我找不到你,那我就站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你看見」。惠英紅曾在採訪中說道自己在紐約領獎的時候開了一場公開場的籌款,當時很多老兵都去看,自己就特意問了那些美國老兵有誰去過灣仔,但是沒有人去過。
  •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尋找烈士家屬 銘記「最可愛的人」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尋找烈士家屬67年  姚靜1952年入朝,與戰友生死分別67年,尋找其家屬成為一生心願  蘇州到上海,百餘公裡,開車兩個小時。敲開一扇門,握住門後那雙手,不過一瞬間。正在休息的李霽遞給姚靜一個布袋,「慰問袋裡的東西吃了,這個袋子很漂亮,送給你吧!」  「沒想到,這個袋子成為她留給我最後的紀念。」那次分別後不久,李霽在一次空襲中犧牲了。  弄清楚李霽犧牲的地點,是姚靜的心願,她整整惦記了67年。近日,在媒體的幫助下,幾經輾轉,終於聯繫到了李霽的家人。
  • 海滄唯一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敬了一個標準軍禮~
    海滄唯一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敬了一個標準軍禮~ 2020-12-24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