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特許權協議的法律性質及立法建議

2021-02-18 新基建投融圈

點擊圖片上方PPP知乎藍字,成為PPP知乎的VIP讀者

回復wiki,瀏覽PPP十大面劇,面面劇透;回復面劇編號1,2,3至10等一個數字,閱讀各面劇欄對應的文章;回復zjjj,了解專家舉薦示例;您也可以關鍵詞查詢,如PPP小報,PPP與收益債券,任何建議和疑問可直接編輯疑問和建議發送給Wiki,您也可以發送詳文至pppwechat@163.com,Wiki將儘快回復您。

PPP特許權協議的法律性質及立法建議

摘要:PPP項目特許權協議的法律性質在理論界與實務界歷來有爭議,主要表現為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之爭。筆者認為,PPP項目及PPP特許權協議中確實涉及諸多政府的行政行為,實踐中也有很多PPP項目的政府承諾是以行政文件的形式作出的。但將PPP特許權協議定性為民事合同不僅可以將政府與投資方置於平等的法律地位,利於吸引社會資本,同時也為PPP項目爭議案件適用民事訴訟和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方式提供理論依據,利於糾紛的解決。

關鍵詞:PPP項目 特許權協議 法律性質 立法建議

一、行政合同說

有觀點認為,PPP特許權協議是典型的行政合同。該觀點的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從主體上看,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一方為政府。儘管在PPP特許權協議中政府也如民事合同一樣承擔對等的權利義務,但政府同時在整個項目中扮演監督管理者和公共利益維護者的角色,畢竟PPP項目通常為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大型基礎設施和市政工程。

其次,PPP特許權協議的籤訂目的在於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最終服務社會公眾。因此,PPP特許權協議的終極目的在於社會公眾和國家的利益,是政府藉助社會資本的力量實施國家行政管理的手段。也就是說,PPP特許權協議的目的在於行政管理。從這一角度來看,PPP特許權協議是行政合同。

第三,從PPP特許權協議的內容來看,協議中往往會約定政府對項目運營享有監督檢查權,政府也有權在公共利益需要時提前收回項目。而且,PPP項目通常涉及水、電、交通、衛生等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這些都需要政府通過行政許可授予項目運營者以特許經營權,而特許權協議通常會約定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的時間和期限。此外,在PPP特許權協議中往往會約定政府給予稅收優惠、外匯匯兌、價格調整及限制競爭等承諾,這些政府承諾均需要政府行政行為的配合才能最終實現。

最後,正是因為PPP特許權協議具有公益性,在PPP特許權協議訂立之前,需要履行一系列行政審批程序,只有當這些前置的行政審批程序完成才能最終籤訂特許權協議並使之生效。

因此,部分專家學者認為,PPP特許權協議是行政合同。

二、民事合同說

也有觀點認為,PPP特許權協議的性質是民事合同。該觀點理由如下:

首先,PPP特許權協議的雙方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儘管PPP項目實施需經一些前置性審批程序,但結合所涉及的審批內容來看,主要包括項目審批、PPP模式的審批以及具體實施方案的審批等事項,一旦審批通過,基於審批結果所籤署的PPP特許權協議就有了合法的項目支撐點,並為政企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設定與風險責任分攤提供了合法性依據。而且,這些前置審批僅涉及PPP特許權協議的成立及生效要件,並不涉及協議本身的性質問題。對於洽商中的PPP特許權協議,當事人雙方都有籤訂與否的自由,所以,PPP特許權協議體現的是政企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這一點與民事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則完全契合。

其次,PPP特許權協議中雙方權利義務基本對等。PPP特許協議本質上是政府將特定的基礎設施或公用事業項目一定年限內的經營收益權和有限產權與特許經營者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等進行交易的民事法律行為。

對特許經營者而言,特許經營期內其不僅享有約定的特許經營權,還可以根據約定擁有項目設施的有限產權,並按約定取得合理回報,相應地,特許經營者應當在特許經營期間運營維護PPP項目,承擔按約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或服務的義務,並應於特許期滿後按約定將項目移交給政府。因此,從特許經營者的角度看,其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是相適應的。

對政府而言,儘管其對項目享有監督檢查權,但其監督檢查權的行使應以不妨礙項目正常運營為前提。此外,政府享有因公共利益需要單方面提前終止協議等行政權,但相應地,其也應承擔因行使行政權而必須依約給予投資人以一定補償或賠償的義務。因此,從政府的角度看,其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適應。

由上述分析可見,PPP特許權協議中,雙方的權利義務基本對等,符合民事合同等價交換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看,PPP特許權協議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合同。

三、筆者觀點

筆者認為,PPP特許權協議應定性為民事合同。儘管在PPP項目運作過程中涉及一些政府行政行為,如特許權授予、稅收優惠等,但不可因此否認特許權協議的民事性質。理由如下:

首先,PPP特許權協議的訂立履行依賴於行政行為的實施,但究其實質又獨立於行政管理範疇。PPP特許權協議確實涉及諸多行政行為,包括特許權授予、稅收優惠、外匯匯兌、價格調整及限制競爭等均需藉助政府行政權才能實現。PPP項目運行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政府不能或不願兌現其行政承諾從而導致政府違反特許權協議的情形,或者政府依行政權提前收回特許經營權的情形。但該等情形完全可以通過在特許權協議中設置違約補償條款對政府的行政行為加以有效約束,即一旦因政府的行政行為導致PPP特許權協議履行不能、投資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則政府應當給予投資者合理補償,以使投資者的合同權益得以保障。所以,不能因PPP特許權協議中的特許權的授予、政府承諾的兌現等內容對於行政權的依賴表象,據此否認PPP特許權協議固有的民事屬性。

其次,政府在PPP項目中的雙重身份是PPP項目的特點決定的,但不能因此得出PPP特許權協議是行政合同的結論。政府行政權的行使僅是政府作為PPP特許權協議當事人一方全面履行自身各項合同義務的必要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行政權的行使應當有效服務於PPP特許權協議的合同目的,在確保PPP特許權協議項下的政府義務得以全面履行的同時,保障社會投資者的相應合同權益得以實現。此外,政府行政權的行使還應受到PPP特許權協議的合理約束與限制,比如,政府在行使監督檢查權的過程中不可不當幹涉和妨礙項目運營者的運營權,因行使提前終止權等行政權使得特許經營者的利益受損時還應依特許權協議給予投資人相應的補償。因此,無論是行政權對於實現PPP特許權協議目的的保障還是PPP特許權協議對於行政權的約束與限制,都客觀體現了PPP特許權協議的民事屬性。

第三,賦予PPP特許權協議以民事屬性符合市場交易的內在規律要求。儘管PPP項目具有公益性,特許經營者應按特許權協議約定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但這並不意味著特許經營者提供的該等產品和服務是免費的。相反,恰恰是因為政府自身提供該等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較高、代價較大、經驗不足,由特許經營者提供更加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所以項目本身才有以PPP模式實施的必要。而特許經營者是市場主體,其投資參與PPP項目的目的是要讓其資金和技術管理投入實現合理回報,基於此,賦予PPP特許權協議以民事屬性是市場交易的必然要求,若不按市場規則對其加以定性,亦將難以為市場所認同接受。財政部王保安副部長在今年年初「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培訓班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嚴格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是推廣運用PPP模式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政府和社會資本要在平等協商、依法合規的基礎上達成合作關係。因此,過分強調PPP特許權協議的行政性或者公共利益,可能會使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利益失衡,導致行政權力過大而壓制相對人,這將有悖中央大力推廣運用PPP模式的初衷。

第四,將PPP特許權協議定性為民事合同,可以使得特許權協議雙方當事人權益有更為便利高效的的司法救濟渠道。儘管我國法院設有行政審判庭,可以適用行政訴訟法審理行政案件。但是,現行的行政訴訟程序適用於行政合同糾紛時,尚存在一定的障礙,如行政主體不能啟動行政訴訟程序,司法審查的是具體行政行為,並且是嚴格單一的合法性審查,對於合同違約難以提供司法救濟。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是,如果合同確認為行政合同,當事人的糾紛將無法得到司法救濟。因此,相比較受限的行政訴訟救濟渠道而言,民事訴訟能夠提供更完善的合同救濟。

四、對PPP特許權協議性質的立法建議

正確定性才能合理引導,真正意義上實現通過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提高PPP項目的管理效率。

黃騰等在其《中外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較分析》中所指出的,PPP項目有行政機關的參與,滿足《仲裁法》的消極條件;同時也有PPP特許經營權合同,滿足《仲裁法》的積極條件。實踐中不乏因PPP項目中行政機關的雙重身份致使投資人訴求碰壁的案例。曾經受到高度關注的福建閩江四橋仲裁案中,投資人依據特許權協議約定申請仲裁後,福州市政府以仲裁無權受理為由提出管轄異議,案件爭議最終是在有關主管部門的協調下才得以解決。大慶市振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大慶市人民政府債務糾紛(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一終字第47號)案中,針對黑龍江高院受理一審的該起案件,最高院以系爭的市政府辦公會議關於優惠政策相關內容的紀要及其文件不是雙方平等協商共同籤訂的民事合同,故本案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範圍,案件因此被裁定駁回起訴。特許權協議性質的不明確,明顯加大了發生爭議後投資人維權的成本,不僅有悖PPP制度設計的初衷,而且極大地挫傷了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

鑑於此,若要重塑市場對於PPP項目及政府信用的信心,應當在立法層面上對特許權協議的民事性質加以明確。筆者建議,在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立法中應明確規定,因實施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項目,以及履行、解釋、變更、終止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權協議而產生的爭議,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予以解決。特許經營者與實施機關就特許權協議發生爭議並難以協商達成一致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或仲裁。當然,如果是特許權協議未能涵蓋的具體行政行為產生的爭議,仍可通過行政訴訟進行解決。另外,筆者同時建議,政府還應借鑑國際慣例和經驗,探索建立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使得PPP特許權爭議的法律救濟制度更為完善。

來源: 周蘭萍律師供稿

相關焦點

  • 禁止地方制髮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紅頭文件」不是法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禁止地方制髮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專家紛紛表示,這將有助於用法治手段遏制亂發、濫發「紅頭文件」行為。  其實,按照我國立法法規定,只有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才有權制定、頒布相應名稱的規範性文件,即「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 我國法律對配偶權的保護
    3、我國對於配偶權的法律保護當今婚姻家庭領域對配偶權的侵害行為日益嚴重。為此應綜合運用民事、行政、刑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切實有效的保護公民的配偶權。對於違法者侵犯配偶權的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人民法院根據有關的行政法規和婚姻家庭法中的行政責任條款,區分情況,向違法者所在的單位建議給予行政處分,包括給予警告、記大過和降職等,或者向公安機關提出對違法者進行行政處罰的司法建議,包括給予罰款和行政拘留等。
  • 預付卡立法:私法與公法的平衡
    然而,大陸地區尚沒有在法律層面上針對預付卡進行法律和行政法規層面的立法,目前法律位階最高的尚屬商務部2012年頒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下稱《預付卡管理辦法》),也僅僅是部門規章。有鑑於此,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推進單用途預付卡立法,引入行政機關以進行適度的監管,試圖在地方性法規層面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缺。
  • 宋華琳:禁入的法律性質及設定之道
    (二)從功能角度把握禁入的法律性質當把握禁入的法律性質時,不能僅關注這些禁入措施的「名」,僅關注諸多現行實體法律規範中對禁入措施的規定,更要關注這些禁入措施的「實」,通過考察禁入措施發揮了怎樣的功能,來釐定禁入的法律性質。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為了維護行政管理秩序,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的行政相對人給予的法律制裁。
  •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法律性質的實踐反思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性質的理論爭議針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性質所產生的爭議,有專家建議區分合同中的「法定條款」和「約定條款」。「法定條款」是指通過轉引技術把法律、行政法規以及行政政策的強制性規定引入標準合同文本之中,一旦發生即可收回土地使用權的事項,如涉及土地用途、容積率、規劃調整權等條款。
  • 【以案釋法】「忠誠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後羅某雖違背上述承諾,但馬某主張李某返還,無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關於另外7萬元,馬某未能提供有效證據予以佐證,故本院對此不予認定。上述兩項財產相互衝抵後,馬某還應向李某支付33萬元。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認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
  • 江蘇地方立法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法治供給」
    隨著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越來越多,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受案範圍偏窄、調查取證難、配套機制不完備…… 檢察公益訴訟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安排,國家尚無專門法律,僅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中有一些原則性規定。解決實踐中的這些「瓶頸」,亟待立法支持。
  • 外國人永居權要開門立法
    法律是一道硬槓槓,立法的意義在於約束和規範行為。這些年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升級,國際人才流動漸成常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華工作,這其中既有國內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也有魚目混珠之徒,這一群體權利與義務的邊界在哪兒,是當下制度建設需要回答的問題。
  • 關於IPTV回看業務法律性質的思考
    由於著作權法等現行法律的規定滯後於新興技術的發展,對IPTV回看業務並沒有直接的法律予以定性和規範。在新的技術背景下,IPTV回看業務服務的法律性質究竟屬於傳統的「廣播權」延伸,還是納入信息網絡傳播權範疇存在較大爭議。筆者將結合司法判例、法律的最新發展角度對IPTV回看的法律性質進行探討。
  • 無薪休假的法律規範和實踐應用簡析
    無薪休假具有的上述三個特點使得其本身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本文將通過無薪休假含義釐清、現行法律規範分析、外國相關立法借鑑、立法完善與實際操作建議五個方面進行簡析,以拋磚引玉。二無薪休假的法律規範和法律性質如前所述,對於無薪休假的爭論主要是源於我國現行法律對其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但是,是否完全無法可依?若有,應適用哪些規定?這些規定存在哪些不足?
  • 保加利亞籤署索非亞機場特許經營權協議
    保通社7月22日援引保總理府新聞辦公室消息稱,保加利亞總理博裡索夫出席了索非亞機場特許經營權協議籤署儀式。在儀式上,博表示,今天籤署該協議,代表著保加利亞歡迎來自歐盟的合作夥伴。索非亞機場特許經營權項目經過公開招標,由名為「Sof Connect」的聯營體中標。該聯營體由德國(慕尼黑機場運營商)、法國和奧地利公司參與。博裡索夫表示:「有這些歐盟夥伴的參與,我堅信保加利亞將不斷進步。我希望索非亞機場能夠繼續成為該地區最好的機場之一。」該特許經營權項目年限為35年,總投資額不少於6.08億歐元。
  • 法律英語翻譯:法律翻譯常用詞彙注釋
    Adopt  adopt的最常見含義是採用,通過,如adopt a law通過一項法律,adopt a proposal採納一個建議等,這種用法在法律英語中也較為常見。另外,adopt在法律英語中可能會用到一個含義是收養,如adopt an orphan according to law根據法律規定收養孤兒。
  • 高子程代表建議: 儘快完善律師民事調查取證法律制度
    然而,由於現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在現實中卻往往無法得到充分保障,這既不利於全面發現案件事實,也不利於提升審判質效,不利於緩解案多人少矛盾。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子程建議,國家應儘快完善律師民事調查取證法律制度。
  • 法學專家給國家立法人員授課:建議制定政務問責法強化權力監督
    6月28日至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將在京舉行,根據委員長會議建議,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將提請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鐵偉介紹,修訂草案將增加綜合行政執法,賦予鄉鎮街道行政處罰權,同時增加行政處罰種類,擴大地方立法權限。
  • 「代持購房」法律風險步步驚心
    近段時間,深圳一樓盤的「打新」潮,引發了各界對「代持購房」法律風險的高度關注。通常情況下,《房產代持協議》被認定是合法有效的。然而記者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近年來在深圳各區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對於代持房產行為有不同的認定。2020年6月1日南山區人民法院的一起借款合同糾紛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中顯示,代持人的債權人要求執行代持房產,法院予以支持。
  • 電子商務困惑與立法思考
    第五十五條 下列情況不屬於先行賠付範圍:達成調解協議並已執行,且無新情況、新理由的;法院、仲裁機構或其他行政機關已處理的;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六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先行賠付的,應當在作出決定先行賠付的三個工作日內向消費者賠付。
  • 以侵害「配偶權」視角分析王寶強事件 ——《婚姻法》與《侵權責任法》的「跨界合作」信實觀點·家事法律事務部
    《婚姻法》與《侵權責任法》對婚姻關係受到侵害的配偶保護不足,筆者試圖通過借鑑臺灣地區的立法與司法經驗,分析相關法理基礎,建構「配偶權法律制度」的大致框架,並主張妨害婚姻關係者應承擔侵害配偶權的損害賠償責任。
  • 籤訂特許經營協議後應當地要求成立項目公司,主管部門卻對其作出...
    「優化營商環境」不能成為一句空話,ZF也應當嚴格履行協議。從本案中我們也能看到涉事企業用於拿起法律的武器,為自己爭取到了應有的權益,值得大家學習!同年7月31日,原武鳴縣規劃建設局與宮金公司籤訂《武鳴縣管道燃氣特許經營協議書》,許可宮金公司在武鳴縣轄區內獨家進行管道燃氣的投資建設以及從事管道燃氣經營活動,特許經營有效期限為20年。由於宮金公司是在南寧市註冊的公司,2008年,原武鳴縣ZF召開會議,要求宮金公司在武鳴縣註冊成立新公司作為武鳴縣管道燃氣項目的納稅主體,以便解決稅留當地的問題。
  • 香港《逃犯條例》的挑戰和契機 ——十分鐘帶你了解香港立法現狀|法律文化
    警方破案後,因香港與臺灣之間沒有籤訂刑事司法協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協議,該男子無法被移交至案發地臺灣受審。事件凸顯出香港法律上的漏洞,除了不能夠彰顯正義,不能夠紓解死者家屬的悲痛外,也使嚴重罪犯可潛伏在香港,威脅其他市民的人身安全。特區政府提出修例建議,既有法理依據又有現實迫切需要。 2019年4月16日,由香港各界人士組成的「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發起支持修例聯署活動。
  • 配偶權包含的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