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窮苦人的救命菜,如今成民間極品野菜,做醃菜是一絕,別錯過

2020-12-26 禾木報告

導讀:曾是窮苦人的救命菜,如今成民間極品野菜,做醃菜是一絕,別錯過

在農村裡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在田間、路邊及山野林區隨處都可以見到,但要說哪一類野生植物在如今最受人們的歡迎,非野菜莫屬了,就如香椿、薺菜、槐花、蒲公英等等,不僅好吃,還十分有營養,同時還能拿去賣錢,因此很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時常回去野外挖一些野菜回來,要麼自己品嘗,要麼拿到市場上去賣掉。

野菜好吃,野菜值錢,但是野菜種類很多,大部分朋友都只認得那麼幾種比較出名的,對於其他的野菜並不熟悉,以至於錯過了它們。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種野菜,它曾是窮苦人的救命菜,如今成民間極品野菜,做醃菜是一絕,別錯過。

(山裡野生黃鵪菜)

這種野菜就是黃鵪菜,很多朋友可能都沒有聽過黃鵪菜的大名,以為它是一種很稀少的野生植物,實際上並非如此,黃鵪菜是山野間的一種常見野菜,大部分人或許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但若是身處山野中,就常常能遇到一種開著明豔黃花和嫩綠葉片的植物,這種植物或許就是黃鵪菜。

黃鵪菜的科普。

黃鵪菜是菊科黃鵪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間也稱作毛連連、野芥菜福建、黃花枝香草、野青菜、還陽草、黃瓜菜等。在我國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多生長於農村的田邊、山坡、路邊、林緣和荒野等地。

黃鵪菜是直立生長的植物,高度最高可生長到1米,大多在50釐米左右,其葉片寬大,呈橢圓形,邊緣是倒披針形,其花果期很長,在每年的4月到11月,花似菊花,果似蒲公英。

(黃鵪菜的幼苗)

黃鵪菜的兩面性。

在很多農民朋友看來,這黃鵪菜或許有兩面性。好的一面是它可以作為野菜食用,壞的一方面是黃鵪菜喜歡生長在農田附近,會和莊稼爭奪營養,是必欲將其除之而後快的。而更可惡的是,有研究者發現,黃鵪菜對於苜蓿有著感化作用,若是苜蓿附近生長這黃鵪菜的話,其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都會受到抑制。

那黃鵪菜到底是好是壞呢?筆者個人認為是好的,畢竟它的好處比壞處多。

(黃鵪菜的花果)

黃鵪菜的歷史。

黃鵪菜作為野菜,並非現在才有的,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黃鵪菜就是窮苦人的救命野菜,在《救荒本草》中就有提到:「黃鵪菜,生密縣山谷中,苗初塌地生。葉似初生山萵苣葉而小,葉腳邊微有花叉,又似孛孛丁葉而頭頗團;葉中攛生葶叉,高五六寸許。開小黃花,結小細子,黃茶褐色。葉味甜。」

《救荒本草》中的黃鵪菜,顧名思義,自然是當作救荒之用。在那些餓殍遍地的荒年,可能這種野菜就能拯救無數人的性命,讓他們短暫地填一填肚子,來度過艱難的歲月。

(採摘回來的黃鵪菜嫩葉)

隨著食用黃鵪菜的人越來越多,也讓黃鵪菜變成了民間的一種極品野菜,在《食物本草》中就有記載:「黃瓜菜野生田澤。形似油菜,但味稍苦。取為羹茹,甚香美。」這裡的黃瓜菜指的就是黃鵪菜。

現如今,隨著野菜逐漸流行,黃鵪菜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南方一些農村地區,黃鵪菜成了很多人春季必吃的一道極品野菜,特別是用它來做醃菜那個是一絕,鮮香不說,還特別下飯,相信吃過的朋友深有體會。

(黃鵪菜煎餅)

有些朋友可能擔心吃黃鵪菜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這點不用擔心,經專家研究,黃鵪菜的營養很豐富,而且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是一種無公害的野菜,可以放心食用。不過黃鵪菜本身味道很苦,在吃之前一定要用鹽水浸泡一晝夜,除去苦味以後才可食用,不然吃起來可不好吃。

馬上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鮮嫩的黃鵪菜又要長出來了,大家若是在農村野外見到了,可別錯過了哦,保準兒你會喜歡的,但請別認錯了,它和薺菜以及蒲公英長得很像,一定要仔細辨別下。

各位朋友,你們認識黃鵪菜嗎?你們吃過黃鵪菜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種植超4千年,如今20元一斤成稀罕貨,做醃菜是一絕,別錯過
    導讀:種植超4千年,如今20元一斤成稀罕貨,做醃菜是一絕,別錯過和幾個在城裡生活的朋友聊天,他們感嘆說,還是農村的生活好,可以在房前屋後或者野外開墾一片菜園,想吃什麼菜都可以自己種,不像城裡,基本上不能開菜園種菜,都要去菜市場或者超市購買
  • 農村山裡一種四葉草,根似人參,見到可別錯過,用來做醃菜是一絕
    而且有一些野菜和野果,吃起來的味道特別的甜美,不僅好吃,營養價值特別的豐富,吃了之後對我們的身體還有很好的幫助。每年到了春天的時候,就有很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去摘野菜和野果子,很多野菜現在吃也是最好吃的季節。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山裡一種四葉草,根似人參,見到可別錯過,用來做醃菜是一絕。
  • 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老一輩農民都吃過,如今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茼蒿是很多人愛吃的一種蔬菜,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用來下火鍋那才叫好吃,茼蒿作為一種蔬菜,吃起來卻有種野菜的風味,所以在很多地區,茼蒿一直被認為是野菜,但真正論起來,茼蒿並不是野菜,畢竟它雖然有野生的,但是在我國卻有著悠久的種植和食用歷史,在古代的時候更是被譽為「皇帝菜」,受到達官貴族們的喜愛。
  •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導讀: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我國山林植被資源十分豐富,在農村野外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有很多野生植物都很有價值,但是被人利用開發的並不多。有很多植物,人們都見過,也知道它們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有什麼用處,只能任其在山林間默默的生長,或者當成雜草、害草除掉。
  • 香飄百裡,曾是民間常見草藥,如今成麝香替代品,見到別錯過
    導讀:香飄百裡,曾是民間常見草藥,如今成麝香替代品,見到別錯過在我國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很多野生植物看似不起眼,但價值卻十分的高,很多農民都很喜歡,就比如薺菜、蒲公英、馬蘭頭等野草野菜,在農村的路邊、田邊很多
  •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我國野菜種類十分豐富,樹上的、土裡裡、水裡的應有盡有,然而因為我國地域廣闊,野菜分布的區域也不一樣,市面上雖然有野菜賣,但是卻很少,故而人們只能吃到當地的野菜,至於其他地區的野菜,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我國南方地區一種奇特野菜,它是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酷似「魚籽」, 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你見過嗎?
  • 這樹滿身刺,樹芽卻是極品野菜,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營養不輸人參
    導讀:這樹滿身刺,樹芽卻是極品野菜,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營養不輸人參吃野菜可以說算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尤其是在農村裡更為普遍,每年開春以後,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就會去野外及山裡挖野菜吃野菜。而今天,筆者要給大家分享一種比較特別的野菜,和香椿有得一拼,但是除了東北地區之外,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它就是「刺老芽」。刺老芽學名「遼東楤木」,民間俗稱刺老芽、刺老鴉、刺龍牙、刺嫩芽、樹頭芽、鵲不踏、鳥不宿等,野生的刺老芽主要分布於我國的河北北部、遼寧省東部及南部山區,吉林省東部及長白山區,黑龍江省東部山區、完達山、小興安嶺及山東省青島嶗山一帶,多生於山林裡。
  • 此樹滿身刺,但樹芽卻是極品野菜,營養不輸人參,出口80元一斤
    不過古代的野菜大多用於救荒,也就是災荒年間,窮苦的老百姓們用於救飢的糧食,所以野菜的食用歷史雖長,但是以前並沒有受到多少重視,僅僅只在農村裡比較流行。也就是到了近十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追求健康飲食,才讓一些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野菜得到了重視。說到這裡,筆者想到了一種植物,它叫做「楤木」, 此樹滿身刺,但樹芽卻是極品野菜,營養不輸人參,出口80元一斤。
  • 這種野菜路邊常見,甘甜多汁,根部蘸醬生吃是一絕,別錯過
    ,甘甜多汁,根部蘸醬生吃是一絕,別錯過春天到野菜香,雖然天氣還有點冷,但擋不住野菜的生長勢頭。早春常見的野菜有很多,如薺菜、婆婆丁、野蔥、野油菜等都長得非常好,很多人都會挖來吃。北方地區的春天比南方晚一些,但這個時節也有一些野菜可以吃了,在北方有一種叫做「鴉蔥」的野菜,此時也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路邊、河灘、草叢中常能見到。它是北方人春季最愛吃的野菜之一,一到春天很多都惦記著挖鴉蔥,沒錯,連根挖起來。
  • 在日本它的地位堪比人參,在中國曾被視為救命菜,如今卻常被忽視
    在日本它的地位堪比人參,在中國曾被視為「救命菜」,如今卻常被忽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植物我們都能堅定地叫出其名字,但是不得不說,單憑名字去區分一種植物,往往是錯誤的,因為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屢見不鮮,如果未曾見過實物,僅憑書中的描述介紹,那也是讓人懵懵懂懂難以區分。
  • 俗稱皇帝菜,古代是宮廷佳餚,如今淪為野菜,1元1把燙火鍋是一絕
    導讀:生來本是高端菜,古代是宮廷佳餚,如今淪為野菜,國外花重金清除 文/農夫也瘋狂 進入年底了,親朋好友聚會是必不可少的。 而大傢伙聚在一起,總不能幹坐著,肯定是要搞點娛樂活動的,而吃火鍋就成為了很多人的現在。
  • 名字很喜慶,樹葉曾用來充飢,如今成高檔野菜,北方人依舊愛種植
    導讀:名字很喜慶,樹葉曾用來充飢,如今成高檔野菜,北方人依舊愛種植文/農夫也瘋狂在院子裡種植一些花草樹木,這個不是現在城裡流行,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就是如此了在過去它的葉子能用來充飢,如今卻成為了高檔的野菜,在北方地區依然不少人愛種植它,哪怕不成材也捨不得砍,你知道是為什麼嗎?榆錢樹的科普在南方地區很少看到有人種植榆錢樹,可是在北方這種樹是很常見的,好多人家的院子裡都有種植。在有些村子裡還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榆錢樹,甚至還成為了保護植物。
  • 窮人「救命菜」,城裡人叫它「皇帝菜」,長在海邊無人識
    味道比海水鹹,窮人「救命菜」,城裡人叫它「皇帝菜」,長在海邊無人識說到美食,相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海鮮了,不說吃鮑翅參了,就是蝦爬子、海蠣子、梭子蟹、蝦蛄蟶子……也是食材裡面之翹楚,若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頓也是極美的。
  • 8月,這菜是最後一茬,以前窮人的救命草,是藥又是菜,家人吃身體棒
    三伏天還沒結束,立秋就來到了,前段時間一直下雨,不少蔬菜都長得很旺盛,野菜也不例外哦,在小饞貓的家鄉,這種野菜很受人歡迎,大家都會採摘一些回家,烹飪出各種美食,它就是馬齒莧,野菜,無論是在以前,還是現在,都備受大家的歡迎,因為它的營養高,口感也不錯,下面,和小饞貓詳細的了解下吧。
  • 外形酷似艾草,曾是救命糧,野外不好尋找,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
    比如老一輩人熟悉的棠梨,拐棗,酸棗,野柿子等等,如今還能那麼常見嗎?別說野果,就是一些野草,如今已變得很稀少,很珍貴了。在山裡,有一種植物,若使用得當,那,絕對是一等一的植物!這種植物,叫——白蒿!它的外形長得酷似「艾草」,曾是民間常用的「救命糧」!如今,在野外已經不好尋找了。
  • 曾在田邊常見,嫩葉能當菜吃,如今價值頗高,老農愛挖根煲湯
    現在很多人都有吃野菜的習慣,尤其是城裡人,對野菜更加鍾愛,甚至願意花高價購買。放在八九十年代,野菜並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它在農村隨處可見,農民經常打野菜回來餵豬,偶爾也會吃一些野菜。而這些野菜的食用習慣也被保留至今,刺莧曾經是田邊常見的野菜,它的嫩葉可以當菜吃,很多農民就鍾愛這口菜,經常將它的根用來煲湯。
  • 活了半輩子,才知道這野菜吃葉留根,網友:明年的菜都訂下了?
    文|農情萬家導讀:這才是正宗「曲曲菜」,別再兩種菜混淆了,真不一樣,一定要留根在偏遠的農村郊外,有各式各樣的野菜,它們的價值各不相同,我們通常指的價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野菜的是老百姓充飢的主要「糧食」,也就是老人們口中的「救命糧」。如今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郊外的那些野菜也多了起來,人們不再拿它們當作「糧食」,但它們卻成了嚴格意義上的美味野菜,一種純天然的「野味」。
  • 朱元璋最有成就的兒子,不愛江山愛野菜,唐僧野菜餐是他「做」的
    要說搶班奪權,老四朱棣最狠,得到了江山做了皇帝。但要說對於後世的貢獻,最有成就的恐怕當屬朱元璋的第五子周五朱橚了。朱橚可是個不愛江山愛野菜的皇子,這在中國的古代恐怕屬頭一份了,最重要的是,他的這種愛最後有了成果。在《西遊記》唐僧吃過一頓野菜大餐,那可是吳承恩花了整整200字才「做」出來的。
  • 大雪將至,醃菜開始!浙江人的菜罈裡裝了什麼「下飯神菜」?好吃的...
    不同地域的人民,對醃菜的種類各有偏好,比如,杭州人的冬醃菜,寧波人的雪裡蕻,都是冬季餐桌上不能缺席的天然調味品。 洗乾淨閒置許久的菜罈,我們浙江人,現在要開始醃菜了。 1】做冬醃菜的長梗白菜,你認識幾種? 老家寧波,在杭州種菜20多年,餘姚四明山區農民尹忠林製作的醃漬蔬菜,綜合了浙東、浙北一帶人的胃口,非常受單位(浙江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老師們的歡迎。
  • 淮安人吃野菜
    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有人曾戲言:「淮安人,不學好;春天到,吃野草。」此語雖說是戲言,但卻道出了淮安民眾的一個民間飲食習俗——春天吃野嘗鮮。那麼,淮安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野菜的?究竟吃哪些野菜?又是怎樣吃野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