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袖子那麼寬,東西放進去不會掉嗎?原來裡面大有學問

2021-03-05 老譚話歷史

我們看古代的影視劇中會發現,他們穿的衣服上似乎沒有口袋,東西都是藏在懷裡或者袖子裡,也有的是藏在腰帶中。把東西裝在懷中和腰帶中還好理解,可是為什麼要放在袖子裡呢?袖子那麼寬大,又是怎麼保證東西不會掉出來的呢?

古人的衣服確實不像今人衣服,有許多口袋,單是牛仔褲可能都有屁股前後四個口袋,中山裝也是。儘管扣子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出現,但口袋卻是在近代鴉片戰爭之後,才隨著西裝的傳入而出現。

沒有口袋的衣服上,古人怎麼放東西?

稍微靠譜一點的唐代影視劇,比如《貞觀之治》,仔細看你會發現,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尋常百姓,他們的腰帶都很特殊,上面都掛著一串串的東西。

其實,這種腰帶叫蹀躞帶,屬於外來物,蹀躞兒子也是外來詞語,具體是哪個國家就不清楚了。這種腰帶是在一條皮帶上挖出多個小孔,小孔中吊裝一個金屬環,可以用來掛系荷包、玉佩、香囊、打火石等小物品。

為了攜帶更多物品,古人也知道串聯。他們會在一些小孔上穿入一條細長皮帶,皮帶上再制出一串小孔或帶扣,這樣,就可以攜帶更多小物品了。

其實這種腰帶至今可見,留意下就會發現,警用腰帶就是這樣,上面可以掛著對講機、警棍等物品。

除了腰帶,還有袖子。

影視劇中出現的寬口大袖,古代自然有,但並非每個朝代都是這樣。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曾學習胡人的服飾和騎射,打敗了他們。胡人的服飾就是短小緊身,便於行動。這種短小合身的服飾,直到漢代還一直很流行。

戰國時期,大體北方的衣袖窄長,上身緊貼身體,可能受到了胡人服飾的影響,而南方的衣袖肥大下垂,在袖口處突然收窄,袖子底部形成一個袋子,有點像牛的脖子一樣,稱之為「垂胡袖」。古人把它做衣袋用,放些手巾、香袋、零錢。

明太祖朱元璋還以袖子的寬窄來表現當時人的地位,只有貴人才能穿有寬大袖子的衣裳,平民百姓沒資格。

寬袍大袖又該如何在袖子中放東西呢?

這難不倒聰明的古人。原來,古人會在袖子裡縫個口袋,口袋開口的方向與袖子的方向相反,並且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狀,也就是底部寬,上部窄。這樣,放了東西進去後,即便雙手放下或者作揖,裡面的東西也不會掉。

明代于謙有一首詩,其中兩句是「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成語「兩袖清風」就是出自於此,其意思就是袖子中不放百姓任何東西,要保持清廉的作風。這就說明古人確實是用袖子放東西的。

其實,除了袖子、腰帶外,腰帶與交領結合處的三角形口袋、衣服上臂的位置也會縫製一個口袋,這些都可以用來放置東西。我們看一些小說中,經常會提到「貼身收藏」,那就是放在腰帶與交領結合處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古代人都把東西放在袖子裡,為什麼不會掉下來?
    在不少古裝影視作品中,我們發現劇中演員時不時就從寬大的袖子中拿出銀子、書卷之類的,仿佛一個萬能口袋。可問題是,那麼多東西在袖子裡,為什麼不會掉出來?古人的衣服袖子真的可以裝一切嗎?由於電視劇裡掏袖子的人物一般都是廣義上的漢族,所以我們把「古代人們的衣服」範圍限制在「漢服」中。其實,我國古人的服裝沒有什麼口袋,也不是所有東西都放在袖子裡的,有時候塞進腰帶或掛一個荷包,也可能放在胸口的衣襟裡,還有時背包裹出行。把東西放進袖子的這種情況多半是發生在如上朝這樣重要的場合,而這樣做的條件是衣服有大袖子。
  •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為什麼掉不出來?這裡面機關太多了
    既然是裝東西的口袋,設計在外面不是更方便嗎?因為古代的衣服講究雅,很有逼格,你在外面縫個大包,顯然和雅這個詞不沾邊。另外,在古人的思維中,覺得只有乞丐才會在衣服外面縫補丁。原來穿這樣袖套的都是一些文人雅士,讓他們放下身段接受這樣的外在口袋。他們一定不願意。而且這種外兜也容易吸引扒手,容易被別人偷走。
  • 古人沒有背包和褲兜,寬大的袖子裡是如何放東西的!
    看過古裝片的我們可能有著各種各樣的疑惑,其實很多人都迷惑為什麼古代那麼寬大的袖子可以放東西,無論是錢還是物品,都可以從袖子裡面掏來掏去。就好像一個百寶袋一樣,但那麼寬大的袖子是如何保證東西不掉出來呢?古代人和現代人不一樣,有事沒事都喜歡背個包,他們衣服上連我們稱之為褲兜的都很少,最多的是在腰上繫上一根繩,上面掛著飾品或者香包。但這也只是一些有錢有地位的人才能佩戴的,平民老百姓是沒有資格也沒有多餘的資金去佩戴那麼名貴的物品。
  • 古代使用酷刑前,為何會先在犯人嘴裡塞塊布?原來裡面大有學問
    在古代為了加強皇帝的統治,通常都會設立很多酷刑來威懾犯人,而其中就有很多用來逼供的刑罰,讓他們供出自己的同黨。但是與之相矛盾的是,很多酷刑在使用的時候都會往犯人的嘴裡塞一塊布,名為「封口布」,直到酷刑完畢才會拿出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裡面大有學問。
  • 古代人沒有口袋,東西裝進袖中卻掉不出來,有何貓膩存在?
    古代人衣服沒有口袋,那他們是怎麼裝東西的呢,從一些電視劇中可以看出,他們就是把東西往兩個袖子中一塞,那小編就奇怪了,東西難道不會掉出來嗎?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疑問呢?首先先說一下往袖子裡面塞東西這種行為只有大戶人家或身份比較尊貴的人才能做,這種衣服一般都是直筒袖,你的袖子越寬大,證明你的衣服材質就越好,也就說明你的身份就越尊貴,當時就有兩袖清風這樣的成語。大家要知道古代那樣袖子很寬大的衣服都是不便宜的,普通百姓家裡只會穿一些棉麻製成的粗布衣服,飯都吃不上哪還有錢買衣服,那種袖子很大的衣服也不方便幹活。
  • 蒸饅頭是該放鹼面還是白糖?很多人都放錯,原來裡面的學問這麼大
    蒸饅頭是該放鹼面還是白糖?很多人都放錯,原來裡面的學問這麼大!饅頭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經常能夠吃到的一種主食,尤其是對於北方有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離不開饅頭的,那麼有很多的人他們都會自己在家裡面蒸饅頭來吃,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蒸饅頭是非常輕鬆的,當然對於很多的年輕人來說,在蒸饅頭的時候總是會感到不熟練,所以都會查一些攻略,那麼在查攻略的時候看到有的人說是應該放鹼面,但是也有的人說是放白糖,其實有很多的人都放錯了,原來裡邊的學問這麼大。
  • 古裝中袖子暗藏乾坤,不僅是美觀方便,另外的含義後人不願效仿
    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比較喜歡看古代題材的電視劇,其鮮明的對比是服裝以及髮飾的區別,現代人的裝束跟古代的比實在是差別太大了,所以就是這個落差,才使得許多人想看古裝片。這個時候,我們的腦袋就在不停地腦補了,這古人的衣服真的是不方便啊。那麼大還寬鬆,冬天這麼冷的天,沒有羽絨保暖麼?
  • 皇帝帽簷上的門帘有什麼作用?並非裝飾品,其實裡面大有學問
    皇帝帽簷上的門帘有什麼作用?別小瞧,其實裡面大有學問 引言: 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大夫失職,行事不公;以我為賢,卻派遣不停——《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眾所周知,在古代封建制度濃厚的環境下,等級分化向來比較嚴重,君、臣、民三者之間的關係向來比較明確,值得一說的是,除了一些傳統制度上面比較鮮明之外,實際上從服飾和佩飾方面就能夠看出身份的尊貴程度,而今天筆者就來講講,古代皇帝帽簷上的「門帘」究竟是有何作用?難道真的是裝飾品嗎?
  • 清朝官員下跪前要拍兩下袖子,你知道是為何?原來裡面這麼多門道
    當滿人外出狩獵,馬蹄袖就是放下來的狀態。因為為了方便行動,馬蹄袖的袖口面料比其他部分的都會略微硬一些。這樣即使在寒冬手部也不會被因為摩擦乾燥而劃傷,保暖厚實的面料同樣也不會讓人凍傷雙手。而當日常生活,行動並不是特別劇烈的時候,馬蹄袖就會被挽起。這樣本是禦寒的長長袖口也不會礙事,影響正常生活。
  • 古代衣服沒有口袋,怎麼裝東西?
    古代衣服沒有口袋,怎麼裝東西?衣服,是不少愛美女士的首選,能夠讓一個女孩子變得漂漂亮亮之外,也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東西,當因為皮膚有一點點的缺憾時,這個時候衣服的作用就顯得非常的大了。因為通過衣服可以改善這些微小的瑕疵。所以,很多的衣服,實際上是在為女生準備的。
  • 酒店的床尾為何放著一個凳子?其實它叫「春凳」,古代就有了
    有很多住過酒店的人都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會在住的床頭發現有一個凳子,其實這個凳子在古代就有了,它的名字叫做春凳。那麼關於這個凳子他到底來源於什麼呢?還有他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春凳在古代作為一種臥室的一個用品一直都被人們放在床的尾部,我們再住酒店的時候也會發現這種凳子與我們平常所做的那種凳子有所不同,他要更寬一些,而且略為偏長。
  • 古代帝王帽子前的「帘子」有什麼作用?別小看它,裡面的學問挺深奧
    想必大家在古裝電視劇當中,或者在歷代帝王的畫像當中,都看到皇帝的帽子上有一個門帘,但電視劇裡從未對此有過特別解說,那麼皇帝帽子前面的門帘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其實很多人以為是為了顯示帝王家的神秘,所以才安了一個帘子,但別小瞧了這個帽子,裡面的門帘裡面學問還挺多的。
  • 蔡依林的潮讓人無法忽略,連體褲只穿一邊袖子,怎麼穿進去的?
    蔡依林的潮讓人無法忽略,連體褲只穿一邊袖子,怎麼穿進去的?衡量一個人身材好壞,不僅僅是看胖瘦,其實身材的比例更加重要。一些微胖身材的女生,如果擁有短身長腿的體型,性感好看不說一點都不會顯臃腫。小個子女生在穿衣服的時候,打造出大長腿的效果尤其重要。但通常小個子都是五五身材,所以在選擇連體褲的時候,上緊下寬的版型會比較友好。
  • 日本古代的女廁所,便池深十八米,這樣造不怕掉下去嗎?
    俗話說得好:人有三急,生理方面的這些正常現象是無法避免的,像我們現代的話,不僅有乾淨的如廁環境,而且還有非常高級的智能馬桶能使用。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大家是如何解決這種尷尬而又私密的事情的呢?其實像在中國古代中最早記載廁所存在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如廁是一件簡單粗,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想要上廁所了,就直接挖一個坑解決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一直到了周朝的時候才有所改良。慢慢的如廁成為了一件非常隱私的事情,很多的小姐夫人都是在一個十分隱秘的房間裡放上一個當時的馬桶供她們使用。
  • 你注意過主教胸前的十字架嗎?原來大有學問!
    大範圍的佩戴胸配十字的習慣一直沒有在西方教會中普及,這情況直到14世紀。教宗庇護五世首次要求了天主教羅馬禮中必須出現胸配十字。在古代教會時期和中世紀時期,它是神職人員與平信徒都可以佩戴的。然而中世紀後期的發展中,胸佩十字架佩戴的權力保留給了主教的等級。現今的胸佩十字架僅限於教宗、樞機主教、教區主教及修道院總院牧、特別批准的詠禮司鐸團體等佩戴,現代形式的胸佩十字相對較大。
  • 這裡面大有學問,有幾點切記
    其實很多時候領導隨口的一句「謝謝」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單純地在表達「知道了」或者「收到了」,那麼我們怎麼回復才算是合情合理的呢?才顯得「懂事」呢?這裡面大有學問,有幾點切記首先,一定要回復,這是必須要認識到的一點。
  • 僑法「雲課堂」|「定居」裡面學問大
    僑法「雲課堂」|「定居」裡面學問大 2020-12-21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 創:|原來古裝劇中的那些頭飾有這麼大的學問!
    說到電視劇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某一段時間的追劇經歷,但你知道某些有腦子的人?是怎樣追劇的嗎?反觀咱們自己追劇就真的只是追劇。
  • 穿越者必備知識系列之在古代用硝石製冰
    如果各位回到古代,就會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只沒空調,這可是個大問題,沒有空調,絕大部分人都會熱瘋掉,甚至原地融化,那麼,今天我就送各位在古代時空中炎炎夏日裡的一絲清涼。在古代,最大的降暑手段就是冰,但是冰在古代只能是挖一個地窖,然後冬天存冰進去,夏天拿出來用,但是這個只是大富大貴的人家才有的待遇,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如何硝石製冰。相信大家在很多穿越小說裡面見到主角用硝石製冰然後大發橫財,這個其實很多網文作家都犯了一個大錯。很多網文作家甚至都不知道硝石是什麼東西,就亂寫。
  • 手掌生命線真的決定壽命嗎?原來手掌有這麼多學問!
    原來是通過手上的生命線推測出來的。生命線越長,代表在世界上逗留的時間也就越多,自然會享受到更多的福報,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答案是錯誤的!在這裡,告訴大家,其實用生命線或者手紋來推測壽命是不科學的。生命線的長短既與壽命無關,也不符合診斷疾病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