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音樂創始人劉曉松表示,希望全行業的人一起來推動中國的音樂春天的到來。
盧暘 文/攝
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動民族原創音樂作品的生產和出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音樂企業,「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上下遊相互呼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到「十三五」期末,整個音樂產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其中,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實現產值1000億元,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骨幹音樂產業集群。《意見》中,「實現產值3000億元」一句非常搶眼。「3000億毫不誇張,還趨於保守。」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會長汪京京介紹,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下,連續兩年,也就是2014年和2015年,組織編寫並發布了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對我國音樂產業進行梳理和統計,結果顯示,我國音樂產業的產值遠遠大於我國現在公認的發展十分蓬勃的電影產業。2014年報告中體現,2013年,我國音樂產業總產值是2700億人民幣,2015年的報告得到的數字是,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總產值是2851.5億人民幣,較前一年,同比增長了4.73%。最近幾年,在世界範圍內,經濟環境都不是太好,我國宏觀經濟也步入「新常態」,在這種經濟條件下,音樂產業還能得到這樣的增長,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對於《意見》的出臺,多米音樂CEO卓瑪感到,「終於受到重視了」。有著豐富電視行業從業經驗的卓瑪,2015年進入音樂行業,她說:「這一年也是音樂行業最熱鬧的一年,尤其是網際網路音樂,被關注得特別多。」汪京京表示,近年來音樂產業扶持政策多重利好。相關機構對音樂產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項目庫更是將具有創新性的音樂產業融合項目納入其中。音樂產業與網際網路、科技等全方位多融合發展模式逐漸清晰。多個具有創新性的音樂項目和音樂企業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接踵而至的好消息似乎預示著音樂的春天到了。2015年是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關鍵年。香港上市公司旗下多米音樂,目前正計劃紅籌回歸。「不管投資人還是行業玩家,都要相信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信音樂文化在中國的機遇。」多米音樂創始人劉曉松說,「我特別高興的是,有非常多重量級的投資人在這次多米音樂回歸當中,投資進來。他們是用腳在投票,在選擇這個行業,我也希望全行業的人一起來推動中國的音樂春天的到來。」《意見》指出,要堅持產業發展和扶持原創音樂作品相結合,提出兩項任務,推進優秀國產原創音樂作品出版,激發音樂創作生產活力。對於扶持原創音樂給予高度關注。
「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汪京京說,前幾年,大家都認為渠道為王,通過建立平臺掙錢。但是對於音樂來講,最關鍵的還是創作。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沒有汽車也是白搭。沒有好的音樂作品也就沒有後面關聯性的產品、服務。現在,大量存量作品通過一些形式被反覆傳唱,比如《中國好聲音》等電視欄目,仔細看會發現,他們都是在唱以前的歌曲。電視欄目鼓勵唱別人的歌,讓音樂人、歌手覺得不用創作、吃老本一樣出名。這樣做的結果是,除了本身有名的歌手,新人基本曇花一現。如此,對音樂產業來說,不是健康、可持續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長許正明表示,優秀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然而,目前好的音樂作品不多,傳唱度廣的音樂作品更少,原創乏力制約著音樂產業發展。「我們將通過建立音樂創作社會化組織機制、多層次音樂創作主體激勵機制和音樂作品宣傳推廣機制,調動音樂創作生產積極性,在扶持建設一批大的骨幹音樂企業的同時,努力培育一批專、精、特中小型音樂製作企業。通過制定國家重點音像出版物出版規劃,評選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金唱片獎以及國家出版基金、國家民文專項資金資助等方式,推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品味上乘的優秀原創音樂作品。此外,我們鼓勵行業協會或企事業單位設立中國優秀原創音樂扶持基金和音樂產業發展基金,對優秀音樂作品、優秀音樂企業和優秀音樂人才進行資助或獎勵,國家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也將對重大音樂產業項目予以資助。」許正明說。曾供職於光線傳媒、優酷土豆的卓瑪經歷了視頻版權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我們購買版權之後,看到一些人明明沒有版權,卻在分享我們的用戶,獲取利益。」卓瑪在土豆時正趕上整頓網絡視頻版權,「當網絡上只能播放正版電視劇的時候,你就眼看著這個行業起來了。中國的電視劇一直都挺不錯的,但誰也沒有想到,如今內地製作的電視劇能夠超過香港,越來越精良。發展任何行業先要有規範化的市場。」「科技發展太快,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音樂從業者,一時都適應不過來。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傳播。如果只有撈魚公司,沒有養魚的公司,魚越撈越少。需要找出適應新時代的方式,比如撈到魚後支付養魚人合理費用。」汪京京介紹,我國推動音樂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到位,打擊音樂盜版力度空前。今年4月26日的第15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主題為:因樂而動,為樂維權。這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首次聚焦音樂產業。隨之而來的「2015劍網專項行動」和國家版權局在7月發布的《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對規範音樂版權和保護音樂人的合法權益起到了實質作用。「音樂是核心。」汪京京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從事音像業,製作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音像製品,他說,「業態發生變化以後大家都沒有適應新的業態。音樂發展一定要和科技融合,再插上金融的翅膀,我們在音樂裡面不提網際網路+,而是音樂+網際網路,因為音樂關聯性強,無處不在,動漫、遊戲、電影、文藝演出等等各領域都有音樂。網際網路是音樂的傳播渠道。」熱愛音樂的卓瑪說:「音樂是鋼需。一個人一天可以不看電視,但絕對不能不聽音樂。音樂不應該是現在這樣而已。音樂的能量絕對不小於電視劇、電影。」「仔細讀《意見》會發現,從頭到尾是一條新的產業鏈。」汪京京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從創作、製作、出版、發行到市場,音樂形成了一個完整、封閉的產業鏈。隨著科技發展,出現新的載體,網際網路、手機、穿戴設備都可以承載音樂。傳統的產業鏈被打亂,科技發展帶來新的業態,卻沒有形成新的、有效的產業鏈,傳統載體沒有了市場,音樂人無法得到應有收入。許正明表示:「音樂產業產業鏈長、關聯產業多,但目前各環節還沒有真正打通,總局將運用政策引導、資源配置等手段,打通音樂創作、錄製、出版、複製、發行、進出口、版權交易、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產品等縱向產業鏈,連接音樂與廣播、影視、動漫、遊戲、網絡、硬體播放設備、樂器生產等橫向產業鏈,形成上下遊相互呼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2009年,為了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產品的開發、創作以及關聯產業的發展,經原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相繼建立了北京、上海、廣東和成都四個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共12個園區。目前,四個音樂基地基礎建設已初具規模,產業集聚、帶動效應日益顯現,運行態勢良好。《意見》提出,「按照市場機制,結合政策傾斜,通過收購、兼併、重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培育2至3家以音樂內容開發生產為核心,旗下擁有若干知名品牌企業和優勢產品,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雙超50億元,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音樂集團公司。」對此,汪京京舉例,比如,中國移動擁有8億用戶,其無限音樂、咪咕音樂很具潛力發展成音樂集團公司。音樂企業發展重中之重就是人才。各企業、機構、協會更需要的是接地人才,既了解音樂,又會經營、懂市場,還需要具備版權相關的知識。目前,這種實用、複合型人才很稀缺。《意見》提出,實施音樂人才培養計劃。許正明表示,音樂教育特別是音樂素質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方面鼓勵骨幹音樂企業與音樂院校密切合作,組織開展對音樂編輯、錄音師、製作人、經紀人的專項業務培訓,規範開展音樂人才職稱評定工作,積極推薦音樂人才進入國家文化領軍人物行列。另一方面支持相關企業和社會機構設立中國音樂人才培養基金,並與相關公益性基金會對接,實施「中國青少年音樂教育普及計劃」。《意見》中提到,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音樂「走出去」。許正明表示,音樂是一種沒有國界的語言,據統計,我們從國外及港澳臺地區每年通過版權引進的方式進口音樂專輯約1000種,但目前我們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和歌手少之又少。我們一方面鼓勵各音樂基地和園區積極創造條件,創新機制,吸引海外知名音樂公司、音樂人進駐,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音樂企業與海外音樂公司及音樂人合作開發製作民族音樂產品,推動國產優秀音樂產品「走出去」,支持國內音樂企業參加法國坎城國際音樂博覽會(MIDEM)等國際音樂展會及音樂節。MIDEM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專業音樂交易市場平臺。今年6月,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委託,帶領中國參展團第七次參加這一盛會。汪京京介紹,今年八十多個國家參展,中國音樂人表演的作品,在先鋒音樂裡面加入很多中國符號。比如,音樂人果敢的二胡與爵士樂隊,音樂人張守望的電子音樂,展會上都很受歡迎,有的觀眾看完演出表示:「太好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聽到。」定價20歐元一張的唱片,也在演出結束後被觀眾搶購。「『走出去』不是一句口號,要落地。不是說把一個東西拿出去就是走出去了,而是以人家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中國音樂,讓人真心喜歡,走入人家的作品之中,實現真正的融合。」汪京京說。許正明在「2015(北京)第二屆中國音樂產業高端論壇」發表講話時提到了他的音樂夢想:「中國的音樂旋律能夠成為中國的文化標識,飄洋過海,走向世界。我希望,在世界的文明史上,能夠留下中國音樂人的名字。然而,實現這一夢想並不容易,需要全體音樂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