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法治實踐 如何「見效」?

2021-01-15 澎湃新聞

文/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法學會

創新法治實踐 如何「見效」?

——「1+4+N」助推法治杏花嶺提質增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行了總體部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自覺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新貢獻。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築牢法治基石。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推進基層法學會建設,就是要作為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基礎環節,就是要擺在整個基層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設的框架下來考慮。

杏花嶺區作為太原市六個市轄區之一,抓基層社會治理和法治杏花嶺建設,有著三個方面的基本區情:一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區,以全市十分之一面積承載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二是地處樞要的核心區,區內駐有省政協、市委、市政府等40餘家省、市黨政機關,是太原的政治中心;三是轉型蝶變中的老城區,改制企業多、國企小區多、積存矛盾多,實現轉型發展,法治保障作用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們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堅強領導下,把發揮法學會獨特優勢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區的重要保障,站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不斷推進法學會建設強化、工作創新。

在區委的關心和支持下,杏花嶺區法學會成立了黨組,健全完善了雙月講堂、主題黨課等制度,持續擇優吸納優秀法學法律工作者,使會員整體素質和代表性不斷提升,並在法治杏花嶺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開設了「杏花嶺法學」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舉辦法治講座,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1.5萬次、開展法律援助373件,為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110次,服務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科學決策、依法行政340次,應該說在整個依法治區中的地位、作用都在不斷凸顯。特別是把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作為貫徹落實中辦《意見》的切入點,形成了以法學會引領,統籌會員、政法幹警、綜治幹部、平安志願者等四方力量,推動基層網格管理、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心理服務等多種法律服務資源深度融合的「1+4+N」組織架構,一手為法學會會員搭建開展法治實踐、法律服務的平臺,解決「組織泛化、活動虛化」的問題;一手為基層法治建設工作充實專業資源,解決「力量薄弱、支撐不足」的問題,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整體提升。在具體舉措上,著重突出了「見人」「見事」「見效」三大導向:

一是突出「見人」,著力抓好法學會隊伍與基層服務平臺的整合。全面推進「區級有所、街鄉有站、村居有室」的法律服務網絡建設,成立了法學會、平安辦、司法局及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組成的區級法律服務所,街鄉平安辦主任、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法律顧問等72人組成的法律服務站12個以及村居法律顧問、政法幹警、人民調解員、心理服務工作者等980人組成的法律服務工作室147個,初步形成了以區法學會為龍頭、區法律服務所為紐帶、街鄉法律服務站為依託、村居法律服務室為基礎、全區法學法律工作者積極參與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格局。

重點推進法治智庫建設,以法學會會員為骨幹,建立了由政法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專業人員152名,全區法律顧問118名共同組成的法律專家庫。根據區域人群特點、社會矛盾集中點和專家擅長領域,將專家庫進一步細分為婚姻家庭、物業管理、徵地拆遷等12個專家組,積極服務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科學決策、依法行政,推動社會矛盾依法化解和群眾法律需求「家門前」「一站式」解決,讓群眾不出社區(村)就能掛上法律服務「專家號」。

二是突出「見事」,著力抓好法律服務與基層具體工作的銜接。依託各級「法治診所」,推動法律服務站(室)與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心理服務室「一體化」建設,探索建立「8651」工作模式,明確了三級法律服務平臺「法治教育、法治培訓、法律諮詢、矛盾化解、法律援助、法律體檢、法治創建、法學研討」「八項工作職責」,採取「上門送診、每日門診、專家坐診、定期會診、助困巡診、集中義診」「六類診療方式」。特別是在化解重大矛盾糾紛、解決複雜疑難問題上,實行了以法律顧問「主診」,以心理諮詢師、社區民警、法檢幹部、網格員(人民調解員)輔診的「五方聯合會診」。運行以來,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9萬件,其中五方聯合會診化解複雜疑難矛盾糾紛180餘件,為矛盾糾紛化解同步提供法律、心理服務3170件。實現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維護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的「一個運行目標」。

「8651」工作模式受到中國法學會和省、市法學會充分肯定。杏花嶺區榮獲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被評為2018-2019年度山西省平安縣(市、區)。

三是突出「見效」,著力抓好法治實踐與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的聯動。始終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瓶頸」、社會治理創新最脆弱的「短板」、社會和諧穩定最直接的「觸點」和人民群眾最渴望的「紅利」,不斷拓展法律服務的深度、廣度。

堅持以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著力點,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依法行政提供參考。先後為杏花嶺區經濟社會發展所涉及的重大問題決策、決定提供黨規黨紀和法律的論證意見11次,參與棚戶區搬遷、城中村改造等重點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18次。對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的規範性文件進行合法合規性審查25次。參與研究制定《婦女權益保障的具體法律制度》《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規定、制度17次。協助相關部門、街鄉審查土地租賃、設備採購、招標代理等各類合同175次。為部門、街鄉提供訴訟法律服務8次。

堅持以主動服務社會治理創新為著力點,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新模式。圍繞無人管理樓院業委會組建試點工作,針對業委會組建程序、運行機制、管理範圍提供法律依據、提出對策建議,有效推動社區「居委會」和樓院「業委會」「兩委對接」,將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條塊「統」不了、政府「包」不了、群眾個人「辦」不了的事情,全部納入「兩委」管理範圍。結合杏花嶺區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中的主要做法,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座談研討,歸納提煉了符合杏花嶺區實際、成體系、可推廣、可複製的特色經驗。特別是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基層社會治理短板,組織法學會會員圍繞加強基層網格管理服務工作開展調研,在摸清現狀、查找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管理模式、實行巡辦分離、強化考核獎懲、夯實基礎保障等建議,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堅持以主動服務社會和諧穩定為著力點,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關係。積極投身「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基層幹部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組織集中宣傳和現場答疑。充分發揮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發動全體會員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和輿情引導工作,助力民營企業復工復產。不斷助力「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三零」單位創建,深入開展「三官一師」(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社區、進樓院、進企業活動,以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化解為切入點,為區委常委牽頭協調的重大涉法涉訴案件、信訪案件和重大突發事件處置等提供法律服務,實現了社會矛盾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的轉變。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杏花嶺的基層治理工作將邁上新的臺階。

原標題:《創新法治實踐 如何「見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周悅麗: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原標題: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是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總攬國際大勢、著眼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創新驅動是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選擇而言的,必須遵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邏輯,依法創新、依法驅動。
  • 2020年通遼市「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法治人物、普法依法治理創新...
    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市委政法委、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於4日下午在通遼新城第一中學藝術館隆重舉行2020年通遼市「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法治人物、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頒獎儀式。
  • 寧蒗縣法治宣傳教育示範基地創新開展普法宣法——讓法治的種子...
    對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近日,在寧蒗彝族自治縣法治宣傳教育示範基地多功能法治教育大廳內,庭審結束後,案件承辦法官進一步釋法說理。
  • 創新執法辦案模式 助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創新執法辦案模式 助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2021-01-04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大法治創新案例與你我息息相關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今年12月4日,正值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入選名單正式揭曉。十大法治創新案例1.《利劍守護——山東平抑疫情物價法治創新案例》參賽單位: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省泰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報送單位: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6.
  • 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普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之年,是「七五」普法總結驗收之年。為宣傳展示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生動鮮活的法治創新案例和普法故事,集中反映市場監管法治建設成就和「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通知,組織開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普法故事視頻大賽活動。
  • 人體感應、場景復原,融合眾多創新元素!長壽區新增一市級法治宣傳...
    {"title":"人體感應、場景復原,融合眾多創新元素!",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3555910", "classid":"946"} 人體感應、場景復原,融合眾多創新元素!
  • 邱水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理論特質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質。一方面,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繼承、豐富和創造性發展,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平江路社區開展「法治少年·與法同行」暑假法治教育主題研學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7月17日下午成都平江路社區「法治少年·與法同行」暑假法治教育主題研學活動在龍泉驛區人民檢察院法治教育基地進行。青少年通過對法治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思考,使得青少年在遊學的過程中創新融入研學任務,掌握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地位,了解與青少年相關的法律規章,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規範行為和良好習慣。
  • 「造血」式幫扶如何真見效——廣東創新產業援疆方式調查
    2020年12月底,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採訪調查廣東創新性產業援疆的獨到之處。美麗而貧困,是上世紀80年代末記者到南疆遊歷時留下的深刻印象。30多年過去了,南疆雖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受歷史、地理、人口結構、資源條件、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落後。
  • 在法治堡壘中推進減稅降費 奏出依法治稅的湖湘樂章
    在減稅降費的推進過程中,湖南稅務系統從學法、執法、普法等方面入手,打出一套依法治稅的組合拳,緊跟時代熱點,推進財稅法治進程。 提供法治保障: 建立服務新機制 確保減稅降費依法落地 今年1月,《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公布實施。
  • 《法治日報》點讚湛江法治建設
    「今年以來,湛江市司法局緊緊抓住城市發展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圍繞『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目標任務,創新發揮司法行政的職能作用,深化統籌依法治市工作,助力規範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多舉措、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助推湛江全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深圳法治政府建設巡禮13:法護創新,建最嚴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王凱 塗世琳 文/ 圖 智慧財產權保護離不開法治護航。12月14日,深圳出臺智慧財產權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裁判的指導意見,為深圳打造保護智慧財產權標杆城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添司法保障。
  • 2020年度,法治盛典!
    由省委依法治省辦、省法宣辦、省司法廳、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及「十大法治事件」頒獎典禮,已於 安徽省2020年度 「十大法治人物」
  • 新的法治風景線!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法治文化公園開園了
    該主題公園是粵海街道建設常態化法治宣傳陣地的舉措之一,公園將文體休閒與法治文化相結合,將憲法、民法典、法治發展歷程等文化內涵融入到景觀設計中,讓居民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的薰陶。公園融入法治文化處處成景粵海街道法治文化公園位於高新南七道、科技南二路、科創一路和科創二路的圍合區域。
  • 《法治日報》聚焦牟定:釋放法治紅利惠民促和諧
    對於創建成為法治政府示範縣的秘訣,牟定縣委副書記、縣長賴有常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牟定縣以打造高素質法治隊伍為抓手,突出創新機制,強化制度建設,落實簡政放權,把依法行政全面融入到政府運行各個環節,把「法治元素」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
  • 前海法院創新跨境商事爭議多元解紛體系,打造前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原標題:前海法院創新跨境商事爭議多元解紛體系,打造前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名片」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4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馬培貴 何龍)「前海的改革,要相信法治的力量」。
  • 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順利召開
    2020年11月22日,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順利召開,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創新」為主題,就當前食品安全法治治理的新形勢展開對話、交流,進一步總結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新經驗、新模式,共同致力於食品供應保障,創新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法治之道,推進我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郭聲琨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這一重要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法治中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