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家:在六歲之前,抓住五個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2020-12-27 錦春育兒經

諾貝爾獎得主James Heckman,這位經濟學家進行了持續35年的研究調查,發現早期教育投資回報率高達1:7以上,所以越是精英家庭,對於兒童早期的教育越重視。

提到早期教育,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人瑪利亞·蒙臺梭利,來自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她還曾被提名195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最開始從事的職業是幫助學習有障礙的兒童去鍛鍊大腦,幫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後來她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正常兒童的教育工作,她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並且創立了蒙氏教育法,致力於幫孩子開發潛能,讓孩子成為智商、情商雙高的人。

很多名人小時候都是接受蒙氏教育的,比如蟬聯13界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英國王室成員威廉王子等等。

為何名流對於蒙臺梭利的教育如此熱衷?這不得不提到,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概念:

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特定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時期即稱為「敏感期」。

尤其在孩子六歲之前,父母若是能抓住這五個重要的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一、0-6歲的感官敏感期

我聽過的,我忘記了。我看過的,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蒙臺梭利

在孩子的生命之初,沒有語言的時候,他們使用感官去和這個世界建立聯繫,孩子通過用嘴嘗、用手觸摸、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去認識自己和世界。

你會發現你對一個百天的孩子,笑著去說話他也會衝你微笑;但你生氣地對白天孩子去說話,就算是誇獎的詞彙,孩子卻表現出哭鬧和不安。

這就是最明顯的感官敏感期,他們雖然聽不懂語言,但是他們的感覺更敏銳。在感官敏感期的時候會經歷口、手、眼、腿的敏感期等等。

你會發現孩子喜歡啃東西、撕東西、到處爬,這都是孩子探索的表現,所以教育家蒙臺梭利主張讓孩子去探索,多給孩子來自五感的刺激。

刺激越多大腦神經元建立的越多,孩子越聰明。比如聽覺刺激,讓孩子欣賞名曲、模仿聲音;視覺刺激可以讓孩子玩找不同、區分顏色、找變化;

針對味覺刺激,可以讓孩子閉著眼睛感受食物、分辨鹽水和糖水、猜蔬菜;培養孩子的嗅覺能力可以讓孩子聞水果、分辨調料、聞花香等等。

二、0-6歲的動作敏感期

老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這是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其實是孩子大腦正在飛速發展的體現,與左右腦的開發有密切關係。

從拍打到學會抓撓,再到扔東西、撿東西。再到左右手配合傳遞東西,這是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是左右腦的配合。

蒙氏教育的理念,是讓孩子多去體驗!我們很多家長經常會跟在孩子屁股後面餵飯,這在蒙氏教育裡是不提倡的,完全可以讓孩子用手抓,來訓練手部動作,發展大腦。

三 、2歲半-6歲的社會行為敏感期

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進入了社會行為敏感期,孩子開始有意識地去模仿他人,開始想要和他人去交往,想要擁有同伴。

有研究顯示,在這個階段形成的社交能力對於成年之後的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影響。此時父母一定要做好示範的角色,給孩子足夠的社交體驗。

在蒙氏教育中,在生活能力培養這個科目中,有一項是專門讓孩子認識社會,學會交往。先讓孩子學會家庭的常識,比如家裡都有什麼人?家裡人都怎麼稱呼?

學稱呼其實是為了孩子日後社會交往活動奠定基礎。平時可以陪孩子玩拍手、分享、分析情緒卡的遊戲,讓孩子理解他人感情,便於日後社交。

四、0-6歲的語言敏感期

蒙特梭利瑪利亞:「兒童學習語言的心理機制,是在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的。發展完成之後,就成為了大腦的一部分。」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的概念和方法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所以語言的發展關於孩子的思維和大腦的發展。

不僅如此語言可能表達孩子內心的世界和情緒,這是從直覺形象思維到抽象概括思維發展的一大步。所以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發展語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

蒙氏教育理念中,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向,通過學會聽、跟著說、看圖說話、學著讀、動手寫這些方式來發展。

學會聽是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可以通過聽聲辨物、辨方向、聽詞拍手等等遊戲來鍛鍊孩子學會聽的能力。

接下來是讓孩子學著說,比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簡單的上、下、左、右,尤其在玩捉迷藏的時候,最有效果。之後的看圖說話、學著讀就不在這裡過多解釋。

五、2-6歲的數學敏感期

蒙臺梭利指出,很多孩子數學不好,很大程度上與抽象思維沒建立起來有很大關係。而這種思維的建立在2-6歲正確引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蒙氏教育的數學培養方法中,通過遊戲讓孩子學會分類、排序、比較、計數、計算、認識圖形。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應該花費長時間去學習分類,這樣能夠讓孩子注意物體間的不同,提前為複雜的概念做好準備。

蒙特梭利還表示,教孩子數數是一種無意義的模仿行為,真想激發孩子的數學思維,就應該將數字運用到具體的場景和遊戲教孩子手口一致的數數

上述的遊戲和方法,皆是出自《蒙特梭利教育鉑金版》這套書,家裡有6歲前的孩子,建議可以一看。

我想如果我們做家長的,真能幫孩子抓住每個敏感期,進行正確的引導,何愁培養不出「雙商高」的孩子呢!

相關焦點

  • 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蒙氏教育理念,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瑪利婭·蒙臺梭利(義大利語: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義大利第一位女醫生,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 哈佛研究:拉開孩子成績差距的是閱讀面!請家長抓住閱讀敏感期
    孩子不可錯過的兩個閱讀敏感期敏感期: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2個閱讀敏感期,一個是4歲半到5歲閱讀敏感期,另一個是7歲到9歲,培養閱讀習慣的敏感期。
  • 抓住兒童發育的7大關鍵期,孩子不僅語言發展好,「雙商」也很高
    對於每個家長來說,孩子出生後的每一點變化都讓父母覺得驚喜!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也進入不同的成長階段。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長分為七個主要時期。而家長若是能抓住兒童發育的7大關鍵期,孩子不僅語言發展好,「雙商」也很高!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發育的7大關鍵期吧。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而每個人的語言發育是在幼兒時就開始的,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
  • 孩子亂扔東西,多半是進入「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要加以引導
    而且孩子做出扔東西這樣的舉動,多半是進入了動作協調敏感期,我們應該用更好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才是。孩子進入「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要加以引導1.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孩子從一歲半到6歲的時候,會先後經歷6個敏感期。
  • 蒙臺梭利:0-6歲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你抓住幾個?
    通俗解釋就是: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顯。根據蒙臺梭利對兒童敏感期的研究,在《童年的秘密》中主要提到了以下敏感期,看看你都抓住了嗎?
  • 抓住語言敏感期,這樣教娃學英語,輕鬆養出「雙語」寶寶
    所以我有了兒子以後,特別擔心他不愛學英語,所以就想英語要早早啟蒙,將來少吃英語的苦。當時我正好在讀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要知道蒙氏教育理念在歐美早教領域可以說是擁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當時在那本書中,我了解到了敏感期的概念(指的是在某個特定時期,孩子擁有吸收性心智,會被某些特定事物不由自主地吸引,更容易習得一些能力)。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孩子學不好英語都難
    現在很流行自然拼讀法,但也只是對3歲以後的孩子才開始有效,但其實0歲開始就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如果就這樣錯過那麼真的太可惜了,但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小嬰兒該怎麼開始教英語,畢竟孩子還聽不太懂。抓住語言敏感期,孩子才會給你驚喜我妹妹凱琳出生以後因為父母工作忙,就請了菲傭照看她,家裡還有外公外婆一起。菲傭是妹妹24小時的看護者,而且她只會說英文。
  • 兒子說「我將來想和幼兒園小朋友結婚」——不容錯過的婚姻敏感期
    婚姻敏感期到了有一天6歲的兒子神秘地問我「媽媽,你說我將來和誰結婚呢?」「哦,你想和誰結婚呢?」「我想和我們幼兒園的XXX結婚。」我驚覺兒子的婚姻敏感期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而敏感期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階段,看似只有幾歲的孩子,但這些敏感期,將會對心靈和人格的形成都有影響,所以我們家長真的不要忽視。兒童的主要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是怎麼一回事婚姻敏感期從大的歸屬來看,應該屬於「人際關係敏感期」,一般孩子5~7歲,在人際關係敏感期開始後,孩子便有可能進入婚姻的敏感期。
  • 怎麼做好孩子的英語啟蒙?抓住語言敏感期,英語記得又快又牢
    這些明星的寶貝年紀雖小,但英語水平卻都那麼高。印象最深的就是當Neinei吃早飯時不小心把花生醬塗到了手上後,說的那句:"I accidentally touched the peanuts just now."就這句英語的語法,估計現在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會。
  • 孩子愛吃手?多半「口腔敏感期」作祟,適當添加輔食助力寶寶成長
    閨蜜給我打電話說最近她特別苦惱,她家5個月的寶寶總是把小手放在嘴巴裡吃個不停,有時剛給孩子穿上一件新衣服,結果口水流的到處都是。而且閨蜜還認為孩子吃手特別不衛生,上面的細菌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我趕緊打斷閨蜜的話語並對她說:娃愛吃手並不一定就是壞事,而有可能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 孩子9歲前有30個敏感期,看看你的孩子正在哪個階段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孩子的生命助力,在敏感期,父母恰當的做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的,如果孩子在敏感期內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的時候,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期,日後再學習此項事物,儘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
  • 孩子6歲前,三個重要的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豆丁媽:「同學的女兒比我家寶寶還小好幾個月呢,可是同學家孩子都會說長句了,我家孩子只會叫爸爸媽媽,連爺爺奶奶都不會說,為什麼?」@冰冰媽:「我家冰冰才兩歲多,他的玩具別人動一下都不行,只要動了他的東西他就會哭個沒頭,即使給他放回去都不行,為什麼這孩子小小年齡就這麼固執呢?」……以上幾位媽媽反應的情況,都屬於孩子敏感期存在的問題。
  •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生命成長的敏感期,它真的很重要
    如果不抓住小麥收割的黃金時期,過後就會遇上大風和連陰雨,就可能造成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如果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那麼孩子的未來就會很辛苦。可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他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細小的東西感興趣?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還會再扔掉?
  • 孩子將來是不是富人,7歲前能看出來嗎?看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
    我看過一部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看完很受觸動,這部電影揭露了一個赤裸裸的現實,孩子將來是不是富人,小時候就註定了,再掙扎也沒用。如果你覺得這僅僅是一部偽紀錄片,沒有參考價值,那請你看看這項來自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你再做判斷,第一次看完我是一身冷汗。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在兒童心理學上來看,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常見,孩子喜歡「鑽洞洞」,「躲貓貓」等遊戲,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對世界有了自己的好奇心,想要自己獨立地去探索世界。01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一直從出生要持續到6歲。
  • 4歲孩子只會說2個字詞語,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家長卻不自知
    孩子表達能力差的表現在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之前,先一起來分析,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不斷重複,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1、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蒙特梭利認為3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關鍵。抓住這個敏感期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 31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月嫂育兒嫂都要知道
    兒童敏感期的理論由義大利教育家蒙臺稄利提出,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敏感期不僅是寶寶學習的關鍵期,同時也影響著其心靈、人格的發展。下面為大家列舉了0~6歲孩子的27個敏感期,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孩子。
  • 3歲娃愛說「悄悄話」,多半到了「語言敏感期」,如何引導很重要
    其實,這正是孩子步入「自我語言敏感期」的表現,這個時期孩子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特別痴迷「悄悄話」。寶媽如果細心觀察孩子肯定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在孩子痴迷「悄悄話」之前,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自己的「嬰兒語言」,其中很多語言我們大人是聽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