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著名兒童教育研究者湯姆麗:真正拉開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孩子的閱讀面。
可見,不愛閱讀的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就是潛在差生。很多粉絲跟我留言吐槽,孩子看課本都難,更別提課外閱讀了,這道理跟孩子講了,他就是不聽怎麼辦!
每次面對這樣的家長,我都會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要講究「天時地利」,所謂天時講得是閱讀的敏感期,地利是給孩子創造的閱讀環境。
孩子不可錯過的兩個閱讀敏感期
敏感期: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2個閱讀敏感期,一個是4歲半到5歲閱讀敏感期,另一個是7歲到9歲,培養閱讀習慣的敏感期。
4歲半到5歲半一般來說,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都發生在4歲半到5歲半之間,最晚也不會超過6歲,這個階段孩子表現出對於書籍的興趣。
比如別管家中有什麼書,孩子總會隨手翻起來,並且假模假式地開始亂讀一通。這是進入閱讀敏感期的信號。父母要捕捉到,此時引導事半功倍。
製造智商測量表的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經針對天才、早慧兒童進行分析,發現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閱讀。
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歲以前開始閱讀的。——推孟
7歲到9歲7到9歲進入兒童的第二個閱讀敏感期,此時孩子正是小學一二年級,自主意識處於朦朧期,是父母督促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
此時孩子已經從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轉入抽象思維階段,孩子從圖像轉向文字,開始大量識字,剛剛進入流暢閱讀的時期,初步建立閱讀興趣。
也就是說,一個人以後有沒有終身閱讀的習慣,多半是在這個年齡段養成的!「天時」我們了解了,接下來是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一、設置閱讀環境
家中藏書至少達到80本(來自英國的一項數據研究,對孩子讀寫影響深遠)在家中,找一個區域設置一個閱讀角準備一個小書桌。一個小書架,讓孩子的書籍有地方放。準備多種多樣的閱讀材料,繪本、雜誌、報紙。給孩子提供紙和筆,有隨時臨摹的條件。
二、親子閱讀或相關活動
1、每天閱讀15分鐘-20分鐘,風雨無阻。
2、跟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孩子安排孩子的閱讀時間,家長安排家長的閱讀時間。
3、定期帶孩子參加書展,或者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這些地方。
4、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書櫃,提升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學會將書目分類,按照類別擺好位置。
三、玩關於閱讀的遊戲
讓孩子給你講故事,是最容易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遊戲。而且還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想像力。遊戲開始前,讓孩子選一個喜歡的繪本。
如果孩子是5歲之前的孩子,家長要先講一遍故事,讓孩子複述。如果孩子是5歲以後的孩子,讓他們直接看圖講故事。
孩子講完以後,家長要和孩子去討論繪本中的角色,然後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會怎麼做。最後要鼓勵孩子再編一個故事結尾。
四、選擇適合年齡的書籍
4歲半到5歲半的孩子,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繪本。在挑選繪本的時候,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這是第一點。
其次圖片一定要選擇精美的,個人建議選擇大師經典作品更有助於傳遞給孩子美好的意境這樣孩子能更主動地去探索繪本中的內容。
7歲到9歲的孩子,要選擇中篇幅、全拼、彩圖這類的書,這裡建議也要選擇名家經典作品,名家作品的語言運用更有美感,也更能抓住孩子內心。
比如在家長圈比較受認可的《魔法拼音 名家經典》,這套由8位兒童文學界的名家經典作品集合於一體的課外讀物。
專門迎合7-9歲這個閱讀敏感期,裡面的八位名家由沈石溪、湯素蘭、湯湯、周銳、任溶溶、管家琪、王一梅、張秋生,這八位在一起堪比兒童文學界的半壁江山啊!
整套書嚴格按照統編教材的規則去編纂,貼近兒童的閱讀習慣,致力於幫一二年級的孩子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