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拉開孩子成績差距的是閱讀面!請家長抓住閱讀敏感期

2020-12-24 楠姐和你聊育兒

哈佛大學的著名兒童教育研究者湯姆麗:真正拉開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孩子的閱讀面。

可見,不愛閱讀的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就是潛在差生。很多粉絲跟我留言吐槽,孩子看課本都難,更別提課外閱讀了,這道理跟孩子講了,他就是不聽怎麼辦!

每次面對這樣的家長,我都會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要講究「天時地利」,所謂天時講得是閱讀的敏感期,地利是給孩子創造的閱讀環境。

孩子不可錯過的兩個閱讀敏感期

敏感期: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2個閱讀敏感期,一個是4歲半到5歲閱讀敏感期,另一個是7歲到9歲,培養閱讀習慣的敏感期。

4歲半到5歲半一般來說,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都發生在4歲半到5歲半之間,最晚也不會超過6歲,這個階段孩子表現出對於書籍的興趣。

比如別管家中有什麼書,孩子總會隨手翻起來,並且假模假式地開始亂讀一通。這是進入閱讀敏感期的信號。父母要捕捉到,此時引導事半功倍。

製造智商測量表的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經針對天才、早慧兒童進行分析,發現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閱讀。

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歲以前開始閱讀的。——推孟

7歲到9歲7到9歲進入兒童的第二個閱讀敏感期,此時孩子正是小學一二年級,自主意識處於朦朧期,是父母督促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

此時孩子已經從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轉入抽象思維階段,孩子從圖像轉向文字,開始大量識字,剛剛進入流暢閱讀的時期,初步建立閱讀興趣。

也就是說,一個人以後有沒有終身閱讀的習慣,多半是在這個年齡段養成的!「天時」我們了解了,接下來是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一、設置閱讀環境

家中藏書至少達到80本(來自英國的一項數據研究,對孩子讀寫影響深遠)在家中,找一個區域設置一個閱讀角準備一個小書桌。一個小書架,讓孩子的書籍有地方放。準備多種多樣的閱讀材料,繪本、雜誌、報紙。給孩子提供紙和筆,有隨時臨摹的條件。

二、親子閱讀或相關活動

1、每天閱讀15分鐘-20分鐘,風雨無阻。

2、跟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孩子安排孩子的閱讀時間,家長安排家長的閱讀時間。

3、定期帶孩子參加書展,或者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這些地方。

4、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書櫃,提升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學會將書目分類,按照類別擺好位置。

三、玩關於閱讀的遊戲

孩子給你講故事,是最容易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遊戲。而且還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想像力。遊戲開始前,讓孩子選一個喜歡的繪本。

如果孩子是5歲之前的孩子,家長要先講一遍故事,讓孩子複述。如果孩子是5歲以後的孩子,讓他們直接看圖講故事。

孩子講完以後,家長要和孩子去討論繪本中的角色,然後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會怎麼做。最後要鼓勵孩子再編一個故事結尾。

四、選擇適合年齡的書籍

4歲半到5歲半的孩子,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繪本。在挑選繪本的時候,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這是第一點。

其次圖片一定要選擇精美的,個人建議選擇大師經典作品更有助於傳遞給孩子美好的意境這樣孩子能更主動地去探索繪本中的內容。

7歲到9歲的孩子,要選擇中篇幅、全拼、彩圖這類的書,這裡建議也要選擇名家經典作品,名家作品的語言運用更有美感,也更能抓住孩子內心

比如在家長圈比較受認可的《魔法拼音 名家經典》,這套由8位兒童文學界的名家經典作品集合於一體的課外讀物。

專門迎合7-9歲這個閱讀敏感期,裡面的八位名家由沈石溪、湯素蘭、湯湯、周銳、任溶溶、管家琪、王一梅、張秋生,這八位在一起堪比兒童文學界的半壁江山啊!

整套書嚴格按照統編教材的規則去編纂,貼近兒童的閱讀習慣,致力於幫一二年級的孩子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至少要抓住一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聰明又優秀。現在有很多人在傳父母的智力高低,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上限。但事實上,遺傳因素並不能決定孩子智力上限,影響智力發展的更多依靠父母的成長教育。
  • 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
    下面,開始我的分享啦:關於親子閱讀,我因為陪孩子從2歲開始,到現在她12歲,十年間,積累了一點經驗。今晚我拋磚引玉,分享一下關於要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一些乾貨吧,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知識爆炸,大語文學習變革,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正如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所說,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其閱讀史。對於孩子而言,即使他成績平平,但有良好習慣,將來仍是潛力巨大。而培養閱讀能力,14歲以前是關鍵。
  • 孩子將來是不是富人,7歲前能看出來嗎?看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
    我看過一部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看完很受觸動,這部電影揭露了一個赤裸裸的現實,孩子將來是不是富人,小時候就註定了,再掙扎也沒用。如果你覺得這僅僅是一部偽紀錄片,沒有參考價值,那請你看看這項來自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你再做判斷,第一次看完我是一身冷汗。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而每個人的語言發育是在幼兒時就開始的,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
  • 從小閱讀的孩子vs從不閱讀的孩子,真正的輸贏就在「閱讀差異」
    小學老師對早起閱讀的重要性可能體會會更深,那些早期閱量多的孩子和很少或從不閱讀的孩子無論是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創造力等等都相差不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差距會越加明顯。所以家長們請珍惜孩子學齡前這個黃金時期。
  • 4歲孩子只會說2個字詞語,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家長卻不自知
    1、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蒙特梭利認為3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關鍵。抓住這個敏感期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紐西蘭瑪格麗特·麥克來根教授也表示:"0-6歲是孩子語言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會卸載"。所以,爸爸媽媽可以仔細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某一個階段,特別喜歡模仿家長說話、或者輸出表達能力比較強的時候,就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到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小麻吉機器人,助你1招輕鬆搞定!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您家孩子錯過了閱讀敏感期,現階段對閱讀不感興趣了。什麼叫閱讀敏感期?不過,閱讀敏感期在14歲前還有一次彌補機會,被稱為兒童閱讀的白銀階段,錯過了之後孩子的自我閱讀意識就會弱很多了。錯過6歲的閱讀黃金期和1 4歲的閱讀階段的孩子,後期家長想再想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就會異常困難了。
  • 家長注意!哈佛大學研究: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巨大
    家長到底能不能讓孩子看電視呢?  其實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是主動讓孩子看電視的,因為這樣能讓自己休息休息。  但孩子過早接觸電視的後果,家長真的清楚嗎?  原因就是電視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影響:  1、看電視讓孩子的想像力受到巨大影響  哈佛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看電視的孩子與不經常看電視的孩子相比,想像力方面可能會存在巨大的差異。  研究人員將招募來的孩子分為兩組。
  • 蒙臺梭利:0-6歲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你抓住幾個?
    通俗解釋就是: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顯。根據蒙臺梭利對兒童敏感期的研究,在《童年的秘密》中主要提到了以下敏感期,看看你都抓住了嗎?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並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些父母在媽媽懷孕時就給孩子讀繪本,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唯一的最佳方法。神經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在1995年初,貝蒂·哈特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做了一個"3000萬字"的調查實驗,實驗證實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對大腦發育有好處,和閱讀相比較比閱讀的效果更好。
  • 孩子「閱讀黃金期」只有6年?家長把握好,孩子閱讀效率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這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好時期,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大有助益。在這一時期,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進行循序漸進的閱讀。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孩子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家庭,不喜歡閱讀的父母常常培養出不愛閱讀的孩子。如果想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分享。有空餘時間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這類閱讀氛圍較濃的地方看看,這種氛圍可以感染孩子。
  • 幼兒教育家:在六歲之前,抓住五個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這不得不提到,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概念: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特定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時期即稱為「敏感期」。尤其在孩子六歲之前,父母若是能抓住這五個重要的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是這「7年」,家長可要抓住了
    最近哈佛大學最新一項研究更進一步論證了蒙臺梭利的理論,該項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的「黃金七年」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這次把早教的範圍鎖定到了孩子1-7歲之間。可是如今早教機構費用相當貴,並不是每個普通的工薪階層的家庭都能承受得了的,那麼家長能不能夠自己在家給孩子做早教呢?
  • 閱讀| 專家研究證明:看五倍於課本的「閒書」,孩子才能形成語文能力
    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
  • 五年級開始培養精讀,拉開語文成績的差距,讓你贏在中學起跑線上
    所以,我們會在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遇到各種典型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不能專注閱讀、抓不住重點等等。到了中學,由於閱讀的基礎沒有打好,我們對長篇文字的理解能力就跟不上,考試的時候,就更無法快速閱讀,準確理解題目要求。所以,在中學階段,真正拉開語文成績差距的,就是閱讀的習慣和技巧。想要贏在中學起跑線,我們必須在小學階段學會精讀。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孩子學不好英語都難
    現在很流行自然拼讀法,但也只是對3歲以後的孩子才開始有效,但其實0歲開始就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如果就這樣錯過那麼真的太可惜了,但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小嬰兒該怎麼開始教英語,畢竟孩子還聽不太懂。抓住語言敏感期,孩子才會給你驚喜我妹妹凱琳出生以後因為父母工作忙,就請了菲傭照看她,家裡還有外公外婆一起。菲傭是妹妹24小時的看護者,而且她只會說英文。
  • 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要多「嘮叨」,關乎孩子的閱讀能力
    這個「嘮叨」不是指家長每天和孩子重複著同樣的話語,這樣孩子每日接收的詞彙量還是一樣,並未增加;這裡的「嘮叨」是家長每天要和孩子說著大量的不同的話。例如家長每天可以給孩子讀不一樣的故事書或多為孩子介紹身邊接觸的不同事物的功能性等等,儘可能的讓孩子多聽多看。
  • 閱讀能帶給孩子的不止成績好,用這種方法輕鬆讓孩子愛上閱讀
    回家的路上在等紅綠燈時聽到兩個媽媽這樣的對話,大家都會覺得有愛讀書孩子的媽媽把孩子教得很好,也和那位有不愛讀書的孩子的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畢竟閱讀的好處可不止能提高成績,然而,孩子能不能愛上閱讀,家長是起到很大作用的,閱讀的好處儘管都是獲取信息和知識,但閱讀和看手機電視不同
  • 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尤其是最後一個,家長要抓住
    每個家長都希望擁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就開始注重寶寶的大腦發育。家長都希望自己都孩子「成龍成鳳」,希望自家寶寶越來越聰明,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就不要錯過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 真正拉開孩子學習差距的,不是「雙商」,而是「視覺能力」
    相信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每個父母都特別關心的問題,在現在這個競爭壓力越發激烈的社會中,一個好的文憑足以讓人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不少公司甚至出臺了只有名校高校的學生才有機會面試的規章制度,看的就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也因此,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小孩可以在學習上超過別人。可往往,家長們越是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