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天,談談長三角的2019年,那些變與不變的。
2019年12月30日長三角有一則新聞,新長線江陰—靖江火車輪渡正式停止渡運業務,3艘渡輪全部封存。不少人感慨,國內從此再無內河火車輪渡,火車渡口旁,不少人懷舊感懷好一陣子。新長線也是一條有故事的鐵路線,從江蘇新沂到浙江長興,從南到北縱貫江蘇,過沭陽、淮陰、阜寧、大豐、東臺、海安、泰興、靖江、江陰、宜興等地。前些年,總有人說蘇北「手無寸鐵」,並為近年來通車的青鹽鐵路、徐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雲港至淮安段歡呼雀躍,實際上新長鐵路早已在發揮作用。
不過,也確實值得感慨,新長鐵路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分段通車,如今回頭看:「轉眼間,2000年已是20年前了。」對不少00後或者90後而言,內河上的火車輪渡陌生而新奇。但在我國的鐵路發展史上,跨過大江大河一度是個難題。1933年,中國第一條火車輪渡連接津浦和滬寧鐵路的南京火車輪渡建成,新中國成立後,南京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相繼通車,兩地火車輪渡也相繼停運。但在其他地區,綜合施工難度、成本等原因,火車輪渡過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是更具可行性、更經濟的選擇。
如今好了,在剛剛停止的江陰—靖江火車輪渡邊不遠處,新的公鐵兩用大橋將於2020年啟動建設,未來將為鹽泰錫常宜城際鐵路和新長鐵路共用。新的一年,滬通鐵路將通車,從南通鹽城等地到蘇州上海,可以乘高鐵幾分鐘飛馳過長江。江蘇省已啟動了新一輪過江通道建設。預計至2025年,江蘇已建和在建過江通道數量達30座;至2035年,已建和在建過江通道數量達36座,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過江通道系統。安徽也有多條跨江通道建設中。
過江不再是難題,鐵路過大海灣都不成問題。規劃中已確定的,是通蘇嘉甬高鐵,未來將從嘉興跨杭州灣直達寧波。
隨著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城市之間的各類天塹將被「打通」,隨著各要素的流通順暢,彼此間的行政壁壘也將被打破。根據12月初公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將協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僅鐵路方面,將圍繞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際通道,加快滬通鐵路一期、商合杭鐵路等在建項目建設,推動北沿江高鐵、沿江高鐵武合寧通道、滬通鐵路二期、滬蘇湖、通蘇嘉甬、杭臨績、滬乍杭、合新、鎮宣、寧宣黃、寧揚寧馬等規劃項目開工建設,推進沿淮、黃山-金華、溫武吉鐵路、安康(襄陽)-合肥、滬甬、甬臺溫福、寧杭二通道的規劃對接和前期工作,積極審慎開展滬杭等磁懸浮項目規劃研究。鐵路「大項目」之外,長三角各都市圈內部的城際鐵路、軌道交通都在加密,在公路、港口、機場方面,可預見的好消息更多。
就如同「告別」長江火車輪渡,短暫的感慨過後,新的交通方式、新的技術、新的規劃與建設將接踵而來。在長三角,過去的這一年裡,我們親歷了、報導了不少「告別」,比如告別了省界斷頭路、攔路水泥墩子和省界收費站,還比如告別了那些隔著行政邊界的互相推諉與止步不前。都來不及懷舊了,我們急著要「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