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最大的痛不是死亡,而是來不及告別|《天藍色的彼岸》

2020-12-23 琳夕談心理

文/琳夕

世間,除了生與死,再無大事。

談及死亡,很多人禁忌。直白地說,是感到恐懼。恐懼到忌憚聽到這個詞。光是聽到,就已經很不舒服了。

於是我們給「死」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以自欺欺人力求能讓自己舒服點,比如「去世、逝世、走了、去了、沒了」,好像就是不想說「死了」。

死了是什麼意思?死了就是再也見不到、再也回不來了,再也不能給我們一絲回應。

心理學家說: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怪不得「死」如此可怕。

可是死亡並不會因為我們怕就不來。

2020年開年以來,全世界都在經歷著一場「死亡之戰」,那一個個死亡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從此破碎的家庭。

生離死別,本是人生常態。可是當死亡來得如此突然、離我們如此之近時,我們才發現,生命有時是如此變幻無常!

我們還沒來得及告別,很多人就突然離我們而去了。

有那麼多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卻再也沒有機會去說;有那麼多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卻再也沒有機會去做……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永遠都不知道。

01 生與死的距離,來不及的告別

2020年4月6日,援鄂歸來的山東醫療隊員張靜靜與世長辭。2020年4月5日,從湖北黃岡回來,14天隔離期滿,眼看就能與家人團圓,張靜靜準備回家的那天早晨,突發心臟驟停。雖經全力搶救,最終還是不幸逝世。如此噩耗,不禁讓人痛心,深深為之感到惋惜。

年僅33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她是一名醫療工作者,更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

剛滿五歲的女兒已經近70天沒見過媽媽了,她是多麼盼望媽媽能早日回家再抱抱她、親親她!可是媽媽卻再也回不來了......張靜靜的丈夫韓文濤因為工作原因遠在非洲,由於疫情回國受阻,終究沒能在妻子生前見上最後一面。兩人上一次見面還是在去年12月30日,距今已經近百天。據最新報導,張靜靜的老公韓文濤已於12日凌晨平安回國。夫妻兩人再見面,竟已是天人永隔。來不及告別,深愛的妻子就再也不能開口說一句話了......

相識18載,結婚六年。韓文濤透漏兩人本來打算今年要補拍婚紗照的,可是現在這個願望再也不能實現了,張靜靜帶著莫大的遺憾和深深的不舍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對張靜靜的家人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也許不是死亡,而是「我還沒來得及好好跟你告別」,你就走了!靜靜,全國人民為你祈禱:天堂沒有病痛,一路走好!

02 面對死亡:歲月款款而來,我們從容以待

死亡,是每個生命最終的歸宿,每個人在一生當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親朋好友的死亡。

死亡是如此決絕,不可逆轉。至親至愛的離世,尤其是父母雙親的離世,讓人痛苦不堪,內心內心仿佛被掏空了一般,被傷心、悲痛、內疚、遺憾與不舍充斥著,卻又那麼無能為力。又或許,我們懼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無法面對「失去」的痛苦和內心的遺憾。我非常認同青音姐公眾號裡的一段話:在中國最缺乏的教育有三種: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和死亡教育。這三種教育對應的分別是人生的三個重要支點,包括身體完整、靈魂豐盈,以及生命價值。

我接觸到很多來學心理學的人,因為父母去世,自己走不出哀傷。哀傷長期得不到處理,滯留在身體某個部位,成為一個未完成事件。嚴重的甚至會動搖一個人的信念系統,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社會交往功能,失眠、抑鬱,甚至自殺。

這種影響有的甚至可以持續幾十年。

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後感到深深的無力,失去了掌控生活的能力。甚至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沒有動力。最大的痛,莫過於喪失父母雙親之痛。這兩個給了我們生命的人,一個是我們的天,一個是我們的地。正如歌壇常青樹費玉清在父母親均去世後宣布退出演藝圈時,信中寫的「當父母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

正所謂「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其實,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唯有把這生命活出精彩,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尊重與回贈。

父母走了,但是愛還在,就在我們心中,永遠永遠......

03 死亡的意義:教會我們愛與告別,以及更好的活

以上種種,所以,我想趁我還活著教會我的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死亡,萬一哪天我突然不在了,她們也能更好地接受並好好生活下去。

我的兩個女兒分別8歲和5歲,每當她們聽到有一天媽媽也會死時,就會大哭不止。這說明更需要進行生命與死亡的教育。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其實孩子活得比大人更清明。

後來我的老師推薦了一本寫給孩子看的關於死亡啟蒙的書,書的名字叫《天藍色的彼岸》。這本書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薦,並被譽為「21世紀最偉大的人性寓言」,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其實,它不止適合孩子讀,成人也同樣可以從中收穫生與死的啟迪,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得到心靈的平靜。

序言中有一段話「如果我們只熱愛生命而不熱愛死亡,那是因為我們並不真正熱愛生命。」是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對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死亡,活著才顯得尤為珍貴。

書裡說「死亡是大智慧。死亡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愛與告別,讓我們成熟成長,讓我們更懂得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主題。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哈裡的小男孩,他只是想去買只筆,卻再也沒回來。

他是被一輛大卡車撞死的,他只是低頭看了下鞋帶......

出門前哈裡與姐姐雅丹吵了一架。哈裡一怒之下推開門,大聲說:「我們走著瞧!我這次可算是恨上你、恨上你們了!我再也不會回來了!」姐卻說:「那太好了,你永遠也別回來了!」「你會後悔的!你會後悔你說的話的!我要是哪天死了,你保準會後悔的!」姐姐卻說:「你放心吧,我不會,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哈裡用力把門撞上,騎上車就走了。哈裡被卡車撞死了。

死後,哈裡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幽靈。在這裡,他發現死去的人最終要去往一個叫做「天藍色的彼岸」的地方。

但是很多死去的人因為有「未完成的心願」而不能去往天藍色的彼岸。比如阿瑟,他為了找媽媽,已經在「另一個世界」待了150年了;斯坦,死了50年了,為了尋找他的狗,他在一根路燈杆子上等了50年了;還有電影院那些幽靈,他們都因為有未完成的事而不能前往「天藍色的彼岸」。

書中多次提到「未完成的心願」,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未了情結」。也是本書的主線。哈裡心心念念的「未完成的心願」,就是他想回去活人的世界,哪怕只有十分鐘,他想跟姐姐道歉,他想對姐姐說:「再見,雅丹!我愛你!」他不想讓姐姐雅丹在餘生總是悔恨她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的,他只想說出所有心裡想說的話,以及正式和每一個人告別,然後他就可以了無牽掛地去往「天藍色的彼岸」。否則,他就會在「另一個世界」裡永遠遊蕩下去,總沒有個安寧。在阿瑟的幫助下,他們一起回到了活人的世界。

哈裡回到了學校,看到老師和同學們給他種的紀念樹,看到教室裡大家為他畫的畫、寫的作文,尤其是消除了和傑菲之間的誤會。在回家的路上,哈裡遇到了同為幽靈的校友的哥哥,聽他說到「我是突然去世的,那時我正在度假,體溫達到了華氏一百零四度。於是我躺下睡覺,但再也沒起來。是呀,不得不感慨,就像書中說的:「誰也說不準,你在路口會遇到什麼。」

現實不正是這樣嗎,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今天躺下,明天就再也不會醒來。

哈裡來到教堂後面的墓地,他看到了自己的墓地,還有大家給他雕刻的大理石頭像,還有他爸爸。哈裡不想看到爸爸傷心。其實這也是所有去世的親人真實的想法,看到我們傷心、放不下,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也不會心安的。

爸爸要回家了,哈裡伸出幽靈的手去拉他的手。可是爸爸卻再也看不見他了,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小手。

最終,哈裡回到家,他看到爸爸媽媽都在難過,姐姐為自己最後說過的話難過又內疚。哈裡用意念控制筆寫下了他想說的話,與姐姐雅丹互相道歉,達成和解,完成了他的心願。

最後的最後,哈裡回到了另一個世界,了無牽掛地去了天藍色的彼岸。

沒有告別,就沒有真正的結束,無論對活著的人還是死去的人都是一種牽絆。也許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

後記:

以前,我從來都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另外一個世界。

當我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痛之後,我才明白我多麼希望真的有另一個世界存在,多麼希望等我死後還能跟親人在另一個世界相聚!

但是,我們無法知曉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世界,也許緣分就只夠這一生呢?

所以,珍惜現在,及時行愛!

活著的時候多為身邊的人做一些事吧,這一世能相遇,已是莫大的緣分。

好好地愛與陪伴,向他們表達你有多麼愛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對你有多重要!

不要等到以後追悔莫及!

借用《聖經》中的一句話結尾:絕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

《天藍色的彼岸》中解釋說,意思就是:在你睡覺前,決不能生氣或敵視任何人,特別是不要敵視你愛的人。因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在也起不來了。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作者簡介:琳夕,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心理學的寫作達人。用文字溫暖你,用知識治癒你

相關焦點

  • 《給桃子的信》|最大的痛不是死亡,而是來不及告別
    觀影后想到希爾在《天藍色的彼岸》中的一句話:「決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在日落前在入睡前不要對任何人心懷怨恨,尤其是自己愛的人。父親去世後母親賣掉了之前的房子,帶著桃子回到了以前居住過的地方「汐島」,但小桃一直因為父親去世前自己曾與之吵架而愧疚,覺得自己都未好好與父親告別甚至說出了不要再回來的話,對此一直自責不已,所以即使到了新的生活環境
  • 《天藍色的彼岸》:死亡不是終結,愛依然在延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薦《天藍色的彼岸》時,稱它為「21世紀最偉大的人性寓言」。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哈裡的小男孩,在騎自行車時遇到車禍去了天國,但因為牽掛家人和朋友,在幽靈阿瑟的幫助下,決定重返人間,和他們做最後的告別,表達自己生前未來得及說出口的愛及原諒,故事的最後,他和阿瑟,阿瑟媽媽一起毫無遺憾地奔向了天藍色的彼岸,等待新的輪迴。
  • 天藍色的彼岸
    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本書:《天藍色的彼岸》。這是一本經過時間磨礪和沉澱的書,當你們看了《天藍色的彼岸》之後。也許,對於你們來說,「死亡」兩個字變得不再讓你們感到沉重。讓我們有機會用另一個視角去感悟生命的真諦。《天藍色的彼岸》亞歷克斯丶希勒/著;呂良忠/譯人們似乎覺得,人死了,日子就好過了。
  • 真正的告別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正如有一位網友說道:「其實人生有太多時刻,是來不及道別的;更殘酷的是,這世上有的人,有些事,真的說沒就沒了。」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更多的是猝然離場。作家白先勇說:「無常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擁有的都是僥倖,而所有的成熟都是從失去開始的。」
  • 清明節除了死亡,再跟孩子聊聊「告別」,來不及告別的遺憾更心痛
    跟親人的告別,很心痛,很難過。但是,這種心痛遠不及,沒有告別的遺憾。沒有好好告別,是遺憾更是心結。得知姥爺去世的消息時,我正在孕晚期,家裡人沒讓我參加葬禮,也勸我不要哭。我也避免想這件事,掉了些眼淚不敢再哭。直到姥爺去世後的第七天,我做夢夢到姥爺回家來吃餃子,在夢裡我一直在哭,然後哭醒後又放聲大哭了了很久。
  • 讀《天藍色的彼岸》醋愛紅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天藍色的彼岸》的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終生難忘的道理,如:珍惜生命的存在;珍惜情誼與友誼;珍惜生活中別人對你的愛……每當我想起這本書時,我的心就像風平浪靜的海面上泛起一圈波紋,久久不能平靜。
  • 《天藍色的彼岸》:那些傷害自己的孩子,知道生命的真實含義嗎?
    孩子說,她看了一本書,叫《天藍色的彼岸》,講一個小男孩去世後,以靈魂的身份又回到人間的故事,看得她哭了好幾回,而且,她已經看了好幾遍了。小男孩騎自行車出去買筆,在路上被大卡車撞倒,離開了人世。而在出門之前,他跟姐姐大吵了一架,他說自己恨家裡所有人,永遠也不想回來了。而姐姐對他說:你出去了就別回來了。
  • 清明憶|人生來不及告別
    前年春節期間給他打電話,問他在不在家,想去看他。他說,我現在已經住進養老院了。後來想約朋友一起去養老院看他,朋友說他得了老年痴呆,已經不認識人了。以前知道他有腦萎縮,近幾年有所加重。卻沒想到病程發展如此之快。這種情況下,無法與他電話聯繫,決定抽時間去養老院。誰知一場病讓我不得不住院動手術,見面的時間一拖再拖,現在竟是陰陽兩隔,想見也見不到了。
  • 女人最痛的不是第一次,不是生孩子,而是...
    女人真正的痛,不是第一次,不是生孩子,不是沒飯吃沒衣穿,也不是沒有榮華富貴… 而是在她哭的時候,沒有一個肩膀給她。 以前視頻裡看到過關於女人生孩子究竟有多痛的介紹,那時候覺得女人實在不容易,甚至很多評論都說:看完後不敢結婚了,害怕生孩子。 也有人評論說:一個生過孩子的女人該是多堅強?畢竟她已經承受了這世界上最痛的事了。
  • 陳喬恩深夜發圖,惹哭無數網友:真正的告別不是死亡,而是…
    死亡不是真正的告別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我們總是不擅長告別。曾經聽人說過: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尋夢環遊記》說過:死亡不是真正的告別,遺忘才是。到最後,人生的意義或許不是取得多高的成就,不是得到多厲害的名望,而是你明白了愛是什麼,體會到愛與被愛的感受。
  • 陳喬恩深夜發圖,惹哭無數網友:真正的告別不是死亡,而是……
    正如有一位網友說道:「其實人生有太多時刻,是來不及道別的;更殘酷的是,這世上有的人,有些事,真的說沒就沒了。」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更多的是猝然離場。作家白先勇說:「無常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擁有的都是僥倖,而所有的成熟都是從失去開始的。」
  • 關於生命的寓言——第九十五周閱讀《天藍色的彼岸》,走近亞歷克斯·希勒
    他的兒童小說《天藍色的彼岸》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暢銷全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薦此書時,稱它為「21世紀最偉大的人性寓言」。《天藍色的彼岸》講述的是小主人公男孩哈裡因車禍死去後,在「他鄉」牽掛著爸爸、媽媽、姐姐和朋友。在幽靈阿瑟的幫助下,重返人間和他們做最後的告別,並通過哈裡的心理活動,向讀者表達了自己生前未來得及向家人、向夥伴說出愛的故事。
  • 《體面》英文版Graceful:來不及再轟轟烈烈 就保留告別的尊嚴
    我哭到哽咽心再痛就當破繭來不及再轟轟烈烈就保留告別的尊嚴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結尾分手應該體面 誰都不要說抱歉何來虧欠 我敢給就敢心碎鏡頭前面 是從前的我們在喝彩 流著淚聲嘶力竭離開也很體面 才沒辜負這些年愛得熱烈 認真付出的畫面別讓執念
  • 哈醫大一院心內科醫生宋濤:「不是生而英勇而是選擇無畏」
    生活報4月8日訊 回想起在武漢戰「疫」的48天,哈醫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四組,心內科醫生宋濤仍然會清楚地記得那一個個難忘的瞬間。宋濤記得,出發那天,天降小雪,寒風刺骨,隊員們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就匆匆地從醫院趕赴機場。李世敏醫生為了去武漢,狠心給剛剛11個月大的二寶忌了奶,張鴻翔護士揮淚吻別懷孕七個月的妻子,隋滿姝醫生瞞著年邁的老母親,孫偉舉醫生剛做完甲狀腺手術不久……宋濤說:「出發時,大家都知道前方兇險,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們不是生而英勇,而是選擇無畏。」
  • 好好愛自己,因為我怕來不及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但也是在這幾天裡,接連看到、聽說幾個人猝死的消息,不禁讓我心驚。一個22歲的年輕人猝死,她的好朋友替她發了最後一條朋友圈「本人於昨夜凌晨兩點半猝死,今早才被發現,共活了22年,對不起」。
  • 《痛症醫師車耀漢》「死亡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個過程。」
    從kill me heal me開始 到後來的秘密 被告人 每一部劇都很好看 每一部都讓我覺得值得 每一部都讓我哭死這次的醫生耀漢呢 是圍繞著安樂死是否正義展開的醫療劇 池叔扮演的一個患有先天性無痛症的天才醫生車耀漢 (劇裡會說無痛症是什麼)即是患者又是醫生的他 對病人的病痛可能有著更深刻的認知 他每天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患者的痛
  • 我們一直都來不及好好告別
    處女座的母親不愛任何寵物(主要覺得髒),小學的時候從外面撿到一隻流浪狗養在陽臺上,每天上學或者放學都去看一眼它過得怎麼樣,直到有一天家人把它送走了,我在家大哭了一場,也許可能就在那時候種了一個種子,想要一條狗陪伴著。都說小孩子懂什麼,可是轉過頭來想,我們活成現在這個樣子,或多或少都和自己的成長有關係。
  • 抗疫劇《最美逆行者》看哭眾人:當死亡來臨,什麼是最好的告別?
    然而,感觸最深的還是: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什麼樣的告別才是最好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基本規律,沒有人能打破,這次新冠疫情讓我們提前感受死亡迫近。面對死亡,想必人人都是恐懼的,而這一必經過程又該如何對待呢?
  • 有一個故事告訴你:世間最痛的愛情,不是愛而不得,而是……
    然而這世上還有一種愛情,它的痛遠遠超過了愛而不得。當你沉浸在愛的漩渦裡,沐浴在愛的陽光下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你深深所愛的並且深深愛你的那個人,剎那間轉身離去,從此餘生不再相遇,獨留一個天地間的你。這種愛情也有一個名字,叫做愛的猝不及防地離去。世間最痛的愛情,不是愛而不得,而是愛的猝不及防地離去與不舍!
  • 鬼滅之刃:禰豆子堪稱天選之鬼,或曾吃下藍色彼岸花
    -------藍色彼岸花(又譯青色彼岸花)應該是目前劇情中最神秘的伏筆了,在故事中,藍色彼岸花的設定,是千年前的善良醫生「治癒」無慘身體所需要的最後一味藥,或者說是最後一味藥的重要配方。藍色彼岸花能讓鬼克服陽光這一弱點成為「完全體」,因此無慘才不停的製造部下增加同類,以方便尋找藍色彼岸花,然而,無慘找了上千年都沒有找到。目前的主線故事和藍色彼岸花完全沒有交集,因為發現禰豆子克服日光弱點後,無慘便放棄了對藍色彼岸花的尋找,轉而以禰豆子為目標了。那麼在故事中是否能找到有關藍色彼岸花的蛛絲馬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