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是《12怒漢》的俄羅斯版。
拍攝時間介乎1957美國版和2015中國版之間。
看完以後才明白中國版的體育器材室來自這片子。
這片子比中版和美版都長,我中間睡了一次覺才看完的。
這個片子沒有讓我一口氣看完的欲望,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沒有一次看完這部電影的能力。
二、一部很累的好片子
首先是結論,是一部好片子。
不過我不會重看。
太累。
俄羅斯版沒有讓人固定座位。12個人一直在走來走去。我到最後也沒有很分清楚誰是誰。這可能是導演自信的表現吧。其實你真的不需要知道誰是誰。
你只需要聽他們講故事就好了。
三、俄羅斯特色
1、合理的繼承和改寫
導演保留了原版中的一些合理懷疑的情節,比如對老人證詞的時間懷疑,對兇刀懷疑,對面女人近視眼的懷疑等等。
改寫了一些情節。
加入了案發當地是工地,嘈雜的聲音讓他們聽不到。
原劇裡這裡是電車經過的聲音。改編更合理一些。
加入了一個對對面女人的心理剖析,用兩張照片兒就說明了那個女子的隱秘的心思,那個女子因為暗戀被害者而臆想出了對「情敵」孩子的不利證詞。
這點加的挺有意思的。有點金聖歎「極省法」的感覺。
這些都是對原片兒法律精神的繼承。
2、俄羅斯的特色與野心
這部俄羅斯片子,導演顯然要講的更多。
他加入了車臣和俄羅斯的衝突。
車臣男孩子和俄羅斯養父。
俄羅斯人對車臣的無法掩飾的敵意。
俄版把嫌疑犯車臣男孩子的小時候演出來了,並且不斷的在故事中間加入長大後男孩子在牢房中的種種片段。
大小兩個男孩子的眼睛特寫經常出現,鏡頭語言簡直是在告訴我們:
這孩子是無辜的,無辜的。
3、故事會
這一版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很多故事。
我算了算,應該有7個真實的故事,和一個虛構的故事。
我先說一說這7個故事。
導演是得多麼自信,才能加入這麼多獨白的故事,
導演又是多麼的不自信,讓每一個故事講述者自己點題。
第1個故事告訴我們,一點點善意可以改善人生第2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第3個故事告訴我們,一點善意一點相信能造成奇蹟。
第4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都有意想不到的孤獨和恐懼。
第5個故事告訴我們,活著的人比死去的人更加重要。
第6個故事是最頑固的計程車司機講述的,告訴我們,軟暴力更加可怕。
第7個故事由陪審長告訴我們,車臣男孩兒真的是無辜的。
不過我覺得比起這7個故事,最精彩的是由計程車司機虛構的那個故事。
那個故事不僅僅讓哈福的人層層下汗,也聽得我毛骨悚然。
4、史才、詩筆和議論
看唐傳奇的時候曾經看到過,唐傳奇文備眾體:
史才、詩筆和議論。
俄羅斯導演的這些故事,首先你感覺就是夾雜了史材和議論吧。
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
仔細想一想,詩筆也是有的,那一隻一直在飛來飛去的小鳥,和那條一直出現的黑狗。
那黑狗一次出現比一次出現清晰,暗示著真相也逐漸在浮出海面。
那隻一直在飛還是要出去的小鳥,是對故事主題的終極拷問:到底是安全重要還是自由重要呢?
5、殘忍的拷問
好的電影,不能讓人看看就算了,得發人深省,甚至讓人深深拷問。
故事的最後,人們以為人性都得到了救贖的時候,
導演又拋出了終極大拷問:
我們能負責車臣孩子的一段人生,我們能負責他的整個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