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單田芳畫出日漫風的畫師manabi|漫專訪

2021-02-08 章小漫

 

 ▲關注漫迷,盡享動漫盛宴

漫專訪 | No.043


《雙月之城》官網海報


《雙月之城》講述在近未來的平行世界裡,膨脹的人口和嚴重惡化的環境使得人類對資源的爭奪日益白熱化。這部動畫定位成人觀眾,採用未來科幻的故事架構,CG畫面製作水平和人設形象都非常優秀。


今天,我們請到的是龍滄文化的核心人物之一/《雙月之城》的人物原畫師——manabi。


原畫師 |manabi



manabi

坐標上海

龍滄文化核心人物之一

       原《秦時明月》場景原畫   

 畫畫怪癖:聽單田芳


過程是拉翔,成果是吃翔,不分什麼喜歡和享受。最喜歡看別人畫畫。

bymanabi


艦娘同人


manabi的風格是典型的日漫風,曾經pixiv第一名的他,因為現在的工作,已經暫停了一年個人創作。



manabi熱愛東方Project,尤其日本神話,他不僅喜愛創作相關的同人繪,還嘗試相關的小說創作。





以上作品均為manabi所有,僅供觀賞,他人不得用作其它商業用途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自漫迷


QQ 289745305

Tel 021-64289297-8025

投稿·合作·意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漫迷


 

相關焦點

  • 《美少女戰士》變「不良少女」,韓漫風VS美漫風、都不輸給日漫風
    ,其實兩人很好認的,你只要看額頭有黑色倒月亮、髮型是兩個雪糕筒,這人就是黑暗淑女了~不過黑暗淑女真的很適合不良少女風,阿迷覺得韓漫風比美漫風好看耶!阿迷小時候真的很喜歡美奈子,這個一頭金黃長發的乖乖大小姐,但是韓漫風的美奈子真是很不良,美漫風還帶著不羈,完全顛覆過往印象!
  • 迪士尼公主:當歐美風變成日漫風,茉莉變漂亮了,白雪公主更白了
    而舊版動畫的迪士尼公主已經畫了很久,當時畫畫技術並不像現在這麼完善,於是有網友將他們都按照日漫風格重新畫了一遍,當公主們按照日漫風重製後她們都變漂亮了,一起來看看日漫風的迪士尼公主跟歐美風有什麼差別吧。
  • 小馬寶莉:當美漫遇上日漫風,雲寶變靚麗美少女,擬人手辦很驚豔
    在中國除了國漫之外,最流行的當數日漫和美漫了,《小馬寶莉》就是美漫。美漫和日漫由於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畫風上有著很大的差異,美漫更喜歡用動物為載體,向我們呈現精彩的故事,例如《獅子王》、《瘋狂動物城》等等,而日漫和國漫一樣,更喜歡以人物為載體,向我們敘述精彩的故事內容。
  • CG窩畫師專訪 新銳的原畫師——紀揚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新銳的原畫師——紀揚。紀揚童鞋的畫風比較乾淨利落,偏主流日韓風,雖然的作品不多,但是看的出每張都很用心和踏實,質量高,完成度也很高,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接下去我們進入專訪主題吧。CG窩: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板繪的呢?@紀揚000:大學的時候吧,不過那時候數位板用得很少,主要還是不熟練,感覺沒紙上容易控制。真正熟練運用數位板還是在工作以後,用習慣了感覺還是很方便的。
  • 單田芳遺願是重錄《白眉大俠》等經典
    新京報獨家專訪其孫女單子惠,稱爺爺去世當天上午仍在讀《三國》,告別儀式15日在八寶山舉行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心臟衰竭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新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單田芳孫女單子惠,據她透露單田芳因肺部感染於今年六月初入院接受治療,11日突然心臟衰竭,先生去世時面容安詳宛如熟睡,沒有任何痛苦,並通過新京報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單子惠表示靈堂將於13日設置在家中,家人都很平靜,在忙於安排後事相關事宜。據悉單田芳先生的遺體已於昨日17點30分左右離開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
  • 單田芳去世:明天聽誰說評書?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 圖 | 視覺中國單田芳: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評書單田芳先生是評書界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之一,如果他的評書每天播一回的話,可以播到2036年。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每7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聽他的評書,他的聽眾將近2億人。有人說單田芳的評書跟毒品一樣,千萬別沾,沾上就上癮。這話一點都不誇張。單先生的生命中,除了評書就沒有別的。他講評書的方式是,先確定一個題材,然後收集資料,傳統評書比較好辦,因為本子是流傳下來的,只要稍加整理即可。
  • 讀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這本自傳,了解單田芳老人的坎坷人生
    1954年冬天,單田芳拜李慶海為師,師父在營口的一家小茶社說《小五義》,單田芳就在臺下負責記錄。單田芳做記錄可謂駕輕就熟,原來他跟他媽媽就做過記錄的工作,記下的書有《隋唐演義》《明英烈》《五虎平西》《呼楊和兵》《三俠五義》等等。師父識字不多,需要參考書的時候,就是單田芳念給師父聽,而師父李慶海,就傳授他演出的技巧。
  • 讓UGC 的編劇能力結合畫師的畫工,「不畫漫畫」想從同人社區走向原創
    年前在上海聊到一家叫「不畫漫畫」的公司,創始人想借鑑暴漫這種從 UGC 漫畫切入的模式做同人市場(不了解「同人」的朋友請見度娘),但具體路徑不太一樣。 不畫漫畫是一個同人條漫製作器和社區。用戶在上面可以使用產品提供的同人貼紙,發揮自己的腦洞製作條漫。產品內可以關注其他用戶、在別人作品的基礎上改編等,就像一個圖片社區。產品中的同人貼紙都由產品合作的同人畫師進駐提供。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2018年9月11日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01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在中國,單田芳和他的評書家喻戶曉,有句俗語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他的聲音特別,評書講的精彩,從藝時間又長,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錄音記錄的評書就已超過100部,據說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聽他所講述的傳奇,這其中
  • 你永遠不會想到,大師級「本子漫」的畫師竟是一位美少女
    不要和我裝作一本正經的說什麼熱血番,機戰番等等,我知道你們最喜歡的還是青春美少女,尤其是本子漫一類的。不過你永遠不會想到,在現實中,真的有像《埃羅芒阿老師》一樣的事情!大師級「本子漫」的畫師竟是一位美少女。
  • 單田芳走了,我很懷念他
    標題:「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 享年84歲」。「誒呀,單田芳過世了」,身旁的兩個女乘客也在看手機。「小時候總聽他的評書。」「啊,我爺爺現在在家還天天聽呢。」單田芳走了,而多少人的記憶裡,將永遠難忘他的聲音?時 代20年前,我是個小學生。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爸媽管得嚴,平日連電視都不讓看,說看電視累眼睛。
  •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還記得那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也會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2018年9月11日,從小陪伴在我們耳邊的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單田芳先生總是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帝王將相,還有各種人生百態的故事。
  • 單田芳老爺子千古
    單田芳2011年出版的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在豆瓣上的評分有8.8分之高。老先生把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融進了時代變遷的大歷史中,讀來仿似親歷。在豆瓣評論裡,有網友寫道:「老先生的經歷比任何評書都精彩。」2012年的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時年78歲的單田芳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 迪士尼公主遇上日漫風,花木蘭變成了仙女,樂佩的頭髮成為了亮點
    迪士尼公主系列動畫除了故事不一樣外由於製作的年份不同所以很多動畫中所畫的人物畫風都有所不同,一些年代久遠的原作在各個方面已經落後於現代,如果這些動畫都重新製作成日漫作品會怎樣呢?
  •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去世!幾代人都是聽他評書長大的……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 為什麼畫工屌爆的作者都去畫小黃漫了
    看過小畑健的精美細緻,也看過富堅義博的草稿騙錢(霧),要說最喜歡的還是各大工口畫師的作品。學過美術的同學可能都知道,人體是很難畫的,漫畫圈內甚至流傳過畫漫畫要先學醫的奇怪說法。所以那些能將三次元的性感完美融進二次元的大神們格外受到敬重。
  • 畫個H本能引用200份文獻?為了畫好本子,畫師們敬業起來到底多恐怖…
    為了畫出滿意的H本,本子畫師們殫精竭力,肝起來不比正經漫畫差,甚至更敬業專業——菊月太朗的《春衡伯爵家の事情 明治中期ノ部 総集篇》,這部150多頁的女僕本子足足參考了200多本相關歷史文獻。內容是沒什麼特別的,簡單的女僕劇情,老司機估計可以直接看角色猜展開。
  • 追憶單田芳:醒木一拍笑歸去,六十載說盡酸甜苦辣
    昨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世間,從此再無單老的「且聽下回分解」。在電視技術普及之前,中國的幾代人從小聽著「半導體」長大,老舊的收音機裡面傳出單田芳略帶沙啞的聲音,那聲音講述著各種充滿傳奇的故事,把忠孝節義講得深入人心。如今,年輕一代聽評書的越來越少,老一輩說書人也漸漸遠去。
  • 50部單田芳評書 免費下載,打包下載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