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比《流浪地球》還低的低溫,其實你可能已經遇到過了……

2021-02-08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上映四天,票房已近12億(截止2.8 23:40),

豆瓣評分8.2、貓眼評分9.3、淘票票評分9.2,同檔期影片三平臺評分第一,

人民日報發文力薦影片,更有紐約時報稱之為「標誌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

你一定知道,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春節霸屏的《流浪地球》

影片中人類為了逃離即將爆炸的太陽系,安裝了大量的「行星發動機」:讓地球剎車,並推動地球前進,讓板塊變動,

但這個計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滔天海嘯和地震、地球人口減半、全球陷入大冰封、地面溫度零下84度、倖存的35億人口被迫遷入地下城……

等等,

之前雪莉不是還因為在ins上傳了一個在零下100多度的超低溫冷凍艙視頻上了熱搜嗎!

這樣做難道就不會凍傷了?

這一切,還要從液氮說起。

液氮,液態的氮氣。氮氣是惰性的,無色,無臭,無腐蝕性,不可燃,溫度極低。在常壓下,液氮溫度為-196℃,因為它致冷溫度低,價格低廉,使用安全,所以常用於醫用冷凍治療。

而,現在我們常說的液氮冷凍治療是醫院皮膚科常用的一種物理療法。正常細胞在極度冷凍的狀態下,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它就是通過驟然降溫使組織發生一系列變化(細胞內外冰晶形成,使細胞脫水、皺縮;細胞膜的類脂肪蛋白複合物變性等),直至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比如,扁平疣、尋常疣、蹠疣等都可以應用此項治療(具體以醫生面診結合個人情況為準)。      

雖然液氮冷凍療法,快速、經濟及微創,但有嚴重的寒冷性蕁麻疹、雷諾氏症及少數年老、體弱、對冷凍治療不能耐受者,糖尿病伴有下肢血液循環障礙的患者切忌不可嘗試。

那運動員和明星們常曬的

超低溫冷凍艙又是什麼呢?   //

(皇家馬德裡足球運動員貝爾在進行全身冷凍治療)

它的全稱是 Cryogenic chamber therapy,這種療法的原理也是起源於最早的冰敷,但是在其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

這種治療儀器像一個大的液氮罐,運動員在佩戴相應的保護裝置後,全身浸入液氮蒸汽中進行治療。

使用這種全身冰凍治療的國外運動員很多,美國 NBA 籃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意甲尤文圖斯的C羅。近年來,隨著中超水平的提高,不少俱樂部也引進了此項設備幫助運動員恢復。

劇烈運動後,肌肉會有小的毛細血管破損,超低溫下,毛細血管快速收縮,可以減少破損累積,減少運動損傷。這也是為什麼超低溫冷療被用於專業足球運動員的體能恢復。

根據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2014年發表的《超低溫全身冷凍治療技術部分應用效果研究》的論文描述,這種冷療法曾在北京摔跤隊17名一線運動員身上做過對比試驗,結果顯示,在連續使用兩周後,超低溫全身冷凍治療對減輕運動員肌肉組織損傷、緩解疲勞,降低紅細胞溶解,加快機體恢復速度、提高運動員免疫力以及改善睡眠等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

這種超低溫冷療需要專門的儀器和專業人員的監護,對於熱愛運動的市民來說,冰袋冷療可能更為實際。

至於小仙女關心的這種治療對於減脂是否真的有效?目前並沒有可靠的臨床數據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並不推薦。

答案是安全的。

因為這種冷療用的是液氮,沒有任何水分。而液氮的沸點是零下196°C,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7°C左右遠高於液氮沸點。當液氮和身體接觸時,兩者之間的溫差就會引發萊頓弗羅斯特效應(Leidenfrost Effect)就會生效。液氮會迅速汽化形成一層氮氣保護層,來阻止液氮與皮膚表面直接接觸。

萊頓弗羅斯特效應是指液體不會潤溼炙熱的表面,而僅僅在其上形成一個蒸汽層的現象,也就是當液體遭遇極度炙熱時就將化作一層絕緣的氣態防護層。

2018年,曾有一張手術圖片因「黑科技」在網絡上爆紅。

醫生取下 10 歲小患者的大腿骨(股骨),將其放入零下 196℃ 的液氮中低溫浸泡 20 分鐘,通過冰晶破壞和細胞脫水的作用將骨頭上全部活細胞一概殺死。

然後將這段失去活力的骨頭用鈦板鈦釘固定,重新回植到患者體內。

這臺手術通過低溫殺細胞的方法殺滅了腫瘤細胞(雖然同時把正常細胞也殺了個乾淨)保留了患者骨頭的無細胞成分,從而避免了截肢手術,為患者保全了肢體。

除了常用的液氮,氬氦刀也能達到 -150℃ 的低溫。這種低溫可以使細胞內形成鋒利的冰晶,從而刺破細胞的重要膜結構,同時還可以達到凍幹脫水的功效。

諸如人工生殖領域中的配子(精子、卵子)和胚胎的冷凍保存也是常見的應用之一。

在過去這二十年中,冷凍保存技術的發展亦可反映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程度,現在的冷凍技術已獲得醫學界廣泛的認可,成為冷凍技術的最佳選擇。

而科幻片裡常見的「人體冷凍技術」也正在科學家的不斷探索中發展,

也許有一天,

我們也可以美夢成真,高喊一句」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編輯 | 三院君   審稿 | 院辦

郵箱 |  3268544301@qq.com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溫情感人,硬核女孩屈菁菁柔情動人
    毫無疑問,票房已破40億的《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跨越式的裡程碑。這部正在被無數國人追捧的國產科幻大片,除了媲美好萊塢的視覺特效、有口皆碑的故事設定、磅礡大氣的科幻背景,整部影片還流淌著濃濃的中國血液。
  • 影評:《流浪地球》算是硬核科幻,但和我期待的仍有些距離
    影評:《流浪地球》算是硬核科幻,但和我期待的仍有些距離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裡,《流浪地球》無疑是流量最大的一部電影了,引起熱議。我也是奔著國產科幻和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這兩個賣點去看的。劉慈欣的《三體》小說曾獲得了雨果獎,這次的《流浪地球》電影的監製也是劉慈欣,所以感覺應該和以往的國內的科幻片不太一樣。說起硬核科幻,好萊塢有很多優秀的電影,比如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這部電影的核心理念,是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為基礎,再加入劇情進行拍攝的。
  • 電影《流浪地球》,只有中國人能夠拯救地球的文化密碼!
    真正看完全片之後,剩下的就是已經被震撼到癱倒在座椅上的我了。這部片子註定要載入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是世界科幻電影的史冊。因為當中國人能拍好自己的科幻故事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驚嘆。不信,你聽我細細說來。
  • 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冒險成功了,但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每次冒險...
    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究竟應該軟一點,還是硬核一點?圍繞這個話題,劉慈欣、上海交大教授江曉原、《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等展開了一場激辯。中國科幻作品改編 原本只面對科幻迷的作品現在要面向大眾這一年與《流浪地球》有關的話題層出不窮,用導演郭帆的說法就是,「被這個小破球折騰了一年」。有觀點認為,原著作者劉慈欣的作品更加硬核,而電影《流浪地球》比較軟。
  • 被捧殺的《流浪地球》
    一大概因為也有吳京的關係,《流浪地球》被當成民族主義宣傳工具的樣子,像極了兩年前的《戰狼2》。 但它其實和《戰狼2》完全不同。 同樣的民族主義,《流浪地球》比《戰狼2》包裝得合理的多。 《為什麼美國人拍不出流浪地球》 《吳京被罵,《流浪地球》遭質疑,中國人難道不能拯救地球?》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應當肯定的是,《流浪地球》是迄今為止一部大場面大製作的國產科幻片,由於前無古人,說它是裡程碑式的作品也無妨。但如果從這個作品介入,並跳出科幻作品的框架,從總體上認識科幻作品,可能更能識得廬山真面目。首先要明確的是,科幻作品不是科學(科技)作品,而是文學作品,儘管有科幻的前飾,但那只是馬甲,或是借用了一些科技的油花和氣味。
  • 這樣的地球,我怎麼忍心你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好在之前太陽的作用加上地球停止自傳,已經把地球人口折磨去了一大半,剩下35億人,分散在這些地底洞穴中,電影沒有直接給出「洞穴」的數量,不過有提到杭州點有35萬人,那基本上有1萬個聚居點,對應1萬個發動引擎,正好35億人。
  • 《流浪地球》地下城裡的一句臺詞,直接拉低了電影的水平
    由郭帆導演、吳京特別出演、改編於劉慈欣作品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檔上映以來,一直都是領跑的樣子。上映第13天,票房已經突破37億,成功超越《紅海行動》成為國產電影票房影史第二,第一同樣是吳京主演的《戰狼2》。
  • 《流浪地球》:太陽吞噬地球之前,它可能先終結人類
    大家好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大火作為一個科幻迷這麼硬核的電影怎麼能錯過看完果然沒讓我失望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對國產電影爛片的看法這種感覺就像是國足踢進了世界盃據說這幾天還在北美市場大秀老美網友吐槽抱怨一票難求《流浪地球
  • 中國首部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Dolby Atmos音效點評!
    一、《流浪地球》總錄音師---王丹戎去年下半年就計劃在家電論壇北京體驗中心舉辦一場"2018年影音聯盟的閉幕式",而這場閉幕式的嘉賓中,我邀請了中國電影錄音的大腕人物王丹戎老師作為閉幕式的嘉賓並做技術講座,而王丹戎老師還推薦了著名導演和攝影師、也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教授、導演/攝影師許斌老師。
  • 通過《流浪地球》了解「氦閃」
    最近爆火的國產科幻巨作 -《流浪地球》正在熱播!點燃了無數小夥伴對於中國國產硬核科幻電影的激情!
  • 《流浪地球》:一部媲美好萊塢的硬核中國科幻大片
    記得去年春節衝著豆瓣的高分、一周票房過20億,被《流浪地球》深深的吸引,忍著沒看任何影視評論直接去了影院。在片中承擔拯救地球的C位角色的背後是中國已經站在國際舞臺的中央,高精尖的航空航天技術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整部電影想像宏大,特效精美,情節動人,燃點和淚點齊飛。科普是一項浩瀚的工程,而電影之後你會驚喜地看到,無數的少年引發了對科幻對太空的無比興趣與執熱,科學研究這一嚴肅話題走入平常百姓的生活。
  • 揭秘《流浪地球》經歷過的三個「死亡」時刻
    當然,比起《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更像一部硬核科幻片。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的故事。電影幕後,有夢想,有堅持,還有懷疑和「背叛」,遭遇了三個瀕臨「死亡」的關鍵時刻。某種程度上,它和電影故事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 《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
  • 如果地球真的去流浪了,你的專業能幹點啥?
    畢竟《流浪地球》上映13天,就已經超過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上的第二名了。相信大家對於熱映的《流浪地球》並不陌生。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信條》上線半月,評分低過《流浪地球》,網友:有可比性嗎?
    然而,網友的這句吐槽似乎真的「應驗」了,上線小半個月,諾蘭的《信條》評分不斷下跌,從開局8.4一路跌到7.8,評分低過根據劉慈欣原著改編的《流浪地球》。意思應該是《信條》這電影再差,倒也不至於比《流浪地球》還差。
  • 硬核數據剖析 《流浪地球》豆瓣口碑之爭
    在《流浪地球》取得票房成功的同時,對電影的評價也在網上引發激烈討論。如圖1.4,作為國內影響力最大,最權威的影視作品評分和推薦網站豆瓣網,自然與流浪地球的輿情走勢高度關聯起來,成為對《流浪地球》褒貶的正反雙方爭論的主要場所。1.4《流浪地球》&豆瓣相關百度指數
  • 《流浪地球》影評
    ,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的故事。,作為一個中國電影,在爛番茄上擁有73%的新鮮度,已經相當優秀,甚至在所有硬科幻中電影中也並不低(銀翼殺手2049為89%,攻殼機動隊原版96%),雖然聽上去與曾經的名作相差甚遠,但作為中國第一部正式的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無疑開了一個好頭,為國產科幻片的後續發展起到了相當不錯的作用。
  • 東湖觀點:讀懂《流浪地球》硬核背後的中國自信
    "海外上座率90%,北美、澳洲第一上座率",電影《流浪地球》2月18日發布海外口碑視頻特輯,海外觀眾助力中國科幻。
  • 對不起,《流浪地球》我還真給不了7.9分的「高分」
    《流浪地球》作為劉慈欣老師早期作品之一,構思獨特,將故事設定在太陽急速老化,即將吞沒地球的背景下,人類決定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就這個設定,有網友就提出來,地球的構造不可能允許這樣的操作,單是使地球停止自轉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