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我從來不裝偽道學,知好色,則慕少艾

2021-02-08 潘彩霞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曹聚仁與王春翠唯一合影

01 她害他得了相思病

少年情懷總是詩,只是在父親學堂裡的驚鴻一瞥,15歲的曹聚仁便把12歲的王春翠鎖進心房,一任那愛慕生了根發了芽。

他們都是浙江蘭溪人,他住在蔣畈村,她則住在兩裡之外的塔山村,那時,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親創辦的育才學堂讀書。

「她是四姐妹中最美麗的,總而言之,我第一回在學堂裡看見了她,就鍾情於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

正是春天,愛戀也和古樟的樹葉一樣,綠得那樣洶湧。

為了偷看心上的人兒,曹聚仁常常爬到村頭一座叫掛鍾尖的小山上去眺望,她在山腳的竹葉潭邊洗多久的衣服,他便痴痴地望多久。

那個倩影,連同她眼眸中的羞澀與溫柔,都是那麼美。

連接塔山和蔣畈的,是一座名叫通州橋的古廊橋,那是王春翠上學的必經之地。

為解思念之情,從小就精通於寫作的曹聚仁只要一看到王春翠走上通州橋,便高聲朗誦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等待中的甜蜜、憂傷和彷徨,都在那一聲聲「春」的呼喚裡。

漸漸地,王春翠識破了曹聚仁的小伎倆,這個7歲前已經熟讀《詩經》《論語》《大學》的少年神童,也令她芳心暗許。

父親看出了曹聚仁的心思,一年後,提親成功,為他們訂了婚。

1921年,曹聚仁從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與18歲的王春翠舉行了婚禮。

終於夢想成真,曹聚仁心花怒放,古廊橋上約定三生、竹葉潭邊繾綣倚偎,一對青年男女沉浸在新婚的歡愉中。

婚後,王春翠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成為當地少有的到省城讀書的女子之一。

她到杭州求學,曹聚仁則去上海教書,分別兩地,他們靠書信解相思,兩人相約把纏綿的情感寫在同一個紅色絹畫的小本子上,來回郵寄,並為小本子命名「心心相印」。

三年五年,在年輕的他們眼裡,就是一生一世。

感情難料,分別沒多久,第一次危機就悄然來臨。

「我從來不偽裝道學,對於兒女私情,我和一切有血有肉的人一樣,知好色、則慕少艾,我雖不十分放縱,卻也不是不二色的人。」

面對一位女學生的大膽表白,「知好色」的曹聚仁動搖了,短時間內便進入熱戀。

轉眼寒假到了,王春翠從杭州來到上海與他團聚。靠著女人的第六感,她覺察到了他的變化,毅然決定中斷學業,陪在他身邊。

老師同學都勸她以學業為重,她堅定地說,「我愛我的學業,但我更愛我的丈夫和家庭。」

面對她真摯的眼神,曹聚仁羞愧不已。她的純樸堅貞讓他及時懸崖勒馬,開始專注於學問的研究。

在幾個大、中學任課之餘,曹聚仁長期為邵力子主編的《民國日報》副刊撰稿。早在五四運動時,作為學生會主席,在師範讀書的他就主編過《錢江評論》,那時已顯示出了在文字、編輯、採訪方面的特長。

1922年4月,以《民國日報》特約記者的身份,曹聚仁聽取了章太炎到上海作的國學演講,因國學功底深厚,記錄非常準確,在副刊連載後,反響很大,後結集出版了《國學概論》,他也因此成為章太炎最年輕的入室弟子。

隨著曹聚仁在上海學術圈的聲名鵲起,23歲的他以一個師範畢業生的資格走上復旦、暨南大學的講壇,成為年輕的國文和史學教授。

愛情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他追求進步,她也不甘示弱,並沒有因選擇家庭而停止學習。

那時的王春翠,一邊在暨大師範附小任教,一邊開始了業餘創作,她不願依附於他的名聲,她要做「王先生」,而不是「曹太太」。

02 他傾心他人,她選擇放手

事業蒸蒸日上,生活也迎來喜訊,1926年,愛情的結晶誕生,曹聚仁欣喜若狂,為女兒取名「阿雯」。

乖巧伶俐的阿雯是夫妻倆的開心果,也深得與曹聚仁過從甚密的魯迅的喜愛,他常常帶著糖果和玩具來曹聚仁家做客。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小家庭的歡樂在阿雯6歲因病夭折時戛然而止。

悲痛中,王春翠寫下《雯女的影子》,以此紀念唯一的女兒。曹聚仁同樣承受著這致命的打擊,他如同「折了自己的指頭」,連續40多天,一到晚上便涕淚交加。

日子勸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倆漸漸走出傷痛。

正是「九•一八」事變後,華夏青年熱血沸騰,曹聚仁積極創辦《濤聲周刊》,他提倡「烏鴉主義」,自稱只報憂不報喜。

他事務繁忙,王春翠只得辭去工作,為他整理文稿,協助他辦報,並為刊物撰寫文章。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以批判精神和潑辣文風著稱的《濤聲》辦得非常出色,被魯迅稱為是「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一份刊物。

在創作中,王春翠的才華漸漸顯露,先後在《濤聲》、《芒種》、《申報》、《婦女雜誌》等刊物上發表了20多篇文章,曹聚仁看過後由衷地讚嘆:「春翠,不愧為我的愛妻,沒想到我竟娶了一個大才女啊!」

夫唱婦隨,在曹聚仁鼓勵下,王春翠進步很快,當魯迅看到她寫的《竹葉頌》時,大讚「好,有點氣魄!」並欣然為她的散文集定名為《竹葉集》。

1935年,由魯迅命名,曹聚仁作序的《竹葉集》正式出版。序言中,他說:

「她站在歷史的高度,從女性自身的立足點出發,體察婦女的苦痛,批評教育的愚昧,抨擊社會的不公,一反歷史上由來已久的『姑娘腔』,下筆痛快淋漓。」

王春翠還以謝燕子為筆名,著有《戲劇新選》、《戲曲甲編》等,以女性少有的辛辣文字,她的倩影,就這樣留在了女作家寥若晨星的30年代的文壇。

遺憾的是,失去女兒後,王春翠再也沒有生育,這成了她心底最深的隱痛。更沒有料到的是,喪女的悲痛才剛剛過去,婚姻就再次遭遇重大危機。

「我走上講臺,第一眼看到第二排第三行,坐著這麼一位女生,她是我夢中的人,我就開始發痴了。」

女生叫鄧珂雲,是曹聚仁任教的務本女校的校花,她酷愛文學,對這個才華橫溢的大作家、大教授仰慕已久。

畢業時,曹聚仁送給她一本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她到杭州後,他經常去信,並兩次前往看望,他們奮不顧身地相戀了。

看得出他動了真心,緣起緣滅不是誰能控制的。

這一次,極端痛苦的王春翠沒有留戀,主動提出:「聚仁,我們分開吧。」

他已傾心他人,愛他,就給他自由。

儘管曹聚仁苦苦哀求,王春翠還是獨自離開了,她回到蘭溪老家接替曹聚仁的父親主持育才學校,她的心,仍然棲息在曹家。

03 他給出了愛情的答案

抗戰爆發後,曹聚仁脫下長衫,走下講壇,投入抗日的洪流,他穿起軍裝,改行做了戰地記者。

那時,他與鄧珂雲已經結婚,夫婦倆共同報導了《臺兒莊大捷》等知名新聞,一度紅遍東南大後方。

曹聚仁與鄧珂雲

遠在蘭溪的王春翠心如止水,只把全副身心投入到鄉村教育上,如願實現了她「王大先生」的夢想。

復興蔣畈,同樣也是曹聚仁的夢想。一直以來,他與王春翠靠書信聯繫,信中,他仍稱她「愛妻」「知己」。

對她,他始終是有愧的,他為育才學校捐資、購書籍、訂刊物,「超時代」的小小學堂,連著他和她的心魄。

新中國成立後,號稱「自由主義者」的曹聚仁隻身去了香港,任《星島日報》編輯,成為最早在海外華文報刊上為新中國進行愛國主義宣傳的海外記者。

1956年,他以新加坡《南洋商報》特派記者的身份回大陸採訪,夜半途經金華,有感而發:

「夢回夜半是金華,

默對北山苦憶家。

竹葉潭深留舊網,

掛鍾尖外送飛霞。」

讀到這首詩時,王春翠百感交集,往事紛至沓來,竹葉扶疏,小橋流水,然而,已是物是人非。

所有的悲哀不過是歷史,他傷害她時,她選擇用那些美好的回憶來原諒他。她從來不曾忘記愛情,哪怕痛上一輩子。

1959年,作為從事兩岸和平統一工作的「愛國人士」,曹聚仁受周恩來總理邀請參加建國10周年觀禮活動。

一到廣州,他便給王春翠寄去200元錢,約她北京相見。

二十多年未見,那天一早,在新僑飯店房門外看到頭髮花白的她時,老夫老妻的對話只是簡單的「你來了?」「我來了。」然後便相對無言,默默垂淚。

已近花甲,人生還能幾回團聚?誰也不知道。

北京之行,他陪著她遊玩了故宮、天安門,還一起去照相館補拍了一張「結婚照」,那是他們唯一的一張合影。

在周總理的過問下,王春翠的戶口從故鄉遷到南京,與四弟曹藝一家一起生活,以便共同伺候90歲的曹聚仁母親。

對此,鄧珂雲並不知曉。1960年,她送曹母回南京,意外與王春翠相見。

王春翠很坦然,鄧珂雲卻非常尷尬,「在沒有處理好家庭問題上,聚仁應負責任,這是我對他永遠不會原諒的。」

得知她們相安無事,遠在香港的曹聚仁非常高興,在給四弟的信中,他說:「翠與雲見了面也是好的,我已是六十歲的人了,這筆帳應該有個了結的。」

壓在心頭幾十年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誰料,北京匆匆一面,竟成永決。因為與國共要人都有聯繫,曹聚仁充當了國共「密使」,一直守在海外,為兩岸統一奔走。

晚年的他,在給王春翠的信中,既訴說寂寥和無奈,又表達愧疚之情。

「新春以來,沒接到你的一封信,十分記掛,你的生日,我在想一個使你滿意的禮物!」

「我這一年,真是貧病交迫,六十多歲老頭子,像蝸牛樣背殼,走一步是一步,你務必原諒的。」

「四十年前事,歷歷在心頭」,只有遺憾,化作餘音嫋嫋,長留心上。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她從來沒有恨過他,牆上掛著的,是他的手跡;

手中珍藏的,是他送她的扇子。

她永遠記得那個15歲的少年,和那少年純真的愛戀。

「愛情這件事,我們應該怎麼去解釋呢?我首先要提請保留,等我將來再作答案。」在回憶錄《我與我的世界》中,曹聚仁毫無保留地把人生真實呈現。

遺憾的是,書未完成,他卻要去了,1972年,曹聚仁在澳門因骨癌去世。

愛情的答案,他沒有機會明確給出了,只是臨終前,他念叨的仍是那首「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消息傳來的那一天,遠在浙江的王春翠,走上古老的廊橋,她沉默在秋風裡,久久地,不說一句話。

相關焦點

  • 慕少艾:是君無聊又糊塗,不在江湖,偏問江湖
    而慕少艾一直對此「耿耿於懷」,在劍蹤時,屈管家為尋找被聖蹤擊落山崖的劍子仙跡,稀裡糊塗找到了慕少艾隱居的所在,門牌前更上書「鬼與姓素者,歡迎入內」字樣,可見倆人關係「不一般」。爾後,素還真拜訪,以下為對話內容。少艾半躺著吸菸,雙眼微眯,懶散地享受和煦的春風,阿九躺在地上。少艾:哎呀呀,總算讓我等到了。阿九:等到蝦米?
  • 知好色則慕少艾
    《叫我姐姐》小清新版的《過界的愛》,身為家庭主婦,因高中生的兒子帶著女同學來家學習,而特別關心這個女孩,交往日密,冒昧的讓稱呼她「姐姐」,兩個人一起抓娃娃,在鬧市吃著煮串,露營的場景像極了戀人,借用《一代宗師》的臺詞,我喜歡你,可喜歡人不犯法,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愛本無關性別自然也無關年齡啦,想想是這個理,劇情有違倫常,情節很細緻,畢竟守住了小清新的底線。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慕少艾
    劍蹤入坑的注意這個男人XD慕少艾出場於道友經常提到的入坑標註區《霹靂劍蹤》(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給慕少艾攢了不少人氣),那時由於檯面上的局勢混亂,北嵎皇朝事件的影響波及到中原,同時異度魔界的入侵和素還真曾經的賭局,讓救治了劍子仙跡的慕少艾浮上檯面
  • 慕少艾(一)
    風日無猜•慕少艾 慕少艾(一)孟子在《孟子•萬章上》首章有言:「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
  • 心是蓮華性自香——天涯一旦成知己10(素還真與慕少艾)【連載十六】
    於我而言,慕少艾就是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慕少艾與素還真一個住山上,一個住崖底,可以算是鄰居。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素還真和慕少艾也是自己知己好友,而且是可以託付大事的摯友(這個不用多說吧)。雖然從劇集裡面來看,二人的交集並不算太多,素還真出讓琉璃仙境之後,中原就有慕少艾和談無欲掌舵,反而是慕少艾與談無欲對手戲更多一些。
  • 曹聚仁促成李光耀首次訪華內幕
    到京後,曹聚仁除了到西直門附近馬相胡同的胞弟曹藝家看望老母親外,其餘時間都進行廣泛的採訪活動。    北京高層並沒有立即接見曹聚仁,有讓他先看看北京之意。他寫信給新加坡的李微塵,說:「我到了北京,政府當局明白告訴我,可以隨便訪問什麼人,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看看。他們叫我不要專說好的一面,缺點很多,可以老實不客氣寫出來。
  • 「妄人」曹聚仁與「朋友」胡適之
    很多人都知道,曹聚仁曾被胡適斥為妄人。       在1957年3月16日的日記中,胡適這樣寫道:「收到妄人曹聚仁的信一封。這個人往往說胡適之是他的朋友,又往往自稱章太炎是他的老師。其實我沒有見過此人。」
  • 音樂賞析——《藥師慕少艾》&《羽獍弦歌》
    我不知道這兩首曲子的作者是否有意,明明是一動一靜,一喜一悲的曲子,卻使用了相同的樂器——胡琴。在我之前的所有樂評裡,我還沒有寫過任何一首二胡曲。二胡,在我心裡,它低沉哭泣的弦音所要表達的一定不是淡淡的哀愁,而是深深的遺憾。所以,我總是避免聽二胡曲。只因那弦音太過心酸,一旦起弦,剩下的只有哽咽。(我不知道少艾這首曲子使用哪一種胡琴,所以我就以「二胡」來代替。
  • 上海的文廟:曹聚仁/1962
    上海的文廟曹聚仁 | 《循環日報》1962上海文廟(民國)到過上海的,上海城隍廟,幾乎無有不去過的,九曲橋、湖心亭—完—摘自《上海春秋》曹聚仁著版權歸作者所有,民國故紙堆整理,轉載請註明相關閱讀:一枝香、一品香:曹聚仁/1962
  • 霹靂布袋戲最虐心——慕少艾,你和阿九的風鈴店呢
    知吾者阿九啊,勞動養生嘛!從明天開始,五更除草,天亮開始種藥草, 仙境後山的藥草園就交給你了。」阿九正要憤憤然抗爭這虐待童工的無恥行為,突然就昏倒在慕少艾懷裡。而慕少艾以極快的速度給阿九吞下藥丹並運功,再一次將阿九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原來,天真可愛的阿九,是先天殘缺的半心,隨時都可能走到生命盡頭。
  • 【慕少艾】風雨江湖不歸路,紅塵一夢醉千年
    可是當他退場之後你又無比懷念,時常想起關於劇中的一些細節,腦海不由自主地響起那個角色的配樂,慕少艾就是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慕少艾與素還真一個住山上,一個住崖底,可以算是鄰居。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素還真和慕少艾也是自己知己好友,而且是可以託付的摯友。
  • (完結文)《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
    白阿姨叫她紫紫,難道說,她變成了……慕家那個最不受待見的養女,慕紫?    白薇抹著眼淚又道:「幸好你哥哥及時把你送來醫院,要不然……媽媽該怎麼辦……」    蘇梓更懵了……    哥哥?……是了,如果她變成了慕紫,慕容承就應該是她的哥哥。    ——慕容承,慕家四少。
  • 知艾防艾,告別談「艾」色變
    這一次我們在系列活動中傳遞「艾」的知識。12月17日的信院,紅絲帶隨處可見,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副校長傅永林教授、晉中市計生協秘書長王琴、晉中市各縣區相關部門領及學生代表,在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一同走進屬於信院的「紅絲帶」。
  • 【咪咪媽媽手記】慕少艾
    對他心存感謝,是因為在知道慕少艾的年紀,少年的他喜歡了一個小姑娘。不要想多了,那個小姑娘不是我,我不是在這清秋時節的夜晚徒惹閒愁回憶自己的過往。那個小姑娘是咪咪。有一天,她告訴我,他們的國際學生班來了兩個新同學,都是男生。我沒有在意。後來繼續從她嘴裡屢屢聽到男生們的名字,我沒有在意。不知是因為名字好記,還是提起得比較多,我知道了有一個叫王田的男孩,其實不是很確定是不是這個田字。
  • 《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花花了
    《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是由花花了寫的現代都市言情小說,如果讓老風來加上兩個標籤的話,老風會毫不猶豫的加上「懸疑推理」和「靈異」。你從題目中就可以看出來「重生」和「又」本身就帶有靈異色彩,至於為什麼加上」懸疑推理「,這要從女主角的身份說起了。好了,現在老風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小說的內容吧!女主角名叫蘇梓,是一名檢察官。
  • 《縈縈夙語亦難求》熱播中:少「裝」主,你裝夠沒有?有點意思吧
    好久沒有見到這般清新脫俗的男主了,男主他日常沙雕耍帥,屬下女主她日常腹誹打臉:少「裝」主,你裝夠沒有?有點意思吧!這劇主要講述了千蘊山莊少莊主慕絕塵與其得力助手千之間互生情愫卻礙於身份懸殊無法相戀,而上演的各式欲擒故縱、相愛相殺的「互追式」愛情成長故事 。
  • 強推《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
    很久以前,小六推薦過一篇《BOSS主人,幫我充充電》,作者花花了,最近發現她在更新一篇已經很肥的《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