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八佰》的熱播,熱血的戰爭片令我們感到震撼,而戰爭的悲壯也引爆了淚腺,坐在影院裡,我們哭得淚眼婆娑,不能自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戰爭題材成了國產片的&34;,市場口碑雙豐收的似乎寥寥無幾,想當年新中國剛成立時,《南徵北戰》、《紅日》等,都是令人稱讚的經典。
特別是1962年拍攝的《甲午風雲》,導演林農首次將甲午戰爭的題材搬上了大銀幕,那場宏大的海戰場面,如今也依舊令人震撼。
如今的戰爭片為什麼不好看了?因為劇中總會穿插太多博眼球的感情戲,太過於兒女情長,把本該悲壯的戰爭片變成了偶像劇。
主演過於神化,缺少了戰爭殘酷,場面不夠嚴謹與宏大,戰爭被兒戲化,雖然如今的小年輕都沒有經歷過戰爭,不知道其中的殘酷與可怕,但依舊覺得索然無味,最多也就對小鮮肉的顏值犯犯花痴。
不過《甲午風雲》的這位男主卻有點與眾不同,當年飾演鄧世昌的李默然,還曾嚮導演提出質疑:一個滿臉疙瘩的人怎麼能演民族英雄?
我們如今哪個男明星、女明星,不把臉當成命一樣護著,別說滿臉疙瘩了,就是偶爾爆個痘都能上熱搜,這樣一個人真能演英雄嗎?你猜導演會怎麼回答?
謎底當然是要最後才揭曉,我們看看李默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憑啥讓導演信服到讓一個顏值不完美的演員演英雄的?
李默然,原名李紹誠,1927年出生在黑龍江尚志,原籍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個車夫,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
全家的生活重擔其實都落在了長兄李紹賢的身上了,哥哥在鐵路機務段做工其實收入也不高,因而1941年時,14歲的李默然最終因家裡經濟困難而輟學。
此時他僅僅讀了3年小學,但迫於生計,他開始在話劇院賣菸捲、打小工、當郵差,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只能輾轉於各個工作崗位。
所幸他從小聰明,長得也不錯,因而在1945年時,有幸被招進了牡丹江郵政業餘劇團,從此走上了演藝之路。
之後,他又先後去了青文劇社、一面坡鐵路文工團,在1946年時,終於他在《風雪之夜》中出演了主要角色。
他雖然因為家裡窮讀不起書,但卻不妨礙他愛讀書但本性,不在文工團不斷積累表演經驗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
機會總是留給又準備的人的,1947年,他不僅考入了哈爾濱文藝家協會文工團,還參演了該團的第一個話劇《血淚仇》。
次年,他又在話劇《俄羅斯問題》中飾演了麥克菲森,由於他卓越的表現,因而在1951年時,獲得了機會,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訓練。
在話劇《曙光照耀莫斯科》中,他憑藉飾演的黨委書記庫列賓,還獲得了東北地區話劇匯演優秀表演獎。
此後,他一直活躍在話劇的舞臺上,出演了《日出》中的李石清,《李闖王》中的李巖,《第一次打擊》中的季米特洛夫,《第二個春天》中的馮濤。
他不僅站在舞臺上表演,他還提筆自己進行了話劇《海邊青松》的創作,而該劇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進行排演,並成為了保留劇目。
有才華的人,總會獲得彰顯才華的舞臺,1960年時,他便獲得了機會,迎來了自己生命裡最重要的一部電影《甲午風雲》。
李默然在回憶這個經典角色時,曾不止一次的感慨:鄧世昌是我撿來的。當初進《甲午風雲》劇組,他完全是聽從組織的安排,並不知道自己要演什麼角色就上了火車到了長影廠。
結果當時他見到的兩人,一個是《甲午風雲》的導演林農,一個便是著名攝影師王起民,結果王起民一見他就向林農大喊:你還找什麼鄧世昌,這不就是嘛!
其實當時林農是打算讓李默然演李鴻章的,但在聽完李默然朗誦的《滿江紅》後,便覺得他是鄧世昌最合適的人選了。
於是就這樣李默然就陰差陽錯的成為了鄧世昌的飾演者,而當時有些匪夷所思的李默然還問道:一個滿臉疙瘩的人怎麼能演民族英雄?
林導演的回答也十分經典:臉上沒有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李默然果然沒負眾望,簡直演活了鄧世昌。
李默然身上大義凜然的正氣和角色一脈相承,而有著多年表演經驗的他,又下了苦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揣摩這個角色,巧妙的通過一些眼神和動作來精準傳達角色的情緒。
《甲午風雲》是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但卻讓他得以一炮而紅,他不僅生動形象的將鄧世昌民族英雄的風骨展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是最後那句經典臺詞:開足馬力,撞沉吉野!
讓他飾演的鄧世昌成為了中國銀幕上別具一格的&34;標本,他犧牲前,雙眼怒視前方,彰顯著大無畏的精神,讓他句臺詞,久久縈繞在觀眾的耳邊無法消散。
這部影片群星雲集,聽他們在劇中的精彩飆戲,簡直是一席視覺盛宴,而戰爭的場面在劇中也是非常宏大壯觀的,十分震撼人心。
在劇中還有十分經典的一幕,那就是鄧世昌在屋裡彈《十面埋伏》,而屋外將士們側耳傾聽,激昂急促的琵琶弦音裡,分明是鄧世昌無法向外人說的憤懣與痛苦。
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鄧世昌內心的掙扎和苦悶,在銀幕上這是一部不朽之作,但影片的藝術效果,他與史實也是有一定出入的。
影片的成功,讓其一舉斬獲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多個大獎,可是由於各種原因1962年前夕,這一屆百花獎在頒獎前夕臨時撤銷,而他也與大獎擦肩而過了……
後來,他還出演了《熊跡》、《花園街5號》等多部經典的影片,他的事業風生水起,婚姻也美滿幸福,1950年時與前遼寧省歌舞劇團作曲兼指揮,副團長龍潮結婚,生下了3個子女。
他的長子李龍吟、孫子李唫都是戲劇人,而且成績斐然,可是這位85歲的老藝術家,卻在2012年時,因突發心臟病而不幸離世了,令人悲傷不已。
不過,不管時間怎麼流走,他是觀眾心中永遠的鄧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