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產綜藝,雖然網絡上乍一看上去挺火,但是其實根本不能算作是綜藝的。
毫無疑問,《中餐廳》就是其中的一個。
「尹餐廳」
稍稍對比一下原版羅英石PD的《尹餐廳》,你就會發現,原作中的看點,《中餐廳》一個也沒抓到,而且在「歪門斜道」的路上越走越遠。
最新一期(200821),開頭出現的場景,竟然是黃曉明帶著趙麗穎和李浩菲入戶敲門去攬客?這一波操作也是醉了。倍感荒唐之外,心中不禁積鬱一腔的「怒火中燒」。且不說綜不綜藝的,現實中又有誰是這樣的做生意的呢?一個《尹餐廳》還不夠抄,又要去糟蹋人家的《請給一頓飯嗎》?實在是太無語了。
原版綜藝裡,李瑞鎮作為餐廳總管,帶著會做菜的女明星(兼職廚師,尹汝貞),後廚幫工(鄭裕美)以及服務員小哥(樸敘俊),每一個人的職責都是明明白白的。餐廳是開設的地點,精心選在了人流量較高的顯眼位置。一切都是都是「快閃餐廳」的實際操作,嚴格遵守餐廳經營的基本常識與職業素養,絕對不會做出主動上街拉客這種比較Low的「騷操作」,客人前來就餐也都是隨機的,更不會主動跑到客人的桌上去聊天拉家常、打擾客人用餐體驗的。真實之外,一切都有條不紊,而且盡顯專業本色。
在小編的認知裡,你開餐廳,跑到街上去拉客就已經很過份了,竟然還能看到跑到人家的門口挨個敲門去拉客的場面?!震驚之餘,隱隱也覺得臉上有些發燙。這就是國產綜藝的水平與現狀。完全沒有所謂的規則與職業的道德可言。
為了製造話題,節目組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後期的故意剪輯就不說了。
單從節目製作上,專門請兩個專業的廚師來就毫無「挑戰性」可言了,國內那麼多廚藝了得的明星,難道就挑不出兩個合適的人選嗎?整兩個專業廚師過來,還都是一副戲精的模樣,這讓任何一個看過《尹餐廳》的觀眾都會覺得,簡直就是赤裸裸的作弊嘛。觀感實在不佳。
而且大家合夥開餐廳,居然不是以合力把事情做好作為第一要務,反而為了所謂的「看點」,故意製造一些毫無意義的對立面,比如後廚與財務的所謂「矛盾」。這樣的矛盾,在任何一家正常經營的餐廳裡,都不會允許也不可能存在的。缺少了真實性的真人秀,除了故意做作與惹人煩燥之外,真的是什麼也沒留下。甚至連一丁點的口碑積累都沒有。
人家做個綜藝,最大的意義就是「韓流文化輸出」;國內的「撞衫」綜藝,好像除了敗盡好感,一無所得。
在原版節目裡,每一個藝人都褪去了明星的光環,化身為街角某家餐廳的普通員工,每個人都在盡力盡責地去完成這種「普通人」人設下的份內職責。有很多客人在用完餐離去之後,依然不知道這家餐廳每個人的真實身份——只知道自己(好像是)上了一檔節目。可是《中餐廳》裡,每一個藝人都好像害怕別人不知道他(她)是明星似的,一個個上躥下跳的,實在鬧心。就連那個專業的素人廚師,上過兩季節目之後,都儼然把自己當成一個「明星」了。
而且,最重要的,每桌前來就餐的客人,他們對於食物的品評,以及就餐時的日常對話,都在節目組後期的精心編輯下,呈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就餐片段」。而且這一部分,也佔用了原版綜藝的很大篇幅(菜做出來就是要給人吃的),也是「異域風情」的一大看點。就連平時路過餐廳的一些匆匆過客,也都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瞬間。可是在《中餐廳》裡,這一Part你完全看不到一點點的痕跡(菜做出來就是秀的),更過份的,甚至是連一道菜品的特寫鏡頭都很難截到。每一期的客人散盡之後,你也根本對他們沒有一丟丟的值得回味的印象,因為他們從頭到尾都不過是一群無謂的「群演」罷了,說不好聽點,就算把他們當成一個個活的「道具」也不為過。
如果《中餐廳》的一眾明星們,能把「唱K」的熱情花在如何經營好餐廳上,我想至少他們能夠獲得小編的些許敬意。然而除了徹頭徹尾的一場明星真人秀之外,很多的細節與呈現,跟經營餐廳其實都沒有什麼關係的。既不真實,也沒所謂,更談不上什麼「挑戰」與「展示自我」了。
這樣的綜藝節目,如果說是「失望」,可能都已經是一種讚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