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多少次大瘟疫?亡者三分之二,我們已經足夠幸運

2021-01-18 大白讀史

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場瘟疫,不光是中國古代,國外歷史上也發生過幾起重大傳染病,比如14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死亡人數大約在一千七百萬到兩千八百萬之間。中國歷史上的幾場大的瘟疫,史料記載中也是用「屍橫遍野」來形容的。

瘟疫的特點就是來勢洶洶,發病快,致死率高,傳染性極強,有些病毒潛伏期還很長。而且發病初期,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疫病,按照常規治法治療,結果一拖再拖,到最後不可控制。在古代,疫病的傳播往往是家庭性的,由一人傳染一家,再由一家傳染整個村子,再向外擴散。而古代交通、通信都不方便,信息傳到京城,遞到皇宮裡,再由大臣們商量出來對策,可能瘟疫已經傳播了好幾天,錯過了最佳控制時間。

中國古代歷史上大大小小發生了352場瘟疫,我們今天來看看歷史上有多少次險些導致人類滅亡的大瘟疫事件。

「瘟疫」這個詞最早用於晉代,葛洪《抱樸子·微旨》中有:「入山則使猛獸不犯,涉水則令蛟龍不害,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

這裡的瘟疫指的就是有傳染性的惡疾。

最早形容這種有傳染病的惡疾是「癘」,從疒從萬,意思就是傳染性極廣的病症。從殷商時期挖掘出來的甲骨文已經有「蟲」、「蠱」、「瘧疾」這樣的詞,說明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傳染病。也可以說明,當時的人們對這種極強的傳染性做的猜測與蟲、蠱有關,後來則把它定義成「疾病」。

這也可以說明,當時人們認為這種病的主要原因與蟲子有關,這個想法不無道理,從後世來看,確實有很多蟲子叮咬引發的傳染病。

到漢朝時期,漢平帝的一則詔書中提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這是到漢朝出現的又一次大疫病:青州大疫。根據文獻記載,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從上而下的由政府指導的隔離治療。

之後是三國時期,一次疫情導致建安七子之中死了五人,事情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氣候反覆無常。《後漢書》中提到:「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現在已經有理論表明有些病毒在寒冷的條件下更活躍。

曹植的《說疫氣》對這次大疫做了比較詳細的描述: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而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也就是說,這場瘟疫導致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十分之七的人口感染了瘟疫。這一方面說明當時的醫療水平之低,一方面說明此次瘟疫的嚴重性。

整個東漢末年,加上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戰火連天,加上這次瘟疫,中國人口縮減了4500多萬。

魏晉南北朝時期,記載在冊的大瘟疫發生了至少三起,對這三起瘟疫,描述是「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死者大半」。

隋朝,先是河南大水,大水之後就是大疫。唐朝時期,先是大旱,大旱之後又是大疫。往往天災之後都會伴隨疫情,第一是因為這個時候人們的抵抗力最差,第二,天災容易滋生細菌病毒,趁機入侵人體。

但是在唐朝《吊道殣文》中描述本次大疫的情況時,說:而存者無食,亡者無棺殯悲哀之送。大抵雖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棄其骸于田野。以現在已有的理論來看,密切接觸患病者,還吃掉他們的肉,屍體扔在公共環境中不掩埋。這樣做無疑會加快疫病的傳播。

宋朝時候,北宋南宋,一開始每隔幾十年會發生一次大疫情,但是到南宋末期,瘟疫活動頻繁起來,每隔幾年就會發生。無疑,頻繁發生的疫病耗損了南宋最後一點元氣,加速了它的滅亡。

元朝時期,「至大元年(1308年)春,紹興、慶元、召州大疫,死者二萬六千餘人。」此後又發生數次大疫情,黑死病就在這個時候流行,1344年,鼠疫在淮河流域爆發,沿著絲路傳播到了印度。而蒙古西徵的軍隊則將染上鼠疫的屍體投進了歐洲的城牆中,在歐洲傳播,當時人稱之為黑死病,這是蔓延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奪走了歐洲2500萬人的性命。

明朝的幾次瘟疫可以說是歷史上記載最詳盡的,先是萬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

緊接著,崇禎年間,真是太不太平了:

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劉宗敏的義軍將士染病。十三年,夏又大疫,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人死八九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這麼頻繁的疫病,最終在這位崇禎皇帝手裡,明朝大一統也沒了,亡朝,之後的南明就不成氣候了。

清朝,鹹豐五年,清水大疫,六年,鹹寧大疫,十一年,黃縣大疫。

一家有病者,則其左右十數家即遷移避之,踣於道者無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闔門同盡,比戶皆空,小村聚中,絕無人跡……

到光緒年間,疫病頻發,尤其是京津地區。當然,清朝到這裡其實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雖然將溥儀稱為清朝末代皇帝,但是他3歲即位,本身就改變不了什麼了。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這麼多次瘟疫,可以發現這些大瘟疫,每次史料記載的都是感染者十之七八,但是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依舊薪火相傳到現在,始終沒有中斷傳承。

縱觀中國歷史上,從最開始到最後封建統治結束,每逢大疫情,總會接在天災之後。或是氣候反覆無常,或是蝗災,或者水患,或是統治者和朝廷貪腐嚴重碌碌無為。然而人類生命不息,每每過了這個疫情,總會迎來一片嶄新的天地,形勢持續向好。所以說,我們不妨將一次次疫情看作是一次挑戰,是一次考驗。考驗我們的應對能力,考驗我們的團結力,考驗我們的治理能力,最終我們總能迎來一片新的天地。

相關焦點

  • 古代瘟疫大流行導致滅國的有哪些你知道?
    瘟疫,亦稱大流行,最常見的是鼠疫,又稱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敗血症型三種,在人類歷史上有過三次跨洲際的傳染力。最早在《舊約聖經》中已出現類似鼠疫侵襲亞述軍的記載。
  • 史上三次瘟疫大流行來自中國?
    而瘟疫還在一處處地蔓延開去……  這是薄伽丘在他的代表作《十日談》中描述的發生於14世紀的一幕。這場突然爆發的黑死病奪走了歐洲近三分之一人口,而瘟疫的來源卻一直存有爭議。日前,一項國際性研究從遺傳學角度提出論證:黑死病源自中國。  英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日前發表研究報告,稱3次橫掃歐洲大陸、帶走數千萬生命的黑死病是經由絲綢之路,從中國傳播到西方的。
  •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瘟疫,醫學之父用生命守衛人類文明的火種
    東方的華夏文明自古多災多災,這個自不必多少,因為「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正是這些中國的脊梁支撐著這個民族度過了一次又一次難關。
  • 永恆的瘢痕——人類歷史上的致命瘟疫
    在人類長久而艱辛的生存史裡,瘟疫成為了人們無從迴避的勁敵。作為讓人類付出過無數代價的災難,這些瘟疫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永遠無法癒合的瘢痕,它們無可否認地對人類歷史造成了影響。在全球疫情的困頓局面裡,本文再次對這些災難級的瘟疫做了回顧,人們銘記起這些曾經走過的苦難。
  • 十大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
    當一種疾病變成全球性的爆發時,就會發生大流行。最近的冠狀病毒現在被認為是一種大流行。這種致命的病毒正在影響著全世界的人們。 這導致一些國家關閉邊境,敦促人們呆在室內,並命令企業停止經營。然而,這並不是第一次傳染病大流行。在下文中,我們將介紹一些過去最致命的流行病。
  • 中國最大的瘟疫之一,三國時期的人都熬過去了,我們還怕什麼?!
    並且大數據時代,你越關注的,越害怕發生的事,只會越來越多出現在你的社交媒體上。對待這一次的非常情況,難免有點消極。但是,你要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你要相信人民的力量,特殊時期,犧牲或許是避不開的,但是所有的犧牲不是讓你惶惶不可終日,而是讓你能夠挺起胸膛,大膽且謹慎,信心且小心的面對之後的發生一切。
  • 自救也救人,古羅馬發生4次大瘟疫,基督教順勢而為贏得聲譽
    2020年的中國春節,一場疫情讓全中國舉國靜默,中國人是英勇和有擔當的,舉一國之力放棄一次節日的慶祝,全力抵禦疫情繼續蔓延。在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瘟疫曾經肆虐這片堅韌的國土,可是,瘟疫並不是哪個國家獨有,在古老的聖經故事裡,也常常出現瘟疫的可怕影子。
  • 人類大瘟疫:歷史的經驗與教訓
    ,」阿爾貝·加繆在他的小說《瘟疫》中寫道,「然而,不知何故,我們發現自己很難相信有什麼東西會從天上掉下來砸在我們頭上。歷史上,瘟疫和戰爭一樣頻繁發生,而瘟疫和戰爭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加繆虛構了1948年阿爾及利亞西北部港口城市奧蘭暴發瘟疫的情景。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顯示他的觀察一如既往地切中要害。
  • 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病毒和十大最慘烈瘟疫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我們已經較為熟悉的一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歷史上最駭人的一場流感發生於1918年,這場場全球性流感奪走了5000萬條生命,其罪魁禍首就是名為H1N1的甲型流感病毒。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也是一種甲型流感,近年來流行的H5N1、H7N9都是對人類危害較大的禽流感。
  • 歷史上,那些被瘟疫終結的戰爭
    大疫猛如虎,古代衛生、醫療條件低下,傳染性疾病往往釀成災難,而每當爆發大規模戰爭,瘟疫也似乎總是如影隨形。在古代戰爭史上,突如其來的傳染性疾病往往影響戰局,甚至扭轉了勝敗……古代交通不便,瘟疫具有地理上的隔絕性,一地之人不熟悉另一地的風土氣候,經常會因為範圍轉移,而產生疫情。古代北方人都認為南方有瘴氣,特別是西南地區森林茂密,溼氣滋長,那裡的「瘴氣」令很多北方人談虎色變。
  • 預言中的大瘟疫和大變局
    《推背圖》對於「大災難」中的戰爭現象有相當篇幅的生動描述,比如其第五十六象描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表現、第四十五象描述了戰爭在中國的一幕,以及第五十七象描述了世界大戰的終結及其原因等。然而,對於在「大災難」中最具毀滅性的「大瘟疫」,《推背圖》卻似乎沒有明文描述。
  • 瘟疫與人:歐洲鼠疫的大流行
    我們必須假定,在蒙古統一之前,鼠疫在穴居著齧齒動物群落的一個或多個地區已經是地方病了,這些地區的人們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染機會,發展出整套禁忌性行為方式。正如上一章所述,這類疫源地,一個可能位於中印之間的交界地帶以及喜馬拉雅山麓的緬甸,另一個可能在中非的大湖地區。不過,中國東北地區和烏克蘭之間的亞歐大草原,肯定還不是一個疫源地。
  • 歷史劇︱《大明劫》:一場瘟疫的表與裡
    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在明崇禎十五年,全國瘟疫,十室九空,李自成起義軍又猛攻開封,崇禎帝不得已重新起用孫傳庭赴陝領軍平叛,期間偶遇醫士吳又可。吳又可治病,孫傳庭治軍,兩人在末世之變中發生交集,共同經歷這場「大明劫」。這部電影在2013年上映時並不叫座,但今天看來,無論是劇情、道具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堪稱上乘,其中反映的歷史及和刻畫的故事也引人深思。
  • 外媒盤點:歷史上瘟疫改變世界的啟示
    安東尼瘟疫和賽普勒斯大瘟疫:變羅馬為基督教國家萊瑟姆指出,現代科學認為安東尼瘟疫和後來的賽普勒斯大瘟疫是由天花病毒引發的。在公元165年到262年間,羅馬帝國遭受了毀滅性打擊——據估計,這兩次大流行的死亡率佔到總人口的1/4到1/3。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口損失,這場災難的最大影響在於,引發了羅馬帝國宗教文化的深刻變革。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從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為什麼大瘟疫反覆上演,甚至一度差點演化成人類的滅頂之災?人類歷次戰「疫」有哪些經驗教訓?我們該如何戰勝這一次疫情危機?但在現代微生物學取得突破之前,人類在長達1000餘年的歷史中始終未能明確鼠疫的致病原和傳播途徑,防疫措施長期在黑暗中摸索,鼠疫三次大流行,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災難。  鼠疫於公元6世紀首次從埃及傳入歐洲,隨後爆發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即造成2500萬人死亡的查士丁尼瘟疫。
  • 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中國抗擊疫情已走出最困難的階段。這並非新冠病毒對中國人網開一面——而是因為中國的抗疫鬥爭舉國動員,上下同心,堅定執行了一整套事實證明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抗疫舉措。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疫情,將深刻改變今日世界,並以沉重的方式寫入人類歷史。它有橫衝直撞之勢,但在恰當、有力、堅韌的應對面前,也會暫時式微、退卻。
  • 人類歷史上的那些瘟疫戰爭
    每當出現傳染性疾病,我們這代人很自然地想起17年前那場令人不寒而慄的「非典疫情」。「非典」改變了不少個人及家庭的命運,顛覆了中國人對傳染性疾病的認知,加速了阿里、電商及中國網際網路的歷史進程。人類與傳染病毒抗戰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血與淚的歷史,也是一部社會經濟變革史。
  • 只有中醫的古代,國人是怎麼對抗瘟疫的
    我們談笑著、觀望著、吐槽著、叫罵著,我們笑看這一幕又一幕的悲歡離合榮辱興衰。我們眼看著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又轟然倒塌。這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日常,似乎樂趣無窮,卻又好像沒有任何意義。也許,這些人和事,終將被這個江湖的歷史所遺忘。 我想做的,就是儘量用我的筆觸,記錄下貴圈的這些聚散離合。
  • 中國股市28年來發生的4次股災 從中我們能夠學習到什麼?
    1990年,中國股市誕生,發展至今,已經有28個年頭了,在這段時間中,中國股市經歷了6次大牛市,和4次大股災,應該很多股民對於2015年發生的股災還記憶猶新吧,當時很多人輸的傾家蕩產,真的是非常慘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中國股市的4次股災,學習下應該如何正確應對股災,以及股災帶給股民哪些思考呢?
  • 人類歷史上的九大恐怖『瘟神』,我們的文明到底是怎麼挺過來的?
    人類面對病魔有了科學的應對方式,能夠快速制定戰略,有效遏制瘟疫的蔓延。然而,在科技落後的古時,我們的先祖又是怎麼應對瘟疫侵襲的呢?接下來,筆者將談一談人類歷史上的幾位恐怖『瘟神』,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人類在與其對抗過程中付出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