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瘟疫之一,三國時期的人都熬過去了,我們還怕什麼?!

2021-02-07 曹操別跑OL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影響,只能久宅不出,出門也只能置辦一些生活必需品,情緒難免有點down。並且大數據時代,你越關注的,越害怕發生的事,只會越來越多出現在你的社交媒體上。對待這一次的非常情況,難免有點消極。


但是,你要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你要相信人民的力量,特殊時期,犧牲或許是避不開的,但是所有的犧牲不是讓你惶惶不可終日,而是讓你能夠挺起胸膛,大膽且謹慎,信心且小心的面對之後的發生一切。



瘟疫總是戰勝不了人,自古以來便是如此,人們和細菌的病毒不是第一場,也不會是最後一場。


三國時期就有這樣一場大瘟疫:


漢末大瘟疫毋庸置疑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駭人的疫情。漢末亂世導致人口從5000萬下降到1000多萬,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瘟疫的肆虐。當然戰爭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後,屍體腐爛又助長了瘟疫的蔓延,以至於大瘟疫綿延數十年不休。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年間大瘟疫全面爆發,共爆發大規模疫情15次,其中9次發生與戰爭有直接聯繫。



公元168年,漢靈帝即位,即位不久的他,搜刮錢財、賣官鬻爵,不久後的公元171年,東漢京城洛陽開始流行了一種傷寒,在那個社會發展條件還十分弱的時期,這種傷寒一開始只被認為是風寒,並未得到及時的關注。


幾年之後,從洛陽、南陽開始,整個中原大地都開始流行起了這種傷寒,隨著疫民越來越多,連漢靈帝都不得不停止了遊樂,開始重視起了此瘟疫。



公元184年,河北大地徭役兵役繁重,民不聊生,該年又爆發了瘟疫,張角決定發動起義。


208年赤壁之戰時曹軍當中也爆發了大瘟疫(據說因為赤壁之戰,瘟疫又再度流行了開來),增加了傷亡。這場瘟疫也正爆發在當下的焦點湖北地區,離武漢很近。在《三國志·武帝紀》裡記載的赤壁之戰寫道:「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南徵孫權於濡須口,感染疾疫,導致建安七子中的四人——陳琳、劉楨、應瑒、徐幹同年殞命,司馬懿之長兄司馬朗也死於這場大瘟疫,可見疫情之慘烈。



有研究者認為,漢末大瘟疫的源頭,可能是東漢的敵人鮮卑、匈奴、羌族等遊牧民族在於東漢戰爭時,通過埋藏放置牛羊屍體,使其腐爛而引發。西漢與匈奴戰爭時,匈奴人就曾經利用牛羊屍體汙染水源,並可能因此導致了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大瘟疫使得太平道能夠藉助治病救人來擴大影響力,成為黃巾起義的助推器,加速了東漢王朝的覆亡。而建安年間因為戰亂不斷,瘟疫爆發的規模越發駭人,曹植在《說疫氣》一文中描述最慘烈的建安二十二年大瘟疫時說——「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漢末三國時代的名醫張仲景也曾回憶說,他的家族本來人口眾多,有兩百餘人,但由於瘟疫爆發,不到十年間死亡三分之二。保守估計,漢末大瘟疫至少造成了3000萬人以上的死亡,在世界史上都可能排得到首位。瘟疫的餘波甚至持續到西晉年間。



從晉朝開始,或許是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影響力播散開來。南北朝名醫陶弘景曾說:「惟張仲景一部,最為眾方之祖。」由張仲景傳承下來的醫術,在古代無數次亂世中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東漢三國之後中國再沒有爆發過死亡超過1000萬人的瘟疫。



在如此的大的瘟疫面前,在沒有先進的醫學條件下,我們的祖先們依然克服瘟疫,沒有被瘟疫徹底打垮。現如今,醫療水平顯著上升,不要恐慌,做好防護,這張戰役,我們一定會獲勝。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多少次大瘟疫?亡者三分之二,我們已經足夠幸運
    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場瘟疫,不光是中國古代,國外歷史上也發生過幾起重大傳染病,比如14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死亡人數大約在一千七百萬到兩千八百萬之間。中國歷史上的幾場大的瘟疫,史料記載中也是用「屍橫遍野」來形容的。瘟疫的特點就是來勢洶洶,發病快,致死率高,傳染性極強,有些病毒潛伏期還很長。
  • 誰是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熬死曹操諸葛亮的司馬懿其實並不算高!
    可能在許多人的下意識中,司馬懿此時已經被冠上了「長壽」的名號,但如果我們回頭來看,這個被我們讚嘆壽命極長的人,也只不過享年72歲罷了,放到現在只能算是正常水平。不過司馬懿在三國時期獲得如此殊榮也並不奇怪,因為三國時期的國人平均壽命本來就不怎麼長,據易中天教授所說,三國時期的平均壽命為26歲,就連劉備都說過,自己:「年過五十不稱夭。
  • 三國時期的大學生、音樂家,而且他還是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
    導讀:三國時期有很多經天緯地之才,這一期將為大家講述三國時期的老壽星,他的年齡相比於現代人都是有過之而不及。這一期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位三國時期真正的老壽星,他從東漢末年一直活到三國時期,歷經兩個朝代,活了105歲,是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他就是出生於東漢末年的著名神學家、音樂家,張臶(jian)。張臶(公元136年—公元240年),字子明,出生於漢順帝永和元年,巨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人。
  • 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她卻熬死了司馬懿,揭秘司馬懿最怕的女人!
    司馬懿是三國時代特別能的人,是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可以說得上他是三國時代最傑出的影帝,特別能裝瘋賣傻,而且輔佐過四代魏國天子(曹操
  • 黃巾起義的元兇,三國鼎立的導火索,醫聖張仲景無力回天的大瘟疫
    百姓對朝政的積怨太深是一方面,但真正讓黃巾起義一呼百應的,其實是一場大瘟疫。 據傳,張角是個不第秀才,入山採藥時,曾經遇到過一位南華老仙,被賜下一本《太平要術》。要求其仔細研究,普度世人。但從始至終,三國演義都沒有提及,《太平要術》到底記載什麼內容。
  • 中國「憋屈」的城市,三國時期面積比一個省大,如今卻是三線城市
    由於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個城市都有一定的歷史故事,另外,許多歷史古城近年來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成為了網紅城市,這種歷史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地方,至今還建立了很多,但這些城市豐富的歷史感可以說是我們的源泉。大家對鄭州這座城市一點都不陌生吧。
  • 從戰爭與瘟疫,來回顧抗生素的發展史
    曾經名士輩出的三國時期,也沒能倖免於瘟疫橫行。 傳說虐鬼的父親顓頊是個給孩子護短的人,虐鬼在人間傳播瘟疫,搞的民不聊生。顓頊不但不責罰於他,還幫他掩蓋罪惡行為。顓頊派大神重與大神黎前去隔斷了天地通道,從此斷絕了人神往來,讓民間疾苦的消息再也無法傳達到天庭。
  • 三國時期最大規模北伐:出兵二十萬,卻被曹魏三千人擊敗
    三國時期,蜀漢、東吳結成聯盟,不斷攻打北方的曹魏政權。比如說蜀漢丞相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之後姜維也多次領兵北伐。不過,蜀漢國力有限,全國只有十幾萬軍隊,不可能全部投入北伐戰爭。因此,三國時期這場最大規模的北伐是由東吳發起,然而結果讓人驚訝,二十萬大軍居然被三千人擊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實際上人的崩潰都是一瞬間的,熬過去也就過去了
    我清晰地記著後座是一位30歲左右的瘦弱男生,因為上車時他就排在我前面,聽口音也是洛陽附近的人。半路上他開始接電話。打電話的應該是他的老婆。他帶著哭腔抽泣著,辯解著什麼,聲音也越說越大,腔調也越發委屈。斷斷續續我聽明白了一些。大概是他的老婆一會兒讓他打3000塊錢回去,一會兒讓他辭工回家照顧某個老人。男的表達的意思大概是說「希望對方也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考慮。」
  • 三國時期,哪一部法律的影響最大?
    三國時期是一個立法活動比較活躍的時期。在魏蜀吳制定的眾多法律中,哪一部法律的影響最大呢?首先要談一下曹操。據《晉書·刑法志》,曹操統治時期,曾制定了《甲子科》。這部法律的影響如何呢?《甲子科》制定時,曹操掌握著朝廷的實權。但是,當時曹魏並沒有取代東漢,《甲子科》名義上還是漢朝法律的一部分。
  • 沒有陰謀詭計,只有一個字「熬」他才是三國裡最聰明的人!
    講真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這句話,畢竟是個人就有脾氣和血性,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不是,可是在三國中有一個人真的做到了,他是誰?大家對他很熟悉,或許有人會說他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但他還是最後的勝利者。這個人就是司馬懿,字仲達,出身在一個傳承了千年的門閥士族世家,就是千年的時間裡司馬家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就算改朝換代,司馬家照樣存活了下來,並且在中華大地上有影響力,或許很多人都會說,其實司馬代魏只是水到渠成的事,畢竟東漢王朝的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士族,外戚和宦官鬥的兩敗俱傷,最後只活下來一個士族群體,而曹操之所以沒有當成皇帝,就是曹操不同意在魏國實行「九品中正制」,曹操一門心思就想
  • 日本人為何如此熱愛三國 | 福岡《三國志展》觀後記(之一)
    展覽展出了220餘件(組)漢末、三國時期的文物,它們來自50家中國文博單位。是的,展出的全部都是中國博物館自己藏的文物,那我為什麼還要去日本看?因為它們在中國分布太分散了!而日本《三國志展》特別之處在於,他們用這220餘件(組)三國文物把三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每一個人們熟悉的三國人物和三國事件,他們都不放過,人們記憶中的三國與文物呈現出的三國世界產生了奇妙的疊映效果。也就是說,日本人不是簡單陳列文物,而是最大限度地找到文物和三國故事中的結合點,讓文物來講故事。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後三國時期曹魏的最大連續叛亂:淮南三叛
    但從當時的曹魏軍政勢力之中,仍有著許多對司馬氏不滿之人,而其中對司馬氏挑戰最大,也是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著名的「淮南三叛」。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這後三國中十分重要的三起叛亂。毋丘儉的叛變很大原因在於一個怕字,由於與李豐、張緝、夏侯玄等人交好使他擔心自己會遭到司馬師的猜忌。之後司馬師的廢帝行為又加強了毋丘儉作為魏臣的怨恨和對自己的擔心。
  • 三國時代平均壽命只有26歲,司馬懿憑什麼能熬死諸葛亮、曹操?
    三國時期群雄並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相當耀眼的一個時期,在這個英雄無數的時代,也代表著有千萬白骨的這些英雄!「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曹操在《蒿裡行》中說。生而無道,死而無義,這就是這黑暗亂世的真實寫照。
  • 三國時期的「好酒之風」?酒在三國有怎麼樣的作用?
    非常著名的有魏晉時期嗜酒如命的曹植和陶淵明,唐朝時期的"酒中仙"大詩人李白和借酒消愁憂國憂民的杜甫,宋朝時期的歐陽修與蘇東坡都是喝酒的行家。既然那麼多人愛喝酒,但翻開與酒有關的三國故事,發現酒也不是那麼好喝的,為何這麼說呢?
  • 盤點三國時期的完美名將,都是零缺點,你最中意誰呢
    東漢末年分三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也是英雄眾多。三國,是哪三國?魏、蜀、吳。這三大國之所以做到實力相當,三足鼎立,不光是因為統帥雄才大略,還因為他們各國,都有很多有自己的得力幹將。都說文官主內,可以提筆定乾坤,給統帥出謀劃策,那麼,武將就是主外,可以上馬安天下的存在。他們行動力又快又強,可以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損失,收復失地。
  • 古代瘟疫大流行導致滅國的有哪些你知道?
    歷史上因瘟疫改朝換代的也有。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在中國婦孺皆知,然而瘟疫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卻很少有人知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中明確記載了曹軍的真正敗因「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曹操也幹過大屠殺,英雄都是從死人堆裡出來的
    但是,三國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曹操曾經寫過一句話:「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就是說,三國時期,白骨是隨處可見的,千裡之內都看不見一隻雞,其實,本意就是說三國時期連年的旱災戰亂導致百姓的生活特別的苦,甚至出現過人吃人的現象,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才有了後來的黃巾之亂。
  • 史上三次瘟疫大流行來自中國?
    一場可怖的瘟疫降臨在美麗的佛羅倫斯。這座曾經繁榮的義大利城市一下變得十室九空,人心惶惶。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大批屍體運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墳地再也容納不下,只好在周圍掘一些又長又闊的深坑,把後來的屍體幾百個幾百個地葬下去,直到裝滿才用土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