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哪一部法律的影響最大?

2020-12-24 江戶川小鳴

三國時期是一個立法活動比較活躍的時期。在魏蜀吳制定的眾多法律中,哪一部法律的影響最大呢?

首先要談一下曹操。據《晉書·刑法志》,曹操統治時期,曾制定了《甲子科》。這部法律的影響如何呢?《甲子科》制定時,曹操掌握著朝廷的實權。但是,當時曹魏並沒有取代東漢,《甲子科》名義上還是漢朝法律的一部分。這部法律的影響力,自然不如魏明帝曹叡時期制定的《魏律》(後世稱為《曹魏律》)。

《曹魏律》具有哪些特點呢?至少有三個。第一,體例上的創新。據《晉書·刑法志》,曹魏建立之初,承用秦漢舊律,其內容源自戰國時期的《法經》。《法經》的制定者李悝認為「王者這政,莫急於盜賊」,所以其篇目中位於前列的是《盜律》和《賊律》,而作為總則部分的《具律》排在最後。《曹魏律》將《具律》改為《刑名》(總則部分),位於律首。這在我國的法律發展史上,屬於體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

第二,篇目上的細化。據《晉書·刑法志》,《法經》中含《盜律》、《賊律》、《網律》、《捕律》、《雜律》、《具律》共六篇。西漢初年,蕭何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興律》、《廄律》、《戶律》三篇,合為九篇,也就是《九章律》。《曹魏律》在前人的基礎上,對篇目進一步細化。例如,舊律中的《盜律》包含了劫持人質的行為,這不應該包含在「盜事」之中,於是另設了《劫略律》。新制定的《曹魏律》,「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為增,於旁章科令為省矣「。

第三,採納鄭玄之說。據《晉書·刑法志》,漢律過於繁雜,法律之間多有互相矛盾或衝突之處,這給法律的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在漢朝時期,出現了用儒家思想解釋漢律的現象。叔孫宣、郭令卿、馬融、鄭玄這些儒家學者紛紛闡述自己對法律的理解,結果」諸儒章句十有餘家,家數十萬言。凡斷罪所當由用者,合二萬六千二百七十二條,七百七十三萬二千二百餘言,言數益繁,覽者益難「。這種現象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同一個法律問題,採納不同學者的說法,結果很可能不一樣。針對這一問題,對於《曹魏律》的解釋,朝廷只採用」鄭玄章句,不得雜用餘家「。

那麼,《蜀科》與《曹魏律》相比如何呢?看一部法律的影響力,既要看其對當時的影響力,也要看其對後世的影響力。

第一,《蜀科》是諸葛亮等人制定的,只適用於蜀地,地域範圍的廣度明顯不如《曹魏律》。第二,蜀漢被曹魏所滅,《晉書·刑法志》中都沒有提到《蜀科》。與《曹魏律》相比,從對後世的影響來講,《蜀科》對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的法律來講,缺乏後續發展的傳承性。第三,《蜀科》的內容已經失傳。從《資治通鑑》等史料中,我們只知道這是一部嚴刑峻法。

再說東吳的法律。第一,《三國志》談到過東吳法律的一些情況,不過內容並不多。第二,東吳統治區域要遠大於蜀漢,所以東吳法律的覆蓋範圍也就要遠勝於《蜀科》。第三,東吳被西晉所滅,而西晉有自己的《晉律》,也就是《泰始律》。晉滅吳之後,在東吳的故地也必然實行《泰始律》。而且,《晉書·刑法志》中,也沒有提到東吳的法律。所以,東吳的法律和《蜀科》一樣,都缺乏後續發展的傳承性。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說,在三國時期,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最大的法律是《曹魏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三國時期是何時結束的。一般認為,公元280年,西晉滅吳,三國結束。也就是說,從公元265年西晉建立,到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時期,還包含了十多年的西晉統治時期。這段西晉統治時期,出現了哪部法律呢?

據《晉書·刑法志》,早在司馬昭當晉王時,認為《曹魏律》存在兩大問題。第一,前代律令的法條和註解都過於繁雜。雖然在魏明帝時期經過陳群、劉邵等人的改革,但是,法律和註解繁雜的情況仍然存在。第二,叔孫宣、郭令卿、馬融等許多儒家學者都給法律做過註解,可是,朝廷只採納鄭玄的見解,這於理有偏,未可承用。

於是,司馬昭下令制定新律。新律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漢《九章律》和《曹魏律》,力求化繁為簡,並有了很大的創新。這部法律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三年(公元267)編撰完成,泰始四年施行。因為完成於泰始年間,此律又稱《泰始律》。

與《曹魏律》相比,《泰始律》的影響力體現在哪裡?至少有三點。第一,從公元229年,魏明帝曹叡下詔制定新律,到公元265年,曹魏滅亡,再到公元268年《泰始律》施行,《曹魏律》的存在時間也就三十多年。相比之下,《泰始律》施行於兩晉,存在了一百多年。《曹魏律》的施行時間明顯不及《泰始律》。

第二,《曹魏律》施行於曹魏統治區域。相比之下,西晉滅吳後,《泰始律》施行於魏蜀吳三家故地。所以《曹魏律》的施行區域不及《泰始律》。

第三,《曹魏律》制定施行時,鄭玄已經去世。等於說,曹魏採納的是鄭玄對漢律的見解來解釋和適用《曹魏律》。相比之下,晉代《泰始律》則有時人張斐、杜預為之做註解。這種方式對唐朝時期《唐律疏議》的編撰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唐律疏議》代表了大唐盛世時期的立法成就。

《曹魏律》與《泰始律》都有著時代的局限性,都並非完美。但是,《曹魏律》的制定和施行,在一定程度上為《泰始律》做好了前期鋪墊工作。雖然《泰始律》的影響要更大一些,但二者之間難免有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味道。

相關焦點

  • 聊一聊三國時期的幽默,哪一種能讓你忍俊不禁
    漢末三國時期,可能很多人想到戰爭、饑荒、死亡等等。"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當時的慘狀在曹操的《蒿裡行》中可見一斑。不過在以戰爭為主旋律的三國時期,也不乏一些細碎的幽默感。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幽默,哪一種能讓你忍俊不禁呢?外交之間的針鋒相對幽默是語言上的藝術,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外交上尤其能夠體現出這一點。
  • 三國時期最大規模北伐:出兵二十萬,卻被曹魏三千人擊敗
    三國時期,蜀漢、東吳結成聯盟,不斷攻打北方的曹魏政權。比如說蜀漢丞相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之後姜維也多次領兵北伐。不過,蜀漢國力有限,全國只有十幾萬軍隊,不可能全部投入北伐戰爭。因此,三國時期這場最大規模的北伐是由東吳發起,然而結果讓人驚訝,二十萬大軍居然被三千人擊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後三國時期曹魏的最大連續叛亂:淮南三叛
    但從當時的曹魏軍政勢力之中,仍有著許多對司馬氏不滿之人,而其中對司馬氏挑戰最大,也是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著名的「淮南三叛」。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這後三國中十分重要的三起叛亂。淮南三叛,是後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事件。三場叛亂下來,司馬氏對曹魏已全盤掌握,再無二聲。自此之後,曹魏的氣數已盡,司馬氏代魏也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了。
  • 中國最大的瘟疫之一,三國時期的人都熬過去了,我們還怕什麼?!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影響,只能久宅不出,出門也只能置辦一些生活必需品,情緒難免有點
  • 「非常武器」:三國時期的刺客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並沒有專門為刺客立過傳,《三國演義》更沒有談到過刺客,但實際上三國時期還是有刺客的。當然,他們的影響可能沒有春秋戰國時期刺客的影響大。被劉備感動的刺客據《三國志·先主傳》及《諸葛亮傳》中的裴松之註記載,劉備一生中曾遇到過兩次刺客,但都化險為夷。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黃龍二年(230年),所派將軍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
  • 三國時期的大學生、音樂家,而且他還是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
    導讀:三國時期有很多經天緯地之才,這一期將為大家講述三國時期的老壽星,他的年齡相比於現代人都是有過之而不及。(散仙說史第四十七期)大家好,我們在散仙君說三國第三十期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一位三國時期的仙級人物—左慈,但是估計歷史考究,左慈的年齡到目前依然無從考證,所以關於一些野史雜記裡面記載左慈年齡的記載,可信度依然值得懷疑。
  • 三國時期唯一百戰百勝的英雄是誰?萬萬沒想到是他!
    就是東吳的第四位大都督陸遜,可以說,在三國時期,其成就能夠與諸葛亮並列的人也非陸遜莫屬。陸遜,他是三國中期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成名比諸葛亮晚,但他與諸葛亮取得輝煌相比,絲毫不遜色,而且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遠在諸葛亮之上,從其接觸軍事開始,就沒有打過敗仗,堪稱三國一絕。一是年輕時代徵募士兵討伐匪,小試牛刀,從無敗績,初步展現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三國 東漢 近來,網上流傳一道非常火的歷史題,曹操、劉備、孫權和諸葛亮四人,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勢力地圖 一、三國和東漢的分界線是哪一年 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三國和東漢的分界線到底是哪一年
  • 三國志姜維傳,後三國時期的血與淚
    我們玩過太多的三國遊戲,基本都是以劉備,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為主角的,對於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三國鼎立這段時期發生的大小戰役,各個有名的文官武將相信喜愛三國題材遊戲的玩家都印象深刻,相反,後三國時期我們接觸得就比較少了
  • 三國時期的「好酒之風」?酒在三國有怎麼樣的作用?
    非常著名的有魏晉時期嗜酒如命的曹植和陶淵明,唐朝時期的"酒中仙"大詩人李白和借酒消愁憂國憂民的杜甫,宋朝時期的歐陽修與蘇東坡都是喝酒的行家。既然那麼多人愛喝酒,但翻開與酒有關的三國故事,發現酒也不是那麼好喝的,為何這麼說呢?
  • 三國時期的強力兵種(下)
    >        昨天帶大家了解了曹魏正營和蜀漢陣營的強力兵種部隊,得到大量主公們的關注,也收到不少友友們留言提到了白馬義從,陷陣營等註明的三國時期兵種部隊
  • 金庸受三國影響最深,但他為什麼沒有寫三國小說?
    1997版電視劇《天龍八部》劇照在金庸武俠小說呈現出強烈歷史感的同時,一個疑問也就隨之出現,那就是國人最熟悉的歷史時期——三國,在亂世特徵、江湖文化、民族衝突等各種元素都與金庸武俠相契合,然而金庸卻為何從未涉足
  • 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
    ID:shuosanguo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說起三國時期的吳國,我們往往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認為吳國長期是處於一種「閉關自守」的狀態,赤壁抗曹操,夷陵御劉備!吳主孫權選擇偏安一隅,貌似並沒有逐鹿中原的遠大志向,因此吳國在我們看來也是三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國了。
  • 誰才是三國時期真正的高人?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戰火延燒。一部《三國演義》就是一座江湖,它將真實的三國藝術地加工和再現,英雄輩出,激起浪花無邊。那麼,誰才是三國時期真正的高人呢?劉備?他知人善用,手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赫赫有名,光耀史冊。劉備從一個小縣城新野起家,縱橫捭闔,幾年時間就佔據三分天下的蜀漢地盤,讓對手喘不過氣來,不能不說高。孫權?禮賢下士,穩穩地蟋踞江南富地,自得其樂,不能不說高。曹操?
  • 三國時期,袁紹扮演著什麼角色?
    準確的說袁紹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著名人物。但是袁紹卻是引出三國時期的重要角色。袁紹靠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背景,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迅速聚集了一撥和他一起打拼的文臣武將,經過多年的發展,袁紹接連拿下并州、青州和冀州,最後在和公孫瓚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拿下幽州,至此袁紹拿下四州之地,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也是歷史上能人輩出的一個時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兵法謀略、爾虞我詐,你來我往,形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一直為後世所津津樂道。而謀臣是參與和策劃這部歷史大舞臺的主導力量,他們的計策甚至能夠左右對未來的走向。
  • 唐朝時期的「婚姻法」:儒法影響下,唐朝女子的婚姻束縛增強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高度繁榮的重要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都在這一時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而在法律制度方面也不例外,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他既繼承了前人的成果,也為開啟後來的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其中之一的婚姻法,也成為了後來各個朝代婚姻立法的典範。
  •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三國,你最想做哪三件事?
    電視劇《回到三國》是一部穿越劇,以歷史為藍圖而編寫的,不過它引發了不少讀者的思路,如果回到三國,可以成功幹三件事,你最想幹哪三件事?三國三巨頭第一:阻止諸葛亮殺劉封《三國志》記載,劉備因劉封不援助關羽,又與孟達不和以致丟三郡而治罪於劉封,其實劉封對蜀漢忠心耿耿,而且勇猛無敵,是個戰場上拼殺的強將,又是劉備義子,功勳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