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普賢行願品》,能最快最速的淨除邪淫業障!

2021-01-07 玄奘大師

佛經云:念誦普賢行願品,起一個念頭這麼短的時間內,能淨除一切罪業,圓滿一切功德,獲得一切福聚!

戒邪淫之人,選擇念誦普賢行願品的話,能最快最速的淨除邪淫業障,圓滿戒邪淫功德,獲得戒邪淫的成功!

普賢行願品,被稱為福報最大的佛經之一!

普賢行願品,只是念誦,就能在一念之中,圓滿一切功德!

弘揚普賢行願品,那功德更不可思議了!佛經云:「念誦和弘揚普賢行願品之人,所有利益眾生的行願,一念之中,皆得成就,圓滿盡虛空、遍法界三世一切功德,能讓盡虛空、遍法界三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圓滿功德,成就行願,早成正果!

回向:

勤修清淨波羅密,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相關焦點

  •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令一切眾生所發的清淨大願成就
    在受持《普賢行願品》的過程中,不僅口中要念誦經文,內心還要通達其意義,至少要知道字面意義。雖然僅僅念誦《普賢行願品》也有極大功德,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念誦功德就更大了。自古以來,《普賢行願品》就廣為佛教徒受持。《開元釋教錄》記載,印度的佛教徒經常念誦此經來發願。在藏地,任何教派的任何一座寺院都念誦《普賢行願品》。
  • 最殊勝完美的回向文,《普賢行願品》漢藏念誦音頻
    因為我現在沒有把握說將來一定做什麼,所以要念佛,要阿彌陀佛的願力來攝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順便說一下,《普賢行願品》是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的。為什麼呢?它的後面有一段話,「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覺得誦《普賢行願品》生西方極樂世界好。
  • 念誦《普賢行願品》功德不可思議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 「普賢行願品」今日念誦一遍功德無量、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 #普賢十忍 】【 #普賢行願品 】※#今日念誦一遍功德無量※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於一切佛法無礙無盡。(1)#音聲忍:菩薩對佛所說一切教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
  • 每天10分鐘念誦《普賢行願品》,獲得身心的平衡與和諧
    一先止後觀——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方法一當我們的心還未經訓練,對《普賢行願品》中每一句話的境界沒有體驗時,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體驗。先不要思維經文的文意,因為一思維就跟不上念誦的調子了。正確的方法是跟著念,先不要思維。我們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心力,沒有修煉過的心是不和諧的,就像小孩端不平一碗水,很容易灑出來一樣。我們經歷了無始劫的生命體,身語意是不平衡、不和諧的。所以生命的技巧是鍛鍊身心的平衡,這也是念誦《普賢行願品》時不思維文意的原因。《普賢行願品》是真心的境界、生命的境界。
  • 結行回向(普賢行願品8句精華)
    《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我們做結行回向基本都是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中的精華八句話。普賢菩薩十大願。還有回向前,念3~7遍金剛薩埵百字明,如果時間不夠,念3~7遍金剛薩埵心咒(嗡ong班扎薩埵吽),再念《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回向。
  • 【索達吉堪布】新的一年念誦《普賢行願品》,年初一最好念的經文、咒語
    新的一年馬上就要來了,希望大家在今天念《普賢行願品》,藏文、漢文都可以。哪怕你不懂其中意思,僅僅聽一遍,也可以帶來無限加持。祝福你智慧無量,身心自在。願這祝福帶走你一年的疲憊,帶給你無上清涼! 多敦華培三敦耶因哲祈願吉祥如意悉圓滿 札西得拉彭森措巴效(1遍,念多3、7、21遍更好)(晨起念誦此日諸願成,臨睡念誦能見善夢境,戰時念誦制勝於諸方,事前念誦倍滿諸所求。
  • 《普賢行願品》一心發願修持 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作為悔恨業障的修道人,大家不但要在三寶眼前悔恨,並且非常要在八大菩薩眼前悔恨。平常無論皈依也罷、誦經也罷,若能持誦八大如來佛祖和八大菩薩的稱號,福報也會非常大。為何先供奉身體呢?由於無始以來大家造了許多惡業,有的還記得起來,有的壓根想不起來,這種惡業一定要懺悔。懺悔並並不是口頭上說說就可以了,應當從心靈深處痛切地發露,先把自己最執著的物品供養出來。大家最執著的是啥?便是自身的身體。
  • 每天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功德無量!
    每天至少要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以前由於沒有智慧而造的過錯,惡行,以念誦普賢願王的力量一念頃就能消滅。想要清淨罪業,就必須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心念誦《普賢行願品》,如果連信心都沒有,那不可能清淨罪業。不管修什麼善法,菩薩佛陀都能感受得到你的誠心,所以弟子必須具足信心和智慧,有了信心和智慧才能圓滿得到功德。如果缺了信心和智慧,修持任何善法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 法王如意寶,把《普賢行願品》作為大眾念修的核心課程
    《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益西彭措堪布講解)這時候,普賢菩薩在如來面前宣講了普賢願王的清淨偈頌之後,善財童子踴躍無量,就是歡喜地跳了起來,在場的一切菩薩都生起了大歡喜心。
  • 《普賢行願品》 | ​ 菩薩總是修行無倦
    ——《普賢行願品講記》宗宙法師註解:[1]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善能淨治剎土海,善能解脫有情海,善能觀察諸法海,善能通達於智海,善能清淨諸行海,善能圓滿諸願海,善能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所言「海」者,謂是無邊,無可推算之義。自於彼處當來成佛諸佛土海,善能修治其中器界、情界過失,令得清淨,有如極樂佛淨土等。由三神變,善能解脫諸「有情海」有寂怖畏。
  • 《普賢行願品》這四句話,藏著清除罪業的重要秘密,你知道嗎?
    《普賢行願品》是一部常見的佛經。特別藏傳佛教裡非常看重,很多人的日課裡也都有這個經文。在朝拜神山、聖地、寺廟、佛塔、佛像時,或者拜見高僧大德的時候,藏傳佛教的僧人們一般都會念誦。其中幾句: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是普賢行願品的精髓之一,就是這幾句,告訴了我們如何消除罪業的秘密。有人不信。
  • 讀《普賢行願品》講譯筆記若干
    二,魔障是各種各樣的:有些魔障是看不見的,比如有些非人入於你的心,使你內心逐漸產生惡念,行為也不知不覺往惡法方面轉;有些魔障是能看得見的,比如親朋好友以粗暴或者溫和的言行讓你離開學佛的正道,依靠《普賢行願品》的威力。一切有形無形的魔障都能得以遣除。三,行持普賢行願有什麼出世間果報呢?就是很快獲得佛果。
  • 《普賢行願品》中短短2747個字,卻是宇宙的法
    文:如孝法師我們此生和《普賢行願品》結緣,我們只需要誠心地念誦,這叫做「拷貝成佛」。原理就是你本有佛性,所以你就能從《普賢行願品》裡「複印」出佛果。念誦的特別功德——「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一念之間一切都會圓滿。
  • 普賢行願品(七支供)含義
    如果最初不妥善準備,違緣的雜草沒有遣除,順緣的水土肥料也沒有積聚,這樣匆匆忙忙地播種,會導致無法出生果實,或者果實質量不好。這個比喻說明,在進入正行之前,加行的準備不可缺少。如何積資淨障呢?即按《普賢行願品》中七支供偈頌,依文作觀,就能積聚資糧、淨除罪障。
  • 【童音版】普賢行願品偈及大願利益(動畫)
    【普賢行願品】動畫版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念《普賢行願品》的人,邪魔外道也是不能摧毀他們。」如《普賢行願品》中說,「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 什麼是「普賢行」? 附:《普賢菩薩行願品》(全文)
    「十方如來教其弟子」,只要這個弟子具足菩薩種性,這個菩薩一定教他,一定要修學普賢行。這個「普賢行」我們講一下。普賢我們前面說過,體性周遍、隨緣成德。這個普賢行,當然最有代表性的是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乃至於普皆回向。「普賢行」的一個特點,簡單地講就是時空無盡。
  • 誦經—學本煥長老大乘願 深圳弘法寺舉行共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學本煥長老大乘願 深圳弘法寺舉行共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委託,首座印定法師領眾主法,帶領四眾弟子一齊恭誦《普賢行願品》,祈願本煥長老乘願再來,廣渡有情。本煥長老和《普賢行願品》之間有段不可思議的因緣。當年本老在五臺山修行,每日誦讀《普賢行願品》,為佛大願所感,效法佛祖,刺血為墨,抄經二十卷,這其中就有這部《普賢行願品》。時值戰亂,血經散落,杳不可得。
  • 你是有多大福報才能看到:本煥老和尚血書《普賢行願品》!看時別忘頂禮讚嘆!
    本煥長老所書《普賢行願品》血經一九三八年,本老跪拜到五臺山廣濟茅蓬,每日誦讀《普賢行願品》,刺指、舌之血,以工整小楷書寫了《楞嚴經》十卷、《地藏經》三卷、《金剛經》、《普賢行願品》和《文殊師利法王子經》等共二十餘萬字,以此報答佛恩、眾生恩,以及無始以來,過去、現在一切父母撫養之恩,懺除累生累世的無明罪業。
  • 南懷瑾老師: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