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普賢行願品》能令一切眾生所發的清淨大願成就

2021-02-22 普賢雲供


雲    端    上    的    道    場

《普賢行願品》

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勝發願文,

所有諸佛菩薩的發願都可以包括在其中。


《普賢行願品》佛教電影

藏地和漢地的很多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說,每天念《普賢行願品》者臨終絕對會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普賢行願品》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勝發願文,所有諸佛菩薩的發願都可以包括在其中。在受持《普賢行願品》的過程中,不僅口中要念誦經文,內心還要通達其意義,至少要知道字面意義。雖然僅僅念誦《普賢行願品》也有極大功德,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念誦功德就更大了。

自古以來,《普賢行願品》就廣為佛教徒受持。《開元釋教錄》記載,印度的佛教徒經常念誦此經來發願。在藏地,任何教派的任何一座寺院都念誦《普賢行願品》。漢地也是如此,不管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經常念誦《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為何有這麼大的功德呢,以下摘自索達吉堪布講解的《普賢行願品》偈頌講解:

《普賢行願品》是佛教的發願之王,《華嚴經》的所有內容可以圓滿歸攝於其中,因此人們又稱其為「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非常甚深,對凡夫人來說,要在心中真實呈現它的內容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在很多時候只能以隨學的方法發願:普賢菩薩怎樣發願,文殊菩薩怎樣發願,我也如是發願。雖然從嚴格來講,要真正發起普賢行願是登地後的事,要圓滿實現普賢行願只有到佛地,但我們現在可以信解心來發願。現在有些家長讓孩子讀《弟子規》,如果孩子能將《弟子規》背得非常熟,長大以後就可以運用自如。同樣,如果現在按照《普賢行願品》發願,當我們的境界越來越高的時候,願文的內容就能在自己的境界中現前。

很多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說,《普賢行願品》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勝發願文,所有諸佛菩薩的發願都可以包括在其中。法王如意寶生前曾說過:「現在我對什麼都不希求,但對僧眾每天能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卻有強烈的希求心。如果僧眾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賢行願品》,我住在世間也覺得有意義。」他老人家自己無論去去五臺山還是去印度金剛座發願是念《普賢行願品》,在學院每天講完課也是念《普賢行願品》作回向。

作為高僧大德的隨學者,我們也應該重視《普賢行願品》,要將《普賢行願品》作為自己終生受持的法。當然,在受持《普賢行願品》的過程中,不僅口中要念誦經文,內心還要通達其意義,至少要知道字面意義。雖然僅僅念誦《普賢行願品》也有極大功德,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念誦功德就更大了。

修持普賢行願的人會感得族姓、容貌、膚色、相好、智慧極其圓滿,一切魔眾和外道不能摧毀,堪為三界眾生的應供處。修持《普賢行願品》的果報非常殊勝,生生世世會具足超勝其他眾生的超群功德。聽到這些功德後,每個人肯定都願意念《普賢行願品》。下面次第介紹這些功德。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1.家族種姓高貴

古代人特別講究種姓,比如在古印度,婆羅門和剎帝利是最高貴的種姓。現代社會雖然不像古代那樣講究種姓,人和人基本上是平等的,但不同家族和種姓的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甚至同一家庭的人也有很大差別,比如一對雙胞胎,一個人長大以後會成為有權力、有地位、有財富的受人恭敬者,而另一個人則不一定能成為這樣的人。如果我們經常念《普賢行願品》,來世就會轉生為高貴者。

2.容貌端嚴

在世間很難找到容貌沒有缺點的人。如果經常念《普賢行願品》,生生世世會五官端正,看起來非常莊嚴,找不到任何缺點。

3.膚色美麗

有些人容貌比較好,但是膚色不好,有些人膚色比較潤澤,但是容貌不太好,總是存在一些缺點。為了好看,現在很多城市裡的人使勁在臉上敷白、紅、灰色的顏料,有些人不知道塗了什麼東西,臉上好像有很多小星星一樣發亮。其實,如果經常念《普賢行願品》,根本不需要在臉上敷東西,來世會具足佛陀般的金色皮膚或者白裡透紅的皮膚。

4.相好圓滿

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和八十隨形好,轉輪王和大福德者也有與佛類似的妙相。如果經常念《普賢行願品》,也可以獲得這些妙相。

5.具足智慧

念《普賢行願品》者能獲得遠離一切愚痴黑暗的廣大智慧,不管抉擇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不會有出入。

只要經常念《普賢行願品》,生生世世會具足各種善妙的異熟果報。其實,人們很需要圓滿的異熟果報。無垢光尊者也曾發願:「願我乃至生生世世中,獲得具足七德之善趣。」有些法師經常講:「大家要好好行持善法,這樣生生世世會相貌漂亮、皮膚細膩。」不過很多眾生過於耽著這些,如果講極樂世界的功德,很多人不一定愛聽,如果我們說:「你現在好好念佛,將來會長得很漂亮」,他們都會拼命念佛。

6.不為諸魔外道所害

修行人要懂得什麼是魔。《大智度論》中說,凡是能奪慧命、壞善法的就是魔。這是從一般角度講的。按《華嚴經》的觀點,凡是與發菩提心、利益眾生、行持六度萬行相違的都是魔業,這部經中提到了十種魔業,比如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魔業,不發心求大菩提是魔業,修行六度時產生懈怠是魔業,等等。這是從大乘嚴格角度講的。如果一個人經常念《普賢行願品》,世間的成千上萬魔眾以及六十二種(或者三百六十種)外道都無法對其作損害。我經常想,法王如意寶和他的傳承弟子終生修持《普賢行願品》,依靠這種不共的緣起,邪魔外道很難侵入他老人家的道場和傳承法脈,可以說是無機可乘。在漢傳佛教中也有很多精進修持《普賢行願品》的高僧大德,他們依靠《普賢行願品》的威力也戰勝了弘法利生過程中的一切魔障。大家應該對《普賢行願品》的功德深信不疑,有生之年好好念《普賢行願品》。

法王曾經說:「本來密宗當中有很多遣除違緣的猛修法,比如在八大法行中有金剛橛、馬頭明王等猛修儀軌,但是如果修行者沒有大圓滿或者生圓次第的境界,雖然這些法很殊勝,但使用起來不一定成功。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以慈悲心念誦《普賢行願品》。這樣的話,修道過程中的一切違緣和障礙全部會銷聲匿跡。」

作為修行人,遇到魔障是很正常的。我們也經常聽到有人說:「唉,我現在又遇到魔障了,又出現違緣了。」魔障是各種各樣的:有些魔障是看不見的,比如有些非人入於你的心,使你內心逐漸產生惡念,行為也不知不覺往惡法方面轉;有些魔障是能看見的,比如親朋好友以粗暴或者溫和的言行讓你離開學佛的正道。依靠《普賢行願品》的威力,一切有形無形的魔障都能得以遣除。

一般來說,念《普賢行願品》的人不會遇到魔障,即使遇到魔障也能很快遠離。在如今這個魔眾極其猖狂的五濁惡世,如理修持正法的人可謂鳳毛麟角,為了保護自己的修行,大家最好披上《普賢行願品》的鎧甲。我看過在伊拉克作戰的美國士兵,為了防止被子彈擊穿,他們都穿著厚厚的防彈衣,甚至在炎熱的夏天也穿得厚厚的。作為修行人,我們不用擔心被世間的子彈擊穿,但魔眾的子彈比世間的子彈更厲害,一旦被擊中心臟就不可救藥了,所以大家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慧命。

7.堪為三界所應供

經常念《普賢行願品》的人可以接受三界眾生的供養,甚至天王也會頂戴此人足下的微塵。有些人擔心接受不了別人的供養、頂禮、讚嘆,其實只要好好念《普賢行願品》,完全可以消受這些有漏的供養。藏傳佛教有這種傳統,如果有人對自己作了比較大的供養,自己就會專門為對方念《普賢行願品》作回向。在我們學院,供齋時僧眾都要念《隨念三寶經》和《普賢行願品》作回向。

修持普賢行願有什麼出世間果報呢?就是很快獲得佛果。

大家應該清楚,修持普賢行願目的不是升官發財、脫離病苦厄運,應該是成就佛果。修持普賢行願與成就佛果是能生因和所生果的關係,只要我們修持普賢行願,很快會獲得大菩提果位,這是毫無疑問的。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下面以坐菩提道場、降伏諸魔眾、成等正覺、轉法輪這四相來宣說此理。

1.坐菩提道場

當年悉達多太子經歷六年苦行後,去往具有十六功德的菩提迦耶,在菩提樹下金剛跏趺坐,立下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同樣,念《普賢行願品》的人很快也會到菩提樹王下安住。

2.降伏諸魔眾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安住後,魔王波旬率領魔眾前來擾亂,可是他們非但不能摧毀菩薩的道業,反而被菩薩以大慈悲心降伏。同樣,如果我們念《普賢行願品》,也會很快降伏一切魔眾。

3.成等正覺 4.轉法輪

悉達多太子降魔後大徹大悟,之後將自己證悟的境界為有緣眾生宣講。同樣,現在我們念《普賢行願品》,也會像世尊一樣示現成佛、轉妙法輪。

總之,修持《普賢行願品》目的就是成佛,成佛目的就是利益眾生,要利益眾生就必須傳授佛法,要傳授佛法就必須轉法輪。如果沒有轉法輪,光是以如來密意傳來傳授佛法,很多眾生不一定能接受。因此,大家要發願以宣說佛法來利益眾生。當然,在此過程中自己發心必須清淨。

世間的老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目的就是為了養家餬口,雖然不排除個別老師是無私地奉獻,但大多數人並不是為了利益學生。而作為發菩提心的人,宣說佛法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應該是為了利益眾生。因此,大家在宣說佛法過程中首先要觀察自己的發心--我是不是為了得到名聞利養?如果是這種發心,那不叫宣說佛法,而叫販賣佛法。如果一個人想謀取名聲、地位、財富,那最好不要宣說佛法。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猶如甘露一般,將這麼珍貴的佛法作為謀利手段是非常不合理的,還不如去打工、掃廁所,後一種生活方式更為清淨。

現在很多人對佛教存在很大誤解,認為出家後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了。其實,出家以後更是任重道遠,因為出家人既然沒有家庭、單位的約束,就應該全身心投入到弘法利生事業中,這才算是發菩提心的大乘出家人。(如果是小乘出家人,當然可以希求自我寂滅的果位。)換句話說,對於發菩提心的人來講,利益眾生就是自己的終極目標。要利益眾生就必須宣講佛法,否則眾生對佛教的基本道理一無所知,那根本不會有解脫的機會。可惜的是,現在有些出家人對講經說法不重視,一直忙於建佛殿、塑佛像,其實這些人應該明白:雖然建立三寶所依有一定功德,但最重要的還是讓人們心中樹立佛法的理念。

上一個偈頌和這個偈頌是遞進關係。首先,為了利益眾生,就需要讓眾生接受自己,不要變成令眾生討厭、不願見的人。有些人因為前世的因不好,不管到哪裡都不受歡迎,不僅在家時不受歡迎,出家後依然如此:到這個班不受歡迎,到那個班也不受歡迎;在一個道場不受歡迎,在另一個道場也不受歡迎。而有些人則相反,不管走到哪裡,都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歡迎。所以,為了讓眾生接受自己,我們應該發願獲得種姓、容貌、智慧等暫時的世間圓滿。

其次,我們還要發願獲得出世間功德--成佛轉法輪。人身很難得,何時離開世間也很難說,現在我們與這麼多佛教徒念《普賢行願品》,這有無量的功德,大家在念誦過程中要這樣想:我今天念《普賢行願品》,不是為了暫時的世間果報,而是為了早日成佛轉法輪。

總結功德: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如果有人對此普賢大願進行讀誦、受持、演說,這個果報唯有佛才能了知,此人決定會獲得殊勝的菩提道。

《普賢行願品》功德極大,即便不能領會其內容,僅從字面上念誦也有很大功德,如果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對其作十法行,這個功德就更大了。所謂十法行,就是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自己讀誦經文)、受持(受納教法,憶持不忘)、開演、諷誦(讀誦經文以便令他人生喜)、思惟、修習。十法行的功德極大。《辯中邊論》中說:「行十法行者,獲福聚無量。」其實,十法行可以說就是聞思修,一方面十法行包括了聞思修——諦聽、思惟、修習,另一方面聞思修也包括了十法行——諦聽是聞,思惟是思,其餘八種法行是修。現在我們上一堂課,基本上具足了十種法行:對聽者來說,具足了諦聽、思惟、書寫(做筆記)等;對講者來說,具足了開演、諷誦等。

這個偈頌說,對《普賢行願品》讀誦、受持、演說,將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這個功德有多大呢?連阿羅漢都說不清楚。阿羅漢的智慧非常廣大,能知道過去未來很多世的事情,但因為這個功德太大了,所以他們也說不清楚。除了聖者阿羅漢,世間的仙人也不知道這個功德有多大。唯有全知的佛陀才知道這個功德有多大,佛陀能準確地說出:某人往昔念過《普賢行願品》,以此功德他多少次轉生天界,在天界擁有何等的相好、智慧、財富、長壽,之後多少次轉生人間,在人間又擁有何等功德……

在藏文譯本中,本偈頌最後說「勿疑惑」。長行文中也說:「莫生疑念,應當諦受。」這是提醒後學者不要對《普賢行願品》的功德產生懷疑。愚者遇到甚深法門時經常產生懷疑,《入大乘論》中說:「鈍智心狹劣,聞則懷驚疑,真是佛子者,能知其甚深。」智慧愚鈍、思想狹隘者聽到《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後確實很容易產生懷疑,只有具足廣大智慧者才會誠信不疑。

學習這個偈頌以後,大家應該發願今生乃至生生世世念誦《普賢行願品》。有些道友在念誦方面很不錯,不管到哪裡都帶著課誦集,每天都念誦非常有加持力的經文。而個別散亂的人沒有任何念誦,外出時什麼法本都不帶,每天非常輕鬆。也許他們是真正的大修行人,法本都裝在光明智慧中了,所以不需要帶很多書,從外在行為也不難看出,他們已經現前了赤裸裸的覺性。對於這種「大修行人」,我們當然應該觀清淨心。但如果是一般的人,每天還是要有念誦功課。

成就一切大願: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如果有人念誦此《普賢行願品》,我(普賢菩薩)說此人以少分善根便能於一念中圓滿一切發願,能令一切眾生所發的清淨大願成就。

只要念誦《普賢行願品》,依靠法性諦實力、諸佛菩薩的加持力,眾生發下的幸福快樂、清淨戒律等各種善願都會輕而易舉實現。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為了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眾生離苦得樂,十方的高僧大德經常通過《普賢行願品》回向,這樣做非常有必要。

發願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大家要重視發願。《文殊根本續》說:「諸法即緣故,住於意樂上,何處發何願,彼等定成就。」(諸法都是建立在緣起上的,而緣起又是建立在意樂上的,不管在什麼地方發了什麼願,這些願必定會成就。)現在發願守持清淨的戒律,來世必定會成為守持清淨戒律者。現在發願通過布施利益眾生,來世也會實現這種發願。如果是願大力大的人,甚至即生就能實現發願。比如你經常猛厲地發願:我要建立一個道場,我要利益很多眾生……雖然你是一個普通人,這些大願後來也會奇蹟般地實現。

今後如果大家到了僧眾聚會的場合,或者到了前輩高僧大德、諸佛菩薩加持過的聖地,或者見到有加持力的佛像、佛塔、佛經,或者拜見大成就者,首先要作一些供水、供燈、供香等供養,然後要鄭重地發願。不能僅僅求一求加持,然後什麼願都不發。當然,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發惡願,否則這些惡願將來也會實現。從歷史上看,很多人就是因為發了惡願,所以後來造下了彌天大罪。

作為大乘行者,發願或者回向必須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且不僅是利益個別眾生,應該是利益一切眾生。以前一個農夫的妻子去世了,他請無相禪師為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後,農夫問:「禪師,我妻子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禪師說:「佛法如慈航普渡,不只你妻子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利益。」農夫不高興地說:「我妻子非常嬌弱,其它眾生也許會佔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把善根只回向給她,不要給其它眾生?」禪師開導農夫:「如果將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就像陽光普照大地,既能利益無量眾生,你妻子也不會有任何損失,這樣何樂而不為呢?」農夫聽後勉強答應了,但又提出一個條件:「我的鄰居姓趙,這個人經常害我,你在回向一切眾生時可不可以把他排除在外?」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既然是一切眾生,哪裡來的排除在外?」農夫聽後一片茫然。很多世間人就是這個農夫的心態,回向善根時希望自己貪執的人多得一點功德,不希望自己討厭的人得到功德,甚至個別沒有真正發起菩提心的大乘行人也是這樣的。這種有親怨分別的回向就是有毒的回向。今後大家在回向善根時最好安住於無緣的境界中,如果做不到這樣,也要想到: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不會將善根只回向給家人親友,更不會排除損害過自己的人。如果回向時真要排除損害過自己的眾生,那一個一個算下來,最後可能剩不下幾個人了。

初學佛者對佛教的道理不太懂,往往以自私或者偏執的想法來回向善根,其實這樣回向所得的功德很小。如果能以廣大心回向善根,比如自己讀誦、思維《普賢行願品》以後,發願讓所有眾生獲得這些善根,尤其是與自己關係不好的眾生獲得這些善根,這樣回向不僅功德很大,而且自己會很快獲得成就。

回嚮往生清淨剎土: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我對《普賢行願品》做了聞思修行等殊勝的法行,由此出生了無邊的殊勝福德,這些福德都回向給沉溺輪迴苦海的眾生,願他們很快往生無量光佛的剎土。

《普賢行願品》的功德無法用世間的語言真實描述,只要念一遍、修一遍《普賢行願品》,都能獲得無量的功德。在漢文譯本中,偈頌和長行文加在一起,整個《普賢行願品》共有五千來字,清涼國師稱其為「小華嚴經」,並說「此經(即《普賢行願品》)文少義豐,實修行之玄樞,乃華嚴之幽鍵」。在漢地,有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功德等同念一遍《華嚴經》的說法。藏文《華嚴經》有四函,最後一函中有《普賢行願品》。以前我去五臺山時花很長時間對照了藏文和漢文的《華嚴經》,由此對《普賢行願品》生起了極大信心。我經常想:即使其他什麼法都不會修,光是每天不斷地念誦《普賢行願品》,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藏地和漢地的很多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說,念《普賢行願品》者臨終絕對會往生極樂世界。長行文中說:「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今天我找到了一本薩迦派某大德造的《普賢行願品講義》。這本講義中說:如果每天念三遍《普賢行願品》,然後在阿彌陀佛像前發願好好行持善法,臨睡覺前修一遍往生法,這個人決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看到這個說法,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很多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普賢行願品》。本煥老和尚直到105歲時,依然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然後念幾十遍《普賢行願品》。薩迦班智達也終生修持《普賢行願品》,據說他曾經用天人的語言宣講過《普賢行願品》。這一世嘎瑪巴用血和墨水混在一起抄寫過《普賢行願品》。本煥老和尚也用血抄寫過《普賢行願品》。這麼多高僧大德都以各種方式串習《普賢行願品》,各位道友就更要好好修持《普賢行願品》了。我相信,只要大家在有生之年如理修持此法,臨終時依靠普賢願王一定會順利往生極樂世界。

法王如意寶生前曾說過:「現在我對什麼都不希求,但對僧眾每天能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卻有強烈的希求心。如果僧眾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賢行願品》,我住在世間也覺得有意義。」我對這個金剛語至今記憶猶新。

但不管怎麼樣,今生能聽到這個法門、看到這個法本,也算是有善緣者。因此,希望大家好好修持《普賢行願品》,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只要不是出於自私自利心和自我宣傳的目的,哪怕有一個聽眾也要傳講此法。《大寶積經》中說:「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邊世界珍寶施諸佛如來,若有菩薩以大悲心為一眾生說四句偈,功德勝彼。」很多人都沒有以無量珍寶供養諸佛的能力,但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弟子,那給他講一遍《普賢行願品》,這個功德就超過供養諸佛了。

好書推薦 :《 幸 好 有 煩 惱 》◆申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最快最速的淨除邪淫業障!
    佛經云:念誦普賢行願品,起一個念頭這麼短的時間內,能淨除一切罪業,圓滿一切功德,獲得一切福聚!戒邪淫之人,選擇念誦普賢行願品的話,能最快最速的淨除邪淫業障,圓滿戒邪淫功德,獲得戒邪淫的成功!普賢行願品,被稱為福報最大的佛經之一!
  • 「普賢行願品」今日念誦一遍功德無量、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 #普賢十忍 】【 #普賢行願品 】※#今日念誦一遍功德無量※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於一切佛法無礙無盡。(1)#音聲忍:菩薩對佛所說一切教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
  • 最殊勝完美的回向文,《普賢行願品》漢藏念誦音頻
    法王如意寶:《普賢行願品》是修積淨土資糧的最勝方便,往生極樂世界的快捷方式,入於聖者境界的要門。此中總集了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的所有大願,它是一切願海中的最勝願,所以又稱為「大願王」,諸大菩薩即依此而發廣大誓願。現在我對什麼都無所需求,然而對於僧眾每天能誦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卻有強烈的希求心。
  • 念誦《普賢行願品》功德不可思議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 《普賢行願品》一心發願修持 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大家都了解,諸佛菩薩之發願聚會活動於一體的,便是普賢菩薩,如果我們期待自身的得償所願完成,就一定要禱告普賢菩薩。《華嚴經》中在宣講《普賢行願品》時,也提及了普賢菩薩的發願人生境界,若能一心禱告普賢菩薩,發過的誓願一定會足以完滿。
  • 《普賢行願品釋》音視頻講記 第09課
    《華嚴經》中說:「若能發起如是大願,則當得見普賢菩薩。」因此,如果我們能發起普賢大願,就能見到普賢菩薩,就能現前普賢菩薩的五種清淨。為什麼所有的眾生都要向普賢菩薩學習呢?因為一般人無法發起像他那樣的大願,也無法以自力實現那樣的大願,所以眾生應該向他學習。很多人學佛前不會發願,學佛後都在按照《普賢行願品》發願,這一點非常好。
  • 讀《普賢行願品》講譯筆記若干
    二,魔障是各種各樣的:有些魔障是看不見的,比如有些非人入於你的心,使你內心逐漸產生惡念,行為也不知不覺往惡法方面轉;有些魔障是能看得見的,比如親朋好友以粗暴或者溫和的言行讓你離開學佛的正道,依靠《普賢行願品》的威力。一切有形無形的魔障都能得以遣除。三,行持普賢行願有什麼出世間果報呢?就是很快獲得佛果。
  • 【索達吉堪布】新的一年念誦《普賢行願品》,年初一最好念的經文、咒語
    新的一年馬上就要來了,希望大家在今天念《普賢行願品》,藏文、漢文都可以。哪怕你不懂其中意思,僅僅聽一遍,也可以帶來無限加持。祝福你智慧無量,身心自在。願這祝福帶走你一年的疲憊,帶給你無上清涼! 多敦華培三敦耶因哲祈願吉祥如意悉圓滿 札西得拉彭森措巴效(1遍,念多3、7、21遍更好)(晨起念誦此日諸願成,臨睡念誦能見善夢境,戰時念誦制勝於諸方,事前念誦倍滿諸所求。
  • 《普賢行願品》中短短2747個字,卻是宇宙的法
    文:如孝法師我們此生和《普賢行願品》結緣,我們只需要誠心地念誦,這叫做「拷貝成佛」。原理就是你本有佛性,所以你就能從《普賢行願品》裡「複印」出佛果。念誦的特別功德——「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一念之間一切都會圓滿。
  • 每天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功德無量!
    每天至少要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以前由於沒有智慧而造的過錯,惡行,以念誦普賢願王的力量一念頃就能消滅。想要清淨罪業,就必須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心念誦《普賢行願品》,如果連信心都沒有,那不可能清淨罪業。不管修什麼善法,菩薩佛陀都能感受得到你的誠心,所以弟子必須具足信心和智慧,有了信心和智慧才能圓滿得到功德。如果缺了信心和智慧,修持任何善法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 《普賢行願品》: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普賢行願品》: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從禮拜至隨順的所有功德,全部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有人想:把所有功德回向一切眾生,自己的功德會減少嗎?不會減少,一切唯心造,功德的大小取決於心量,能回向盡法界虛空界眾生,當下就心包太虛,以此回向所集的大大小小的善根都頓時轉為廣大無盡的善業。下面講的回向發願都是為利眾生,沒有一個是為自己:其實,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法王《勝利道歌》云:"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如果希望長久有利於自己,暫時有利於他人就是竅訣。
  • 普賢行願品(七支供)含義
    一、顯示吉祥:上師三寶是一切世出世間的最勝第一吉祥,能令所造論典永久流傳,吉祥成辦自他二利,所以於最初作此頂禮。《成實論》中云:「三寶最吉祥,故我經初說。」。二、發生信心:最初讚嘆禮敬三寶能令後來的聽聞者對上師三寶生起信心,願意隨順佛法,由此不生疑惑誹謗。
  • 《普賢行願品》 | ​ 菩薩總是修行無倦
    「嚴淨諸剎海」,淨治了器世界的過失,並且善能「解脫一切眾生海」,令他們度脫輪迴邊和寂滅邊的怖畏。「善能分別諸法海」,「以慧眼,別別觀察證悟教法、證法所攝諸法。」「能甚深入智慧海」,「能甚深入」是現證通達,「頓時趣入」無邊的智慧海。
  • 南懷瑾老師: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佛說末世的眾生要想成就圓覺境界,「應當發心」,發什麼心呢?「盡一切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 每天10分鐘念誦《普賢行願品》,獲得身心的平衡與和諧
    一先止後觀——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方法一當我們的心還未經訓練,對《普賢行願品》中每一句話的境界沒有體驗時,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體驗。先不要思維經文的文意,因為一思維就跟不上念誦的調子了。正確的方法是跟著念,先不要思維。我們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心力,沒有修煉過的心是不和諧的,就像小孩端不平一碗水,很容易灑出來一樣。我們經歷了無始劫的生命體,身語意是不平衡、不和諧的。所以生命的技巧是鍛鍊身心的平衡,這也是念誦《普賢行願品》時不思維文意的原因。《普賢行願品》是真心的境界、生命的境界。
  • 【童音版】普賢行願品偈及大願利益(動畫)
    【普賢行願品】動畫版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๑「念《普賢行願品》的人,邪魔外道也是不能摧毀他們。」如《普賢行願品》中說,「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 結行回向(普賢行願品8句精華)
    《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我們做結行回向基本都是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中的精華八句話。聖者文殊師利菩薩具有無盡勇氣與智慧,文殊菩薩證悟了勝義諦的實相,並對世俗諦的一切法都無餘通達,文殊菩薩能以大智大勇,將無數的眾生從輪迴深淵中解救出來。(2)普賢慧行亦復然。普賢菩薩慧行亦復然。普賢菩薩度脫眾生的無比大願大行,我都同樣效仿。(3)我今回向諸善根。如是所有善根皆回向。
  • 什麼是「普賢行」? 附:《普賢菩薩行願品》(全文)
    複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悉皆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
  • 法王如意寶,把《普賢行願品》作為大眾念修的核心課程
    《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益西彭措堪布講解)這時候,普賢菩薩在如來面前宣講了普賢願王的清淨偈頌之後,善財童子踴躍無量,就是歡喜地跳了起來,在場的一切菩薩都生起了大歡喜心。
  • 《普賢行願品》: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
    《普賢行願品》: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深信、讀誦、書寫、受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人,就可以看見自己從極樂世界的蓮花中化生出來。因為極樂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所以沒有父母胎生,而是從蓮花化生。得到阿彌陀佛授記後,經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到十方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世界去,以自己智慧的力量,去隨順眾生,去利益一切眾生。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