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 | ​ 菩薩總是修行無倦

2021-01-07 騰訊網

菩薩總是修行無倦

我們再看文字,「普能嚴淨諸剎海」[1],「嚴淨」,淨治。「嚴淨諸剎海」,淨治了器世界的過失,並且善能「解脫一切眾生海」,令他們度脫輪迴邊和寂滅邊的怖畏。

「善能分別諸法海」「以慧眼,別別觀察證悟教法、證法所攝諸法。」「能甚深入智慧海」,「能甚深入」是現證通達,「頓時趣入」無邊的智慧海。這裡指的是現量證這一方面。

「普能清淨諸行海」「清淨若智資糧,即菩提行;若福資糧,即諸賢行;二中所攝菩薩『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一切菩薩所發的廣大的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興起普賢供雲」,進行供養。然後「修行無倦經劫海」,前面「七種事業」都修行, 「乃至劫海中間」修行(無有厭倦)。這裡指的就是經過像海數量那麼廣無邊的、這樣多的劫中間精進地修行。修什麼?修波羅蜜多、六度。精進就是修行的體性,在這樣多的時間裡進行修行,其特色就是無倦地修行。

這裡講「無倦」,不疲厭、不厭倦,要做到樂此不疲,歡喜地修行。剛才說了,不要說從極喜地開始,從加行道開始已經是非常高興、無倦,到了八地已經無功用轉,不用去造作,道力都會升進。不要說八地,就算是初地的菩薩,由於他的定力,還有菩提心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他積集資糧也是非常的快、非常的多。

不要說聖者菩薩和凡夫菩薩的比較,就是一個凡夫菩薩如果得到禪定發起神通,他一天所做的這些功德可以超過一個沒有神通的菩薩所做的五百年!我們知道,有神通的人去幹事情很快,我們蓋房子蓋好幾年,很多人蓋,要出錢出力,有神通的菩薩蓋房子,不知道石頭等東西從哪裡來的,很快就蓋好了。蓋房子這樣,積集資糧也是一樣。還有在教化眾生的時候,沒有神通、沒有他心通的菩薩有時把舌頭都說爛了,對方耳朵都聽麻了,還沒有把一個人度化。有他心通的菩薩,就知道對方的根器、知道他的想法,然後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說法,甚至不用說法,讓他做一個夢等等就讓他的心意改變,這也是非常的殊勝。

總之就是無倦地修行。當然到了果位的時候,無倦很容易做到,那現在在因位的時候如何做到無倦地修行呢?有人說「因為我在因位,所以我就『有倦』」,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可是,要想得到「無倦」,你不努力地去做,是永遠達不到「無倦」的。但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無倦,我們有倦,那怎麼辦呢?主要是去見修行的功德和不修行的過患。不管是修解脫道的人還是修佛道的人,在修行的時候都要見到修行的的果,希求這個果,比如要厭離現在的生死輪迴,那就要見到生死輪迴的過患,見到修行的功德。

——《普賢行願品講記》宗宙法師

註解:

[1]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善能淨治剎土海,善能解脫有情海,善能觀察諸法海,善能通達於智海,善能清淨諸行海,善能圓滿諸願海,善能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所言「海」者,謂是無邊,無可推算之義。自於彼處當來成佛諸佛土海,善能修治其中器界、情界過失,令得清淨,有如極樂佛淨土等。由三神變,善能解脫諸「有情海」有寂怖畏。善以慧眼,別別觀察證悟教法、證法所攝諸法。善能通達,頓時趣入無量無邊盡所有相廣大智海。言「通達」者,謂能現證。善能清淨若智資糧,即菩提行;若福資糧,即諸賢行;二中所攝菩薩「行海」。言「清淨」者,謂能淨治,不染垢穢。善能圓滿十無數洛叉大願等菩薩願海,善能興起普賢供雲,恆時供養十方佛海。又復於上七種事業,乃至劫海中間無有厭倦,以精進波羅密多力而勤修行。如是八種如海事業,一一剎那修行無闕,此名「畢竟圓滿」十地經中所說菩薩十自在及十力等,為得十地法雲地時主要事業。然其同分,十地以前亦有現者。

系列回顧 |點擊查看

禮敬諸佛的要點是什麼?

禮佛,既積集資糧又懺悔業障

背誦《普賢行願品》頌的好處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這樣的頂禮方式是很殊勝的

什麼是意的禮敬?

念讚頌有哪六種好處?

朝山拜佛如何積累殊勝資糧

供養佛菩薩,一般是怎麼來供養?

為什麼供養佛會獲得極大的果報?

修持供養,從最簡單的下手

擁有人身而不做供養,實在可惜

日常生活中善巧修習供養 獲大福報

讓供養成為一種習慣

普賢十大願之懺悔業障

追悔,是四力懺悔中最主要的一個力

哪些過失你可能犯了還不知道

懺悔得安樂

隨喜的對象是一切眾生

發願每天都作隨喜

隨喜的境要廣,內容要深細

為什麼要請佛住世

「回向眾生及佛道」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修七支供非常重要?

如何在實際中運用七支供

清淨的發願和回向很重要

回向是執著嗎

什麼叫真正的饒益他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背誦《行願品》偈頌,臨終得普賢菩薩攝受

如何依《行願品》的頌去發願往生淨土?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

為什麼說出家身是求菩提最殊勝的身

出家人具有不共的作用

所有一切眾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明知是火宅,菩薩為何還要數數進入?

做事如何才能不出障礙、不中斷?

悉除一切惡道苦 等與一切群生樂

我常隨順諸眾生 盡於未來一切劫

願常面見諸如來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到底在哪裡修行好?

願持諸佛微妙法

菩薩以利他為主,但也要趣求自利成佛

僧寶和佛寶有何區別?

大乘聖者的見佛是什麼樣的?

雖然我們沒有親證見道,但是可以隨喜發願

大乘見道是由大悲心和菩提心攝持之下證空慧

修道深廣汪洋,橫遍十方諸剎如海

四無礙解是什麼意思?

要發願徹底了解佛陀教法的核心內涵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要想徹底了解佛陀言教,不僅僅是見道就能做到的

雖然佛法甚深,但我欲窮其底

要想圓滿地利他,就要圓滿地了知一切法

攝一切劫為一念

因為善巧,所以沒有怖畏

一念見三世

初學者也應樹立高遠的目標

修道位菩薩的嚴淨佛土

八相成道中哪三個是最重要的?

如何降服自內隱微之我慢?

大乘的目標就是要成佛

菩薩成就的大乘無學道就是佛地

修道位的四力是什麼?

修行成就的人,內心都是愉悅的

大乘無學道的八大成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黃帥唱誦:《普賢菩薩行願品》
    代表作有《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楞嚴一笑》、《聽鍾》等,其作品曲風厲澈、意遠清曠。 普賢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也是華嚴三聖之一。《普賢行願品》,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原為唐三藏般若譯《四十華嚴》標題,後專指其最後一卷。此經講說普賢菩薩所修十大行願,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歸宿,傳誦甚廣,列為《淨土四經(五經)》之一。
  • 最殊勝完美的回向文,《普賢行願品》漢藏念誦音頻
    高僧大德非常重視《普賢行願品》
  • 什麼是「普賢行」? 附:《普賢菩薩行願品》(全文)
    「十方如來教其弟子」,只要這個弟子具足菩薩種性,這個菩薩一定教他,一定要修學普賢行。這個「普賢行」我們講一下。普賢我們前面說過,體性周遍、隨緣成德。這個普賢行,當然最有代表性的是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乃至於普皆回向。「普賢行」的一個特點,簡單地講就是時空無盡。
  •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令一切眾生所發的清淨大願成就
    同樣,如果現在按照《普賢行願品》發願,當我們的境界越來越高的時候,願文的內容就能在自己的境界中現前。很多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說,《普賢行願品》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勝發願文,所有諸佛菩薩的發願都可以包括在其中。法王如意寶生前曾說過:「現在我對什麼都不希求,但對僧眾每天能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卻有強烈的希求心。
  • 《普賢行願品》一心發願修持 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藏傳佛教中,從沒有據說有普賢菩薩的活佛,但在漢傳佛家中,在歷史上確有普賢菩薩的轉世。我們在那樣的大德眼前也罷,或是在普賢菩薩的像眼前也罷,應當常常那樣發願,這就是行持《普賢行願品》。一段時間益西堪布也會給大家傳講《普賢行願品》,那時候大伙兒便會搞清楚,那樣的發願十分關鍵。
  • 法王如意寶,把《普賢行願品》作為大眾念修的核心課程
    《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益西彭措堪布講解)這時候,普賢菩薩在如來面前宣講了普賢願王的清淨偈頌之後,善財童子踴躍無量,就是歡喜地跳了起來,在場的一切菩薩都生起了大歡喜心。
  • 每天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功德無量!
    每天至少要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以前由於沒有智慧而造的過錯,惡行,以念誦普賢願王的力量一念頃就能消滅。想要清淨罪業,就必須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心念誦《普賢行願品》,如果連信心都沒有,那不可能清淨罪業。不管修什麼善法,菩薩佛陀都能感受得到你的誠心,所以弟子必須具足信心和智慧,有了信心和智慧才能圓滿得到功德。如果缺了信心和智慧,修持任何善法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 結行回向(普賢行願品8句精華)
    《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我們做結行回向基本都是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中的精華八句話。普賢菩薩很多人可能會疑惑不解,回向文很多,為什麼偏偏要用《普賢行願品》中的八句精華做回向?現在解釋這八句話的含義。(1)文殊師利勇猛智。文殊菩薩無盡勇猛智。
  • 「普賢行願品」今日念誦一遍功德無量、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 #普賢十忍 】【 #普賢行願品 】※#今日念誦一遍功德無量※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於一切佛法無礙無盡。(1)#音聲忍:菩薩對佛所說一切教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
  • 今天是普賢菩薩的生日 普賢菩薩行願品_索達吉堪布領唱
  • 讀《普賢行願品》講譯筆記若干
    二,魔障是各種各樣的:有些魔障是看不見的,比如有些非人入於你的心,使你內心逐漸產生惡念,行為也不知不覺往惡法方面轉;有些魔障是能看得見的,比如親朋好友以粗暴或者溫和的言行讓你離開學佛的正道,依靠《普賢行願品》的威力。一切有形無形的魔障都能得以遣除。三,行持普賢行願有什麼出世間果報呢?就是很快獲得佛果。
  • 《普賢行願品釋》音視頻講記 第09課
    《華嚴經》中說:「若能發起如是大願,則當得見普賢菩薩。」因此,如果我們能發起普賢大願,就能見到普賢菩薩,就能現前普賢菩薩的五種清淨。為什麼所有的眾生都要向普賢菩薩學習呢?因為一般人無法發起像他那樣的大願,也無法以自力實現那樣的大願,所以眾生應該向他學習。很多人學佛前不會發願,學佛後都在按照《普賢行願品》發願,這一點非常好。
  • 念誦《普賢行願品》功德不可思議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 南懷瑾老師: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很大,沒有邊際,假如這麼大的虛空有邊際有窮盡的話,我救眾生的願力比虛空還要大。地藏王菩薩就是走普賢行願品的路線,「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注意!學佛的目的不只是自己要成佛,所有一切眾生都要讓他成佛。大乘佛法是先利他,再利己。
  • 《普賢行願品》: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功德無量
    《普賢行願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假如讓十方虛空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充滿極微小的微塵,這麼多微塵數量的一切世界,充滿最勝妙的七種珍寶和人天最殊勝的安樂。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他們全部都布施給我們所認知惡一切世界中的眾生,或是供養一切世界中的諸佛菩薩。
  • 《普賢行願品》5: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
    《普賢行願品》: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問:眾生與佛相差懸殊,為何隨順眾生諸佛即歡喜呢?答:因為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本體,看到眾生顛沛流離、迷茫無助,而起了慈悲之心,因為此慈悲心而生起救度所有痛苦眾生的菩提心,因為菩提心而成就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菩薩智慧花果。
  • 普賢菩薩行願品
    編者按:《普賢菩薩行願品》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 念《普賢行願品》回向比較圓滿
    現在的事物,本來可以被擁有者獨享,但他卻捨不得,而願與九個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義也與此類似。人們在行善時所造的善根,能夠獲得善報,但大乘的修行人卻不能獨自享受此善果,二是將它分給普天下所有眾生,這就是回向的內涵。回向有兩種,一是有毒的回向,一是無毒的回向。1、有毒回向:有執著的回向。
  • 誦經—學本煥長老大乘願 深圳弘法寺舉行共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學本煥長老大乘願 深圳弘法寺舉行共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委託,首座印定法師領眾主法,帶領四眾弟子一齊恭誦《普賢行願品》,祈願本煥長老乘願再來,廣渡有情。本煥長老和《普賢行願品》之間有段不可思議的因緣。當年本老在五臺山修行,每日誦讀《普賢行願品》,為佛大願所感,效法佛祖,刺血為墨,抄經二十卷,這其中就有這部《普賢行願品》。時值戰亂,血經散落,杳不可得。
  • 《普賢行願品講記》:該怎樣拜佛
    摘自:濟群法師 著 《普賢行願品講記》 民族出版社 2001年3月 閱讀提示:這本《學佛者的信念》一書,是閩南佛學院濟群法師受河北趙縣柏林禪寺淨慧法師的邀請,於一九九六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法會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