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總喜歡一些不健康食品,比如沈宏非摯愛漢堡和三明治。他說:全世界各民族都有把主食和副食,「菜」和「飯」捆綁在一起的食品形態,而且很能反映其民族性。「如果把三明治或漢堡比做三件套的西服;中式的包子、餃子就是渾然一體的長袍;相比之下,一身短打的壽司則接近於全裸了。」
這話說得很妙,仁者見仁。憤青們會擊節讚嘆:不帶髒字黑了島國一道;愛日料的吃貨們會深以為然:要的就是這個不事雕琢原味呈現;但內心戲最複雜的也許是那些效法日本文化者,比如,韓國。
生性情感張揚外露的韓國人,總覺得日本是一個疏離感很強的國家。韓國漫畫家李元馥《漫畫韓國》裡對韓日文化有著精彩的對比:韓國人喜歡聚會喝酒談感情,見面握手擁抱是常事,而在日本則是遠遠地點頭鞠躬。人與人、人與物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他們表示出敬意的最佳方式。過於親近的接觸,被視為越界,更不會介入對方的私密生活,遠觀即可。
當然,將韓式紫菜包飯和日本壽司相比,也能看見這種民族性上的差異。作為殖民時期傳入的食物,紫菜包飯當然借鑑了許多壽司的手法,紫菜鋪平、米飯壓實、放上色澤靚麗的配菜,捲起來,切小段,就是漂亮的小食了。
但作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了兩千多年的地方,當然不會全盤照搬島國的內容,說不定還會被韓國人們嗤為「窮講究」:比如正宗的壽司飯,要把糯米和米以1:5的比例搭配進行蒸製,然後再將米飯和壽司醋以6:1的比例攪在一起,這還不算壽司醋複雜的調製過程,到了韓國,能省的都省了,大米蒸熟壓實即可,過程中加點芝麻油,就算是莫大的認真對待了;壽司需要搭配芥末、醬油食用,怎麼蘸、蘸多少、哪個角度蘸,都是學問;而紫菜包飯只要一碗蛋花湯就著吃就行,蘸料是什麼?不知道;最重要的是,壽司的食材選取、搭配被日本人發揮成了一門藝術,握壽司、卷壽司、押壽司,紫菜成了可有可無的,為整體味道塑形的組成部分,而紫菜包飯裡的紫菜,儼然成了這道小吃的主角,至於配菜,火腿、煎蛋、胡蘿蔔,信手拈來,什麼都能用。
其實,同為高句麗的後裔、同為日據殖民過的地方,中國的東北也有不少紫菜包飯。我曾經在瀋陽街頭吃過一頓極奔放的紫菜包飯:老闆兼廚師熱情地稱了兩斤滷牛腱子肉,又取來蛋黃、肉鬆、玉米粒、泡菜,一起鋪在紫菜和米飯上,最後還加上一大塊芝士。我一口氣吃了六條,不像日料店裡淺嘗則止的幾枚!吃得滿嘴流油,充滿了小時候在街頭大啖羊肉串的感覺。
最近黃小廚版的《深夜食堂》正火,被罵也好,被捧也好,說白了也是國人解讀日本文化的一種方式。在極其注重儀式感的日本,做飯吃飯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重新來看日本版本的那種淡然的溫情,欲說還休的克制,是建立在整個日本社會文化之上的,如果你曾經也被獨自穿過東京的人潮洶湧後的孤寂擊中過,你一定會懂。
再來看韓版《深夜食堂》,第一集就是「烤年糕包紫菜」——用鐵絲網烤得焦香的年糕,包裹調味紫菜片,一起送入口。和紫菜包飯一樣,追求的只是筋道的澱粉食品和鬆脆的紫菜的混合口感,這才是正宗的韓式風情,嗯,這一定很香很墊飢。至於深邃的飲食文化,統統見鬼去吧。
(本文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Guess you like
猜 你 喜 歡
說到皮脆肉酥,就屬北京烤鴨的爸爸
酒蒸文蛤的夏夜,恰逢其時的美好
粗鄙何妨,好吃就行
歡迎添加魏水華個人微信
長按上方二維碼添加
書齋裡的飲饌雜談 舌尖上的藝文景觀
轉發是最好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