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幽夢影》:寓教化於詼諧

2021-02-08 善本古籍

清代康熙年間張潮撰寫的《幽夢影》,是一部語錄體裁類的筆記小品。讀了此書,就會聯想到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而《世說新語》正是一部以魏晉人物的逸聞軼事為背景的筆記小說,旨在立德,流傳廣遠。《幽夢影》內容豐厚,審視邃密,筆鋒犀利,文採炳蔚,經久以來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與推崇。它所散發出來的如夢如幻的魅力,以致楊復吉在《幽夢影·跋》中言道:「書名曰『夢』曰『影』,蓋取六如之義。」


作為文字體裁的一種,語錄式文體的肇端,有學者認為,可以追溯到《論語》,待至明末清初,融入魏晉清言的某些特徵而獲得新的發展,從而一掃道學氣繼而延續至今。故而石龐在《幽夢影·序》中放言:「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幽夢影》一書,語錄體條文計有二百一十九條,略舉其類別,則有人生、品格、修身、養性、友情、萬象、乃至讀書與文學等方面。書中對人生和自然界的體驗及感悟的表白,可謂筆點意至而令人為之凝思。書中不論談文說詩、世態人情、生活意境、格致處世、風花雪月等各個層面,看將起來雖似信筆點出,實則深含人生萬象的情趣與況味,若能細膩地領受其內涵意蘊,即可獲取難得的心靈憬悟。有鑑於此,當可認為此書乃係匯集別具一格的箴言妙語之大成。


《幽夢影》一書,文字簡明精練,格調別趣清新。正襟危坐,邊讀邊思,如啜一口香茗而回味無窮。其書的藝術特色在於想像力豐富多彩,讀後則不禁聯想翩翩愛不釋手;而在修辭手法上則是善用排比和對偶的技巧,讀後深感眼前即刻呈現一片美景而不勝收。


今擇其片斷加以賞析,並不揣譾陋地將其心得付諸文字以作立照:


一、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如從理想角度期盼,月不被雲層遮蓋,怒放光芒;書不被蛀蟲侵蝕,雖舊猶新;花不被風雨摧殘,芳香如故;才子才華永葆,佳人芳顏永駐。所有這些,當然是完美無缺,最佳境界。而這可能嗎?故而妙稱菩薩心腸。但從另一角度講,倘若人人都有一點菩薩心腸,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美好啊!


二、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這樣的文字對仗,別開生面。花與蝶、山與泉、石與苔、水與藻、喬木與藤蘿,乃天造地設的自然現象,對偶用之,即可為「人不可以無癖」作了巧妙的鋪墊。須知人人皆有癖好,似乎生而有之。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然而身處當今時代,人的個性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作為個性的一個表徵,癖好雖無關輕重,但具有某種癖好卻能映襯個性特徵而顯得更加鮮明。


三、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讀傳奇小說。


以書為鑑,誠乃交友之道又一說。由此引申,能否斷言一個人的生活之旅就是一部豐富多彩的無字之書?如將讀書與交友之間的互動連在一起加以領悟,不能不對上述四句入木三分的比喻而拍手叫好。誠然,人,不能不讀書;人,不能不交友。讀書交友,所求的就是一個「學」字,而交友之道亦即在於斯也。


四、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從字面上不難看出,人品需要達到詩一樣的韻味特質,才能被人詠頌;物品需要達到畫一樣的美感適用,才能被人鍾愛。而其言的啟示之意也可能在於:不論是人抑或是物,畢生追求的應該是一種理想境界。


五、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此句充滿著詩一般的格調,有理有情,一進眼帘,即令人久久不能忘懷。一年之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欣欣向榮,這是大自然的本色。故在張潮心中,這就是春天的本懷。然而,人世間又早已賞悟了春華秋實的景觀,西陸降臨,天高雲淡,北雁南飛,豐收在望。故在張潮心中,則油然而生了難以言明的另一種別調。


六、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此則文字源自《莊子·齊物論》,原論闡釋宇宙萬物混同之要義,夢中的人與物,難分難解。幸與不幸,深具哲理。在張潮看來,大千世界,紅塵紛擾,名韁利鎖,重重束縛,哪有蝴蝶那樣地飛來飛去的自由自在?!故而道出幸與不幸之間的互換。誠可謂「莊生曉夢迷蝴蝶」,良有以也。


七、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初月降得太快,滿月升得太晚,月盈月虧,乃自然法則。自古以來,仰望天穹之上的明月,美好的遐想聯袂而生,神話傳說綿延不絕,歷代文人雅士付諸筆端流傳下來的詠月篇什,更是不勝枚舉。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個人對待其一生不可避免的缺憾,恐亦復如此,當不必為此而過度傷懷。


八、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書籍乃集知識大成於一體的寶庫,而讀書就是探取寶庫為己所用的一個過程。張潮就此依照讀書人的年序給出三個巧妙的比喻,誠有畫龍點睛之效。三個比喻,講的就是讀書的三個境界。少年讀書,不求甚解,懵懂中仰望一輪明月,但對月之光華,領悟不多,只縫中觀月而已;中年讀書,力求其解,舉一反三,仰觀月輪而能享其光華,猶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不僅甚解其意,且能超越書之立意,恰如高臺賞月,玩味意長。然回首凝思,一言以蔽之,人生閱歷之深淺與讀書所得之深淺,乃相輔相成,取巧之念,豈能存焉?!


九、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面對貧與富、生與死而發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可謂古今人皆有之。但求做到與其不義而富,不如清貧而安守節操,正如《論語·述而》所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憂人生之難,不若做到安身立命而樂天,正如範仲淹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古人如斯告誡,彌足珍貴也。


十、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讀到這個命題,不僅想起了愛因斯坦對「什麼是相對論」的提問所給出的那個既通俗而又幽默的回答。可以說,雨之為物,對人世間之益之助,中外古今訴諸筆端的讚美之詞可謂多矣哉。然作另一想,整日價淅瀝不斷的細雨,也夠煩人的。若辯證地揣摩人們的心理,恰如短句所言的晝短夜長。這是通過自然現象在人們心理中的一個內在反映,道出了人生之旅的一些無可奈何的境地。


十一、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萱草者,人們心靈中的「忘憂草」是也。吟誦此花,即乃罹憂者的一種精神寄託。憂者能自解,他憂者又能互相助解,果若人人如此,則和諧無間矣。至於杜鵑,或曰子規,恰與助人排憂的萱草相反,啼聲悽涼,聞之即生哀愁,故世有子規啼血之說。歷代詩人的筆下,凡對悽楚哀怨等情愫的描述,無不以杜鵑子規為例成詩而流傳後世。


十二、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舔,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以人體五宮生理現象作為比喻,意在闡釋一個人修身養性之道。耳不僅能聽到別人的聲音,也能聽到自己的聲音。這就是說,別人對自己發出之聲,不可能都是溢美之詞,若能虛心傾聽別人的忠告,不啻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改正錯誤,完善自我;至於耳能自聞其聲,顯然是告誡人們要對自己發出的聲音負責,以判斷其言妥當乎抑或失察乎。


十三、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有關文學史籍時有評述,認為晚明時期學術界湧現出了一種崇真重情的思潮。就「情」的廣義而言,張潮繼承了這種思潮而認為,只有痴於情才能達到情的極致。當然,這裡的所指的「痴」,不是痴迷,而是痴智。對此認知,歷代傳世名著,讀者如痴如醉,可為佐證。至於才何以兼乎趣?其潛臺詞似有另一說。蓋「才」之內涵,雖無歧義,但也見仁見智。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如能讓讀者感受到詼諧妙趣伴隨著主題而逐一呈現,其展示的才華方能達到極致的境界。


十四、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每當人與書結緣,遂產生收藏、瀏覽、攻讀、吸收和牢記等幾個環節。此段文字,幽默地就每一環節的難度遞增而給出作者自己的見解。將書購之,但束之高閣,待以塵封,則失去了藏書之本意;將書閱之,但走馬看花,不求甚解;則浪費了美好的時光。顯然,這都是讀書人必須摒棄的不良陋習。讀書之難,在於先理解再領悟繼而吸收而為己用,否則,讀了再多的書,恐亦枉然。婦孺皆知的紙上談兵這個典故,應是最好的註腳。學以致用,乃是讀書的根本。


十五、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又一則妙趣的比喻。試想,案頭上諸多錦繡文匯篇章,無不呈現著多種多樣的體裁和各色各樣的風格,足令主人從容選擇,從而獲得不同的益處。而這,豈不正是如同窗外山山水水的秀麗景色給自己帶來欣喜無比的感官享受一般!反之亦然。


十六、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真率誰知,合受煙霞共養。


舉凡與風流二字結緣的詞藻,諸如風流瀟灑、風流儒雅、風流倜儻等所顯示的出來的內在表徵,無不受到人們的羨而賞之。然若反之,自命風流者,輕薄在外,只能得到花鳥的趨奉陪伴而孤芳自賞。直爽而誠懇的率真品格,了無心機而令人尊崇。然若反之,老於城府而自我標榜真率者,只能與飄忽不定的雲霞為伍共處而交不上知心的朋友。


十七、涉獵雖曰無用,猶勝於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於不識時務。


讀書之道的論述,古往今來可謂多矣哉。應該說,讀書廣而不精,不求其解,誠乃大忌。而博覽群書,雖不能學有所長,但亦可略達古今,陶冶情操。至於為人之道,清高固然值得讚許,但不能抱殘守缺而故步自封,否則便是所謂的不識時務而令人敬而遠之。


十八、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生活體驗早已告訴人們,讀書學習與生活實際,具有交匯融合相互印證的特徵。在善讀者的心目中,山水、棋酒、花月等各類客觀事物,無處不是書籍也。反之亦然,在善遊者的心目中,面對書史、詩酒、花月等,無處不是山水也。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乃相輔相成也。


十九、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馮夢龍《情史·序》中有言:「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環相生。」道出了「人為天地心,心生萬物」之真諦。由此張潮認為,廣義上的這個「情」字,維繫了世界萬物。至於廣義上的這個「才」字,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的智力本能與體力本能的一個表徵,故而說粉飾乾坤。由此引申,如果人人培育情商獻上一份愛,人人培養才能獻上一份力,世界將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十、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


嘗雲,欲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由此著眼,故有斯言。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事事去趕風頭,反而會一事無成。如若旁眼冷對眾人之忙而去顧及其他方面,將定有所成。治學亦復如此,顯學旺盛,若炒之再炒,或恐了無新意,而忙於冷僻課題,或恐會有斬獲。世上之事,亦恐向來如此耳!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相關焦點

  • 林語堂「數十年間孜孜不倦推介」的《幽夢影》,到底魅力在哪兒?
    林語堂把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浮生六記》《蘭亭集序》《幽夢影》等等著作翻譯成英語,為推廣中國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漢英譯的作品中,林語堂認為《幽夢影》的作者張潮是極能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特質的,因此,他在"數十年間孜孜不倦地推介《幽夢影》這部書",向世人介紹才華橫溢的張潮。
  • 千古奇書《幽夢影》原文、譯文:字字珠璣,句句錦繡,撼人心胸,點石成金
    請放心關注                                                                                                         《幽夢影
  • 浮生如寄,一夢幽影——評張潮《幽夢影》
    比張岱和陳繼儒晚半個世紀多的張潮亦復如是,所著《幽夢影》,是夢中囈語——自己的身世,只是這大夢中的一縷幽影,隨風搖擺,尋尋覓覓,卻一如既往地,了無覓處。好客的聾人與《小窗幽記》相比,《幽夢影》純是情趣的表露,其文泠然如清泉出澗,澄然如碧潭映月,蕭散之中,更見風神。
  • 千古奇書《幽夢影》佳句10則:世間風雅,皆因於此,值得閱讀!
    《幽夢影》是一部絕妙的奇書,是一部清新可愛的隨筆。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幽人夢境,為色為空,不是不說是《幽夢影》最獨家的特色。
  • 張潮:幽夢影(節選)
    此篇選自清代才子漲潮所著《幽夢影》。《幽夢影》好在有趣與熱鬧。有趣,源自作者的才華;熱鬧,則源自好友的唱和。
  • 《幽夢影》全文 評註
    比張岱和陳繼儒晚半個世紀多的張潮亦復如是,所著《幽夢影》,是夢中囈語——自己的身世,只是這大夢中的一縷幽影,隨風搖擺,尋尋覓覓,卻一如既往地,了無覓處。好客的聾人與《小窗幽記》相比,《幽夢影》純是情趣的表露,其文泠然如清泉出澗,澄然如碧潭映月,蕭散之中,更見風神。
  • 《幽夢影》: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真美
    歌詞中的「幽」字、「夢」字恰與《幽夢影》的書名相合,而「平平淡淡」二字,更可以點出《幽夢影》的特色。 《幽夢影》的作者張潮,字山來,號心齋,別署心齋居士。「心齋」一詞出自《莊子》:「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齋」原指祭祀時不飲酒吃肉的禁忌,莊子則進一步將之引申為修道時不涉入成見的境界。不飲酒吃肉,口中自然淡;不涉入成見,心中也自然淡。
  • 張潮:《幽夢影》
    我現在知道應該怎麼回答她了,我應該推薦她讀張潮的《幽夢影》和沈復的《浮生六記》;再告訴她兩句話,一句民國梁實秋的:「閒暇處才是生活」;一句清人項廷紀的:「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梁實秋和項廷紀的話,都說得挺好,張潮和沈復,也都做得挺好。生活是什麼?就是那一點閒暇,那一點看似無益的情趣嘛。
  • 白雪落梅花---讀《幽夢影》
    那本書一直放在枕邊,靜夜裡,點亮一盞燈火翻開它。《幽夢影》中這樣寫道:「春聽鳥鳴,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幾百年前張潮就在四季輪迴中聽天籟之音,他說,這樣才是不虛此生。可是,我們置身喧鬧浮躁的塵世間,有多少春夏秋冬,沒有停下匆匆的步履,傾聽落雪的聲音,細聽鳥鳴與蟲聲了?他寫過「凡聲皆宜遠聽,唯聽琴則遠近皆宜」。他寫鳥兒的歡唱,秋蟲的低吟,雪落寒窗,雨打芭蕉。世間一切美好的聲音都被他寫盡了。
  • 書作自鑑|行書 張潮《幽夢影》句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有一段十分精妙的話:「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平時我們所說的五福「福、祿、壽、禧、財」,未免俗氣了些。而張潮的這五福,涉及讀書、助人、著述、修身、交友等,以此為福分,無疑清雅高遠,是一股正能量。
  • 幽夢影
  • 《幽夢影》|古人眼中的自然與人生
    《幽夢影》善於運用比喻、借喻、對比、排比等手法,充滿對自然和人生的想像和感悟。再比如:「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這些句子通過對自然一景一物的領悟、聯想和類比,將生活中的點滴美感、對自然與人生應有的態度等,具象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 古代奇文《幽夢影》經典名句,美到令人心醉的人生智慧,推薦品讀
    《幽夢影》為清代張潮著,主要著眼於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
  • 最新早安心語精緻短句,簡單有韻味,適合早上品讀!
    最新早安心語精緻短句,簡單有韻味,適合早上品讀!1、外面的世界,總是紛紛擾擾,若你不開心,則一切都是煩惱。與壞心情說再見,好心情才會來到,嶄新的一天,快樂起來!早安!2、超過別人一點點,別人就會嫉妒你;超過別人一大截,別人就會羨慕你。早安!
  • 兩隻貓的詼諧二重唱
    《貓之二重唱》是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頗具特色的作品,全曲以「喵喵」的貓叫為歌詞,無既定意義,因其童真詼諧的唱段成為了童聲合唱領域著名的表演曲目。《貓之二重唱》,英文簡稱「Cat Duet」,原曲名「Duetto Buffo Di Due Gatti」,英譯為(Comic Duet for Two Cats)或(humorous duet for two cats),意思是「兩隻貓的詼諧二重唱」。本視頻是巴黎木十字童聲合唱團在韓國首爾的表演,兩個孩子配合得天衣無縫。
  • 幽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幽默詼諧,親和力與人氣飆升
    幽默詼諧,親和力與人氣飆升幽默以及幽默所產生的笑能夠縮短表達者和接受者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人們的敵意,產生一種親和力。幽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誰都想幽默,可譁眾取寵是不行的,那只會適得其反。況且,能讓人笑還不是關鍵,問題是要把它用對地方,不能亂幽默。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丨品讀唐代韓愈詩詞:走進長安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丨品讀唐代韓愈詩詞:走進長安 2020-03-10 0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太監阿醜演戲揭時弊,詼諧警示天子
    小太監多次排演詼諧滑稽的戲劇,以宛轉的方式揭露時弊。天子看懂了他的戲,逐漸疏遠了奸臣……明憲宗時期,有一位詼諧風趣的太監,《明史》沒有記載他的名字,只稱他為「小中官阿醜」。中官就是太監的意思。阿醜善於表演滑稽詼諧的雜劇,曾多次藉由演戲諷諫皇帝,頗有漢朝東方朔的風範。奸臣汪直擅權 權欲燻天
  • 杜牧詼諧風趣的一首詩,難忘的景象,令人神往
    唐代詩人杜牧就寫過一首詩,細細品味,就感覺十分的詼諧風趣。寄揚州韓綽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唐文宗大和年間,杜牧曾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裡做一個文員,和當時同在幕府擔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揚州是當時很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