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虎哥
相信這幾天有不少老鐵都看到這一條新聞了,說是我軍在邊境地區24小時循環播放神曲「我在印度玩泥巴」,這一則消息也著實是讓國內廣大網友們爆笑不已。
其實這一首神曲的正式名稱並不叫做我在東北玩泥巴,而是印度著名歌手達雷爾·馬哈帝演唱的《Tunak Tunak Tun》,人家其實是正兒八經的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國民神曲,我軍還真沒放錯。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搞笑的中文歌名,也是因為其直接音譯過來的歌詞有這麼一句,當年直接火遍網絡。
當然了,我們這邊網絡上是歡快的飛起,印度那邊就懵逼了,比如就有一位印度主持人憤憤的發問,「為啥中國人要放旁遮普歌曲??」有些印度網友猜測,可能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有可能是給自己減壓,甚至還有印度網友猜測是不是對面害怕了?當然了,也有比較正經的印度媒體分析,這就是對面的一種心理戰術,因為在58年前的那場戰爭之前也曾經放過印度歌曲。
關於心理戰放歌,其實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比較熟悉了,在我國的歷史上,最早用這麼一招的還是當年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在楚漢爭霸時期,項羽率領的出國軍隊被劉邦的漢軍包圍,但是仍然沒有堅持抵抗不投降。於是劉邦就想出了一個法子,用來瓦解楚軍的戰鬥力,那就是讓自己的軍隊對著被圍的楚軍唱楚國的民謠。
當項羽聽到外面的漢軍軍營中傳來楚歌后,以為自己的老家已經被劉邦攻佔,於是失去了抵抗之心,楚國士兵在聽到楚歌之後更加不堪,皆因因思念家鄉而士氣低落,落淚潰逃,楚軍被漢軍擊敗,因此後來才有了四面楚歌這個成語。
像這種利用聲音進行的心理戰其實也很常見,比如二戰時期,各交戰國彼此也都採用過「聲音攻勢」。就拿日本來說,二戰後期面對著日益膠著的戰事,日本東京廣播電臺就打算和美軍來一場心理戰,用於攻破美國大兵的心理防線。
為此他們專門招聘了一批聲音甜美的女播音員,代號東京玫瑰,每天向太平洋上的美軍發送廣播,試圖用聲音勾起美國大兵的思鄉之情,以及厭戰情緒。不過很可惜,東京玫瑰的廣播並沒有達成日本想要的結果,反而還讓美國大兵迷戀上了這些東京玫瑰的甜美嗓音,許多美國大兵都想看一看這些聲音背後的女播音員到底長什麼樣子
而美軍自己在心理戰方面也堪稱大神,海灣戰爭時期,美軍就有專門的心理戰部隊執行瓦解敵人心理防線的任務,當時的美軍心理戰部隊專門配備了心理戰宣傳材料編寫分隊,印刷廠,電臺和無線電播音站。其印刷廠一晝夜可印刷700-2800萬頁傳單,而播音站則可用中波和短波在150公裡範圍內播音。
除此之外,美軍甚至還專門裝備了由c130運輸機改裝而來的心理戰飛機,用於轉播無線電臺和電視臺的節目。還有一些專門針對外國聽眾和觀眾製作的電視或廣播節目。在海灣戰爭中,為了策反伊拉克民眾,美國使用電子戰器材專門壓制伊拉克國家電臺「伊拉克之聲」的播音,使伊拉克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難以利用廣播和電視向自己的軍民通告有關前線作戰和國家形勢的新聞和情況,只能單方面收聽由美軍播出的心理戰宣傳內容,可以說是相當專業。
言歸正傳,在虎哥看來啊,這一次我軍在邊境播放這一首印度神曲,還真的很難說是一種心理戰手段,搞不好是嘲諷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