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文結構化思考:注意力、事物、事物的上文及下文、框架、系統

2020-12-26 認知框架

溫馨提醒,此文訂正於2020-12-23。這個專欄要探討的只有三個字:上下文,準確一點要什麼說呢?上下文結構化思考。當然探討上下文之時,你要搞清楚是關於什麼的上下文,你眼睛裡要盯著或瞄準著一個事物。上下文就是要針對你所對準的這個事物來講的,事物自身是啥,這個事物的上文是啥,這個事物的下文是啥。上下文所對立的其實就是局部,自己隔離了事物的上文,也隔離了事物的下文,隔離了事物的上下文去思考事物,最後的結果只能是碎片化!局部化的那種思考!

注意力雖然最初瞄準的是某個事物,但是光瞄準這個事物是不行的,還要轉移注意力,看看它的上文,看看它的下文。再回過頭看看事物。

駕馭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在事物上,分配在事物的上文,分配在事物的下文,就是為了看清楚事物的整體、事物的全貌!而這個整體、這個全貌,個人用框架來闡述!框架就是一下子讓你看清楚事物及上下文的各個部分!避免陷於各個局部而不自知!避免自己糾纏於各個局部!

框架是從事物的上下文之中設計出來的,有了框架,其實就為所思考的事物及上下文構建了一個更大的系統模型,框架銜接了事物及上下文之中的各個要素而輸出了一個更大的系統模型!

相關焦點

  • 框架限制下去思考系統,採取框架內隨手可得的資源去輸出一個系統
    對於系統,個人採取框架的視角去理解系統,就是設計一個框架來把一些要素組織起來並實現一定的功能的事物就是系統了。這樣去理解去系統還只是站在物的視角去思考系統,如果加入了人的視角,其實就是加入了」目的「的視角,一個人去設計一個系統,讓這個系統實現一定的功能,這個功能是為了實現【某個人或某些人的】目的。你設計一個」空調系統「,功能呢?是為了調節房間空氣的溫度;目的呢?是為了舒適地呆在房間裡。冬天太冷,夏天太熱!
  • 深度學習中的注意力機制(三)
    Attention源於人類視覺系統,當人類觀察外界事物的時候,一般不會把事物當成一個整體去看,往往傾向於根據需要選擇性的去獲取被觀察事物的某些重要部分,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時,往往先Attend到這個人的臉,然後再把不同區域的信息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對被觀察事物的整體印象。
  • 2011年公務員結構化面試輔導:結構化面試技巧
    第二章 結構化面試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生在做好了各項面試準備,掌握了面試需要的基本知識之後,面試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對面試技巧的靈活運用可以使面試之「器」更加鋒利,有助於考生把自己的能力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為其整個面試過程錦上添花。
  • 結構化數據,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本文著重提及的結構化數據則是指數據點之間具有清晰的、可定義的關係,並包含一個預定義的模型的數據(如圖 1 所示)。看起來結構化數據應該更容易處理,而基於機器學習的特性(特徵提取),大家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對文本這類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好像對於結構化數據的處理過去都不怎麼熱門。
  • 產品經理面試,為什麼被說「缺少結構化思維」?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很多需求,需要對其理解判斷以及解決,所以產品經理要有結構化思維,對項目進行有層次的思考;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產品經理關於「缺少結構化思維」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A同學參加產品經理面試,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加上面試緊張,面試中沒有展現出個人優勢,結果沒通過;問了HR原因,反饋說是「缺少結構化思維」。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的作者周國元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系統化地從理論、實踐等方面介紹介紹結構化思維,最終匯集此書。書中方法論和案例相結合,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複雜的概念簡單化,便於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結構化戰略思維,進而實現自身思維升級。
  • 量子技術的應用是一個新興事物
    是因為他可以量子存儲數據,量子傳輸數據,量子通信,這都是信息領域當中的新奇玩意兒,所以,量子技術的應用確實是一個新興事物。量子技術研究必須還得退到經典力學框架下去思考。很多人擔心在量子信息學中量子密碼學的不發達,質疑量子通信發展的潛力。其實正如alphago在圍棋領域發展的不佳一樣,量子通信並不是一個應用量子算法和經典算法相結合的領域,研究量子通信的大部分人和機構對量子算法的掌握都是在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領域,密碼學也有很多人深耕於經典密碼學。而且密碼學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跟量子算法不沾邊。
  • 《奇葩說》憑什麼你認為犧牲小事物成就更宏大的事物就正確呢?
    可是看到大家的辯論我覺得反方李誕的論點中有一個我非常贊同,他最後說:「憑什麼大家都覺得犧牲小的事物為了完成更大的成就就是對的呢說實話在整個李誕辯論的過程中這個點是引起我的思考的,這就讓我想起我看到永樂帝為了建築故宮而集十萬之眾去鑄造,在這個整個十幾年的過程中到底是犧牲了多少人,這個真的有人在意過嗎?當我們為了攀登上珠穆朗瑪峰,當我們為了向世界證明這是我們中國的地盤犧牲了多少的靈魂我們又算過嗎?當我們每一個人為了成就更大的事業而去犧牲的我們所謂的小事物我們又真的是正確的嗎?
  • 一個認知,教你洞察事物的本質
    假設就是我們認知事物的一個個框架。當事實與框架不符時,人們就會歪曲事實,把它硬塞在框架中。以說服我媽接受網上買魚為例。如果我們在網上買回的魚是殺好的,我媽就會說「你們買的這種魚都是死了的,哪有我買的活的魚新鮮」。
  • 思維過程結構化的四部曲
    昨天我們聊到了思維是一個動態循環體,今天我們將思維的整個過程用結構化方式來進行逐一划分,把隱性的東西顯性化,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思維哪個環節屬於弱項,才能更好的針對性進行充電。如果將思維的過程用結構化方式進一逐一划分的話,可以分為下面四個環節1、獲取信息2、加工處理3、呈現結果4、遷移運用分別進行解析;1、獲取信息
  • 從普遍聯繫中把握事物的本質
    部隊實際工作中,一些同志容易出現簡單化、片面性的做法,從思想方法上來看,往往是由於就事論事,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不善於用辯證聯繫的觀點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因而很難做到準確定位、對症下藥。學一點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非常必要,很有好處。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問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存在和發展的。
  • 哲學討論:為什麼應當懷疑可感的事物?
    笛卡爾:「我們現在既然只打算從事研究真理,我們首先就要懷疑,落於我們感官之前的一切事物,和我們所想像的一切事物,其中是否有一種真是存在的。我們所以如此懷疑,第一是因為我們據經驗知道,各種感官有時是會犯錯的,因而要過分信賴欺騙過我們的事物,也是很魯莽的。
  • 視角大一點,幫助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全局,能量-系統-熵-目標!
    視角大一點,可以幫助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全局,這篇文章的視角,其實是挺大的,涉及能量、系統、目標、熵、負熵、注意力、專注力、意志力、自制力、心流!從哪裡開始今天的旅程呢,不妨從熵開始!什麼是熵呢,信息熵表示無序的信息,熱力學的熵表示無序的能量。
  • 事物的細節是規律性的,事物的整體是命運性的.當增量停滯的時候,衝突和撕裂就不可避免.
    事物的細節是規律性的,事物的整體是命運性的。當增量停滯的時候,衝突和撕裂就不可避免。       這段用市場消費快消品來打比方的言論,其實也在揭示當下市場的一些現象,我的理解會比較粗淺一些,只談市場交易,而市場交易無非就是兩個動作,買和賣,在這個過程當中,當買賣的交易情緒進入了增量停滯的時候,衝突和撕裂也會不可避免,必然會產生分歧,所以事物的整體總是命運性的
  • 防止記憶力退化沒有神奇藥丸關鍵是「學習新事物」
    醫生問:那麼一天當中,你有機會遇上需要思考或花心思學習的事情嗎?。李太太認真想了一下後誠實地回答:"說起來是沒有。"於是我勸她:"過無憂無慮的生活當然很好,可是這樣的日子過久了,腦袋可能會生鏽呢。你要不要考慮去長青中心或社會大學修個課、學點新的東西?"
  • 課程的內容如何結構化設計?不妨試試它
    昨天在《課程結構設計的「三中全會」原則》文末提到「金字塔原理」,今天我們就來細談一下「金字塔原理」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中的運用。《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是芭芭拉·明託,據說芭芭拉·明託是麥肯錫顧問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諮詢師。
  • 普遍概念模型與具體事物對象
    為解決事物及事物屬性無限性與語詞概念符號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人們創造了男人、女人、官人、匠人、人;工人、農民、資本家、屠夫等眾多普遍概念。這些概念的外延都是具體的人,比如殺豬賣肉的張屠夫,日本男人高倉健。假如人們產生誤解,以為世界上真的存在男人、資本家、人這樣的一般對象,從而把事物概念模型當成不同於具體事物的新事物,這無疑會增加人們認識的負擔。
  • 這一次,徹底讀懂行為經濟學名著《思考,快與慢》
    作為行為經濟學的代表作,這本《思考,快與慢》顛覆性地指出——大多數情況下,人都並非是理性的。1. 人有兩種不同的思考系統,第一套是直覺系統。它依賴人的直覺,不怎麼消耗腦力,運行起來非常快,可以稱為「快系統」。
  • 《好好思考》給你答案
    跨學科的多元思維需要在頭腦中建立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遇到問題,運用這個框架能夠形成更全面的理解,避免「拿起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對世界更本質的認識。查理·芒格是多元思維的貫徹者,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於他的思考方式。
  • 《窮查理寶典》:億萬富翁查理,用逆向思維,教你看到事物的本質
    應用這個思維模型,他面對任何陌生的領域,都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質。逆向思維,就是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問題。1986年6月13日,查理在哈佛畢業典禮上的的演講,有個教你變窮的方法非常著名,「我不知道怎麼可以把你變得富有,可是我知道什麼事情會把你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