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雙十一,這幾個月給孩子入了不少書,我來分享下其中還不錯的~供大家雙11買買買參考。
科普系列
1.《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帶孩子走近物理,走近科學
小朋友的每一個為什麼,都值得被好好對待。不過孩子們的問題實在太多了,而且我們局限於自身所學,很多應答「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也是我一直推薦科學繪本的原因,希望它們能作為傳達知識的橋梁,更專業、更深刻地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全套共有10本,包括《力學》《熱學》《光學》《振動和波》《電磁學》《流體力學》《原子物理》《光學史》《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作者李永樂是北大物理和經濟學雙學士,清華電子工程碩士,現在是人大附中金牌物理教師,北京物理學會「國際奧賽金牌教練員」。如何講物理是他的強項,現在他用自己的專業和特長給小朋友寫了這套書。剛看到這些書名時,有點擔心孩子不愛看、看不懂,但今天翻開書才發現原先的憂慮是杞人憂天了。繪本設計得科學合理,物理學科知識講解得深入淺出,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繪本從身邊事物、日常現象出發,引出這些經典物理的概念,小朋友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很容易就能讓自行車運動起來,也很容易能讓它停下來,因為自行車的慣性小。相對而言,讓火車跑起來,或者停下來,要困難得多,因為火車的慣性大。越重的物體慣性越大。」
小朋友的腦子裡總會有許多大問號,這是珍貴的好奇心,也是他們探索世界,了解科學的原動力。而很多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包含著神奇的物理原理,了解它們,可以讓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也更能欣賞自然現象之後的規律美。
這套書10冊書的主題層層推進,由淺入深,從經典物理過渡到近代物理,這其中既有正向引導,又有發散思考。李永樂老師用有趣的漫畫、淺顯的語言,闡釋了每個理論中最為核心的物理思想,非常值得一讀。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是孩子處於理解和探索世界的知識敏感期。這個時候多接觸優秀的科學繪本,同時了解下數學、化學、科學、技術、工程等多學科知識,對啟迪孩子的科學思維很有好處。這套繪本帶領孩子走近物理,走近科學,推薦。
2.《科學也瘋狂》:在「瘋狂實驗」,腦洞大開中讓孩子愛上科學
可能對很多人而言,科學是又神秘又高大上,但我們如果想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最好能讓孩子意識到科學既有嚴肅的一面,也有好玩、有趣、「瘋狂」的一面,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這套兒童科學讀物非常契合這個需求,中科院院士王家琪這樣點評它:「《科學也瘋狂》讓我們在啞然失笑中了解各學科知識的產生、發展以及前沿未知領域,還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發掘、培養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它源自享譽世界的趣味科普叢書Horrible Science,它先後三次榮獲世界科普圖書最高獎——「安萬特青少年獎」,並分別在英、意、法、俄等國出版,累積銷量超過2000萬冊,受到全世界孩子們的青睞。這套書信息量大,文字相對也比較密集,所以它是青少年讀物,比較適合孩子們自主閱讀。
全套《科學也瘋狂》共有12冊,也就是12個科學主題,從《地球崛起》《瘋狂進化》《超強大腦》《極限生存》《致命溫差》《奇幻未來》,到《鳥鳴蛙叫》《恐龍爭霸》《叢林驚奇》《奇異爬蟲》《弱肉強食》《水下霸主》,簡直是自然生物百科全書的感覺。
它立足於科學發展歷程和科學最新成果,摒棄了傳統的科普方式和學科限制,將科學知識以專題的形式展現出來,橫向間整合在一起,孩子們循著書本,就可以對這個專題有系統的認知,助力通識科學思維的培養。
《科學也瘋狂》裡科學知識的介紹都由「稀罕故事」「苦難的科學家」「震撼的科學」和「千奇百怪」這四部分組成,將科學知識融入精彩的懸疑故事和生動有趣的漫畫中,輕鬆觸發孩子的求知慾。在每冊書的最後,有「瘋狂實驗」和「腦洞大開」兩個欄目,12冊書總共設計了60個科學實驗,孩子們有機會親自驗證科學,學以致用,絕對是不一樣的體驗。
這套書以懸疑故事、幽默漫畫、趣味實驗和智力問答的方式樹立了獨特的科普風格,受到孩子們的「瘋狂」追捧。很多孩子就是從閱讀《科學也瘋狂》開啟探索科學的興趣之旅,讓我們的孩子也嘗試一下吧。
情境認知繪本、思維訓練繪本
1. 《四季時光》:欲罷不能,百看不厭的情境認知繪本
《四季時光》以一己之力扛鼎整個wimmelbuch繪本屆,強烈推薦~「wimmelbuch」是德語單詞,Wimmel指「密集的」,Buch是「書」,合起來的意思是有著豐富細節和情節的圖畫書,中文一般稱為「情境認知繪本」或「密集繪本」。它的特點是每個對頁都是一副大場景,場景中人物眾多,細節豐富。
《四季時光》是wimmelbuch的巔峰之作,一套有5本書:《寒冬》《暖春》《盛夏》《涼秋》《月夜》,還有一本導讀手冊。作者蘇珊娜的厲害之處在於用驚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虛構出了一個宏大的富有生活氣息又極具魅力的魏姆林根小鎮(Wimmlingen)。德語中很多地名都以lingen結尾,所以小鎮的名字Wimmlingen就是從wimmelbuch衍生出來的。
蘇珊娜全名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是德國最著名的繪本作家、插畫家之一。她的作品屢獲國際兒童文學大獎,2016年蘇珊娜獲得了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獎的插畫獎。《四季時光》這套繪本獲得過世界最美圖書獎,是蘇珊娜最負盛名之作。
《四季時光》雖然有5本書,但作者設計得非常巧妙,5本書裡每本都有7個對頁,就是7副場景圖,每一副場景圖都由一條街道連接起來,為讀者們展示了魏姆林根小鎮的全貌。妙在哪裡?如果讀者們仔細看的話,就能發現每本書的7副場景圖雖然季節不同,但地點都一樣,而相同地點中的人物行為、自然風景、人文景觀卻大不相同!
Wimmelbuch的特點就是每幅場景裡人物眾多,有的圖裡甚至有近百個人物,在作者蘇珊娜的筆下,各個人物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動物也都怡然自處,看似海量龐雜,實則運轉得精妙有序,且邏輯自洽,讓人驚嘆。
比如,《月夜》中有個騎自行車的小夥子,一開始他悠閒地騎車,後來好像越騎越快,看起來還有點緊張,然後警察叫住了他,最後他是推著自行車走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小朋友想了想,說:「可能這條路不能騎車,只能走路,所以警察叫住他批評了他,所以最後幾頁,他就是推著車走的。」是這樣嗎?沒有標準答案,小朋友可以自由推理和想像。
比如,《寒冬》裡第一頁有個穿黃衣服拎著行李箱的女士在等車,第2頁可以在公交車上看到她,第三頁也可以看到她,但是後面就再也找不到她的身影了。她去哪裡了呢?
小朋友說:「她可能是坐火車出去旅遊了,所以後面看不到她。」很有道理誒,然後我在第三頁下面的小圖裡找到了這位女士,原來她真的是遊客,孩子的推理是正確的。
《四季時光》裡的素材太豐富了,孩子們隨便看點什麼,都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故事講給大人聽。這一套繪本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美妙的世界,推薦給題主。
2. 《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助力孩子思維能力漲漲漲
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和推理,並且能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一聽就知道很有用,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而且未來在生活、工作上也會吃得開。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長需要身體力行的探索」,特別是對於孩子,怎麼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適合3-8歲的兒童玩,它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緊扣幼兒發展的核心能力,特別適合兒童語言表達和數理邏輯思維的啟蒙。
五味太郎是日本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童書作家,他至今已出版300多本創意獨特的圖畫書,包攬眾多童書獎項。比如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數字在哪裡》《巴士到站了》等繪本就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以充滿創意、驚喜和幽默感著稱,《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也沿襲了這一特點,構思精巧,生動有趣,翻開遊戲書,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興趣盎然地玩起來。
一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包含大大小小60多個開放又延展的關卡;涵蓋數、量、形狀、運算、比較、分類、等分、規則、排序和空間方位10大數學概念;多種類型的遊戲能夠多方位培養兒童的毅力、觀察力、專注力、判斷力、邏輯分析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核心能力,全腦開發互動,讓孩子的小腦瓜轉起來,助力孩子思維能力漲漲漲。
動物類繪本
1.《隱藏的危險》:提升孩子安全意識,危險時沉著應對
《隱藏的危險》都介紹了危險的動物,我數了數,一共是13種,包括雪羊、金色箭毒蛙、北美豪豬、無溝雙髻鯊、以色列金蠍、食蛛鷹蜂、短尾鱷、河馬、蘇利南珊瑚蛇、白頭海雕、駝鹿、澳大利亞箱形水母和灰熊。
這些動物都是野生動物,離我們的尋常生活有點遙遠,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中不太會碰到,但對於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比如作者洛拉M.謝弗(Lola M. Schaefer),她是夏洛特佐羅託童書獎獲得者,美國兒童作家和插畫家協會成員,創作了大量兒童讀物。目前,她和丈夫特德住在美國喬治亞州北部的山區中。在那裡,當她徒步穿過樹林時,就要特別注意避開蠍子、銅斑蛇,還有偶爾出現的美洲獅。
還有,當我們外出旅行時,也有可能遇到這些隱藏的危險,比如去澳大利亞北部旅遊,就要特別注意箱形水母,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澳洲北部沿海水域的箱形水母數量就會很多。
所以,我覺得閱讀此類繪本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告訴他們遇到危險時應該怎麼做,雖不能窮極所有,但觸類旁通,有了提醒和示範,孩子們會有所警惕。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去野外探險、徒步旅行,還是露宿野營,都需要做好出行準備,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如果你要去的地方附近沒有便利店、救護中心,那麼隨身準備一些能夠保證你安全的物品就很有必要。為此,《隱藏的危險》在最後用了一個開頁列出了一些生活必需品:繃帶;能量棒或堅果、果乾混合包;手機;信號旗或信號彈;手電筒;水;繩索;地圖、指南針或全球定位系統;消炎藥膏或噴霧;止癢膏;火柴;消毒溼巾和響亮的哨子。
關鍵是它給出了一個合理的參考範圍,比如我們都知道要帶水,但是帶多少算合適呢?書裡說:「在野外每停留3-4小時,每人需要準備500-700毫升的水。這個量足夠飲用,還可以滿足萬一需要清洗傷口時的額外用水。」這就足夠明白了。
還有就是在危險時保持冷靜。比如在野外遇到雪羊怎麼辦?雪羊的犄角尖銳有力,如果被撞上可能會直接喪命,但雪羊只會在受到威脅或陷入絕境時自衛。所以野外旅行時,請按照標記的安全路線行走,如果恰好遇到雪羊,請保持冷靜,不要動,同時觀察一下你身後的路,然後慢慢後退十幾步,轉身,繼續享受返程的樂趣。這些都非常長見識。
2.《骨頭之書》:「動物骨頭屆」的優秀科普讀物
《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是一本很棒的動物類科普繪本。它由中國科學院專家特約審稿,美國10餘家主流媒體聯袂力薦,是「動物骨頭屆」中一本優秀的少兒讀物。它以問答的形式構建全書,並串連起眾多知識點。孩子們可以在《骨頭之書》循著問題,循著線索捕捉有趣的科普知識。
作者加布裡爾·巴爾幹開篇就對讀者說:「我酷愛閱讀動物骨骼方面的書籍!」而他發現的有趣事實是:因為動物學的研究非常艱難,雖然科學家們對動物骨骼的認識在逐年增加,但總體而言所知尚淺。所以他說或許以後你也會成為一名科學家,幫助人類揭開更多關於動物骨骼的奧秘,那時希望你能分享更多的精彩發現。
人類的發展就是在一代一代人的探索下實現的,科學技術尤其如此。如今我們重視科普教育,也是希望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升孩子的科學素養。當越來越多的孩子接受到良好的科普教育,我們的科技創新在未來就有更多的底氣和硬氣。
《骨頭之書》選擇了動物骨頭屆的10項世界紀錄,從誰的骨頭最大,最小,最多,最少到誰的骨頭最重,最輕,最薄,最尖等等,這樣的選題首先就比較有吸引力。它也不是一上來就告訴讀者誰的骨頭最大,而是先讓你猜一猜。當然,提供了一定的線索提示,比如「我生活在海洋裡」,「我可以遊很長的距離」,「我的壽命超過100歲」等等。這樣的設計非常適合親子共讀。父母們可以先讓孩子們猜一猜它是誰,天馬行空地猜,根據線索地猜,反正都是一種體驗。
先提出問題,給予適當的線索,而後又有圖文講解——除了親子共讀,這也特別適合孩子自己獨立探索閱讀。
另外,它採用了磨砂UV工藝,使得骨頭部分用手觸摸會有凹凸感。孩子能夠在閱讀中,自己用手摸到動物的骨頭,體驗感就非常棒。科普教育要做得好,除了回歸簡單純粹外,也要做得有意思,這樣孩子的接受度高,參與意願強,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以上是最近孩子讀得比較多的繪本,雙十一推薦給大家。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