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文藝青年,如果你熱愛戲劇,一定對「賴聲川」這個名字耳熟能詳。
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華人戲劇家之一,身上有著耀眼的標籤:
「世界上最被讚譽的中文劇作家導演之一」——《紐約時報》 「亞洲藝術評價最高,又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劇作家導演」——《TimeOut》1984年,臺灣戲劇表演匱乏、舞臺劇團極度稀缺的年代,賴聲川與太太丁乃竺在自家的客廳中,創立了【表演工作坊】,從創團之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開始,三十多年來,製作了40部原創話劇。
1986年,賴聲川帶領創作的《暗戀桃花源》在臺灣首次公演,紅遍了寶島。
2006年,《暗戀桃花源》來到了內地,由黃磊、袁泉、何炅、謝娜領銜主演,十幾年來對華人世界戲劇創作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業界人士認為《暗戀桃花源》是創造現今國內蓬勃戲劇製作及市場的關鍵轉折。
▲北京版《暗戀桃花源》。
2000年,《如夢之夢》在臺北藝術大學首演,首創環繞形式的劇場,演出長達八個小時,觀眾坐在舞臺的中央區,三十多個演員、三百多套的衣服,舞臺包含八個方位,三個樓層。
這是賴聲川一次大膽的突破,《中國日報》稱之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文戲劇」。
講述眷村故事的《寶島一村》從2008年上演,演出超過250場,觀眾人數突破40萬,是當之無愧的巔峰之作……
▲《中國日報》稱為「我們這個時代劇場的巔峰」的《寶島一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賴聲川和他的【表演工作坊】連續創作出許多意義深遠的作品,將「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相融合,展現出多元的內容與形式,與時代結合,不斷給觀眾驚喜和反省。
《中國日報》評價賴聲川的戲劇——「既悲又喜、既廣闊又親密、既大膽又大眾化」,對現代華人劇場和觀眾影響至深。
「遊牧民族」終於安定
大家一起「上劇場」
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長期以來四處奔走,期間足跡遍及臺灣、中國大陸及全球各大劇場,然而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劇場。
2015年,【表演工作坊】成立的第30個年頭,這一年,賴聲川親自參與設計的、打造6年「專屬劇場」——上劇場,在上海正式對外運營。
對此,賴聲川稱「上劇場是我的一個夢想,一個屬於自己的劇場,可以自由安排所有演出的理想劇場。」就此,多年來遊走在不同城市的「遊牧民族」終於安定了下來。關於「上劇場」,賴聲川稱,「上」指上海,也指「之上」「上等」,同時還具有「尚」,「時尚」的意味;此外「上」還可以理解為動詞,大家一起「上劇場」,讓戲劇走進大眾,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
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
——賴聲川
開幕至今,上劇場上演賴聲川新、舊作品包括:《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嘰咕男女變形記》《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一夫二主》《讓我牽著你的手》《海鷗》《藍馬》《水中之書》《暗戀桃花源》(青春版、經典版、30周年紀念版、專屬版)《圓環物語》《冬之旅》《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如夢之夢》《寶島一村》《鯨魚圖書館》《隱藏的寶藏》《么么洞捌》《曾經如是》等。
上劇場還設立了「賴聲川大講堂」「丁乃竺的會客廳」「丁乃竺的讀書會」,以及「泡戲劇」「好好」「白日夢」三個會員系列活動,囊括戲劇、生活與藝術的方方面面。▲「賴聲川大講堂」——分享賴聲川對藝術、創作的看法。愛講故事的「賴爸爸」
從床頭故事中,誕生了第一部兒童劇
在眾多人眼中,賴聲川是名聲在外、人盡皆知的劇作家和導演,而在兩個女兒眼中,他卻是童心洋溢的「賴爸爸」。
太太丁乃竺說:「比起我,賴老師似乎更加懂得如何跟小孩一起玩耍。」女兒們說:「爸爸的心理年齡也就不到10歲,和他在一起時,感覺他就是個孩子,比我們還小。」▲賴聲川給外孫女們講故事。
儘管他和太太工作繁忙,但仍會抽出時間來給予孩子們陪伴。直到大女兒小學畢業,賴聲川堅持每天幫她做早飯,送她上學。除此之外,還有每天的睡前故事。
賴聲川說:「我自己有兩個女兒,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就像任何家庭的小孩子一樣,會要求爸爸講故事給她們聽。」
然而,賴聲川並不滿足於拿著現成的書照本宣科地讀,他喜歡用即興的方式演繹。
在賴聲川家裡,掛著一幅康定斯基的《藍騎士》,它是賴聲川心目中西方現代繪畫史表現主義的裡程碑,更是他故事靈感的來源。
從《藍騎士》開始,「我亂掰出來的故事,掰著掰著故事就會發展,但是一直沒有結局。結局就是她們睡著了,我的目的達成了。」
▲康定斯基,《藍騎士》,1903年所作。
一夜一夜、一關一關地延展地講下去,甚至講到了外孫輩,不知不覺幾十年過去了。於是,賴聲川找來了學動畫的小女兒賴仙耘,共同擔任編劇,創作完成了這部兒童劇。2016年,來自《藍騎士》的床頭故事變成了《藍馬》,登上了上劇場的舞臺。這也是賴聲川人生中第一次排演兒童劇。
「活到六十多歲了,這是我這輩子的第一部兒童劇。到了這個年齡寫兒童劇特別過癮。特別了解什麼樣的故事能讓孩子的想像力整個動起來,讓他心胸開闊,讓他開心,讓他開始感受和思考。」
「我可以接受女兒不是學霸
孩子是花,開放的季節不同」
兒童劇《藍馬》中,主人公是一個叫琦琦的女孩,她有過人的鋼琴天賦,所以琦琦的媽媽一心想要把她培養成鋼琴家,但琦琦並不喜歡媽媽的行為,她渴望遵從自己內心而活。
於是,衝突就此產生:父母對你的要求,和你自己想要並不一致時,該怎麼辦?
這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的衝突,而《藍馬》直指痛點——鼓勵孩子傾聽內心的聲音,同時也告訴成人,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和對世間萬物的尊重,要比替孩子事無巨細地安排他們的人生更為重要。
這個被賴聲川講了幾十年的《藍馬》故事,也堅實地印證了賴聲川的「教育觀」。
賴聲川出生於美國,小時候被視為天才,在美國直接跳級念二年級,回到臺灣念初中時卻被留級一年。不同文化教育體系的經歷,讓他意識到,「把所有的人都平等地放在一起學習,其實是個錯誤。」
就像花一樣,不是所有的花都在同一個季節開,孩子就是花,他什麼時候會開不一定,有些人一年級就開,有些人四年級才開,你把四年級開花的人放到一年級就逼他開花,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覺得學習是有季節的,當一個人碰到一個好老師,可是那個季節還沒到,他還是開不了花。如果季節對了,你碰上了,一下就開了。 我很希望教育家來研究我的這個「季節論」,依照孩子的季節來分班才對,這樣的學習對孩子才是最好的。而他在自己兩個女兒的教育中也踐行著「季節論」。他和太太丁乃竺都是學霸,但他卻稱自己能接受女兒們不是學霸。「要求小孩跟自己一樣,是一點都沒有邏輯的想法。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的大女兒賴梵耘學表演,嫁到了不丹,如今在印度北部生活;小女兒賴仙耘二十幾歲,在美國學動畫。▲大女兒賴梵耘是演員,2009年與不丹王國駐科威特大使的兒子Pawo在印度舉行婚禮。
他並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和他從事相同的行業,而是鼓勵女兒們去探尋自己的人生。
「我看到她們各自的才華,我會根據她們各自的狀況,看怎麼教她們、帶她們,而不是根據我想要的方式教。」
「他的季節到了,你的養分一定要準備好,到最後其實就是愛,無條件地愛他。」《鯨魚圖書館》
是人類內心對知識與智慧的渴望
第一部兒童劇《藍馬》上演兩年後,2018年,賴聲川又一部兒童劇——《鯨魚圖書館》也在上劇場與孩子們見面了。
《鯨魚圖書館》與《藍馬》一樣,始於床頭故事,也同樣是賴聲川與小女兒賴仙耘共同創作完成。
賴仙耘回憶說,對於爸爸的床頭故事,除了《藍馬》,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便是《鯨魚圖書館》了,她也因此對鯨魚這種巨大又古老的神秘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鯨魚圖書館》的女主角米兒是一名漁夫的孩子,她酷愛讀書,然而家境貧寒的她僅有三本書,已被她翻閱無數次了。有一次米兒意外發現了一頭鯨魚,它的肚子裡竟然藏著一個圖書館,那裡書籍應有盡有,有書讀讓米兒興奮不已。然而,無知的猴子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吃香蕉方法,他們偷走鯨魚圖書館的書,燒掉書頁來烤香蕉;米兒的爸爸發現了鯨魚肚子裡秘密,他固執地認為這是鯨魚為了吃掉米兒設下的陷阱,於是帶著武器前來捕殺鯨魚;
劇中鯨魚來自神秘的海底,鯨魚帶來的圖書館代表了更豐富更博大的世界和思想,也是能改變世界的知識和文化;而對於知識的嚮往、對書籍的愛,貫穿全劇。
不想讓孩子成為「複製品」
需要從小多接觸世界上偉大的創意
從《藍馬》到《鯨魚圖書館》,從「小演員甄選」到「上劇場兒童戲劇創意工作坊」、兒童教育講座、親子活動……賴聲川和他的上劇場持續關注著兒童成長教育並實踐著。
賴聲川認為,如果我們覺得創意和文化是重要的,那麼就要讓孩子從小接觸世界上最偉大的創意,比如繪畫、雕刻、電影,還有舞臺劇。
在別人的創意中,體會創意本身的偉大,培養自己的創意,也千萬要讓下一代的創意暢通,暢通需要靠智慧。讓下一代擁有創意,而非一個複製品。
——賴聲川
因此,賴聲川鼓勵從小培養孩子看戲的習慣,享受戲劇帶來的美感,這應該成為孩子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
賴聲川曾提及早年的一個經歷。他和太太在倫敦旅行時,曾到市中心劇場去看一部在當地備受推崇的戲劇。進入劇場後,發現竟然有三四百個初中生,兩人很擔心孩子們會吵鬧,做好了被打斷跳戲的準備。
然而,戲劇開始時,全場鴉雀無聲,孩子們完全沉浸在這部深刻討論社會政治文化的戲裡。結束後,孩子們又吵吵鬧鬧地離開了。
而縱觀我們的教育,孩子們在課堂上被各種學科課程填滿,下課後還要參加補習班,失去了自由探索和玩耍的機會。
「美國之所以冒出各種頂尖人才,如賈伯斯,他並不是搞藝術出身,但這個人就是很有創意和想像力,那麼他的創意哪裡來,不是等上了大學才有,而是在他小時候,就被鼓勵『玩』。」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困惑:孩子們真的能看懂戲劇嗎?他們能理解裡面深刻的內涵嗎?對此,賴聲川拒絕矮化兒童。創作兒童劇時,賴聲川曾說:「我是將小朋友當大人來講故事的,很多困難都是成人社會所碰到的,因為我認為,寫兒童劇不一定就得思維方式是兒童的,安徒生就不是!在給女兒即興講睡前故事的過程中,我在發現自己心中有什麼要給她們,發現她們心中真正想聽的是什麼。孩子們想聽的,想看的,就是最真誠的東西、最純真的感情,還有最沒有遮掩的想像力。」
除了在內容上,在創作形式上,賴聲川同樣拒絕矮化兒童。與當下流行的聲光電高科技、喧鬧的親子戲劇相比,《藍馬》和《鯨魚圖書館》都是試圖用最質樸、簡單和真實的故事和表演方式來呈現。
而他也曾在採訪中表示,未來還想嘗試沒有布景的空臺兒童劇,他相信即使單純地通過舞臺演員的表演,孩子們依靠他們想像力,也足以有能力投入劇情及理解其中的內涵。(完)
演出時間:2020.8.7-8.16
票價:180元、280元、380元
編劇:賴仙耘、賴聲川
導演:欒嵐
演 員:
馬靖雯、楊智斌、竇進、陳國輝
丁珊珊、袁信力、郝埔萱、司雯
購票地址:
上劇場官網www.theatreabove.com
也可掃上方海報二維碼購票
演出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肇嘉浜路1111號美羅城5樓上劇場
▼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本周日熊亮的人物描寫線上工作坊,詳情請見今日二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