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如果把孩子比作花,要求所有的花都在同一個季節開放,是很可怕的事

2021-02-08 童書媽媽三川玲
「孩子就像花一樣,不是所有的花都在同一個季節開;如果把孩子比作花,他什麼時候會開,不一定——有些人一年級就開,有些人四年級才開,你把四年級開花的人放到一年級就逼他開花,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這話多像三川老師說的,但不是,這是著名編劇、導演賴聲川說的。在教育的路上走得越遠,童書媽媽就越發現那些我們喜愛和敬仰的藝術家,在教育觀上與我們是如此契合,這種契合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必然。

如果你是個文藝青年,如果你熱愛戲劇,一定對「賴聲川」這個名字耳熟能詳。

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華人戲劇家之一,身上有著耀眼的標籤:

「世界上最被讚譽的中文劇作家導演之一」——《紐約時報》 「亞洲藝術評價最高,又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劇作家導演」——《TimeOut》

1984年,臺灣戲劇表演匱乏、舞臺劇團極度稀缺的年代,賴聲川與太太丁乃竺在自家的客廳中,創立了【表演工作坊】,從創團之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開始,三十多年來,製作了40部原創話劇。

 

1986年,賴聲川帶領創作的《暗戀桃花源》在臺灣首次公演,紅遍了寶島。

2006年,《暗戀桃花源》來到了內地,由黃磊、袁泉、何炅、謝娜領銜主演,十幾年來對華人世界戲劇創作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業界人士認為《暗戀桃花源》是創造現今國內蓬勃戲劇製作及市場的關鍵轉折。

 

▲北京版《暗戀桃花源》。

2000年,《如夢之夢》在臺北藝術大學首演,首創環繞形式的劇場,演出長達八個小時,觀眾坐在舞臺的中央區,三十多個演員、三百多套的衣服,舞臺包含八個方位,三個樓層。

這是賴聲川一次大膽的突破,《中國日報》稱之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文戲劇」。

講述眷村故事的《寶島一村》從2008年上演,演出超過250場,觀眾人數突破40萬,是當之無愧的巔峰之作……

 ▲《中國日報》稱為「我們這個時代劇場的巔峰」的《寶島一村》。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賴聲川和他的【表演工作坊】連續創作出許多意義深遠的作品,將「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相融合,展現出多元的內容與形式,與時代結合,不斷給觀眾驚喜和反省。

《中國日報》評價賴聲川的戲劇——「既悲又喜、既廣闊又親密、既大膽又大眾化」,對現代華人劇場和觀眾影響至深。

「遊牧民族」終於安定

大家一起「上劇場」

 

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長期以來四處奔走,期間足跡遍及臺灣、中國大陸及全球各大劇場,然而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劇場。

 

2015年,【表演工作坊】成立的第30個年頭,這一年,賴聲川親自參與設計的、打造6年「專屬劇場」——上劇場,在上海正式對外運營。

對此,賴聲川稱「上劇場是我的一個夢想,一個屬於自己的劇場,可以自由安排所有演出的理想劇場。」就此,多年來遊走在不同城市的「遊牧民族」終於安定了下來。

關於「上劇場」,賴聲川稱,「上」指上海,也指「之上」「上等」,同時還具有「尚」,「時尚」的意味;此外「上」還可以理解為動詞,大家一起「上劇場」,讓戲劇走進大眾,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

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

——賴聲川

開幕至今,上劇場上演賴聲川新、舊作品包括:《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嘰咕男女變形記》《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一夫二主》《讓我牽著你的手》《海鷗》《藍馬》《水中之書》《暗戀桃花源》(青春版、經典版、30周年紀念版、專屬版)《圓環物語》《冬之旅》《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如夢之夢》《寶島一村》《鯨魚圖書館》《隱藏的寶藏》《么么洞捌》《曾經如是》等。

上劇場還設立了「賴聲川大講堂」「丁乃竺的會客廳」「丁乃竺的讀書會」,以及「泡戲劇」「好好」「白日夢」三個會員系列活動,囊括戲劇、生活與藝術的方方面面。▲「賴聲川大講堂」——分享賴聲川對藝術、創作的看法。

同時,上劇場也逐步開展面向兒童的戲劇創作以及戲劇教育,從事三十多年創作,賴聲川最初的兩部兒童戲劇也正誕生於上劇場。

愛講故事的「賴爸爸」

從床頭故事中,誕生了第一部兒童劇

在眾多人眼中,賴聲川是名聲在外、人盡皆知的劇作家和導演,而在兩個女兒眼中,他卻是童心洋溢的「賴爸爸」。

太太丁乃竺說:「比起我,賴老師似乎更加懂得如何跟小孩一起玩耍。」女兒們說:「爸爸的心理年齡也就不到10歲,和他在一起時,感覺他就是個孩子,比我們還小。」

▲賴聲川給外孫女們講故事。

儘管他和太太工作繁忙,但仍會抽出時間來給予孩子們陪伴。直到大女兒小學畢業,賴聲川堅持每天幫她做早飯,送她上學。 

除此之外,還有每天的睡前故事。

 

賴聲川說:「我自己有兩個女兒,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就像任何家庭的小孩子一樣,會要求爸爸講故事給她們聽。」

 

然而,賴聲川並不滿足於拿著現成的書照本宣科地讀,他喜歡用即興的方式演繹。

 

在賴聲川家裡,掛著一幅康定斯基的《藍騎士》,它是賴聲川心目中西方現代繪畫史表現主義的裡程碑,更是他故事靈感的來源。

 

從《藍騎士》開始,「我亂掰出來的故事,掰著掰著故事就會發展,但是一直沒有結局。結局就是她們睡著了,我的目的達成了。」

▲康定斯基,《藍騎士》,1903年所作。

一夜一夜、一關一關地延展地講下去,甚至講到了外孫輩,不知不覺幾十年過去了。於是,賴聲川找來了學動畫的小女兒賴仙耘,共同擔任編劇,創作完成了這部兒童劇。

2016年,來自《藍騎士》的床頭故事變成了《藍馬》,登上了上劇場的舞臺。這也是賴聲川人生中第一次排演兒童劇。

「活到六十多歲了,這是我這輩子的第一部兒童劇。到了這個年齡寫兒童劇特別過癮。特別了解什麼樣的故事能讓孩子的想像力整個動起來,讓他心胸開闊,讓他開心,讓他開始感受和思考。」

「我可以接受女兒不是學霸

孩子是花,開放的季節不同」

 

兒童劇《藍馬》中,主人公是一個叫琦琦的女孩,她有過人的鋼琴天賦,所以琦琦的媽媽一心想要把她培養成鋼琴家,但琦琦並不喜歡媽媽的行為,她渴望遵從自己內心而活。

 

於是,衝突就此產生:父母對你的要求,和你自己想要並不一致時,該怎麼辦?

這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的衝突,而《藍馬》直指痛點——鼓勵孩子傾聽內心的聲音,同時也告訴成人,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和對世間萬物的尊重,要比替孩子事無巨細地安排他們的人生更為重要。

 

這個被賴聲川講了幾十年的《藍馬》故事,也堅實地印證了賴聲川的「教育觀」。

 

賴聲川出生於美國,小時候被視為天才,在美國直接跳級念二年級,回到臺灣念初中時卻被留級一年。不同文化教育體系的經歷,讓他意識到,「把所有的人都平等地放在一起學習,其實是個錯誤。」

就像花一樣,不是所有的花都在同一個季節開,孩子就是花,他什麼時候會開不一定,有些人一年級就開,有些人四年級才開,你把四年級開花的人放到一年級就逼他開花,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覺得學習是有季節的,當一個人碰到一個好老師,可是那個季節還沒到,他還是開不了花。如果季節對了,你碰上了,一下就開了。  我很希望教育家來研究我的這個「季節論」,依照孩子的季節來分班才對,這樣的學習對孩子才是最好的。而他在自己兩個女兒的教育中也踐行著「季節論」。他和太太丁乃竺都是學霸,但他卻稱自己能接受女兒們不是學霸。「要求小孩跟自己一樣,是一點都沒有邏輯的想法。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的大女兒賴梵耘學表演,嫁到了不丹,如今在印度北部生活;小女兒賴仙耘二十幾歲,在美國學動畫。

▲大女兒賴梵耘是演員,2009年與不丹王國駐科威特大使的兒子Pawo在印度舉行婚禮。

他並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和他從事相同的行業,而是鼓勵女兒們去探尋自己的人生。

「我看到她們各自的才華,我會根據她們各自的狀況,看怎麼教她們、帶她們,而不是根據我想要的方式教。」

「他的季節到了,你的養分一定要準備好,到最後其實就是愛,無條件地愛他。」

《鯨魚圖書館》

是人類內心對知識與智慧的渴望

 

第一部兒童劇《藍馬》上演兩年後,2018年,賴聲川又一部兒童劇——《鯨魚圖書館》也在上劇場與孩子們見面了。

《鯨魚圖書館》與《藍馬》一樣,始於床頭故事,也同樣是賴聲川與小女兒賴仙耘共同創作完成。

 

賴仙耘回憶說,對於爸爸的床頭故事,除了《藍馬》,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便是《鯨魚圖書館》了,她也因此對鯨魚這種巨大又古老的神秘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鯨魚圖書館》的女主角米兒是一名漁夫的孩子,她酷愛讀書,然而家境貧寒的她僅有三本書,已被她翻閱無數次了。有一次米兒意外發現了一頭鯨魚,它的肚子裡竟然藏著一個圖書館,那裡書籍應有盡有,有書讀讓米兒興奮不已。然而,無知的猴子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吃香蕉方法,他們偷走鯨魚圖書館的書,燒掉書頁來烤香蕉;米兒的爸爸發現了鯨魚肚子裡秘密,他固執地認為這是鯨魚為了吃掉米兒設下的陷阱,於是帶著武器前來捕殺鯨魚;

 

 

劇中鯨魚來自神秘的海底,鯨魚帶來的圖書館代表了更豐富更博大的世界和思想,也是能改變世界的知識和文化;而對於知識的嚮往、對書籍的愛,貫穿全劇。

網絡科技如此發達、娛樂項目如此多元的現代都市,「讀書」這件事越來越被人們拋在了身後,不僅是成人,孩子亦是如此。然而,在充斥著短平快信息的網絡時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我們是否還需要對知識和智慧保持尊重?去哪裡尋找自己未來道路的方向?《鯨魚圖書館》給孩子們帶來單純快樂的同時,也會給他們帶來很多思考。▲小女兒仙仙和賴聲川共同創作的《鯨魚圖書館》繪本。
▲參與《鯨魚圖書館》創作的小女兒仙仙講述故事來源。

 

不想讓孩子成為「複製品」

需要從小多接觸世界上偉大的創意

 

從《藍馬》到《鯨魚圖書館》,從「小演員甄選」到「上劇場兒童戲劇創意工作坊」、兒童教育講座、親子活動……賴聲川和他的上劇場持續關注著兒童成長教育並實踐著。

賴聲川認為,如果我們覺得創意和文化是重要的,那麼就要讓孩子從小接觸世界上最偉大的創意,比如繪畫、雕刻、電影,還有舞臺劇。

在別人的創意中,體會創意本身的偉大,培養自己的創意,也千萬要讓下一代的創意暢通,暢通需要靠智慧。讓下一代擁有創意,而非一個複製品。

——賴聲川

因此,賴聲川鼓勵從小培養孩子看戲的習慣,享受戲劇帶來的美感,這應該成為孩子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

賴聲川曾提及早年的一個經歷。他和太太在倫敦旅行時,曾到市中心劇場去看一部在當地備受推崇的戲劇。進入劇場後,發現竟然有三四百個初中生,兩人很擔心孩子們會吵鬧,做好了被打斷跳戲的準備。

 

然而,戲劇開始時,全場鴉雀無聲,孩子們完全沉浸在這部深刻討論社會政治文化的戲裡。結束後,孩子們又吵吵鬧鬧地離開了。

 

而縱觀我們的教育,孩子們在課堂上被各種學科課程填滿,下課後還要參加補習班,失去了自由探索和玩耍的機會。

 

「美國之所以冒出各種頂尖人才,如賈伯斯,他並不是搞藝術出身,但這個人就是很有創意和想像力,那麼他的創意哪裡來,不是等上了大學才有,而是在他小時候,就被鼓勵『玩』。」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困惑:孩子們真的能看懂戲劇嗎?他們能理解裡面深刻的內涵嗎?對此,賴聲川拒絕矮化兒童。創作兒童劇時,賴聲川曾說:「我是將小朋友當大人來講故事的,很多困難都是成人社會所碰到的,因為我認為,寫兒童劇不一定就得思維方式是兒童的,安徒生就不是!在給女兒即興講睡前故事的過程中,我在發現自己心中有什麼要給她們,發現她們心中真正想聽的是什麼。孩子們想聽的,想看的,就是最真誠的東西、最純真的感情,還有最沒有遮掩的想像力。」

除了在內容上,在創作形式上,賴聲川同樣拒絕矮化兒童。與當下流行的聲光電高科技、喧鬧的親子戲劇相比,《藍馬》和《鯨魚圖書館》都是試圖用最質樸、簡單和真實的故事和表演方式來呈現。

而他也曾在採訪中表示,未來還想嘗試沒有布景的空臺兒童劇,他相信即使單純地通過舞臺演員的表演,孩子們依靠他們想像力,也足以有能力投入劇情及理解其中的內涵。(完)

 


演出時間:2020.8.7-8.16

票價:180元、280元、380元

編劇:賴仙耘、賴聲川

導演:欒嵐

演 員:

馬靖雯、楊智斌、竇進、陳國輝

丁珊珊、袁信力、郝埔萱、司雯 

購票地址:

上劇場官網www.theatreabove.com

也可掃上方海報二維碼購票

演出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肇嘉浜路1111號美羅城5樓上劇場


▼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本周日熊亮的人物描寫線上工作坊,詳情請見今日二條文章

相關焦點

  • 賴聲川:每個孩子,都有他開花的季節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五年級世代的集體記憶;舞臺劇「暗戀桃花源」在兩岸風靡近二十年,改拍成電影更榮獲東京影展大獎;他所編導的電視劇「我們一家都是人」首創電視另類情境喜劇;他更曾大膽突破推出連續演出八小時的舞臺劇「如夢之夢」;去年和王偉忠合作的「寶島一村」票房長紅……。賴聲川彷佛心中有一座靈感的寶庫、創意的泉源,隨時流溢在他的創作之中。
  • 每個孩子,都有他開花的季節
    小時候在美國被視為天才兒童的賴聲川,曾跳級直接念小二,回到臺灣念國中卻被留級一年,出入在不同文化的教育中,他深深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有他學習的季節、有他開花的時候。「把所有的人都平等的放在一起學習,其實是個錯誤。」他說。坐在辦公室裡,賴聲川還是帶著一貫的自在從容,時而以父親的角色訴說怎麼和大女兒談佛、談表演;怎麼和小女兒玩畫、玩做菜。
  • 《賴聲川的創意學》
    要進一步說,智慧是一種「感知」的能力,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間的所有關係。  智能是一種能量,能夠運用在知識之上,是判斷機制背後的原動力。個人智慧在背後做出了人生所有的判斷、選擇。智慧也是聯結事物背後的原動力,創造創意的力量。創意靠智慧滋養,創作因為智慧二充滿深度和人性。
  • 賴聲川:做家人就是你隨時都在,她們有任何需要,我會放下一切
    在寫下《暗戀桃花源》的時候,賴聲川沒有去過上海,也不知道這輩子究竟有沒有機會去上海看一看。三十年後,他在上海成立了上劇場。 上劇場成立將滿5年,幾年間,賴聲川的許多經典作品從臺北搬到了上海,也有新的作品在這裡誕生。這個月,他的第二部兒童劇《鯨魚圖書館》在上劇場開演了。這是賴聲川和小女兒賴仙耘及孫女賴曼玄一起「接力」創作的。
  • 立春花事:如果焦慮,把自己與草木連接
    於是我們借用這個美好的願望,在這個美好的「立春之日」,與大家分享立春花事。如果暫時你還在家或酒店等候,如果你剛剛忙好手頭上的工作,甚至你從第一戰線上抽出吃飯的時間想讓自己平靜片刻,我想把春天氣息帶給你。從明天開始,我們一起加倍敬畏自然,加倍熱愛生活。
  • 菟絲子很可怕,一旦被附身,啥花都活不了
    一種寄生植物看著柔弱,一旦被附身,命再硬的花都要死菟絲花,從古至今常被用來形容那些柔弱、缺乏謀生能力、唯有依靠男性才可正常生活下去的女人,很有諷刺色彩,往往如同菟絲花般的女子更多出現在戰火紛擾的年代。可以說,這個稱呼形象生動的總結了菟絲花植物的本質。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植物?為何會讓大家聞風喪膽?菟絲花,別名又叫金燈藤,具有攀附寄生的特殊生長天性。生物學中曾有學者就菟絲花這種植物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原來問題都出在它那柔軟又不失韌性的莖葉上。
  • 花養好開心,花養死糟心,新手注意5點,把花都養好,天天好心情
    花養好開心,花如果養死了就糟心了,好多人都難養好花,買回來好好的,養養就出問題了,其實如果你想養好花,新手應該注意五點,這樣我們去養護的時候就能夠保證不出問題,把花都養好了,天天才能夠有個好心情。1、根據環境選擇花在家中養花一定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環境,怎麼去了解呢?
  • 開放在颯颯秋風中的花,你認識幾種?
    颯颯秋風滿園栽,蕊寒香冷蝶難來,這句話說的是秋天的景色,是黃巢寫的關於菊花的詩句,秋天,很多花兒都凋零了,菊花挺立在秋風中,但是,秋天非常多的花都在秋風中開放呢
  • 賴聲川談劇場 :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接下來發生的事真的很殘忍,我都有點不忍心說,因為下一件事就是媽媽打了他一巴掌,她說:「這是雲。」又一個創意者被抹殺掉了。  你的創意是怎麼被抹殺掉的,你自己都不知道。不管是在家裡,還是上了幼兒園、小學,你的創意會非常容易被抹殺掉。你如果有孩子的話,聽完我這句話你要小心,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把它抹殺掉。  對我來說,創意是要一直保持暢通的,儘量暢通。
  • 賴聲川談劇場: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主持:張 偉 「新世相」創始人  我們每一個人,生而有創意  賴聲川:我有一部戲叫做《十三角關係》,看戲時所有人都在算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接下來發生的事真的很殘忍,我都有點不忍心說,因為下一件事就是媽媽打了他一巴掌,她說:「這是雲。」又一個創意者被抹殺掉了。  你的創意是怎麼被抹殺掉的,你自己都不知道。不管是在家裡,還是上了幼兒園、小學,你的創意會非常容易被抹殺掉。你如果有孩子的話,聽完我這句話你要小心,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把它抹殺掉。  對我來說,創意是要一直保持暢通的,儘量暢通。
  • 賴聲川:戲有戲的命
    賴聲川:所以人生就是這樣,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沒什麼比人生本身不可思議。如果你要對照生活中的靈感跟戲中的人物,溫蒂不會對照任何一個動物,可能對照老夫妻,(一個走了,另一個也走了)。這隻狗就這樣來到我們家,護著我們7年,然後走了。要不然怎麼解釋呢?神奇地來,神奇地走。人生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戲劇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現在的人沒太多耐心去看一個故事脈絡展開。
  • 賴聲川、丁乃竺:愛的進化論
    可能在「如夢」裡我找到了一種方式,把一些比較哲理化的東西變成戲的一部分讓你無形中就可以感受它。丁乃竺:我覺得可能也跟那個戲的靈感是在菩提迦葉得到的有關。當賴老師做出決定,要把觀眾放在中間,就像那顆菩提樹一樣,所有的表演者環繞著它,這個戲就從這個靈感開始整理出它的一個方式出來,就可以來傳達他對生命的看法和信仰。
  • 尋找自己:賴聲川的成長故事
    而賴聲川卻沒有過多提前的準備。賴聲川的第一志願是師大美術系,考術科的過程賴聲川記憶深刻,他跟五十幾個人在同一個教室裡考國畫,每個人自帶畫筆,於是老師發給每個同學一張紙,考試沒有題目隨便大家畫什麼,賴聲川開始思索著自己要創作一幅什麼樣的作品,想完後一看旁邊,身邊的考生竟然畫完了,再看看其他人,也都畫完了,而賴聲川還沒開始動筆。
  • 當賴聲川「遊牧」於北美
    「沒有一個工作可以稱為『大師』」7月19日中午一點,吃過簡單的盒飯,演員開始彩排。當晚,《寶島一村》將啟動在美東第一場演出,也是《寶島一村》第177場演出。儘管所有的臺詞、所有的細節已經瞭然於胸,但每到一個城市,在第一場演出之前,賴聲川一定要帶著全體演員彩排。「美國當地的劇團往往只租一天劇場,上午裝臺,下午演出。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原劇《花吃了那女孩》編導楊哲芬與丁乃箏共同創作《花吃花》劇本,並擔任執行導演。新劇明年2月起將在臺灣多地演出。    上海「上劇場」招募了多批江西會昌籍青年接受舞臺技術培訓。  《戀戀香格裡拉》脫胎於「表演工作坊」(以下簡稱「表坊」)2000年製作的舞臺劇《這兒是香格裡拉》,講述了商人王一帆被心魔所困,在追尋物質的過程中忘記了愛情、親情,在跌落人生低谷時,被一個孩子帶領,進入了心中的聖地「香格裡拉」,就在他想要留在那裡時,才發現這個孩子居然是他和妻子日思夜想已經去世多年的孩子。
  • 室內養花,做好這幾件事,啥花都能養得活,葉綠花美笑呵呵!
    大多數花友都是住在樓房裡,養花都是在封閉陽臺,室內養花比起室外養花,天然條件要差許多,今天,小編就簡單分享一些室內養花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三、養花選對品種很重要室內養花,選對品種很重要,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家的環境適合養哪些花,如果家裡採光不好,可以養一些比較耐陰的植物,比如一葉蘭、白掌等;如果家裡空間比較小,可以養一些植株比較嬌小的花卉,比如仙人球、矮牽牛等;另外,也要根據自己的
  • 賴聲川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長報導
    「我希望能把我的作品帶到我的家鄉,讓家鄉的孩子們從小就有機會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看到文化的演出,那麼當他們長大了,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呢。」在賴聲川的價值體系裡,戲劇應該是普及的,而不是少數人看的藝術。「戲劇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當然可以在皇宮演,但也一樣可以在廣場演。」
  • 如果將明星比作一棵樹,那麼肖戰擁有最強大的根系
    如果將娛樂圈看作是一片百木叢生的森林,那麼明星就是森林裡的一棵樹。每棵樹都擁有各不相同特點,他們都在努力的吸收養分,一天天的成長, 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別人望而不及的參天大樹。如果將明星比作一棵樹,那麼流量就是長出的葉,讚美是開出的花,榮譽是結出的果。
  • 賴聲川和他的「黃金時代」
    賴聲川和女兒賴梵耘看完賴聲川的處女作《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所有人都驚訝於舞臺演員表演的自然流暢,和當時字正腔圓的表演風格、忠孝信義的戲劇題材截然不同。《那一夜》超乎所有人想像地成功。這部實驗性強、難以歸類的新舞臺劇,用「笑聲背後的哲思」拯救了臺灣當時日漸凋零的相聲藝術,創下臺灣舞臺劇的演出紀錄。除了演出外,《那一夜》還發行了錄音帶,分上下兩集,共200萬卷,加上盜版,全臺灣賣出了將近1200萬卷《那一夜》。而當時,臺灣人口只有2000萬。
  • 這款蘭花的花型真奇特,比牡丹還美,比香水還好聞,性價比高
    蘭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更是最受歡迎的居家盆栽,據蘭史記載,古代將香味比作蘭花的靈魂,將葉片比作蘭花的軀體,將花瓣比作蘭花的顏值,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花型比較罕見的蘭花品種,開花後比牡丹還要漂亮,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下面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