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法界甚深的緣起嗎?——時輪密法的真正要義
法界現前自生自顯 吉祥外時輪,具命三昧耶中圍廣大作用 空悲內時輪,莊嚴海印總攝三時 空樂密時輪,光明常寂喻如金剛 明空體時輪。本師毗盧遮那佛舉身光明微笑注視著他,剎那之間他通體清涼受大灌頂。這時,只見心王菩薩摩訶薩於大眾聚會中,告訴諸位菩薩說:「佛子啊!
-
任何一個小微塵當下就是十方法界,十方法界中每一個法當下都是十方法界(師父講楞嚴 第53集)
所以如來藏為總,萬法為別。任何一個小微塵當下就是十方法界,並不是說許多東西綜合起來才是個十方法界啊。十方法界中每一個法當下都是十方法界。六祖惠能講,有這麼個怪物沒頭沒尾,沒面沒背,他是誰啊?就是我們的真心,這是方便說為真心。那麼有頭有尾有面有背是誰啊?還是真心。沒頭沒尾沒面沒背的那個東西跟那個有頭有尾有面有背的東西是什麼關係?就是一個東西。
-
不空絹索法系:光明真言的修法與功德
所以,懇請傾蓮池師兄,合適的時候,發布光明真言。我持誦的是林光明的梵語版。也有寺院師父叫念漢語版。傾蓮池:光明真言,全稱為不空空罥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經典譯自《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菩提流支三藏和不空阿闍黎都有翻譯過。這是經本上的光明真言法,除此還有秘傳、口傳之法,如增息懷誅之運用,各種次第手印和觀修。
-
《大乘起信論》界詮法師 宣講(006)
如太虛大師把它分成三宗:法相唯識宗、法性空慧宗和法界圓覺宗。法性空慧宗就相當於中觀學派,法界圓覺宗就是屬於華嚴這個系統的。《圓覺經》、《起信論》,都屬於法界圓覺宗。還有一位著名學者級別的印順大師,他是這麼說:虛妄唯識論,就是外面的一切境都是虛妄的,唯識而已,太虛大師是法相唯識;性空唯名論,就是一切性空,只是假名字而已,太虛大師是法性空慧宗;還有一種是真常唯心論,真常唯心就是指《圓覺經》、《起信論》乃至《華嚴經》,這些都是屬於真常唯心,我們可以從一些文獻中學到這些名稱。《華嚴經》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一切都是唯心,所以把它這麼一個判攝。
-
什麼是無明?最初的一念從何而來?
首先明了三個可供理解無明和念頭起源的功能概念組成的架構。心:是無量光壽覺與無量明相識混沌和合,不可分割的一體,可理解為光明。空性般若,佛眼,大自在,如來,無際,道體,靈知心,大我,如來藏,常寂光,無餘涅槃,宇宙,無量光壽覺,真如,真常,不生不滅實相,不動,如是我,超日月光,清淨心,阿彌陀佛等。覺:是具足能覺能觀能照功能又無形無相空性的宇宙能量光,可理解為光,靈光,神光,覺光,佛光,心光,能量,能源,心相,正覺,賦能,遍照,無相,如是覺,五蘊空。
-
是時,如來含笑,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佛陀說法,攝受大眾
因此佛放大光明雲,就是照耀眾生的自性。大圓滿光明雲。此光明雲獨佛有而眾生沒有,為什麼呢?眾生不圓滿,要是圓滿了佛性就具備了,如來先放眾生本具的「圓滿光明雲」。表示眾生與佛無異亦無分別。大慈悲光明雲。眾生自性具備,能與法界之樂,能拔法界眾生之苦,故稱「大慈悲光明雲」。
-
黃文殊菩薩修法略軌
加行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舍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 歸依 南無歸依金剛上師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三稱)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三稱) 歸依佛竟 永不歸依 天魔外道 歸依法竟 永不歸依 外道典籍 歸依僧竟 永不歸依 外道邪眾 (三稱) 發心 我今發心 不為自求人天福報 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諸位菩薩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比如說無明緣行,無明不能產生身口意行,是因為眾生有無明,眾生的第八識就能產生身口意行,其它都是以此類推。2. 世尊在小乘解脫道法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
-
《楞嚴經》觀性元真唯妙覺明
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生?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即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觀。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
《心經》中的「無無明」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要「無無明盡」?
其中廣為人知的,要算「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等等。但是,在短短260字的《心經》中,用了很大比例說了這麼一段「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甚至後面還有「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也就是說,後面所有的無,都與「無無明」有關。
-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164:通達諸法空無我 專求必成如是剎
一切法也是如此,雖然眼等根識能夠見到、聽到等,但實際了不可得。了知諸法就像電光、影像那樣,本來無有,國土也不例外。那麼,該怎麼成就清淨國土呢?這就要依如幻的緣起來實現。也就是要有通達空性的智慧,而且發起嚴淨國土的大願,再依大願而起大行,圓滿自利利他的無邊菩提行。也就是,從根本智起後得智,或者說由了達空性的大智而發起嚴淨國土的大行,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由此能無礙地變現清淨佛土的莊嚴。
-
《楞嚴經》性識明知覺明真識
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辯,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
-
22.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離報身的四苦,而得到法身的四樂【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從住劫演變到壞劫;壞劫過去,便是空劫;空劫過去,便是成劫。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可愛樂淨妙音天王,得愛樂信受一切聖人法解脫門。」這位可愛樂淨妙音天王,他得到的境界,能令眾生歡喜快樂自動來聽法,並且信受一切聖人的法。什麼是聖人法?就是四聖法界的法:①佛法界的一乘真實法,真空妙有的中道第一義諦法。②菩薩法界的六度萬行法。
-
無明與業種藏在哪裡?
然後在三界生死輪迴之中,往世所造業種以及所燻無漏法種就會一一遇緣現行,這些無明業種及無漏法種、淨業法種都由各人的阿賴耶識集藏,隨著各人的轉生而帶到未來世去,一世一世遞傳不滅,除非遇緣現行受報,否則業種將會永遠存在各人的阿賴耶識中,等著緣熟時現行受報。因為有情死後,十八界只剩意根不滅,而意根末那識並不是能執持業種的心,必須由阿賴耶識執持一切種,往生來世而受報現行。
-
大悲懺法儀軌
願此香華遍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餚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旋轉無礙互莊嚴。遍至十方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燻法界諸眾生,蒙燻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主者呼:供養已,一切恭謹。
-
正法眼藏:見性即見自性光明
頓教的修行就是「見性」,意思是照見自己的佛性。那麼究竟怎樣才是見性,這恐怕是大多數人迷惑的地方。其實在「達摩大師血脈論」裡,達摩大師對何謂 「見性」做了非常具體的開示,那就是,「見性」乃見「自性光明」。「達摩大師血脈論」(節選):「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
-
功不唐捐的光明真言(附光明院傳承音)
四 秘秘中深秘:此真言,六大法界源底,法性玄極。萬法悉攝此字,即是萬法無不從此字出,無不還歸此字也。解釋嗡(啟請供養) 阿坡伽(諸佛 不空) 悲依摟嚇噥(毘盧遮那佛) 嗎咖坡踏拉(大印) 嗎尼(摩尼寶珠) 漢逗嗎(蓮華) 進叭拉(光明) 哈拉叭哩踏亞(旋轉) 哄(成就菩提)前圖光明真言破地獄曼荼羅,是破地獄滅罪業大秘法神咒,即指將光明真言二十三字順時針書寫成圓形之字輪,中間書寫僧名等之曼荼羅。此系取光明真言一一字所放之光明,遍照眾生界,破除無明煩惱黑暗之意。
-
念「南無阿彌陀佛」,從無明黑暗走向智慧光明
因為這些附體來自鬼道的比較多,年久成魅的一些魑魅魍魎,都屬於陰暗的東西,它們怕光明。你只要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得非常懇切,你的身心都在放光,附體就在你的身體裡呆不住,它自然就走了。如果它有善根,也融匯在光明裡面,藉這個光明,它就得到度脫了。如果你心裡有貪求嗔恨,你的心理也陰暗。你陰暗,它也陰暗,都和平共處了,最後它這個外來的客人,還在你這裡當家做主了。
-
石刻《法界源流圖》簡介
這就是容碑萬塊的蓮花山碑林的鎮山之寶——石刻《法界源流圖》。據國家有關部門鑑定,丁觀鵬的這幅《法界源流圖》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是名副其實的國寶,現珍藏於吉林省博物院。她場面宏大,內容複雜,人物繁多。畫面收集內容甚廣,既有佛、菩薩、觀音、尊者、大師、僧眾、供養人等佛教諸宗派的人物形象,也有象、馬、虎、龜、蛇等動物,還有各種佛具法器、兵器、用具乃至各類陳設無以計數,山水、樹石、樓亭等雜配其間,數不勝數。
-
佛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如泡影;如露、如電
因此是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萬法出生的根源。如來藏不是被生出來,或者被造出來的,它是本來而有的,所以具有「本來性」。如來藏的自性是「空」,名為空性,這也是它的「自性性」。又如來藏體性清淨,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如來藏處於眾生的煩惱淤泥中而不染,故具「清淨性」。又如來藏永不壞滅,性如金剛,為涅槃之本際,又有「涅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