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受恐嚇的孩子,會是怎樣的成長經歷

2021-01-17 寶寶知道

很多家長喜歡恐嚇孩子,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們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這樣,我就要打你了、你再這樣,就給我滾出去!當你這樣說的時候,你是痛快了,但你有想過,你這麼說其實有效果嗎?你的孩子能接受嗎?

01

「恐嚇」行為真的有效果嗎?

父母「恐嚇」孩子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非常常見。

有名的教授「虎媽」蔡美兒曾提到過自己教育女兒時,有過這樣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她對兩個女兒要求都很嚴格,除了成績要特別好,每天還要按照規定練琴。大女兒比較聽話,但是小女兒就很叛逆。

有一次她要求小女兒練琴,小女兒不肯。她威脅女兒說,「如果你不肯練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當時外面天氣很冷,女兒穿的又很少,她以為這樣做女兒一定會服軟。但是沒想到,女兒倔強的脾氣上來,跟她槓上了,真的自己走出門去。

再嚴厲的母親終究是母親,蔡美兒不忍心看女兒受凍,只好主動跟女兒讓步,「看來你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你回來吧」。

「恐嚇」孩子即使一時收到成效,孩子也並未心服口服,只是礙於家長威嚴不得不屈服罷了,遲早有反彈的那一天。當然,如果你有一個跟蔡美兒女兒一樣倔強的孩子,只怕根本不會有任何效果。

02

「恐嚇」行為容易產生負面效果

一、使孩子產生自卑感。

爸爸媽媽經常打罵孩子,再加上一些貶低性的語言,比如:「你就是不如xx家孩子……」之類的話,這麼說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能讓孩子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使孩子自暴自棄並產生自卑感。本來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卻故意不去做甚至去破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做事畏手畏腳,膽小怕事,自卑感特別強烈。

二、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這裡要鄭重的提醒家長,3歲之前的孩子絕對不能打,你想3歲前的小朋友對很多事情都處於懵懂的狀態,他的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打罵恐嚇已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使孩子精神極度緊張,恐懼,重者會引發精神方面的疾病。

三、使孩子產生被遺棄感。

父母經常打罵恐嚇孩子,並經常對孩子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等這樣的話語,家長只是嚇唬孩子的話語,但是孩子卻會信以為真,會使他們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裡,有隨時都會被父母遺棄的感覺。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抑鬱。

四、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有一些孩子性格非常倔犟,父母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讓他幹什麼偏不幹,愛頂嘴,打在身上也不屈服,這個「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打出來的,父母越是對他動武,他就越是要用犟的方式來與你對抗,叛逆心理特別強烈。有些家長認為你不聽話,我就要把你打改,殊不知孩子的這種「犟」你越打越嚴重。

五、使孩子產生記仇心理。

經常打罵孩子,小一點的孩子一般不會產生仇恨心裡,大一些的孩子都十幾歲了如果還經常被打罵,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在心裡上對父母漸漸的疏遠,甚至會發展為仇恨。

03

怎麼樣正確引導孩子呢?

1、不要直接攻擊孩子本身。

「你真沒禮貌!」「你就會騙人!」「你果然學不好!」……這種話就是在攻擊孩子本身,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容易讓孩子破罐子破摔,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認為我沒禮貌,我就沒禮貌一個給你看看」,「你說我不是學習的料,我就不給你往好了學」,「你覺得我最裡面沒一句實話是吧,那我就能騙多少騙多少吧」……

2、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溫和的指導。

這時候,我們需要換一種表達方式,對孩子說「亂翻別人東西的這種行為是很沒禮貌的,媽媽告訴你,想動別人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徵求一下主人的意見」,「爸爸媽媽知道你也很想把這個類型的題目答對,你再細心一點,熟悉的多了肯定就會了」,「你在課堂上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老師希望你尊重課堂,也尊重在上課的同學們,有問題我們下課再溝通。」

這種表述就是告訴了孩子,我們對孩子本身是沒有敵意和否定態度的,只是對他的行為提出了否定,並且告訴了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事情就容易就事論事的解決。

3、「恐嚇」性質的話,輕易不要說出口。

父母經常說「恐嚇」的話,會帶給孩子童年的陰影,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這個問題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孩子的人生路和家庭生活中也難以迴避。

相反,經常得到父母愛撫和溫言細語的孩子,會幸福感滿滿,為人溫和寬容,充滿滿足感,人生也會順遂很多。

希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少給孩子一些言語「恐嚇」,多給孩子溫情的鼓勵,讓他們帶著父母的鼓勵,勇敢去面對生活!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真實案例:被恐嚇的孩子,6歲就夭折了!
    他只是將蛇、魚、蛙當做玩具罷了,他只是藉此撫慰內心的寂寥,僅此而已。但這被老和尚解讀為了殘忍,將這視為惡,是小和尚故意為之的「惡」,他殺生了。所以,小和尚必須受到懲罰,只認錯不行,改正也不行,必須在內心深刻記住,必須為此背負一生。這,不恐怖嗎?不殘忍嗎?
  • 如果媽媽瞧不起爸爸,會給孩子的成長產生怎樣的影響?
    文/蘭媽談育兒前幾天,一位朋友問我「如果媽媽瞧不起爸爸,會給孩子的成長產生怎樣的影響?」,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從家庭的組合來說,不該更不能存在誰瞧不起誰的心態。有句話說得好:「與其站在萬人之巔孤獨,倒不如作對柴米夫妻」,每個人的生活無疑是奔著幸福而精化,但幸福看似簡單卻難抵柴米油鹽的磨合,夫妻之間磕磕盼盼正常,但當著孩子的面不論是媽媽瞧不起爸爸,還是爸爸瞧不起媽媽,都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比較嚴重的烙印。
  • 【家教誤區】你是否也在用警察/醫生/老師嚇唬孩子?被「恐嚇」著...
    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來一點啟發。園長和老師們,快轉給家長看看吧! 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 老人愛恐嚇孩子有什麼危害?看看「別人家」老人是如何做的
    經過多次的「吃-嘔吐」後,這些狼對小羊羔產生了恐懼感,即使在日後遇到普通的羊,這些有「特殊經歷」的狼也有味覺反感。恐嚇教育與「誘餌退避」背後的心理很像,就是通過恐嚇方式,讓孩子對某種行為或東西產生恐懼,從而讓孩子暫時或長久停止某種行為。恐嚇的背後,常常是「快刀斬亂麻」的心理,方便自己,傷害孩子。因為恐嚇比講道理或長篇大論的說服「好使」,當然這是反義的「好使」。
  • 這幾種性格的孩子,在幼兒園會被孤立,不受人喜歡,對成長不利
    隨著寶寶的日漸成長,在他們三歲左右時,就已經開始邁進校園了。園裡的小朋友眾多,幼師雖然都是抱著公平的態度,儘量做到對每一個孩子都一視同仁,但總有幾個類型的孩子,是不被老師所喜歡的,就連身邊的小同學都會遠離他。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隨著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相對的,物質條件也越來越好,而現目前的年輕父母不會像以前那樣生育較多的孩子,大多數家庭都只會養育一個。
  • 寶寶被罵哭後會尋求抱抱,父母應該怎樣選擇?和孩子成長有關係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孩子的照顧是很多父母都面臨著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有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容易惹父母生氣,在這種情況下也會遭到父母的訓斥或者責罵,最終導致這些孩子委屈地哭了起來,但是有一些家長發現了一個問題,
  •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會怎麼樣?家長的吼罵,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影響
    俗話說「教育要因材施教」,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學校環境,都會對孩子的成長變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這件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作為父母,肯定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來正確引導孩子。
  • 經常被打的孩子,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哪些區別
    在我們現在的這個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都是苦口婆心的去勸導孩子,但是有的父母就不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認為太浪費時間,而且還不管用,所以就認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多去打,只有從經歷過棍棒的捶打才會懂事。
  • 塔羅佔卜:你未來會經歷怎樣的婚姻?
    塔羅佔卜:你未來會經歷怎樣的婚姻?最完美的產品在廣告裡,最完美的人在悼詞裡,最完美的愛情在小說裡,最完美的婚姻在夢境裡。而你未來的婚姻,會像夢境裡一樣美妙嗎?你的感情又會有一個怎樣的發展呢?讓我們一起跟隨塔羅牌的指引一起來佔卜一下吧!
  •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痛」,答案在這裡
    就像很多心靈受傷的孩子,表現出來的那樣。經歷了這一年的不幸,回家後的艾達坐在門廊上,思索這句話的含義。磨難考驗著艾達,也加速了她的成長。當她意志消沉時,整個世界似乎都充斥著冷言惡語,而當她鼓起勇氣面對,整個世界都蒙上了一層暖色。唯有愛與勇氣,是我們走出心靈困境的唯一途徑。
  • 你知道經常吼孩子的危害嗎?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現在咋樣了
    因為家長自己小時候也經常被吼有的家長受自身家庭裡面的影響比較嚴重,他們在小的時候,也經常被自己的父母吼,於是他們自己覺得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好,所以當他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也非常自然的就對孩子吼了起來。這種類型的家長,幾乎沒有思考能力,不然也不會覺得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好,把吼孩子當作順理成章的事情!
  • 嚇大的孩子真的受傷害恐嚇式教育幾時休
    對每位父母來講,孩子的教育絕對算得上頭等大事。所以為了把孩子教育的更乖更聽話,很多父母都會採用恐嚇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還可能會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傷害。
  • 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可見,母親的素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航標,直接會影響孩子眼前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的發展。但是,當今中國現狀,許多當媽媽的本人是獨生子女,當媽媽之前本身還不很獨立,當了媽媽後,在四位老人的前呼後擁下更難獨立起來。所以她們在對待自己小寶寶上,不知道怎麼照顧一個小孩長大,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成績不好怎麼辦,早戀了怎麼辦,叛逆了怎麼辦。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父母的恐嚇,正在侵蝕孩子的安全感
    「你再……,我就…」你有說過類似恐嚇孩子的話嗎?很多家長把這些話當作讓孩子聽話的必殺技,並且屢試不爽。甚至會感嘆「小孩子就是好騙」,但就是這樣不經意的話,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董潔便說:「你再不過來,媽媽就哭了」頂頂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聽到媽媽這樣說,便無奈地答應了媽媽的要求。家長只知道語言威脅對於孩子很有效,卻沒想過孩子會當真,他們是真實地感到恐懼,長此以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 不了解這個實驗,你永遠也不知「恐嚇孩子」多殘忍
    當孩子不吃飯,大人就恐嚇說「讓怪獸把你抓走」;當孩子不睡覺,大人就恐嚇說「把你趕到街上睡」;當孩子不肯結束某個遊戲,大人就恐嚇說「我不要你」;當孩子撒潑要買玩具,大人就恐嚇說「把你賣給售貨的阿姨」;當孩子不肯寫作業,大人就恐嚇說「再不寫就叫老師不讓你上學」……
  • 怎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做好這3點,才能挖掘出孩子潛力
    案例強強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生活中就特別淘氣,經常惹媽媽生氣,這一天,強強支支吾吾地走到媽媽面前,媽媽看到孩子這樣,心裡想孩子肯定是犯錯了,於是就詢問孩子怎麼了,兒子小聲地告訴媽媽,屋子裡面的床單被自己剪壞了,說媽媽帶著孩子走到臥室時,看到眼前被剪得凌亂的床單,媽媽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 拒絕王祖藍式「恐嚇+欺騙」餵飯法,愛孩子,從給他吃飯自由開始
    整個進食過程充滿著欺騙、恐嚇以及「鼓勵」。王祖藍的做法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如果孩子經常經歷強迫進食,可能會導致他內心對吃飯的恐懼,這種恐懼會成為他「好好吃飯」的內在障礙,孩子可能會將吃飯、飢餓感、坐餐椅都與這種恐懼聯繫在一起,這種負面經歷會讓孩子即使感到餓也不願意吃飯,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家長只會覺得自己餵飯越來越辛苦。
  • 能量早餐 260 | 遠離校園暴力(易受霸凌、性侵的孩子類型)
    >選擇霸凌對象,通常不是一步到位,也就是說,極少會第一次侵害就下狠手,而是一步步的試探,確認對方害怕自己,面對自己是弱者。即使體能上我確實打不過你,我也會找到能支持我的人,比如老師、家長或者朋友,絕不善罷甘休。有這種姿態和底氣的孩子,霸凌者通常不會去惹。 還有一種容易被霸凌的孩子,是特別順從聽話的孩子,這個下面細說。
  • 奶奶關愛、爸爸培養、媽媽恐嚇,男孩懇求父母:再生一個吧放棄我
    像孩子所說所想的「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可行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到底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避免青春期育兒之坑,積極調整教育方式杭州男孩正在讀初中,正處於孩子成長過程的關鍵時期——青春期,所以想要改變這種「煩躁不安」情緒,必須得對症下藥才行。
  • 不負責任的爸爸,會經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很難變優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並且會不斷豐富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但是有一些父母在這方面做得並不是特別好,尤其是孩子的爸爸,每天需要忙著賺錢養家,所以就忽略了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導致孩子感受不到父愛,甚至會通過一些話語對孩子造成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