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都見過秦始皇,為何見秦始皇,他們的反應會如此相似?

2020-12-22 小成熟an

眾所周知,秦帝國被劉邦和項羽所推翻,而劉邦、項羽和秦始皇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具體來說,秦始皇只比劉邦大3歲,而劉邦又比項羽大24歲,他們曾經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屬於同一時代的人。不過秦始皇死得更早,在他50歲時就駕崩了。秦始皇的去世,開啟了項羽與劉邦時代。它還使我們產生一種錯覺,秦始皇比項羽、劉邦早一代人。

其實那不正確。眾所周知,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即位,秦二世即成為兩年皇帝,大秦帝國便一蹶不振。劉邦和項羽正是推翻了大秦帝國。其實,秦始皇曾經見過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亡國之君,而且他們一見面,就給秦始皇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們所說的,同樣驚人地相似!

其間,秦始皇出遊,劉邦有幸見到了秦始皇,而且劉邦在見到秦始皇后,還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那就是「大丈夫必如此!」可以說,秦末的劉邦,之所以要起義,是有秦始皇的影響的,畢竟當皇帝太風流,當了男人就該做秦始皇,沒有遺憾。

於是,在歷史的洪流中,由於各種機緣巧合,使他得以推翻秦朝,擊敗項羽,最終成為皇帝。據說,這次與秦始皇的會面,對劉邦的人生觀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劉邦也有了勇氣,讓劉邦也有了新的人生規劃。不過當時秦始皇並不知道小劉邦這一點,他是大秦帝國的掘墓人。

那麼,項羽如何見過秦始皇?當項羽見到秦始皇時,是與其叔父項梁一起逃難,那時他們都是大秦的通緝犯,因為南方較偏遠,離鹹陽較遠,所以他們逃到今天的蘇州吳中。這就是項羽見到秦始皇的地方!最喜歡秦始皇全國巡遊,就是在秦始皇巡遊的時候,項羽在人群中看見了秦始皇,此時項羽還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來吧!也就是說這個人我可以代替他的位置。看得出那時候項羽真的很狂妄。

其實項羽說的這句話,和劉邦說的那句話,都是崇拜秦始皇,想做秦始皇那樣的人的夢想。或許,這就是英雄們的略微相似之處。之後項羽與劉邦爭霸天下,估計就是因為他們的一番話,才想要做秦始皇那樣的人。不過,劉邦和項羽當時的言辭不同,劉邦的言辭比較含蓄,項羽就很張狂。

傳說,當項羽的叔父項梁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急忙捂住項羽的嘴,告訴他這是亡語,這樣的話是不能說出來的。其實項梁心裡還是很高興的,項家又出了個有血有肉的人才。歸根結底,劉邦和項羽都想成為秦始皇那樣的人物。

秦二世在秦始皇死後僅僅一年,他就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特別是陳勝吳大喊一聲,王侯將相寧乎,劉邦和項羽也加入了反秦大軍。在三年之後,他們將大秦帝國徹底地打倒,秦始皇幻想的千百個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大秦帝國,如此僅存在了十五年,便轟然崩潰。如果秦始皇知道自己已經看到了這兩個人推翻了自己的帝國,他會怎麼想呢?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廢除「分封」,為何劉邦又分封了一堆「諸侯王」?
    周朝時期,周天子將"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貴族(含異姓貴族),並按五等分封,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受封的諸侯王裂土一方,有自己的朝廷官員、軍隊,他們表面上仍尊崇周天子為天下之主,並按期進貢。另外這種封建式的分封制,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世襲,也就是說只要你是貴族,子孫後代都是貴族。
  • 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劉邦項羽滅秦時,沒出手救秦國?
    老楚名將項梁帶著他的侄子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兩人都很有才幹,一往無前。但他在巨鹿耽擱了一些時間,劉邦毫不猶豫地先進了鹹陽,秦三世的兒子秦三世向劉邦投降。就在此時,那個統一的六國,曾經龐大的秦帝國滅亡了。那為什麼秦始皇復闢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秦之時,還沒有出手幫助秦國呢?先看一下當年統一六國的名將,滅六國的主力是兩人,即王翦父子。
  • 50歲秦始皇駕崩時,48歲劉邦的事業剛開始,他如何做到7年稱帝的
    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兩個人相差3歲,秦始皇比劉邦大3歲!秦始皇是秦國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他們兩個都是偉大朝代的開拓人,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是他們家族600多年來,37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 白起、項羽坑殺幾十萬人無人問,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被罵千年?
    都說刀劍無眼,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難免出現死傷,但是往往在一方投降之後,勝利者仍然會有屠殺俘虜的行為,比較出名的就是白起坑殺40萬趙軍,項羽坑殺20萬秦軍,但是這幾十萬人對於後代人來說反倒沒被過多指責,而秦始皇焚書坑儒僅僅殺了四百多人,卻為何被罵了上千年?
  •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天下,為何劉邦僅用幾年就統一全國
    一個是坐擁上佳資源的秦國君主,一個是拉攏人心、出身草根的鄉長,他們都實現了大一統的夢想。但秦國圓夢用了「六世」,劉邦卻僅用了幾年,這是為什麼呢? 秦朝時的江蘇地方,一個好酒色、到了壯年才成為小官泗水亭長的平民男子,看到秦始皇驚呼「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他響應秦末陳勝、吳廣起義,自稱沛公。他先後投歸項梁、楚懷王軍隊,後因先入關中被封為漢王。與項羽對戰四年後,劉邦奪得了天下。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當老闆學劉邦,混江湖學項羽;劉邦如何用一個「好」字定天下
    漢高祖劉邦,愛說「善」!善,即是好。整篇《高祖本紀》,劉邦有無數「善」字在內。而整篇《項羽本紀》,只見無數「怒」字,項羽一直在生氣,而項羽生氣,後果很嚴重。先讀《項羽本紀》便知道《高祖本紀》中諸多劉邦的謀臣大將,其實原來都是項羽的人。而他們最終都跟了劉邦。
  • 項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當然項羽也可以效仿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自己當皇帝,但是項羽卻沒有,他走的是周武王的老路,論功行賞,與功臣共享天下。由此看來項羽的分封應該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滅秦有功,都可以得到封賞。一位如此慷慨的領導,為何在他分封完諸侯以後,會引起諸侯群起反抗呢?
  • 如果秦始皇帝不死,陳勝吳廣還會舉事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如果秦始皇帝不那麼早地過世,而是再活上十年八年,陳勝、吳廣還會在大澤鄉起事嗎?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
  •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記憶裡秦始皇是個暴虐無道的昏君,是個壞人。不論是從影視作品中看到「孟姜女哭長城」,還是從初高中課本中所知道的「焚書坑儒」。都二十多歲的年紀了,如果還用好壞的標準去評判一個人,那未免太幼稚了些。記得初中跟著老爸看抗日劇的時候,看到一個不清楚背景的人,我會先問一下他是好的壞的,好人就在心裡為他祈禱化險為夷,壞人就暗暗詛咒他快點領盒飯,十分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爸就告訴我,不能用好壞去評價他們,各自立場不同而已,我似懂非懂繼續看,常常看到自己定義的好人從沒幹過壞事,倒是壞人偶爾行善積德:)話說回來,不知道是不是媒介的導向性,我現在確實認為
  • 劉邦連項羽都能擊敗,為何卻陷於白登之圍?因為劉邦實在太心急了
    漢高祖劉邦起事之前,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因為他天賦很高,所以只用了三年時間,他就從自號沛公到被各諸侯承認的漢王,之後又用了四年時間,他又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可是,劉邦雖然連項羽都能擊敗,但卻陷入白登之圍,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項羽輸給了劉邦?因為項羽和團隊都是政治素人,劉邦卻不是!
    楚漢相爭,為何最後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而告終?原因當然很多很複雜,前人的論述也很多,但有一點,卻是很少有人關注到的。那便是,項羽和項羽團隊中的主要成員,都是政治素人,而劉邦和劉邦團隊的主要成員,多是政治經驗豐富的秦吏。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邦項羽
    劉邦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楊照:秦始皇巡行天下時,經過東南,到了會稽。這個時候項梁帶著項羽一起去看秦始皇的仗陣。項羽就自言自語發出話來,他說:「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說我也可以變成那樣的人,叔叔一聽到他講這個話,急忙的把他的嘴巴給掩住,告誡他說不要亂說話,說這個話會害我們一族都被殺。 劉邦因為當亭長的關係,經常要被派到鹹陽去出差,所以他到鹹陽出差的時候,跟項羽一樣,他也曾經一度看到秦始皇的行列。他的感嘆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做人做到最過癮的時候,就應該是這樣。
  • 秦朝滅亡時,為何還有50萬大軍按兵不動?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那當年如此強大的秦國怎麼會在頃刻間覆滅呢? 先來說說秦朝為何滅亡,如果咱們只從軍事角度來看的話,當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但是兩人手下率領的都是農民軍隊,再看看劉邦項羽,這兩人手中的軍隊都是由當時秦朝地方郡縣上的兵力所組成的
  • 秦朝女相士許負,受到秦始皇的特殊照顧,為何拒絕為秦始皇看相?
    公元前221年,經過十餘年的徵戰,秦始皇橫掃六合,結束了戰亂紛紛的戰國時代,建立影響深遠的封建王朝。如此豐功偉績,一向淡定無比的秦始皇,也難掩內心喜悅,於是讓各地官府,注意神異祥瑞之事,一旦發現立即上報給朝廷。同年秋天,溫城縣令許望的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女兒,結果驚動了朝廷。
  • 劉邦才能遠不及項羽,為何楚漢爭霸的最後,是劉邦奪得天下?
    前言 項羽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也是一個赤裸裸的天才。這個從小便沒有系統學習過兵法的將軍依靠著自己的天賦將秦朝最為精銳的部隊一舉殲滅,而且還打的劉邦丟下自己的妻兒老小,但是為何楚漢爭霸的最後,是劉邦奪得了天下呢?
  • 大秦賦:秦昭王失一鼎,秦始皇撈上來沒?為何漢畫中頻見泗水撈鼎
    好吧,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和我一樣會極度懷疑秦皇漢武怎麼會愚痴如普通人,能如此相信這些方士們滿嘴跑火車的連篇鬼話? 關於九鼎有那麼多傳說故事,但在漢畫像石中最常出現的既不是楚子問鼎,也不是漢武帝迎鼎,反而是秦始皇的「泗水撈鼎」,漢人為何偏偏喜歡在墓葬裝飾中,去表現秦始皇泗水撈鼎的失敗?
  • 劉邦與項羽誰是真英雄?
    哈嘍大家好,你們的小於來了,上次說道劉邦和項羽之間為何項羽被後世評價非常高。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西漢太史令司馬遷,有人說了這和司馬遷有什麼關係,且聽我一一道來。它以歷史上的帝《史記》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由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 楚漢爭霸中項羽為何會輸給劉邦?韓信說了8個字,道破了真相
    而項羽則不同,他本身就是楚國大族子弟,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作為世襲大族子弟,又是將門之後,項羽出生高貴,見識遠非劉邦可比的。我們看兩人的差距在史記中的一段就描述的很清楚了,那年秦皇巡遊天下,劉邦見了脫口而出,大丈夫該是如此,他對這樣的秦始皇充滿了崇拜,只敢幻想不敢奢望。而項羽見了卻說:彼可取而代之。
  • 屏幕上的「秦始皇」們,誰最貼近歷史真實?
    史書記載,秦始皇之母美麗而善舞,因此翦伯贊先生在《秦漢史》中也指出:假如他多少有些母親的遺傳,應該也是一位英俊而漂亮的青年。電視劇《大秦賦》劇照,秦始皇之母趙姬秦始皇的威儀,項羽、劉邦、荊軻都曾見過。據載,項羽身高八尺餘,其身高可能和秦始皇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