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子劉邦斬白蛇起義,應劫而出,還是有意為之?

2021-01-08 野史菌

大秦末年,有狐鳴:「大楚興,陳勝王」,陳勝、吳廣遂於大澤鄉起義,由此拉開了反抗暴秦的一波洶湧的浪潮。

與此同時,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等蓋世豪傑,紛紛應劫而出。

這其中為亭長的劉邦,做了一件充滿神話色彩的事,醉酒斬白蛇!

簡單敘述一下,就是劉邦押送民夫和囚犯去服徭役。路上喝醉酒,這時有人說前面有一條白蛇橫臥路中,借著酒勁遂斬白蛇。

就是這麼一件事,結果成為了大漢王朝的開端,這時沒人知道!

那麼筆者就有一個疑問,赤帝子劉邦斬白蛇起義,應劫而出,還是有意為之?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凡是王朝開端,都是會有一些異象。

因此劉邦斬白蛇起義這一歷史事件,被解讀成赤帝子斬白帝子,奪了白帝子氣運,以火德開國。

若是按照這樣的說法,劉邦被稱作應劫之人,順應天時而出,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而據太史公《史記》記載,劉邦斬白蛇是中分白蛇,因此預示漢朝天下,將從中而斷,分為東西兩漢。

事實證明,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東漢甫立。至漢亡,不多不少,東西兩漢正好各200載。

若說不是劉邦不是應劫而出,他也不能預知未來,怎麼會留下這個說法,還被太史公記入史冊呢?

但是根據各個朝代的祥瑞異事,這一類很多都是有意為之。

像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親兵大將差不多是將沒有反抗能力的敵軍將領,送到上位者的劍下,彰顯勇武,順勢擁立。

又例如,像皇子爭儲,河中被人捕獲一隻千年老黿,龜甲上寫著讖語,某某當立,則皇朝當興。

筆者認為凡是皆不能以偏蓋全,唐代的詩人羅隱就理解的很透徹。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句詩無疑就是赤帝子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最好註解。

劉邦斬白蛇,這一事件中,白蛇臥於道中,這件事情如果屬實,顯然並非人力可以控制的。

事情的偶然性,就是在於劉邦恰巧遇到了,因此稱他為應劫之人並不為過。

有意為之,則是劉邦本來就有大志向。為了區別旁人,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劉邦借著酒勁,來到白蛇跟前,直接一劍中分。

可以說在當時風雲變幻的秦末,六國貴族都蠢蠢欲動,不堪壓迫的百姓紛紛起義,一個字「亂」!

劉邦區區一個亭長,要兵沒兵,要名聲沒名聲,人家憑什麼服他?

這時擋道的白蛇,無疑是給了他一個機會。偶然的事件,成為了凝聚周圍眾人的契機。

因此,劉邦大肆宣揚,暗示我就是赤帝子,我就是終結這亂世的應劫之人。

在劉邦有意為之下,樊噲、蕭何、曹參等一批小夥伴,紛紛聚攏過來。

這樣大勢就成了,劉邦入局!

綜上,筆者分析天意人為皆不可或缺。

如果並無遠大志向,劉邦憑藉酒勁斬了白蛇,也就是誇耀武力。旁人見了第一感覺就是,此人只是個頭腦簡單的莽夫,而不會聚攏過來,發自內心的擁護他。

如果空有大志,沒有合適的契機。劉邦很難找到服眾的理由,更是難以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未曾發跡前,劉邦一直空有大志,卻找不到機會,蹉跎歲月,哪怕父親劉太公也覺得劉邦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因此,運氣可以說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劉邦的成功,不僅在於作為應劫之人,運氣一直不錯。常吃敗仗,都沒有丟掉性命,還在於對於任何機會,他都能充分利用。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擴大自己的實力。

劉邦能夠以弱勝強,擊敗項羽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異議,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斬「白帝子」是一個謊言,劉邦斬蛇起義和大澤鄉起義形式上的雷同
    黑格爾曾經說過:"歷史上常常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話說的的確不錯。中國歷史文明幾千年,出現類似或相似的事情也是一種必然。談論漢朝的歷史,特別是在說起劉邦的時候,我們第一個要想到的恐怕是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司馬遷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採用了寫實與虛構相結合的手法,既有斬蛇之實,又寫了赤帝與白帝之子的神話,從而為劉邦起義之事裹上了一層神秘而又神奇的外衣。
  • 劉邦能當上皇帝,和斬白蛇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靠張良的一本奇書!
    漢高斬白蛇,是個成語,講的是劉邦舉事前提三尺劍斬殺攔路大白蛇的傳奇故事。當時,劉邦主動告別了體制內的生活,率一幫亡命之徒隱於芒碭山間,也就是做居無定所的綠林好漢。一日,劉邦帶著居無定所的兄弟們尋找住所去,走著走著,先前派出探路的幾位兄弟們慌裡慌張地回來報告,說前方的路被一條大白蛇擋住了,過不去。
  •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之恥,隱藏在一幅畫中的歷史真相
    就是說劉邦是母親與龍交合後生下的。又雲劉邦「隆準而龍顏」,常有人發現他「其上有龍」,連呂后呂雉都說他「所居上常有雲氣」。 而且,除天生異象外,高祖的一生更是傳奇無數,從早年任亭長時醉斬白蛇,號赤帝子起義反秦,到先入關中者為王;又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上逃出生天;最後,甚至迫得一生百戰百勝的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自此奪得天下,開創出漢朝四百年的江山。
  • 劉邦斬蛇劍後來在哪裡?
    漢代鎮國之寶當然是開國皇帝劉邦的佩劍——斬蛇劍,劉邦斬蛇起義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基業,斬蛇劍自然被當作鎮國之寶收藏,可是兩千多年來斬蛇劍卻一直不見蹤影,這是為什麼呢?這就得從斬蛇劍的一段傳奇經歷說起。
  • 他曾有一次奇遇,由此得知劉邦將統天下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斬白蛇建立了漢家王朝的故事,那麼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另外一個有關於劉邦的故事。這個故事脫胎於《搜神記·赤虹化黃玉》,內容算不上離奇,卻與劉邦斬白蛇截然不同,反倒像是上天註定劉邦會一統天下一樣,將孔子與劉邦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聯繫在一起。
  • 從《史記》中項羽和劉邦的外貌說起
    (《史記·淮陰侯列傳》) 「天授」,體現了劉邦的臣下對劉邦政治資質的肯定。「天授」或許為當時人的習用語。周昌為代王劉恆入長安議:「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
  • 為何古代起義的皇帝都要給自己找個神化的出身背景?
    當然,上古年間,這類事兒還是挺多的,比如商的始祖契出生時,就是「簡狄行浴,見玄鳥墮其卵,吞之而孕、生契」的傳說。不過真說起來,流傳最廣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那就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他那兩段「歷史」都挺有名的:一個是他的老娘懷他的時候,曾經在野外橋邊睡著了,夢見神仙與之相遇,劉邦的老爹看見的卻是一條蛟龍盤在劉邦老娘的身上,接下來劉邦老娘就懷孕了,隨後生下了劉邦。另一段就是劉邦「赤帝斬白蛇」的傳說了。
  • 聲勢浩大,一度打到秦國無還手之力的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隨著這句起義口號,反秦勢力以燎原之勢迅速在秦國蔓延,可聲勢浩大的「大澤鄉起義」為何以失敗告終?為了擺脫被殺命運,陳勝聯合吳廣,準備奮起反抗,於是在製造迷信思想的輿論局勢下,造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在魚肚子塞「陳勝王」的布條,假裝鬼狐喊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這與劉邦「斬白蛇」起義有異曲同工之妙),造出輿論之後借扶蘇(秦國太子,被秦二世胡亥篡位殺害)和項燕(原楚國戰將,王翦滅楚之戰被殺)之名,打著復楚口號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起義口號
  • 王子今:從《史記》中項羽和劉邦的外貌說起
    韓信也曾當面對劉邦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天授」,體現了劉邦的臣下對劉邦政治資質的肯定。「天授」或許為當時人的習用語。周昌為代王劉恆入長安議:「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
  • 劉邦、王莽為何都善待子嬰
    但是,這兩個案件有幾點相似之處,首先這兩個案件被害人都是女孩,而且巧的是這兩個女孩子都是相同的年齡,更巧合的是,這兩個女孩的生日還是同一天。其次,這兩個女孩都是在過完自己生日的第二天,被人發現死亡的;最後,她們都是在距離小村莊五英裡之外死亡的,更巧合的是,這個小村莊還是同一個村莊!更令人背後發涼的是,這兩個案件發生的時間間隔了157年,而不是大家所想的幾年之間。
  • 司馬遷是劉邦的「高級黑」,被漢武帝發現後,漢武帝:加官進爵
    好在我們都受過九年義務教育,肯定會有更多形容詞表現出自己的驚嘆,但主要還是仰慕他兩文採,比如說我。 結果心直口快,為李陵辯護,把漢武帝得罪了。於是太史公被漢武帝施以腐刑。
  • 劉邦的「鐵哥們」盧綰:深得信任被破格封王,為何他還會叛漢投敵
    ,輸光銀子後不甘心,不聽劉邦勸說,還要接著賭,最終盧綰還是輸了,正當要被人剁去手指的時候,劉邦衝了過來,替盧綰挨了頓揍不說,還說要替盧綰還錢,但他哪兒有錢啊,褲兜裡比臉都乾淨,就這樣劉邦帶著這幫人到了家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劉邦和盧綰的感情非常深厚。
  • 劉邦去世後,他的赤霄劍為什麼下落不明了?
    他卻說:「你們等我的消息,我去斬了這條蛇。」  大家將信將疑,一直等到第二天上午都不見此人回來,大家都以為他肯定被蛇吃了,就派了一位膽大的年輕人去看看情況。結果呢?人家正躺在地上睡得香,一條被斬成兩截的大蛇就在他的身側,更為神奇的是,有一團雲氣覆蓋於他的身體上方,一條龍正在雲中懶散地遊擺著身子。  這位不是別人,正是漢高祖劉邦,據說他斬蛇所用之劍就是赤霄劍。
  • 當老闆學劉邦,混江湖學項羽;劉邦如何用一個「好」字定天下
    主要是劉邦「善」字的吸引力。這個「善」,不是對自己說的,而是對別人說的,是對別人之謀之力之功的肯定。會說好字,這是劉邦最大的好處。毛主席評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主要是指劉邦用人馭人的本事。而這個本事,說起來竟然很簡單,就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