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斬蛇劍後來在哪裡?

2021-02-23 中華刀劍

劉邦斬蛇起義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基業,斬蛇劍自然被當作鎮國之寶收藏,可是兩千多年來斬蛇劍卻一直不見蹤影,那麼斬蛇劍最終去了哪裡?

       漢代鎮國之寶當然是開國皇帝劉邦的佩劍——斬蛇劍,劉邦斬蛇起義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基業,斬蛇劍自然被當作鎮國之寶收藏,可是兩千多年來斬蛇劍卻一直不見蹤影,這是為什麼呢?這就得從斬蛇劍的一段傳奇經歷說起。

一、斬蛇劍的傳說

       《史記》說,劉邦為亭長,押送勞役去驪山,結果多數勞役半道就跑了,他想,反正到地方也都跑完了,乾脆讓他們都跑走算了,半夜,他解開繩索說:你們都走吧,我也不管了。眾人一鬨而散,只有十餘人留下陪劉邦喝酒,酒後夜行,遇一大蛇擋道,劉邦拔劍將蛇砍為兩段,隨後有一老嫗在蛇旁大哭,問她哭什麼?她說被斬之蛇乃白帝之子,今為赤帝之子所斬,所以哭。因為秦始皇聽說東南有天子氣,曾多次派人巡查,所以劉邦心中暗喜。不過被斬之蛇突然化為一道輕煙說,你今天將我斬為兩段,200年後我要將你的江山斬為兩段。為此劉邦又有些憂慮,這就是東、西兩漢的來歷。劉邦斬蛇起義創立了大漢王朝,斬蛇劍自然作為標誌性國寶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

二、斬蛇劍什麼樣?

       《史記》注引裡說,「斬蛇劍長七尺」,而劉邦卻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那麼斬蛇劍到底是三尺還是七尺呢?《崔豹古今注》說「當高祖為亭長,理應提三尺劍耳;及貴,當別得七尺寶劍」。有人分析,三尺劍應是亭長佩劍,當時因為蛇比較大,劉邦另外找了一把七尺劍將蛇砍死。還有人說,斬蛇劍是把神劍,佩之三尺,用則七尺。這些說法孰是孰非一時難以辨別。還是《西京雜記》的描述比較形象,對我們了解斬蛇劍或許有所幫助,《西京雜記》云:「漢高帝斬蛇劍,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以為飾,刃上常若霜雪,光採射人······。」

大英博物館裡珍藏的公元前2-3世紀『櫑具漢劍』 全長85cm

三、斬蛇劍下落

       據《晉書·五行志》記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履,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八萬器械,一時蕩盡。」白痴皇帝司馬衷繼位後,因皇后賈南風專權導致「八王之亂」,使得西晉政權風雨飄搖,各地軍閥進京像走馬燈一樣,屋漏偏逢連陰雨,一場無情大火焚燒了國家武庫,當時負責管理武庫的張華恐有叛亂,命令衛士先做好警衛,然後再去救火的時候為時已晚,208萬件國家寶藏以及孔子履、王莽頭顱和斬蛇劍等世界級寶物全部化為烏有。

       但是據梁朝蕭方等著《三十國春秋》說:「元康五年,閏月,晉武庫失火,漢高祖斬蛇劍穿屋而飛。」這段記載言辭令人生疑,「穿屋而飛」到底是葬身火海的隱諱之詞還是隱喻一段不為人知的內幕?不得而知,但是與此相印證的還有明人筆記《萬曆野獲編》,此書記載:「至宋靖康,金人擄去古物,又有女媧琴、孔子履,何耶?······又唐宣宗令有司仿孔子履名「魯風鞋」,宰相以下俱效之,號「遵王履」,則似孔子履未焚也。」儘管史書上對這些寶藏的下落存有爭議,但作為漢代鎮國之寶的斬蛇劍卻一直沒有重現江湖。

斬蛇劍

——明朝--林鴻

秦氛熾天地,大澤蟠蜿蜒。

潛龍厄初九,鹿跡方茫然。

千裡送徒人,三杯拂龍泉。

紫劍混赤精,紅光吐青蓮。

壯哉三尺鋒,可以摧金天。

粉首明月中,飲血秋風前。

素靈何嗷嗷,老淚翻蛟涎。

芒碭起風雲,鹹陽若浮煙。

揮灑六合清,提挈神氣完。

始知百鍊鋼,永與金刀堅。

相關焦點

  • 劉邦去世後,他的赤霄劍為什麼下落不明了?
    他卻說:「你們等我的消息,我去斬了這條蛇。」  大家將信將疑,一直等到第二天上午都不見此人回來,大家都以為他肯定被蛇吃了,就派了一位膽大的年輕人去看看情況。結果呢?人家正躺在地上睡得香,一條被斬成兩截的大蛇就在他的身側,更為神奇的是,有一團雲氣覆蓋於他的身體上方,一條龍正在雲中懶散地遊擺著身子。  這位不是別人,正是漢高祖劉邦,據說他斬蛇所用之劍就是赤霄劍。
  • 話說斬蛇劍
    後來才逐漸改為只是在朝會時佩劍。在尚武的時代,有關寶劍的故事自不會少,最有名的還是漢高祖斬蛇起義的故事。 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關於斬蛇劍,《西京雜記》中說,「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朵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拔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 斬「白帝子」是一個謊言,劉邦斬蛇起義和大澤鄉起義形式上的雷同
    漢高祖劉邦畢竟是一個偉大時代的締造者,他的低微的出身決定了他的"圈子"。但他是一個極有抱負和遠大志向的人,他看到秦始皇時說了一句:"嗟呼!大夫當如此也!"同時,《史記》中又說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這就決定了他後來的人生走向。
  • 劉邦能當上皇帝,和斬白蛇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靠張良的一本奇書!
    漢高斬白蛇,是個成語,講的是劉邦舉事前提三尺劍斬殺攔路大白蛇的傳奇故事。當時,劉邦主動告別了體制內的生活,率一幫亡命之徒隱於芒碭山間,也就是做居無定所的綠林好漢。一日,劉邦帶著居無定所的兄弟們尋找住所去,走著走著,先前派出探路的幾位兄弟們慌裡慌張地回來報告,說前方的路被一條大白蛇擋住了,過不去。
  • 赤帝子劉邦斬白蛇起義,應劫而出,還是有意為之?
    與此同時,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等蓋世豪傑,紛紛應劫而出。這其中為亭長的劉邦,做了一件充滿神話色彩的事,醉酒斬白蛇!簡單敘述一下,就是劉邦押送民夫和囚犯去服徭役。路上喝醉酒,這時有人說前面有一條白蛇橫臥路中,借著酒勁遂斬白蛇。就是這麼一件事,結果成為了大漢王朝的開端,這時沒人知道!
  • 焚香拜蛇、吃土:迷信,還是邪僻?網絡不能讓這些隨意滋生
    由於圍觀的村民太多,怕踩壞麥苗,現場還有紙牌寫了「文明觀蛇,靠邊走,腳下留情」的字樣。針對大蛇現身墳頭,人們前往觀看,或許是受劉邦芒碭山斬蛇起義故事的影響。據稱,當年劉邦帶人去修秦始皇陵,中途所帶之人逃光,劉邦無奈之下也走上逃亡之路。據說,在逃往芒碭山澤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驚叫一聲,忙回頭向劉邦報告:「前面有一大蛇擋道,請繞道而行吧!」
  • 古代的八大兇劍:第七把勝過幹將劍,第四把嗜血,這些你都認識嗎
    在古代冷兵器中,劍被稱為兵中之君。在刀尚未普遍用於戰場之前,劍是戰場上短兵相接的主要兵器。在古代兵器譜中,有八大兇劍,甚稱劍中邪器。《廣雅.釋器》:「斷蛇、魚腸、純鉤、燕支、蔡愉、屬鏤、幹勝、墨陽,並稱名劍」這八大兇劍比「古代十大名劍」更為霸道。
  • 從《史記》中項羽和劉邦的外貌說起
    「赤帝」神話的生成,出自劉邦建國史上的重要情節,即斬蛇澤中的故事。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以亭長的身份押送修秦始皇陵的勞役人員前往酈山,途中服勞役者多逃亡。劉邦估計抵達酈山時這些勞役者大概都會逃走,於是到豐西澤中,停留飲酒,入夜,「解縱所送徒」。劉邦說:「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追隨者十餘人。
  • 呂雉早年賢惠,為何後來卻變得蛇蠍心腸?主要是因為劉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卻不是劉邦的第一個女人,也不是劉邦最愛的女人。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呂雉,往往呈現出一個善妒惡毒的女反派形象,其實並非如此。 作為一個女性,在流氓性情的劉邦身邊,還要保持地位不動搖,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
  • 當老闆學劉邦,混江湖學項羽;劉邦如何用一個「好」字定天下
    樊噲拿著盾牌利劍衝進去,嗔目瞪著項羽,項羽立即按劍而跽。他的第一反應是按劍柄,然後直起身子來,準備幹架。那時古人是坐在地上的,跪下去,屁股坐在腳跟上,這樣的狀態是放鬆的,跽,就是屁股離開腳跟,直起了腰板。這更像是一個江湖漢子。你敢瞅我?再瞅一個試試!我重瞳子瞅死你。
  • 王子今:從《史記》中項羽和劉邦的外貌說起
    「赤帝」神話的生成,出自劉邦建國史上的重要情節,即斬蛇澤中的故事。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以亭長的身份押送修秦始皇陵的勞役人員前往酈山,途中服勞役者多逃亡。劉邦估計抵達酈山時這些勞役者大概都會逃走,於是到豐西澤中,停留飲酒,入夜,「解縱所送徒」。劉邦說:「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追隨者十餘人。
  • 操蛇或飾 蛇——神性與權力的 象徵
    插圖一英雄殺蛇:權力話語的證明 就像劉邦斬蛇那樣,英雄與 「聖王」往往有殺蛇除害、降龍伏虎的 「勳跡」,作為自己的「神性」的憑證。劉邦本人就是由流氓、英雄成為「聖王」的。這也由「制蛇」來證明。《史記·高祖本紀》說: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 」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  降龍和斬蛇,本來是 「救世英雄」的勳業。
  • 千呼萬喚始出來,小姐姐的大殺器:天羽羽斬!
    天羽羽斬是日本神話中的登場神劍之一,其中「天」是尊稱,「羽羽」是大蛇的意思(莫名的萌感),說白了就是「斬蛇神劍」。 (亂入的漢高祖劉邦:斬蛇劍我也有,有啥了不起的。) 天羽羽斬還有個別名,叫做「蛇之麁(cū)正」。但實際上,它既不粗也不長。
  • 縱橫蕩魔邪,一劍斬群妖
    劍近在咫尺,他夠不到,他抬頭看周圍村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冒著危險過來幫他,而是埋怨他能力不夠。他一心一意為村民服務,油枯燈盡之時卻無人願意為他冒險,真是可悲,他怎能不心寒呢?在邪靈面前,凡人的內心再強大都無力抵抗。蘇小美應該是電影中意志最堅定的凡人了,當邪靈欽定了要附體於她,她還不是被附體了?後來孫悟空把邪靈從他體內驅趕走了,讓他重獲自由。
  • 楊過為何不幫助蛇而幫助雕?實際是個隱喻,是正義與非正義的選擇
    在神鵰俠侶中,當楊過看到蛇與雕在搏鬥,沒有幫助蛇而幫助雕,看似隨機選擇,實際是個隱喻,這個隱喻在連載版中表現得更加強烈。在連載版中,楊過的母親叫秦南琴,是個捕蛇女,喪於毒蛇之口,生平也恨蛇之極。連載版中,當楊過看到蛇雕相爭時,下意識的決定幫助雕,當他用君子劍連斬蛇三劍後,劍身出現了三個口子,蛇此時也受了傷,然後又斬了一劍,君子劍竟然斷成了兩截。之後將蛇殺死後發現蛇的腹中竟有一把軟劍,後來楊過用這把軟劍和武三通交手,楊過憑此劍威力打敗了武三通。
  • 劍來:劍斬蠻荒後,左右、阿良的結局走向
    偶得三尺劍,跨海斬長鯨。事畢歸鞘裡,猶有錚錚鳴。這是對人間劍術最巔峰,文聖一脈第二弟子左右,最簡單直接的描述。劍氣之盛,不知碎去了多少浩然山上,天才劍修的紙糊劍心。蛟龍溝前,雲遮霧湧,數之不盡的白芒劍氣如雨墜落,剎那之間,世上再無蛟龍溝。
  • 劉邦:天命神授,註定是一逢風雨化成龍?
    況且,呂公也多少聽說了劉邦的所作所為,作為一個外來戶,為了不受欺負,這是最好的選擇。呂后的妹妹不是嫁給屠夫樊噲了嘛,就是屠夫一怒,大家都害怕。嫁女給劉邦,就要得罪沛縣縣令,呂公只好把劉邦留下,宴席後吐露真情。劉邦哪裡是怕事的人,何況呂后肯定不是一般人物,長得好看,否則縣令不會看上,而且能夠獨當一面,頗有大丈夫氣概,正好是自己革命事業的伴侶,不怕事。
  • 中國歷代十大名劍,傳說中的千古名劍排名,秦始皇所配劍排行第二!
    劍長四尺,光華耀眼,劍身尖利,無堅不摧;另內藏絕世神功,得此劍者,可堪天下第一。當年郭靖、黃蓉熔玄鐵劍、揉入精鋼打造而成,希望後世憑此劍斬盡天下惡人。倚天劍乃郭襄一切,峨嵋派世代相傳之秘寶。可惜殺氣太重,出則必飲人血,乃不祥。滅絕師太持此劍,敗盡英雄,殺人無數;後被趙敏搶去,配與八臂神劍方東白;周芷若復又從趙敏處偷來,毀劍得經;由於明教銳金旗旗主不肯修復,一代名劍,終於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