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漢朝開國皇帝,《史記·高祖本紀》中有言,高祖母「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就是說劉邦是母親與龍交合後生下的。又雲劉邦「隆準而龍顏」,常有人發現他「其上有龍」,連呂后呂雉都說他「所居上常有雲氣」。
而且,除天生異象外,高祖的一生更是傳奇無數,從早年任亭長時醉斬白蛇,號赤帝子起義反秦,到先入關中者為王;又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上逃出生天;最後,甚至迫得一生百戰百勝的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自此奪得天下,開創出漢朝四百年的江山。
▲劉邦斬蛇起義,記於《史記》。其故事過於玄奇,可以看作是劉邦為興義軍,捏造出的傳言,以赤帝斬白帝,寓意義軍勝秦。
可以說,劉邦是妥妥的主角光環,一生的失敗挫折雖然不少,在最後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是不折不扣的贏家。而就是這樣一位出行時雲龍相隨,充滿神話色彩的傳奇人物,在晚年卻因為一件事,導致他幾乎身敗名裂,再也無法續寫他的成功,這就是劉邦的一生之恥,也是導致漢朝開始與匈奴和親的戰役,白登之圍。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和漢初名將韓信同名,遂史稱韓王信)在匈奴圍城和屢次求和被朝廷懷疑的雙重壓力下叛國起兵,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漢,以馬邑之地請降。隨後,韓王信與匈奴揮師南下,入雁門關,克太原郡,聲威甚大。面對韓王信的反叛,匈奴的進逼,劉邦震怒,在第二年親率三十二萬大軍,討伐韓王信,韓王信不敵漢軍,大軍潰敗,遂投奔至匈奴王冒頓。冒頓見韓王信大敗,為扭轉戰局,令令左右賢王以萬騎火速南下救援,搶佔廣武到晉陽之間的有利地形,企圖以此阻止漢軍北進。而漢軍在劉邦的率領下卻連戰連捷,殺至晉陽,大破韓王信與匈奴聯軍,追亡逐北。
▲劉邦雖然數敗於項羽,但其統率能力在當時也是一流的,曾勝雍齒,敗章邯,入關中,平三秦。
冒頓認識到與漢軍正面作戰無法取勝,便率軍且戰且退,試圖誘敵深入。其時隆冬已至,天降大雪,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劉邦失去了冷靜,因為急於結束戰事犯下了輕敵冒進的錯誤。不顧眾人的勸阻的劉邦親率少數禁衛騎兵追擊冒頓,直到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劉邦率軍登上白登山時,遭遇大雪封山,又被冒頓率軍斷絕歸路,重重包圍,被困在白登山上無路可退。
▲白登之圍,是漢朝對匈奴態度轉變的一役,劉邦戰敗後明白匈奴的軍事實力不弱,而漢朝初建,連年徵戰,難以為敵,遂在此後行和親、和議之舉。
在白登山上,天寒地凍,劉邦及漢軍被整整圍困了七天七夜,《漢書》有載,天氣極寒,漢軍士卒「墮指者十之二三」,有很多人連指頭都凍掉了。時人有歌謠傳頌,描繪了當時的境況:「平城之下禍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彎弓弩。」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述說,劉邦率領十萬騎兵,在白登山上被冒頓四十萬大軍圍困。但據曾憲法的《「白登之圍」兵員數目考》中的記述,白登山平臺的總面積僅有一萬平方米左右,是容不下十萬大軍駐紮的。因此,這一仗的實際規模是達不到《史記》中的記載的,可以說是遠遠小於。據推測,當時劉邦被圍困的部隊可能僅有萬餘。
▲劉邦依陳平之計厚賄閼氏才得以解困,然而對於此計,雖然文獻中記載詳盡,但如今看來,仍有許多疑點。
漢軍後續部隊由於大雪封路無法前來解圍,漢軍糧盡援絕,陷入絕境。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史記》載,謀士陳平獻策,送美女圖給冒頓的閼氏(閼氏並非人名,而是匈奴的一種稱號,類似於我國的「王后」或「貴妃」),說劉邦要把圖中的美女獻給冒頓請和。閼氏心慌意亂,生怕失寵,於是對冒頓大吹枕頭風,從而使劉邦脫困,白登山之圍終於得解。
這個近乎於演義小說一般的轉折實在不可思議。畢竟冒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示弱驕敵,他送出自己最喜愛的閼氏給東胡,為保證手下的絕對服從,甚至用響箭射向閼氏也做得出。這樣一個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人竟會被枕邊風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決策,簡直是難以想像。
▲陳平在漢朝建立中居功至偉,曾「六出奇計」,一:間項羽、範增;二:滎陽誘敵救劉邦;三:封韓信王郊;四:聯齊滅楚;五:計擒韓信;六:解白登之圍。
跟據史料,現在我們可以給出另一個合情合理的推測,冒頓兵圍白登山七日,面對僅僅萬餘漢軍卻遲遲不攻山,可能是因為懼怕漢軍實力。西漢文學家晁錯在《言兵事書》中記載,匈奴有「長技三」,漢軍有「長技五」。匈奴長於戰馬機動性強,可克服惡劣地形,上下山川,出入溪澗;士兵吃苦耐勞,騎術高超, 可「且馳且射」;漢軍的長處是:騎兵和車兵隊列嚴整,衝擊能力強,白刃戰和下馬列陣作戰能力強,步弓手和弩手的裝備先進,不但射程遠,精準度也高。
▲根據《荀子.議兵》、《戰國策.韓策》等記載,弩自戰國始,強弩力可達十二石,遠射六百步之外。而漢代弩機,結構精細,威力被進一步加大。
漢軍騎兵堅鎧長戟,執銳衝堅。在正面作戰的情況下,匈奴騎射手根本不是漢重騎兵的對手。而且在白登山之前的一系列作戰中,漢軍所向無前,打得匈奴節節敗退,不敢正纓其鋒。加之韓王信的叛軍遲遲不來匯合,即使已經佔盡優勢,但冒頓認為正面進攻白登山會傷亡慘重,只好命令大軍開始長達數日的圍山。
被圍七日之後,漢軍幾乎陷入絕境,劉邦率部隊殊死一搏,最終突圍而走。冒頓忌憚漢軍實力並沒有追擊。此時,劉邦也與趕到的漢軍主力匯合,白登山之圍正式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