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二祖優劣論:從四個方面看劉邦、劉秀的不同

2020-12-22 紫公山人

比較漢高祖劉邦與漢世祖劉秀,其實是一個頗有歷史淵源的命題。

三國時代的曹植(就是才高八鬥那位)就寫過一篇《漢二祖優劣論》,曹才子的觀點是漢高祖德行不如光武帝,而光武帝的人才基礎不如漢高祖。諸葛亮則作了一篇《論光武》來反對曹植觀點,認為是「有誣一代之俊異」,就是說光武的人才基礎也是好樣的,只不過光武多嚴密,功臣表現不突出,高祖多疏闊,功臣有較多發揮。

不過,曹、諸二人似乎都認為光武勝過高祖。下面,筆者想從性格、才能、治國政策以及歷史地位四個方面來進行一下比較。

一、漢二祖性格比較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有時候的確如此。性格,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魅力,而個人魅力在亂世中可以用來營造權威,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集團組織。那麼,劉邦的性格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就是豁達大度,這是劉邦性格的底色。「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就是說非常達觀,不為一點小事要死要活,因為這一點,劉邦結交了一大幫朋友,後來的酈食其也因為「沛公大度」而投奔劉邦;

其次就是胸懷大志,從他看見秦始皇巡遊,感嘆「大丈夫當如此」,可以看出他對「大丈夫」這一境界的追求,項羽的亞父範增更是直言劉邦「其志不小」,因為有大志向,劉邦便在秦末大起義中表現的不同尋常;

最後要說的就是劉邦有流氓習氣,從他經常箕踞、罵人以及常常佔人便宜,自稱「乃公」等地方都可以看出來,劉邦的草莽氣息其實有雙面性作用,一方面可以不拘小節,不被禮節束縛,和一些中下層打成一片,另一方面也會傷人尊嚴,導致一些人背叛,如魏王豹就說受不了辱罵逃走了。

劉秀的性格則與劉邦大不相同。

劉秀給人的形象首先是謹厚直柔,就是說比較內斂。他年輕時候是用心種莊稼的,後來配合他哥劉縯起兵反莽的時候,族人都驚嘆「謹厚者亦復為之」,取的天下後,他的宗族諸母也說「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為直柔耳」,可見劉秀這個謹厚直柔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

其次,與劉邦喜怒形於色的性格不同,劉秀頗為隱忍。更始帝殺了他兄長以後,他馬上去更始那裡請罪,深自引過錯,也不以昆陽之戰的勝利誇耀,也不為自己哥哥發喪,只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儘管自己私下卻偷偷抹眼淚。劉秀通過這一點反而讓更始不好意思了,最後取得更始帝的信任,派他出使河北;

最後就是劉秀的心思縝密,遇事冷靜。昆陽之戰制止諸將慌亂,河北出使冒充邯鄲使者求食,以及破銅馬之流後單人乘輕騎推心置腹。這些足可以看出劉秀處理危機時候的冷靜。

那麼,劉邦、劉秀誰的性格更加吸引人呢?其實,這自然是因人而異。筆者舉兩個與劉秀同時代之人的看法以供參考。

馬援為隗囂來往劉秀、公孫述之間,他在接觸劉秀後回來稱讚不已。但被隗囂問及「何如高帝?」時,馬援卻說,「不如也,高帝無可無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如節度,又不喜飲酒」。這個回答比較奇怪,馬援認為劉秀能節制自己的特點反倒是不如劉邦的地方,或許是在說劉秀灑脫大度方面稍有不足。不過隗囂聽了就說,「如卿言,反覆勝邪?」如果真像你說的話,那不是勝過高帝了嗎?隗囂素自比文王再出,禮接下士,顯然更加認同劉秀的自律。

二、漢二祖才能比較

論說才能,可以是各個方面的。不過這裡主要說的是亂世之中最為重要的文韜武略

劉邦這方面表現的怎麼樣呢?其實還可以。劉邦年近五十在秦末反秦大勢中斬白蛇而起,許多時候是親自帶兵打仗。曾經兩次入軍營奪走韓信兵權,後來的淮南王英布也是認為「上老病,不能來」,才敢造反。這些都說明劉邦有一定帶兵本領。

與魏王豹打仗那次,劉邦詢問酈食其「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劉邦點評道「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又問「騎將誰也?」對曰「馮敬」,劉邦又點評道「是秦將馮無擇子也,雖賢,不能當灌嬰」,再問「步卒將誰也?」對曰「項它」,劉邦總結道「是不能當曹參。吾無患矣!」劉邦高屋建瓴地詢問帶兵的大將、騎將、步卒將,最後準確預知了戰爭結果,眼光頗獨到。

不過,在劉邦一生中,似乎打敗仗也很多,如被人常說的彭城之戰,居然被項羽三萬兵馬破了五十六萬,慘敗無比,還有白登之圍,由於輕敵冒進,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最後嫁女求和。

總的看來,劉邦的文韜武略不過中等水平,或者中上,但是他的另外一個能力卻是無敵,那就是「好謀,能聽」,心裡會盤算以及能聽得進去意見。這一點對作為領導者來說太重要了。因為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可以網羅人才,讓他們為己所用。有的人網羅人才不過走走過場,但是,劉邦顯然是真正會用人才,他總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就說是因為用了蕭何、張良、韓信三個人。特別是對張良,言聽必從(當然不是盲目地,而是在仔細聽了張良分析以後),從崤山破秦軍,到鴻門宴脫險,再到楚漢之爭不留遺患,張良嘗感嘆「沛公殆天受」,就是老天爺送過來聽取計謀的。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韓信、陳平都會離開項羽跟著劉邦幹。

張良

劉秀呢?劉秀的文韜武略則近乎完美

從南陽起兵,到昆陽之戰,然後孤膽走河北,破銅馬,殺王郎,除赤眉,最後得隴望蜀,統一天下。要知道,劉秀起事的時候才二十八,稱帝的時候才三十,軍事才能是十分突出的。

試看昆陽之戰,莽軍兵馬之盛「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當時城中諸將皆惶怖,欲退散,劉秀先是安定眾人,然後採取計謀,動搖敵軍,領敢死者三千人攻擊敵軍主力,最後竟然大獲成功。劉秀見小敵怯,見大敵勇讓諸將又驚又喜。

此外,劉秀不但在許多戰役中親自領兵作戰,而且在派遣將領時,也是提前給他們定好攻略計劃,後人評論道,

「古者師不內御,而光武命將,皆授以方略,使奉圖而進,其違失無不折傷。」

按道理來說,派將領兵作戰應該要給將領充分自主權,因為戰機瞬息萬變,不能事事請示。但是劉秀似乎把戰局估摸得很清楚,備好戰略讓將領前進,將領如果不按照這個計劃走,反而有所折傷。儘管描述有「文史之過」,但還是可以看到劉秀個人才能的優秀。

所以,無論是曹植突出劉秀個人才能,還是諸葛亮關注劉秀集團集體智慧,他們都認為劉秀才能勝過劉邦,後人大都也會有這樣認識。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後趙君主石勒就說

「朕若遇高皇,當北面事之,與韓彭竟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石勒自認為神武籌略不如漢高祖劉邦,而可與光武帝劉秀並列,語氣間頗為自負。

三、漢二祖治國比較

劉邦於漢元年(前206)至灞上(史稱受命之年),漢五年(前202)誅滅項羽,即皇帝位,漢十二年(前195)駕崩,真正在位不過八年。而這八年間,又主要走在翦滅異姓諸侯王的路上。

漢五年,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燕王臧荼反,利幾反;六年,楚王信謀反;七年,韓王信謀反太原,曼丘臣、王黃立趙將趙利以反;八年,韓王信餘寇反,趙相貫高等謀弒;十年,趙相國陳豨反代地;十一年,梁王彭越反,淮南王英布反。所以,劉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平定反叛上,當然,廣義上來說,這些也是治國的一部分,畢竟為了漢王朝的一統格局奠定基礎。

劉邦在治國上的表現主要是約法省禁,輕田租,與民休息。這是大亂之後應當的措施。此外就是草創漢家制度,奠定漢家規模,《漢書》上說

「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儘管有溢美之處,但大抵說的不錯,劉邦在有限的在位期間,以自己有限的精力,已經做得很好了。

劉秀於建武元年(25)即位,建武十二年(36)統一天下,中元二年(57)駕崩,在位三十三年,他要做得當然要比劉邦多。

今觀光武朝之政,大抵可分為三期。

其一,自建武元年至十二年,此時天下紛擾,尚未一統,故主要是軍旅之事;

其二,自十三年至二十八年,這一時期兵革既息,劉秀務求安定,海內日安;

其三,自建武二十八年至中元二年,這一時期劉秀開始考慮後事,為太子劉莊即位鋪路,處理郭氏諸王,並且決定封禪,宣布圖讖於天下,確定國家在文化政策上的方針。

與天下百姓密切相關政事有六,曰救災,曰賜爵,曰赦罪,曰護奴,曰度田,曰省吏。其中,救災、賜爵、赦罪等事,亦漢代政府常有之舉,且為政府責無旁貸之事;度田則推行不易,亦終行之;護奴,是劉秀本著「天地之性人為貴」的認識,保護奴婢,免奴為庶人;省吏則是為了解決冗官冗員,精簡政府結構。此外,劉秀還有退功臣,進文吏,崇儒學,敦教化等措施。

《後漢書》上的評價是

「雖身濟大業,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總的來說,就是打完仗以後,知道老百姓都不喜歡打仗,和老百姓好好過日子。劉秀在位的三十三年,留給後世的的確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國家,他不僅完成了高祖的事業,也順便完成了文景的任務。

四、漢二祖的歷史地位

劉邦、劉秀的性格、才能以及治國都各自受限於所處時代,故而各有長短,人們也可以各抒己見,表達觀點。評價的高低都無損於二位是西漢、東漢開國之君的事實。

漢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而劉邦、劉秀的歷史地位都比較高,但如果真要一決高低,筆者以為劉邦更有勝算。原因有三。

其一,劉邦從草莽到帝王,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具有傳奇色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在劉邦這裡得到實現,後代起事者無不欲以高祖自比;劉秀則是從一個沒落貴族起家,多多少少依據了一點劉氏之後的榮光,儘管本身是很優秀的存在。

高祖斬白蛇

其二,劉邦建立的西漢,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個較為成功的帝制王朝。秦當然是開天闢地第一次,但二世即亡,留給後代的更多是反面教訓,而西漢存在二百多年,成為是後代王朝的模板;劉秀中興是打著復興漢家的口號,儘管東漢與西漢也有不同,但是治國大政方針上基本延續西漢制度。

五珠錢

其三,劉邦在平定天下後開始用儒尊孔。高祖十二年的十一月,劉邦親自到曲阜用太牢祭祀孔子,太牢是祭祀的最高等級了,就是用一頭牛、一頭羊、一頭豬來作祭品。劉邦的這種尊孔行動其實意義重大,影響了漢初儒學的發展以及文化事業的前進,也為之後的王朝開了一個尊孔的頭;劉秀本身是有儒學底子的,且也尋訪儒雅,但他更加信仰讖緯,劉秀的信圖讖影響了東漢一朝,到魏晉之後才逐漸擺脫這種風氣。

曲阜孔廟

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儘管歷史人物已成過往,但漢高祖劉邦、漢世祖劉秀都幹出了大事業。他們為歷史作出了貢獻,當然也有局限,有些局限是時代的,而有些是個人的。所以在認識他們功業以後,需要進一步批判,不過這個就留給其他人吧 。

(圖片皆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東漢光武帝劉秀,定要承襲「漢」號的真正原因!
    這齣東漢時代背景的電視劇不是穿越劇,而劉秀自稱「東漢帝國」則完全是「穿越」了——無論是漢光武帝劉秀還是他的後世子孫帝王,肯定不會自稱自己的帝國是「東漢」,乃「大漢」才對。為此,大才子曹植才慨嘆:「漢之二祖(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俱起於布衣!」
  • 漢光武帝劉秀
    今天我給小朋友講的,是《漢光武帝劉秀》的故事。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劉秀的祖輩已經沒有了爵位,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而且,劉秀九歲的時候,父親突然去世,劉秀兄妹三人成了孤兒,只好依靠老家的叔父撫養。劉秀是一個勤奮的人,每天下地務農,閒暇時習字讀書。而他的哥哥劉縯則不務正業,喜歡結交天下豪傑。
  • 視頻丨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攜著作《漢之始祖劉邦》走進劉邦故裡
    12月11日,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先生《漢之始祖劉邦》捐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圖書館舉行。現場,漢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就《漢之始祖劉邦》一書內容及漢文化傳承與發展就行座談。陳瑞紅捐贈的《漢之始祖劉邦》一書,系其28年的心血結晶,全書共300多萬字,分四卷,首次用白話文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這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大漢帝國的建立史。《漢之始祖劉邦》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一首激越千古、盪氣迴腸、厚重大氣的傳奇史詩。
  • 劉秀不殺功臣也沒出問題,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學他,反而學劉邦?
    西漢的劉邦選擇了趕盡殺絕,對這些老兄弟下了死手。東漢的劉秀並沒有像先輩學習,反而開闢了一條新路,對功臣沒有動分毫,還和有功之臣共享榮華富貴。 很多人拿劉邦和朱元璋做對比,其實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兩位的經歷非常相似。兩人的出身其實都不好,一個比一個窮的,劉邦還好一些,混了個小官做做,但沒有好到哪裡。朱元璋更差了,飢一頓飽一頓。 兩人身邊都有一幫子兄弟,不是老鄉就是髮小,不然就是半路接手的高手。兩人都通過起義,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
  • 劉秀文功武治完全不輸劉邦和漢武帝,為何存在感卻不高?
    其實,在兩漢相交之際,重新復興漢朝的光武帝劉秀並不比他們差,甚至在一些方面還要更加出色,但卻長久以來經常被人們忽視。那麼,劉秀明明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為什麼卻好像存在感不高呢?筆者認為,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
  • 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是什麼關係?劉秀是漢武帝的後代嗎?
    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都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兩人雖然都是漢朝的皇帝,但卻生活在不同時期,一個是西漢的皇帝,一個是東漢的皇帝,那麼,這兩位皇帝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呢?當初,漢高祖劉邦在秦末紛爭中尤其是在與項羽的爭奪戰中最終笑到了最後,建立了劉漢王朝。但劉邦怎麼也沒有想到,將漢王朝截為兩段的不是他死前忌憚的呂雉,而是另一個女子,即王政君。
  • 劉秀建立東漢
    劉秀不敢給他哥哥戴孝,照常吃飯喝酒,有說有笑,一點也看不出難過的樣子。更始帝以為劉秀不記他的仇,反倒有點兒過意不去,於是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但還是不敢放心重用他。此時,各地的豪強大族有的自稱將軍,有的自稱為王,還有自稱皇帝的,各據一方,劉秀也趁機佔據了河北。
  • 劉秀,能當皇帝,多虧娶了兩個好老婆!
    >相比,人劉秀重情重義,不幹兔死狗烹那一套和李世民相比,人劉秀就愛自己的哥哥,不幹相煎何太急那一套和漢武帝相比,人劉秀擔心民眾勞苦,會防匈奴卻不幹窮兵黷武那一套總的來說,劉秀是個好人,也是個合格的皇帝不過,人家也是起於布衣雖然履歷表上也是皇親國戚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到他這一輩已是放牛娃了只能感嘆老劉家都是白手起家的好手劉邦、劉秀、劉備
  • 作為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不新建國號,還認漢元帝為皇考呢?
    劉秀為繼位蠻拼的,和漢宣帝劉病已一樣,連親爹都不「認」了。為什麼不和大宋開國皇帝劉裕一樣,另建國號,反而以「漢」為國號,冒認皇考,做繼位皇帝呢?漢世祖劉秀大漢的國號是個金字招牌。不僅是漢光武帝劉秀以漢為國號,幾乎所有的劉姓的開國皇帝,無一不是以漢為國號的,像漢烈祖劉備的季漢(蜀漢)、漢高祖劉的南漢等、就匈奴族的光文皇帝劉淵、沙陀族的劉暠、劉崇哥兒倆也湊熱鬧。劉淵、劉暠的廟號都是漢高祖,不過劉淵是漢趙,劉暠是後漢。和劉秀廟號相同的劉崇,也是北漢的開國皇帝。大漢這個國號真是個金字招牌。我統計了一下,中國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大大小小的政權大約15個。
  • 劉秀:能做皇帝多虧娶了兩個好老婆!
    那一套總的來說,劉秀是個好人,也是個合格的皇帝不過,人家也是起於布衣雖然履歷表上也是皇親國戚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到他這一輩已是放牛娃了只能感嘆老劉家都是白手起家的好手劉邦、劉秀、劉備」但此時保命才是第一位的劉縯被迫與綠林軍合併共尊更始帝劉玄,另一個放牛的西漢宗室大家都是劉邦後裔你劉縯能力又強更始帝自然不放心,找個理由將其幹掉了此時劉秀正好在昆陽對峙王莽軍,躲過一劫也就是在哥哥被殺死的同時劉秀展示出驚人的軍事天賦以三千眾大敗王莽四十萬大軍
  • 「名人百科」牛背上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烏合之眾有個特點,即見有利轟然而上,見不利轟然而散。王邑、王尋不識軍事,御軍無法,其四十二萬大軍皆是從各州縣召來的,往往各自為政,故其人數雖眾,戰鬥力卻不強。為擾敵之軍心,劉秀先給城中的王鳳寫了封所謂「宛下兵到」的信,派信使進城。信使果然被圍困昆陽數十重的新軍擒獲,書信也被搜出。新軍將士們看了書信,誤認為宛城已陷入漢軍之手,漢軍已來援救,皆惶恐不安。
  • 專家會聚巨野熱議《漢之始祖劉邦》
    11月28日,巨野籍作家陳瑞紅《漢之始祖劉邦》捐贈暨漢文化學術座談會在巨野舉行。來自北京、陝西、江蘇等地的專家學者,對這部300萬字的著作給予高度評價。漢高祖劉邦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建立的大漢帝國對後世中國影響極大。
  • 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劉縯:真正打好中興基礎的天才——劉氏文化
    可他沒有完成夙願,歷史選擇了他的弟弟——劉秀。不過,劉縯生前是劉秀的引路人、心靈的支柱;劉縯死後,劉秀中興漢室的好長一段路上,還沐浴著劉縯的光照和庇佑。在劉秀沒有自己的謀臣、勇將和武裝的創業前期,當時的有志之士說起劉秀,一直是「劉伯升兄弟」,說到劉秀必然先想起劉縯。劉縯已經死了,劉秀卻成了「劉縯和劉秀兄弟倆」的代表!可見劉縯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劉縯字伯升,劉邦的九世孫。
  • 漢朝二十八帝,若在九泉下共聚一堂,漢高祖劉邦最想抽誰一巴掌?
    西漢十四帝: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前少帝劉恭→漢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廢帝劉賀→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東漢十四帝: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漢安帝劉祜→劉懿→漢順帝劉保→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
  • 歷史解密:劉秀稱帝後,沒有亂殺一位西漢宗室,但他的手段比漢武帝還要高明
    這句話乃川劇《江油關》中的一句戲言,遙想漢高祖劉邦斬項羽,平定各方諸侯,建立一統政權,「非劉姓子孫不得稱王」便成為當時人們遵循的鐵律。200多年後,隨著趙氏姐妹禍亂宮闈,王莽篡漢奪權,天下烽火四起,各地藩王軍閥便蠢蠢欲動。被今人戲稱為「位面之子」的漢光武帝劉秀,脫穎而出建立東漢政權。
  • 劉邦為什麼能贏項羽?就四個字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和韓信,一個是謀士,一個是後勤,一個是將帥。劉邦認為自己什麼本事都沒有,但是能夠駕馭這三位人傑,為自己所用,把不同的人才放在各自適合的崗位,所以能取天下。 劉邦這個人在謀劃上面不能跟張良比,建設大後方也不如蕭何,打仗方面,韓信說他「不善將兵」,但「善將將」,這個總結很到位。劉邦這個人什麼都不會,但是他能駕馭這些人,把別人的優點吸收過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陳平原來是項羽的手下,後來在項羽那兒待不下去了就投靠了劉邦。
  • 73歲的劉秀為什麼選擇了自殺?
    摘要:本文又名《真假劉秀》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一個讓王莽坐臥不寧的讖言在朝野傳播開來:「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 漢武帝和漢光武帝,都有一個「武」字,他們是什麼關係?
    漢武帝劉徹劇照今天主要說說漢武帝和漢光武帝的事,漢武帝自不用說,他在位期間,他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所以劉徹被稱為漢武帝。
  • 大風歌 【漢】劉邦
    漢高祖劉邦親自出徵,很快殺死了英布平定了天下。在凱旋迴長安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故鄉沛縣,邀請昔日的父老鄉親,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時,劉邦一邊擊築,一邊即興唱起自己創作的《大風歌》,慷慨起舞,傷懷泣下。
  •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沒少麻煩大嫂一家,為何發跡後卻不待見她們?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沒少麻煩大嫂一家,為何發跡後卻不待見她們?漢帝國的創建者,漢高祖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他的出生地,是屬於楚國的沛縣豐邑中陽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豐縣一帶。劉邦本名劉季,出生於一個富裕的下層平民家庭。他的父親被稱為劉太公,母親被稱為劉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