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28年完成三百萬字著作!專家會聚巨野熱議《漢之始祖劉邦》

2020-12-23 大眾日報

「那是一個雄偉壯麗、充滿生機的時代;那是一個『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鉅』開拓功業的時代!」

11月28日,巨野籍作家陳瑞紅《漢之始祖劉邦》捐贈暨漢文化學術座談會在巨野舉行。來自北京、陝西、江蘇等地的專家學者,對這部300萬字的著作給予高度評價。

漢高祖劉邦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建立的大漢帝國對後世中國影響極大。

巨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程鳳鳴介紹,《漢之始祖劉邦》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巨野籍作家、漢文化研究者陳瑞紅28年的心血結晶。這本書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這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大漢帝國的建立史。可以說,《漢之始祖劉邦》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一首激越千古、盪氣迴腸、厚重大氣的傳奇史詩。

「陳瑞紅是國內系統研究大漢劉邦的第一人。」清華大學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藝委會主任謝飛建議,下一步,要把《漢之始祖劉邦》,作為文化產業和經濟業態,植入到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中去。「國開青旅,在雲南的彝良古鎮建了一條街,一年的遊客1500萬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天津有耳朵眼炸糕,有十八街麻花,有果仁張,當年我們漢街上有什麼?有什麼酒?有什麼名吃?有什麼製造業?能不能植入到文化旅遊產業中去?讓當代的年輕人感受大漢文化是多麼強大,多麼有魅力。」

陳瑞紅說:「我正在整理劉邦的十個經典故事,每個大故事裡又套著十個小故事,把劉邦及其身邊人的一生串起來。用畫作的方式來表現。」

「這部書充分徵求了多位歷史學家的意見。陳瑞紅在創作時思考,如何讓讀者看到真實的歷史,如何看得明白、看得有趣?只有看得明白了,看得有趣了,才能從這部書中受益,從書中汲取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是他寫這部書的初衷。」中國健康新聞網主編許順喜說:「這部書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站在尊重生命、尊重人性的角度來評價劉邦,來評價那個時代的人物。這樣,能讓讀者讀懂這本書,見賢思齊。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思想相互交融,泱泱中華如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唯有堅持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研究劉邦和大漢王朝就是研究大漢文化,傳承大漢精神,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堅持文化自信。陳瑞紅在《漢之始祖劉邦》一書中,既有借鑑和運用了歷史經驗,還有站在了世界的角度來看漢文化。這對於研究、弘揚大漢文化,對於我們樹立大歷史觀、大文化觀、大政治觀、大文明觀、大發展觀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劉邦締造了大漢王朝,對人類影響巨大。漢族、漢字、漢語、漢文化等這些稱謂都來源於大漢帝國。」江蘇省徐州市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修運說:「這部書是國內研究劉邦的第一書,將會對漢文化的季承與傳播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

「這部書出版後,我的心情是激動的,但對28年的創作過程,是不堪回首,想都不敢想;代價巨大,心力憔悴。」陳瑞紅說。

70後陳瑞紅研究劉邦的原因,是初中時發生的一件事。一個周末他沒回家,去找老師玩。發現兩個老師在打架,原因是兩人爭執劉邦和項羽誰是好人,進而打起來了。這激發了他研究劉邦的興趣。在菏澤上大學期間,他把圖書館裡關於劉邦的書、漢朝的書都讀完了。參加工作後,他利用業餘時間研究劉邦、寫劉邦。期間,幾十萬字的手稿被偷走,他又一個字一個字重新寫出來。有一次來靈感了,他三天三夜基本不睡,寫出來10萬字。他利用28年的時間寫出這部書後,又參加了3次大型研討會,徵求了100多位史學家的意見,反覆修改定稿。

60多歲的編輯曲建文,一字一句將這部書修改了3遍,他說:「這是我20多歲幹編輯以來,最用心編輯的一部書,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編輯。」

現在,陳瑞紅的眼睛高度近視,一個眼鏡片1000度,另一個眼鏡片1100度。「摘下眼鏡跟盲人一樣,啥也看不見。」陳瑞紅說。

陳瑞紅說,除300萬字的《漢之始祖劉邦》之外,他將陸續創作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王莽、劉秀等七位帝、後的相關作品,統稱為「大漢長歌」八部曲。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兆鋒 通訊員 姚朝磊 蔣晨曦 報導)

相關焦點

  • 28年完成300餘萬字著作 陳瑞紅向菏澤市圖書館捐贈《漢之始祖劉邦》
    向菏澤市圖書館捐贈《漢之始祖劉邦》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佳 菏澤報導近日,菏澤市巨野籍作家、漢文化研究學者陳瑞紅向菏澤市圖書館捐贈《漢之始祖劉邦》儀式在市圖書館一樓報告廳舉行。陳瑞紅捐贈的《漢之始祖劉邦》一書,共300多萬字,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陳瑞紅28年的心血結晶,對研究、弘揚大漢文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書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漢朝的建立史和大漢民族的成長史。
  • 視頻丨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攜著作《漢之始祖劉邦》走進劉邦故裡
    12月11日,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先生《漢之始祖劉邦》捐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圖書館舉行。現場,漢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就《漢之始祖劉邦》一書內容及漢文化傳承與發展就行座談。陳瑞紅捐贈的《漢之始祖劉邦》一書,系其28年的心血結晶,全書共300多萬字,分四卷,首次用白話文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這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大漢帝國的建立史。《漢之始祖劉邦》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一首激越千古、盪氣迴腸、厚重大氣的傳奇史詩。
  • 鴻篇巨著《漢之始祖劉邦》受到讀者關注
    2020年1月9日上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中美大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鴻篇巨著《漢之始祖劉邦》參加了2020年度北京圖書訂貨會,受到讀者關注。
  • 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居然是錯誤的?「太祖」、「高祖」廟號辨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老師、同學、家長、專家、影視……幾乎所有人都說的是「漢高祖」!難道大家都錯了???也許學識淵博的讀者會引經據典的說:「漢高祖」這一稱謂怎麼會錯呢?不信,你看,司馬遷《史記》卷八的卷名就是《高祖本紀》,開頭就說:「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司馬遷作為當朝人,難道連漢朝開國皇帝的禮儀稱謂這個常識性的問題都不知道?
  • 漢初劉邦所封八位異姓王及最後結局
    漢12年(前 195年)10月,劉邦立3歲的小兒子劉長為淮南王。漢5年(前202年)正月,改封楚王,轄治淮北,都下邳(今江蘇邳州)。 韓信是一個天才式的軍事將領,「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對於這樣的人物,精明的劉邦不可能不防備,韓信要挾劉邦封王的時候更使劉邦有危機感。所以垓下決戰剛一結束,劉邦就奪了韓信的兵權,找了個無關痛癢的原因將他改封到楚。劉邦不放心把韓信留在有魚鹽之便,地勢之險的齊國。
  • 大風歌 【漢】劉邦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漢高祖劉邦親自出徵,很快殺死了英布平定了天下。
  • 從古到今看巨野縣城的變化
    昌邑縣:始建於秦,前漢為昌邑王國、山陽郡,後漢兗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縣昌邑集,所轄包括金鄉、巨野、成武、單縣4個縣的邊界地區。乘氏縣:漢置侯邑。漢景帝中元6年封梁孝王少子買,漢和帝封梁商為乘氏侯。治所在今龍固鎮西南甘泉寺一帶,其轄區包括巨野東南、菏澤東南、定陶東北部。巨野城始建於西漢。《漢書》載:「六年(公元201年)冬十月,令天下縣邑城。」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開創了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一輩子的痛點一定少不了白登之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對一國之君高貴權勢的最好描寫。這麼個呼風喚雨的皇帝,突然被對方圍困,甚至被抓為俘虜,你想那是多麼狼狽的事情。古代遇此大劫的皇帝不多,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之一。白登之圍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它完全是偶然發生的事情。
  • 「漢初三傑」不僅僅是劉邦在誇獎三人,更暗含著劉邦集權制野心
    漢初三傑的由來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記錄|一個「漢」字,道盡徐州根與魂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也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這使得漢文化成為徐州文化的絢爛底色和最為濃墨重彩的圖景。  漢高祖劉邦像  徐州是漢之源,一個「漢」字道盡徐州文化的根與魂。漢文化論壇宣傳視頻《大風起兮》中說道,無論從歷史的時間縱軸,還是地理空間的橫軸定位,都承載著夏商周文化的傳遞,肩負著中華文化的交融並濟的使命,使中華文化「大一統」格局最終形成並不斷成熟。
  • 西漢皇帝列表及簡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
    比如開朝皇帝劉邦,單說此人能成為皇帝,在當時就已經是開天闢地性的了,因此在此之前的夏商周乃至秦,都是出身、血統大於一切的。雖說劉邦不像朱元璋那樣以乞丐為起點,但畢竟朱元璋晚太多了,南北朝以後世族的傳承就已經不再是主流了,所以這樣看起來一個亭長能當上皇帝,開創性已然很足。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01公元前197年,代國丞相陳豨起兵謀反,漢高祖劉邦不顧年邁親自帥軍徵伐。此時已經被軟禁在長安的淮陰侯韓信推脫稱自己生病,拒絕跟隨漢高祖劉邦出徵。韓信得的是心病,早在數月以前,韓信就已經與老部下陳豨相約起兵,按照計劃韓信會在長安召集舊部起事襲擊呂后和太子。
  • 漢二祖優劣論:從四個方面看劉邦、劉秀的不同
    三、漢二祖治國比較劉邦於漢元年(前206)至灞上(史稱受命之年),漢五年(前202)誅滅項羽,即皇帝位,漢十二年(前195)駕崩,真正在位不過八年。而這八年間,又主要走在翦滅異姓諸侯王的路上。漢五年,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燕王臧荼反,利幾反;六年,楚王信謀反;七年,韓王信謀反太原,曼丘臣、王黃立趙將趙利以反;八年,韓王信餘寇反,趙相貫高等謀弒;十年,趙相國陳豨反代地;十一年,梁王彭越反,淮南王英布反。所以,劉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平定反叛上,當然,廣義上來說,這些也是治國的一部分,畢竟為了漢王朝的一統格局奠定基礎。
  •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之恥,隱藏在一幅畫中的歷史真相
    而就是這樣一位出行時雲龍相隨,充滿神話色彩的傳奇人物,在晚年卻因為一件事,導致他幾乎身敗名裂,再也無法續寫他的成功,這就是劉邦的一生之恥,也是導致漢朝開始與匈奴和親的戰役,白登之圍。——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和漢初名將韓信同名,遂史稱韓王信)在匈奴圍城和屢次求和被朝廷懷疑的雙重壓力下叛國起兵,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漢,以馬邑之地請降。隨後,韓王信與匈奴揮師南下,入雁門關,克太原郡,聲威甚大。面對韓王信的反叛,匈奴的進逼,劉邦震怒,在第二年親率三十二萬大軍,討伐韓王信,韓王信不敵漢軍,大軍潰敗,遂投奔至匈奴王冒頓。
  • 漢高祖劉邦:從流氓奮鬥到皇帝
    劉邦出生時正是戰國晚期,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時秦始皇3歲,正在邯鄲做人質,關注讀史,回復「秦始皇」,即可查看關於秦始皇的文章)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出生地是楚國沛豐邑中陽裡(今徐州豐縣),屬於楚、魏交界的地方。這劉三出身農家,但不愛勞動,屬於愛幻想的孩子,喜歡聽一些諸侯爭霸的故事,天天想著仗劍天下行走江湖。
  • 識時務者為俊傑——漢高祖劉邦的漢代流行話語
    漢帝國的創建者劉邦,可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傳奇的君王之一,他雖文化程度不高,卻悟性過人;他雖自身文武一般,卻善於用人;他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人生事業成功。既然《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令人「一篇讀罷頭飛雪」,那就選取「斑斑點點,幾行陳跡」的劉邦經典話語,條縷分析,以解心疑。
  •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殺謀聖張良!
    和其他連個重要人物相比,張良基本上屬於無職無權的,不像韓信是齊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蕭何是丞相,劉邦對於有權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 甚至對自己的連襟樊噲還心存殺戮之心。沒有職務的人,不會有一呼百應的感慨。劉邦也不會顧及到此人會陰謀奪權。
  • 白登之圍,陳平獻計,漢高祖劉邦突圍,靠的僅僅是一個小妾嗎
    秦漢之際,漢高祖劉邦和一帶霸王項羽,交戰正酣,中原無暇北顧,給了匈奴崛起的機會冒頓單于殺父奪權,掌控了匈奴勢力,之後四處徵伐,迅速控制了遼東綿延到河西、西域的廣大地域中原周邊的遊牧族、半遊牧族如東胡、林胡、樓煩、白羊等,都匯入匈奴人當中,冒頓單于建立起中國北方草原第一個統一的遊牧族王朝這一王朝,幾乎和漢高祖劉邦的漢王朝,同步建立,兩者相識
  • 漢初攻打匈奴的如果是韓信,而不是劉邦,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但凡他謹慎一點,別那麼浪,都不至於被圍困。 那就更不要說韓信了,韓信被稱為「兵仙」,深諳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勝」,善於出奇制勝,如果是韓信帶兵,必然可以驅逐匈奴,冒頓可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 劉邦集團並非鐵板一塊,漢初三傑的輔助,實則是各懷鬼胎
    劉邦能夠反敗為勝,最大的依仗在於漢初三傑。意思就是說,劉邦這個人長相併不平凡。古人尤其迷信面相之說,因此蕭何才對劉邦推崇備至。因此不同於劉邦、蕭何,韓信從一出生就在亂世之中。《史記》中記載,劉邦和韓信曾經做過交流,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之後: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