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碼頭》的「老朋友」,浙江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傅派」名家陳飛,曾三次蒞臨《戲碼頭》,在這方舞臺上以剛柔並濟、美不勝收的九尺水袖絕活表演,讓節目的萬千觀眾為之傾倒,定格了一個個美麗的瞬間。
在得知「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的消息後,陳飛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此時恰逢紹興也有一場非常重要的活動需要她出席,但陳飛還是努力和當地協調排除萬難,專程從浙江趕到武漢參加義演,迫切希望為武漢人民、湖北人民,獻上一份愛心和力量。
面對肆虐的疫情,陳飛和丈夫童元中之前積極響應捐款捐物,並親赴執勤卡口慰問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此外,陳飛還以越劇藝術表演《眾志成城抗疫情》,為疫情防控工作鼓勁加油。
陳飛的兒子「90後」童裕斌,人雖身在澳大利亞,但內心卻依然牽掛著祖國同胞的安危。疫情發生之後,他四處奔走從世界各地積極採購各類緊缺的疫情防控物資,將它捐贈給湖北慈善總會和武漢、黃岡、杭州等十多個城市,所捐贈物資總價值超過了一千三百多萬元。用實際行動表達著自己時刻與祖國同在,與湖北同行。
原本童裕斌也要來到「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的節目現場,向武漢父老鄉親問好,卻因為航班臨時取消,而導致無法成行,這讓他頗為遺憾。但是童裕斌還是為《戲碼頭》的觀眾錄製了一段視頻,送上自己對祖國、對親人最誠摯的問候。
此次,登臺「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是陳飛今年面對舞臺觀眾的第一次表演,她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為大家獻上越劇現代戲《江姐·看長江》的激情唱段,以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禮讚最美的逆行英雄,禮讚英勇的武漢人民。讓我們點擊義演現場的節目視頻,一起回顧這段精彩的演唱吧!
「竹調申曲滬韻花」作為上海特有的地方戲曲劇種——滬劇,它發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以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滬劇善於反映現代生活,其曲調委婉柔和,唱腔優美動聽,易於塑造時代浪潮中沉浮的人物形象,具有濃鬱時代氣息和寫實藝術美感。
71歲的滬劇表演藝術馬莉莉,曾在《戲碼頭》為全國的廣大戲迷朋友帶來了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經典戲《日出》,讓滬劇藝術之花絢爛綻放在武漢戲曲大碼頭。此次,聽說《戲碼頭》舉辦全國愛心義演,馬莉莉也是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專程從上海趕到武漢帶來自己的拿手好戲滬劇《宋慶齡在上海》,給予義演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馬莉莉作為宋慶齡的扮演者,為了更好展現人物角色,登臺前她還特地前往武漢沿江大道162號的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進行了一場難忘的緬懷之旅。
走進這棟充滿俄式建築風格的三層小樓,宋慶齡在武漢生活工作了7個月的「家」豁然展現在馬莉莉的眼前。屋內家居陳設、文史資料和圖片檔案等詳細記錄著宋慶齡在漢期間為民族革命運動、婦女解放運動所做的巨大貢獻,讓馬莉莉對她偉大光輝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也為這次滬劇《宋慶齡在上海》的演出增添了一份難能可貴的豐富資料。
通過電子獻花屏,馬莉莉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宋慶齡的電子相冊獻花,並寫下了「國之瑰寶,上海人的驕傲」的留言,來致敬這位偉大女性。
21年前馬莉莉創演滬劇現代戲《宋慶齡在上海》,一舉在中國第五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上,奪得了演出一等獎和21個單項獎,讓觀眾在戲曲舞臺上得以穿越時空,感受了有溫度的歷史情感。此次,她又將這齣滬劇盛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唱響在「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舞臺,為武漢全面復工復產加油打氣,祝福武漢人民明天生活更美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馬莉莉的精彩表演吧!
讓我們一起
為武漢加油
為湖北鼓勁
為中國喝彩
湖北衛視《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
每周日晚21:20
與您準時相見
(來源:湖北衛視 責任編輯 張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