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心義演精彩回放⑨:《江姐·看長江》革命精神光輝閃耀...

2020-11-18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戲碼頭》的「老朋友」,浙江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傅派」名家陳飛,曾三次蒞臨《戲碼頭》,在這方舞臺上以剛柔並濟、美不勝收的九尺水袖絕活表演,讓節目的萬千觀眾為之傾倒,定格了一個個美麗的瞬間。

在得知「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的消息後,陳飛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此時恰逢紹興也有一場非常重要的活動需要她出席,但陳飛還是努力和當地協調排除萬難,專程從浙江趕到武漢參加義演,迫切希望為武漢人民、湖北人民,獻上一份愛心和力量。

面對肆虐的疫情,陳飛和丈夫童元中之前積極響應捐款捐物,並親赴執勤卡口慰問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此外,陳飛還以越劇藝術表演《眾志成城抗疫情》,為疫情防控工作鼓勁加油。

陳飛的兒子「90後」童裕斌,人雖身在澳大利亞,但內心卻依然牽掛著祖國同胞的安危。疫情發生之後,他四處奔走從世界各地積極採購各類緊缺的疫情防控物資,將它捐贈給湖北慈善總會和武漢、黃岡、杭州等十多個城市,所捐贈物資總價值超過了一千三百多萬元。用實際行動表達著自己時刻與祖國同在,與湖北同行。

原本童裕斌也要來到「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的節目現場,向武漢父老鄉親問好,卻因為航班臨時取消,而導致無法成行,這讓他頗為遺憾。但是童裕斌還是為《戲碼頭》的觀眾錄製了一段視頻,送上自己對祖國、對親人最誠摯的問候。

此次,登臺「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是陳飛今年面對舞臺觀眾的第一次表演,她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為大家獻上越劇現代戲《江姐·看長江》的激情唱段,以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禮讚最美的逆行英雄,禮讚英勇的武漢人民。讓我們點擊義演現場的節目視頻,一起回顧這段精彩的演唱吧!

「竹調申曲滬韻花」作為上海特有的地方戲曲劇種——滬劇,它發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以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滬劇善於反映現代生活,其曲調委婉柔和,唱腔優美動聽,易於塑造時代浪潮中沉浮的人物形象,具有濃鬱時代氣息和寫實藝術美感。

71歲的滬劇表演藝術馬莉莉,曾在《戲碼頭》為全國的廣大戲迷朋友帶來了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經典戲《日出》,讓滬劇藝術之花絢爛綻放在武漢戲曲大碼頭。此次,聽說《戲碼頭》舉辦全國愛心義演,馬莉莉也是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專程從上海趕到武漢帶來自己的拿手好戲滬劇《宋慶齡在上海》,給予義演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馬莉莉作為宋慶齡的扮演者,為了更好展現人物角色,登臺前她還特地前往武漢沿江大道162號的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進行了一場難忘的緬懷之旅。

走進這棟充滿俄式建築風格的三層小樓,宋慶齡在武漢生活工作了7個月的「家」豁然展現在馬莉莉的眼前。屋內家居陳設、文史資料和圖片檔案等詳細記錄著宋慶齡在漢期間為民族革命運動、婦女解放運動所做的巨大貢獻,讓馬莉莉對她偉大光輝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也為這次滬劇《宋慶齡在上海》的演出增添了一份難能可貴的豐富資料。

通過電子獻花屏,馬莉莉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宋慶齡的電子相冊獻花,並寫下了「國之瑰寶,上海人的驕傲」的留言,來致敬這位偉大女性。

21年前馬莉莉創演滬劇現代戲《宋慶齡在上海》,一舉在中國第五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上,奪得了演出一等獎和21個單項獎,讓觀眾在戲曲舞臺上得以穿越時空,感受了有溫度的歷史情感。此次,她又將這齣滬劇盛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唱響在「感恩有你 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舞臺,為武漢全面復工復產加油打氣,祝福武漢人民明天生活更美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馬莉莉的精彩表演吧!

讓我們一起

為武漢加油

為湖北鼓勁

為中國喝彩

湖北衛視《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

每周日晚21:20

與您準時相見


(來源:湖北衛視 責任編輯 張濱)






相關焦點

  • 重溫紅巖精神,《國家記憶》推出紀錄片《尋找江姐》
    2020年9月30日是全國第七個烈士紀念日,CCTV-4《國家記憶》欄目將於9月29日、9月30日推出兩集紀錄片《尋找江姐》。 「江姐」——江竹筠,是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寶貴生命的共產黨員,在血雨腥風的鬥爭環境中,她追求真理,堅持革命,為捍衛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獻出了年輕美麗的生命。
  • 《江姐》:一個民族的心靈雕像
    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紅梅贊》,大型民族歌劇《江姐》與它所塑造的光輝形象,帶著一縷紅梅的清香,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時代變遷、歲月更迭,歌劇《江姐》歷久彌新,持續散發著革命英雄主義的永恆光輝。紅巖精神、紅梅品格帶著在生死考驗中鑄就的紅色基因,在華夏兒女波瀾壯闊的奮進歷程中,內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深入到千千萬萬人的心中。對於人民軍隊傳承紅色基因,打造強軍文化也帶來深刻啟示。
  • 淄博市歌劇舞劇院舉辦歌劇《江姐》觀眾見面會
    自今年9月份啟動全國巡演以來,從瀋陽、煙臺到呼和浩特,從山西、合肥到長沙,歌劇《江姐》走過了十餘個城市,將「淄博好聲音」唱響大江南北。見面會現場,主持人先是介紹了歌劇《江姐》的主要內容,歌劇《江姐》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歌劇團根據羅廣斌、楊益言的小說《紅巖》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的,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
  • 任桂珍在滬逝世 一輩子演江姐,一輩子做』江姐』
    1948年,她離開家鄉,隨解放軍一路南下,在革大文工團投身革命文藝工作。行軍路上,任桂珍經歷過風餐露宿、槍林彈雨。她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段經歷,後來很大程度上幫助我理解了『江姐』這個角色,理解了什麼是『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耄耋之年的任桂珍,還時常參與指導《江姐》復排。
  • 洪湖水鄉燃起星火,為革命蓋下光輝印戳
    但其實一路走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人文歷史,以及譜寫的史詩篇章,一直在被傳頌。洪湖市曾經的色彩斑斕和繁華壯麗,也一直被記憶。洪湖,位於湖北省南部,長江中遊北岸,江漢平原東南端。洪湖地區是湘鄂西蘇區中心,東南瀕長江與嘉魚縣、赤壁市及湖南省臨湘市隔江相望,西傍洪湖與監利縣接壤,北依東荊河與漢南區、仙桃市相鄰。
  • 大安區「江姐精神」表述語網絡投票正式開啟啦!
    細心幹事 甘心奉獻102、堅定信念,對黨忠誠,不怕犧牲,無私奉獻103、渣滓洞裡,笑看群魔亂舞。百年精神傳承,大義江姐竹筠。113、不忘初心 堅守信仰 無私奉獻 頑強進取 一身正氣 勇於犧牲114、崇高理想,高於一切;革命意志,堅如鋼鐵;頑強鬥爭, 艱苦卓絕;紅色遺書,模範事跡;英雄氣節,天歌地泣;烈士豐碑,千秋屹立115、求真 擔當 忠誠 堅強116、大安兒女多奇志,血沃紅巖傲冰霜;千裡冰封腳下踩,神州盡唱紅梅贊;紅色基因傳萬代,江姐精神耀千秋。
  •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在滬去世
    1948年,她離開家鄉,隨解放軍一路南下,在革大文工團投身革命文藝工作。行軍路上,任桂珍經歷過風餐露宿、槍林彈雨。她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段經歷,後來很大程度上幫助我理解了『江姐』這個角色,理解了什麼是『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耄耋之年的任桂珍,還時常參與指導《江姐》復排。
  • 經典老電影歌劇《江姐》簡介(1978年上映)
    1948年春,我解放軍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戰略反攻。 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重慶,已是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我地下黨員江姐帶著省委的重要指示,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離別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據地。在途中,她突然聽到丈夫——華瑩山縱隊政委彭松濤同志犧牲的消息,抑制住內心的悲痛,毅然直上華瑩山,見到了遊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率領遊擊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鬥爭。國民黨反動派四處通緝江姐。
  • 歌劇《江姐》50年常演常新
    原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從當時風行全國的小說《紅巖》中得到靈感,決定以小說中的主人公江姐為主線創作一部歌劇,反映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革命氣節。那是新婚後第一次探親休假,閻肅趴在炕桌上奮筆疾書,文思泉湧,將共產黨人為了革命理想,面對屠刀不後退、面對酷刑不折腰的故事娓娓道來,歌劇《江姐》的劇本初稿一氣呵成。雖然劇本初稿只寫了18天,但譜曲、排演、修改、加工卻用了整整兩年。
  • 江姐誕辰100周年 大型原創舞臺劇《江姐在川大》今晚成都城市音樂...
    《江姐在川大》演出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6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今年,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的江姐,誕辰100周年。11月6日晚,由四川大學出品的大型原創舞臺劇《江姐在川大》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公演。
  • 一堂有溫度的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
    現在我們的黨員幹部如何修身,把老百姓當成天、當成地,就是共產黨員、人民公僕的光輝形象,非常有意義。二是紅巖革命故事展演,讓紅巖革命文物活起來,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態教育,這種形式也是非常好的。我在扮演江姐之前,其實僅僅只是覺得江姐很堅強,但後來通過扮演江姐這個角色,讓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特別是彭詠梧的去世,對孩子的託孤,這幾個地方深深地打動了我。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享年99歲
    1946年長影廠籌建,於藍從舞臺轉戰大銀幕,在《翠崗紅旗》《革命家庭》《龍鬚溝》《烈火中永生》等電影中奉獻了精湛的表演,尤其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60歲時,於藍受命組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時名「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擔任首任廠長,成為中國兒童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 永遠的「江姐」!於藍走了…
    由於不確定自己能否勝任這個角色,懷有身孕的於藍便去了天橋一帶,觀摩老百姓生活狀態;也去了德勝門曉市,揣摩婦女數票子時的神態和揮雞毛撣子的動作;還去過很多大雜院,與普通的勞動婦女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經過反覆練習之後,於藍最終找到了角色的感覺。後來,於藍又與編劇夏衍、導演張水華三度聯手,合作了三部電影:《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
  • 觀眾心目中,永遠的「江姐」——於藍
    而其中最值得稱讚的,便是《革命家庭》與《烈火中永生》了。其中《革命家庭》裡,展現了主角周蓮,從青年,到老年,從普通的家庭婦女,成長為一名革命戰士的全過程。這些,都在於藍精湛的演技下得到最好的詮釋。」這個角色而火遍全國,因此有不少人,將她看做江姐的化身,在生活中無數次向她表示崇敬之情。
  • 逝者於藍:觀眾心目中的「江姐」
    延安,延安9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借著第四屆兒童少年「童牛獎」評獎在自貢舉行之機,年近七十的於藍終於圓了多年的夢想:去看「江姐」的家鄉。站在江姐故居的殘垣前,她再也忍不住情緒。一時間,全國各大影院都懸掛起22大明星的巨幅照片。8個月裡,北京市美術公司銷售了71萬張明星照。但風氣很快變化。1964年9月,電影局下達《關於撤銷影院懸掛電影演員照片的通知》,改革開放前唯一一次被官方背書的追星潮就此結束。
  • 詩意人生與革命精神
    ■魏萬鵬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是為中華民族獨立、富強而不懈鬥爭的偉大領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
  • 掌聲雷動,江姐話劇《待放》首演圓滿成功!
    學習革命先輩崇高精神,爭做又紅又專時代新人。在江姐誕辰100周年之際,學校深入挖掘傑出校友、紅巖英烈江竹筠(江姐)等紅色文化育人資源,精心組織創作並排演了反映江姐在川大學習、生活、戰鬥和成長的紅色詩意話劇《待放》。9月30日下午,由我校藝術學院師生、校友共同打造的話劇《待放》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了首場公演。
  • 60年代歌劇《江姐》中兩首經典歌曲,都50多年了依舊讓人心靈震撼
    作為主題歌的它貫穿於全劇,明朗剛健流利的曲調,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江姐堅定沉著,機智勇敢的英雄性格。歌曲鏗鏘激昂、震撼人心,借讚揚紅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頌了「江姐」不畏強暴、英勇鬥爭的革命精神。 這首《紅梅贊》傾倒了廣大的全國歌迷。
  • 永遠的「江姐」
    主演作品包括《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其中,《烈火中的永生》中「江姐」一角最為觀眾所熟知。她也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第一任廠長,退居幕後,一直為兒童電影事業奔波,她的一生親歷和見證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她這一生把自己當作了江姐
    而田壯壯的母親正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90後的記憶中,見到於藍老師的形象總是花白的頭髮,但是精神氣十足烈火中永生》裡江姐一角,為幾代觀眾所熟知,銀幕上,她還曾塑造過《革命家庭》裡的革命母親周蓮,《龍鬚溝》裡的程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