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雷動,江姐話劇《待放》首演圓滿成功!

2021-02-11 四川大學

學習革命先輩崇高精神,爭做又紅又專時代新人。在江姐誕辰100周年之際,學校深入挖掘傑出校友、紅巖英烈江竹筠(江姐)等紅色文化育人資源,精心組織創作並排演了反映江姐在川大學習、生活、戰鬥和成長的紅色詩意話劇《待放》。

9月30日下午,由我校藝術學院師生、校友共同打造的話劇《待放》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了首場公演。校黨委書記王建國、校長李言榮及全體校領導,教育部高校黨建工作聯絡員、重慶大學原黨委副書記肖鐵巖,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紅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教育廳負責同志,省市藝術專業院團領導及省內外戲劇專家,學校各二級單位負責人,我校及在蓉兄弟高校師生代表1000餘人一起觀看了話劇《待放》。

伴隨著成年江姐和學生江姐不斷跨越時空的直面交流,《待放》首演正式拉開帷幕。全場觀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一起重溫了江姐在川大學習、生活、戰鬥和成長的紅色革命故事。話劇分為《風雨暗湧來川大》《厚積薄發在川大》《綻似紅梅別川大》三個篇章,深情展現了江姐來川大、在川大、別川大的三個過程。「與眾所周知江姐在烈火中走向永生的革命生涯相比,她曾作為莘莘學子在川大學習生活兩年一事卻知之寥寥。這個戲從一開始就在創作格局上高屋建瓴地定位,不『複製』『粘貼』以往江姐作品的老事、老路,而是依託江姐曾經求學川大這一史實,緊緊把握該題材的唯一性、獨絕性,打『川大牌』,並以此為支點,展示江姐在大學的青春、信仰和成長的風採,藉此引發今天的青年在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上起錨正確的航向。簡言之,這是部江姐的《致青春》,是與江姐『正史』遙相呼應的『江姐前傳』」,本劇編劇、導演賈立強說。

《風雨暗湧來川大》篇章中,講述了1944年看似平和的重慶街頭巷尾中卻暗湧著緊迫的危機,地下黨員江竹筠在執行組織任務時被國民黨特務盯梢,不得不進行轉移,前往抗戰大後方的成都,前往人才濟濟的川大。感情服從於革命,懷揣著不舍她離開熟悉的故鄉、親密的家人和心愛的戀人。帶著侷促和期待,帶著堅定的革命信念,新生江志煒(江姐在四川大學學習時的化名)踏上了在川大的新徵程。

「每一次站在《待放》舞臺,都讓我深深感受到江姐對當下的熱愛,特別是江姐去往成都路途中念的那首詩,裡面充滿了她所眺望的遠方、最愛的家鄉,以及最捨不得的人」,飾演學生江姐的藝術學院表演專業2017級本科生羅詩卉同學表示,「每每念到這首詩,我眼裡總會泛起淚花。我感嘆她的堅強,佩服她的毅力,她引領我們青年學子努力爭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個不服輸的你!」「一個倔強的你!」「一個絕不放棄的我們!」「一個永不言棄的民族!」備考川大階段,江姐爭分奪秒、廢寢忘食。在她疲憊的時候,彭詠梧和江姐的第二自我不斷出言鼓勵,幫助江姐找到了最真實的自己。「今天我認識了更加生動、更加鮮活的江姐」,電子信息學院物理學專業2020級研究生翟曉雨說,「《待放》給我一種跨越時空的感覺,仿佛我就在江姐身邊,親眼目睹她所經歷的一切,見證她的成長。英雄人物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她也有普通人的經歷和情緒,這樣的江姐更容易產生穿越時空的共鳴,江姐精神的傳承也會更有力量」。

話劇《厚積薄發在川大》篇章中,江志煒在川大這片自由的土地上孜孜不怠,在現實危機與信仰理想之間毅然選擇堅守初心,在隱蔽中鬥爭,在妥協中堅持,在學習中成長。市中事件爆發,她同視死如歸的川大師生一起站在最前線,用生命鑄造不屈的鬥爭精神。經歷數載的積累與沉澱,江志煒愈發蛻變為一名成熟的革命戰士,在凜冬中以待綻放。

市中事件爆發後,川大師生帶頭走到了愛國運動的最前列。劇中,川大農學教授柳一諾堅定地說,「讓川大的師生走在市民的前面,而在川大的師生當中,我們當老師的,走在最前面」。看著演員堅毅的神情,臺下的觀眾眼眶溼潤,喉頭哽咽,一同沉浸在巨大的悲愴之中。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張俊輝激動地說,「看到這一段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我為自己是一名川大人驕傲。我們今天和平、穩定、快樂、安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先輩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不僅要好好珍惜,更要努力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我參與了劇組的全部排演過程,歷時兩年,時至今日,每次觀看彩排、試演都依舊會讓我為之呼吸緊張、為之眼眶溼潤、為之精神振奮」,話劇執行統籌、表演指導、撰稿,藝術學院副院長焦陽表示,「《待放》讓我們從短暫的舞臺凝練時空中感受到了學校124年的深厚底蘊,激勵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

《綻似紅梅別川大》篇章中,面臨人生分岔路口的江志煒選擇告別室友、告別弟弟、告別川大,重赴前線。她和眾多川大烈士一樣,選擇像錦江河畔、望江樓下那如火的排排紅梅一般傲然綻放,帶著必勝的信念,向民族的未來奔去。

「我們以往了解的江姐更多是關於她被捕和壯烈犧牲的故事,今天讓我更加了解了她作為一個革命戰士是如何成長進步的」,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彭詩睿說,「《待放》講述了江姐來川大、在川大求學和走出川大向民族未來奔去的故事,展示了一個更加立體的江姐形象,吸引更多青年學子走近江姐、了解江姐,學習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使紅色基因在川大師生中代代相傳」。

「我的場記本見證了這段時間從舞臺表演到後臺操作由『粗』到『細』的過程」,回顧排演過程,場記之一、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2017級本科生邊子捷同學表示,「大到表演、音頻、燈光,小到服裝、道具、妝容,我在導演旁邊認真記錄了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每次排練後,大家都會圍坐在一起反覆修改、打磨,最終為大家呈現出今天的舞臺效果」。

演出結束時,全場觀眾用雷鳴般的掌聲向英雄江姐、向紅巖英烈致敬。全體演員和觀眾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合唱《歌唱祖國》,祝福祖國生日快樂、繁榮昌盛。

校黨委書記王建國和校長李言榮等領導慰問了全體演職人員,感謝大家的辛勤奉獻,祝賀演出獲得圓滿成功,同時激勵川大人學習革命先輩崇高精神,爭做又紅又專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和革命傳統在川大人的身上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近年來,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傑出校友、紅巖英烈江竹筠(江姐)等紅色文化育人資源,不斷加強對紅色基因、紅色文化的傳承弘揚。全校上下大力開展了「傳承弘揚江姐精神,做新時代紅色傳人」主題教育活動,建設了「江姐紀念館」和「四川大學革命英烈事跡陳列館」。

歷時兩年精心創作,疫情期間反覆打磨。2019年初,《待放》開始籌備,藝術學院調集表演、編導、舞蹈和音樂等多學科骨幹教師,下基層、赴川南、奔重慶、深入校史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多方汲取意見,反覆打磨劇本。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主創團隊積極應對困難,共同努力,繼續與校史館、檔案館展開深度交流、汲取養分,進一步精加工劇本。2020年6月以來,學生演員心系話劇,主動向學校申請返校排練,克服疫情影響,同學們陸續返校、重回舞臺,認真完成每一天的排練任務。經多次試演,《待放》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和專家們的建議中反覆修改、打磨、排練,期間開展了十餘次劇本創作研討會,先後共寫作了4版劇本,最終形成公演劇目。

該劇立足於江姐在川大學習、生活、戰鬥和成長經歷,以新穎的藝術視點、靈動的表現手法,通過貫穿全劇的成年江姐和學生江姐不斷跨越時空、直面交流的表現方式,飽含深情地展現了江姐來川大、在川大、別川大的三個過程。通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姐弟之間的矛盾衝突,突出表現了作為學子的江姐在大學校園中理想的堅定、信仰的成長和青春的風採,並藉此呼喚今天的青年人應具備的正確的價值定位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來源 / 劉姝雯、張潔

攝影 / 何苗、邱超

編輯 / 陳好好

責編 / 陳爽

相關焦點

  • 廣東話劇院《與妻書》臺北首演掌聲雷動
    南方日報臺北訊 (特派記者/郭珊) 廣東話劇院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點打造的話劇《與妻書》,昨晚在臺北新舞臺隆重首演,這也是該院首次登上臺灣舞臺。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與數百名臺北各界人士及藝術院校師生一起觀看了該劇的演出。演出結束後,在全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中,蔣孝嚴、張榮恭走上舞臺與演員握手併合影留念。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江姐的青春迴響
    ……  在2020年江姐誕辰100周年之際,四川大學精心打造了一部名為《待放》的話劇,反映江姐在川大求學、生活、戰鬥和成長的經歷。從採訪到寫作到排練再到首演的19個月期間,編劇兼導演、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賈立強反覆和劇組的師生們討論各自對江姐的認知。  「這些都是誠實的疑慮。」
  • 舞臺劇《江姐在川大》城市音樂廳首場公演成功
    11月6日晚9時許,城市音樂廳歌劇廳掌聲雷動,一陣接著一陣,久久不息,由四川大學傾力打造的大型原創舞臺劇《江姐在川大》首次社會公演圓滿落幕。相關行業專家代表、江姐故居代表,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十餘所在蓉兄弟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四川大學「江姐班」、校學生藝術團、部分師生及教導員代表等千餘名觀眾現場觀看了演出。據悉,該劇是四川大學師生深入挖掘學校紅色文化資源,歷時30個月,精心打造的一部校園原創紅色教育精品劇目。
  • 四川人藝話劇《蒼穹之上》如論講堂首演圓滿成功!
    #《蒼穹之上》首演現場#「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民族話劇」據悉,該劇入選「2018年全國舞臺藝術現實題材作品#《蒼穹之上》首演現場#以改革開放初期軍工事業大發展的時代背景為主線,以某型號戰機設計師江川夫婦為中心,講述某型號戰機從立項、設計、研製、修形,再到試飛成功的全過程。
  • 祝賀哈爾濱歌劇院《江姐》七度復排完美首演
    》七度復排  完美首演 2019年6月25日哈爾濱青年宮,哈爾濱歌劇院七度復排《江姐》,完美首演!之所以七度復排《江姐》,就是希望通過重溫革命歷史,讓人們了解在那艱苦卓絕的歲月裡,有那麼一群人,可以為了自己的信仰而超越生死的界限,甚至向死而生。《江姐》早已超越一部劇作本身,它不斷迭代的過程,正是延續藝術薪火、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
  • 臺灣話劇《三人行不行》上海首演成功 轉戰北京
    《三人行不行Ⅰ》之the death of 南部女孩臺灣李國修作品《三人行不行I》六月底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轟動首演,應主辦單位「兩岸城市藝術節-臺北文化周」邀請,《三人行不行昨日首演結束全場519位觀眾掌聲如雷。由臺灣硬底子喜劇演員朱德剛、杜詩梅、狄志杰三人共飾30角的高難度喜劇演出,笑料層層埋伏,劇情緊湊活潑,毫無冷場。《三》劇上海演出持續至本周日,緊接著將到北京方家胡同巡演最後三場。
  • 話劇《人生》提升版首演成功
    話劇《人生》提升版首演成功 發布時間:2020-10-11 07:23:07 來源:
  • 原創話劇《長江路·代號1800》成功首演,諜戰喜劇演繹家國情懷
    2020年9月29日晚,「南京城市印象原創話劇三部曲」之原創諜戰喜劇《長江路·代號1800》在1913國民小劇場成功首演。該話劇的演出也成為「2020江蘇省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暨南京長江路文旅集聚區建設啟動儀式」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諜戰情節的緊張劇情配合輕鬆搞笑的舞臺展現,獲得了在場各級領導和各界媒體的一致好評。
  • 《浮士德》世界首演過後,他們竟然這樣評價...
    在不久之前《浮士德》世界首演圓滿落幕這部話劇即將啟程杭州站開啟這趟人間遊歷!話劇《浮士德》在首演後引起劇圈極大的關注所帶來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從立陶宛到俄羅斯再到中國裡馬斯·圖米納斯對於戲劇詩意與美的不斷探索得到了觀眾與專家的認可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歌德64年心血寫就
  • 話劇《歸來》北京站圓滿落幕
    話劇《歸來》在韓國由金牌製作人金秀路製作並主演,2015年首演即獲得「首爾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導演獎」,同名改編電影更獲得了2017年「蒙特婁國際電影節金獎」。  真實的「歸來酒家」一臺好戲體驗官讀劇本活動合照話劇《歸來》中文版在尚未開票的3月份就已邀請「一臺好戲體驗官」們進行過讀劇本的活動。當時讀的便是話劇《歸來》的韓版直譯劇本。
  • 我校躍動青春文藝季之碧葉專場話劇演出成功舉辦
    12月19日,我校躍動青春文藝季系列活動之樹之碧葉專場話劇在東區大禮堂成功舉辦。演出現場氣氛熱烈,約1300名喜愛話劇表演的師生們前來觀看。開場鐘聲響起,專場話劇的帷幕徐徐拉開。一副荒誕的人物肖像畫、一樁意外死亡的案件、大量出人意料的戲劇語言,演員們通過精湛的表演方式講述並揭露一個義大利警局意外發生的真相,帶領觀眾們從舞臺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由笑到鬧、由荒誕回到現實,在劇情演繹和思緒切換中不斷回味與思考,演出結束時全場掌聲雷動。
  • 深津繪裡攜新片出席坎城 點映式掌聲雷動
    原標題:深津繪裡攜新片出席坎城 點映式掌聲雷動 現場掌聲雷動,深津也談了自己的感想「大家都非常集中注意力,所有人都很期待導演的新作。我感受到這個電影裡描寫的愛情慢慢滲透到大家心中時那種溫暖的掌聲。」曾和黑澤導演帶著電影《光明的未來》(2002年)參加過坎城的淺野也笑著說:「很開心,很久沒有受到這麼熱烈的掌聲了。(笑)這是我們非常努力拍的電影,非常高興能收到大家的掌聲和祝福。」
  • 天津首部沉浸式話劇《守護者·民國物語篇》成功首演
    12月24日晚,由天津北方對外演藝交流有限公司、民國物語博物館聯合出品的沉浸式話劇《守護者·民國物語篇》成功首演,以一種新穎、震撼的方式開啟了天津本土原創的沉浸式戲劇新模式。話劇首演在民國物語博物館舉行,社會山文旅港總經理王秀存、社會山商管公司總經理李海英、社會山商管公司副總經理吳晗、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藝術總監鍾海、天津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夏冬、天津市民族文化宮文化發展部部長陳新和馬軍等領導出席首演沉浸式話劇《守護者·民國物語篇》的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天津,通過對江小溪和程諾兩人命運的描述,折射出內戰時期各方錯綜複雜的衝突較量和恩怨情仇,將英雄情結
  • 大型原創廉政話劇《突圍》在深圳龍崗成功首演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12月14至16日,由深圳市紀委、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龍崗區委與廣東省話劇院合作,歷時3年傾力打造的大型廉政話劇《突圍》在深圳龍崗成功首演。這部集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為一體的作品一經首演,迅速引起觀眾強烈反響。話劇海報。省話劇院供圖真實刻畫人物客觀反映時代《突圍》不同於以往反腐題材作品,力圖通過塑造獨特的藝術形象,在新的審美契合點上最大程度地調動觀眾的欣賞興趣,讓人們在反思中深刻地回溯昨天,把握今天,從而認識明天。《突圍》演出時長約115分鐘,共分九場。
  • 話劇《戰國紅》昨晚盛京大劇院首演
    大幕尚未拉開,非遺項目遼西影調戲的震撼唱腔響起,影調戲鬚生高聲唱詞,觀眾即刻入戲,進入話劇《戰國紅》描述的遼西生活情境中。6 月 28 日晚,根據第十五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 " 五個一工程 " 獎小說改編的話劇《戰國紅》在盛京大劇院首演。
  • 從逸仙樓啟動出發的話劇《孫中山在寧波》首演成功
    8月22日,寧波寧豐話劇團原創的大型原創話劇《孫中山在寧波》話劇在鄞州文化藝術中心首演,獲贊滿滿,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作為支持單位之一對此表示慶賀。特別是逸仙樓開樓首展的《孫中山與寧波》,所挖掘到的孫中山與寧波的記憶和線索,也成為本次話劇所體現的寧波元素和創作的靈感。《孫中山在寧波》通過話劇的形式,展現孫中山在寧波的事跡和故事,是歷史的傳承,更是人文教育的挖掘和發展,孫中山在寧波逸仙樓出發,通過話劇的形式走進寧波百姓的心中,讓更多的人知道孫中山的故事,知道逸仙樓、寧波幫、豬油湯糰與寧波的故事。
  • 話劇《西望長安》精彩首演
    2月28日,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西望長安》在小劇場迎來第四輪精彩亮相,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青年演員苗阜攜手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將老舍筆下的劇中人、劇中事演繹得喜感十足,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真實案例叩問當下社會現實問題,嬉笑怒罵、起承轉合,給現場觀眾留下了一個難忘的首演之夜。
  • 湖北美術學院版畫系校園原創公益話劇《冬去春來》首演成功
    :00在版畫系一樓中庭首演。版畫系黨總支書記蘇山為話劇演出致辭,話劇首演成功。《冬去春來》講述了一個普通武漢女畢業生如何戰勝新冠病毒,並在康復後投身抗疫志願服務,反哺社會的感人故事,讓當代大學生深度思考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生命的意義。將人情冷暖、社會抗疫工作濃縮在舞臺中,在舞臺上用當代青年的方式詮釋齊心協力的抗疫精神。
  • 順德原創話劇《愛的拿鐵》成功首演
    順德原創話劇《愛的拿鐵》主演項文杰道出了最後一幕戲中,隱藏在 「再見」背後的真正涵義。7月11日晚,順德原創話劇《愛的拿鐵》在順德演藝中心大劇院進行首演,吸引了眾多觀眾觀看。順德原創話劇《愛的拿鐵》成功首演。現場演出時!
  • 東方名家名劇月回歸 紅色經典傳承滬劇《江姐》全國首演
    東藝副總經理羅學勤介紹,從京劇《智取威虎山》開始,到史依弘擔綱的《杜鵑山》收尾,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包含多部紅色題材,特別是滬劇《江姐》《壹號機密》、大型滑稽戲《上海的聲音》將用上海的劇種、上海的聲音表達對黨、對祖國的祝福。「作品與人才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希望通過《江姐》的傳承,帶出滬劇未來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