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FADA小編
文章首發: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公眾號(cfada1980)
李宙,造型指導。電影作品:《金剛川》《八佰》《749局》《我和我的祖國 · 前夜》《誅仙1》《九層妖塔》《大鬧天竺》等。
每一個電影人物背後都有我們看不到的故事,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也可能是他的整個人生……
人物造型指導李宙老師於10月14日(19:30-21:30)在「中國電影美術人社群」直播開講。通過分享她擔任造型指導的影視作品《八佰》,為大家解答如何在電影當中塑造每個鮮明的人物的個性,以及在設計與製作過程當中的創作風格和細節。
「如何在一組制式相同的服裝中凸顯各個角色的差異性,是需要設計者進行微妙而精準的把控的:儘可能地在共性之中尋找個性。」
影片《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歷史題材影片,其影像風格具有真實感和紀實性,李宙老師在造型闡述階段從畫面的質感、色彩、人物造型的整體感覺上提出了獨到的設想。
老師在造型闡述中寫出:「繁華的上海租界與北岸的四行倉庫正如天堂與地獄,冰火兩重天,把北岸戰爭殘酷與南岸的摩登世界通過美術、造型、光影的結合藝術的展現在同一畫面,才能達到寫實與浪漫的風格的展現。」
「北岸的人物造型色彩在處理上希望產生一種蕭瑟與懷舊的質感,色彩飽和度不需要過高,使其具有類似褪色的老照片的顏色傾向。」
四方倉庫的故事在影片中分為四天進行敘述,四天也是人物狀態的四個階段,李宙老師根據階段的不同以及人物工作與性格特點的不同進行人物造型設計。通過真實戰爭留下來的影像資料作為影片中士兵創傷效果的參考,深入設計後與導演進行溝通。
「南岸當時被我們稱為'東方小巴黎',我們看過很多關於年代戲的電影與電視劇,一些花俏的飽和度過高的形象是對觀眾的一種誤導,實際上南岸居民的服裝擁有一種更素雅的色調。」——30年代上海摩登女性較多衣著旗袍,極具東方韻味。
李宙老師參閱了電影《細細的紅線》《父輩的旗幟》《太陽帝國》等影片中的人物造型設計風格——「《太陽帝國》與《咖啡公社》裡面淡淡的咖色白色調在整個畫面上十分舒適。」
老師在介入整個造型設計工作之前觀看了導演與攝影拍攝的樣片,導演和攝影老師想要完成的是一個接近黑白的蕭瑟質感的電影——「為了做好日軍和國軍在服裝色彩中的區分,我和美術指導林木老師提出要在兩方軍隊服裝色彩上做出變動,在服裝面料的選擇方面做了許多嘗試。」服裝製作後需要移交給組員做舊,為了提供做舊的周期,老師在試面料的同時開始設計日軍和國軍的服裝。
「日軍和國軍的面料選擇上,我一直在學習,國軍的外套我選擇的是一款小帆布,顆粒感是點狀的相對來說更厚且耐磨,特別適合做舊,染色時色彩染過一點,服裝經過做舊一層一層褪色,加上小帆布的塑形,最終達到預想的效果。「
人物造型的設計進行了三個輪迴,在劇本裡,這位頭牌妓女在南岸租界接受了許多西方的文化,30年代西方名媛的服飾又恰當的融入了東方的元素,既能突出角色的典型性又能突出服裝本身的造型和豐富的色彩。
片中出現的運營賭場和妓院的「堂嫂」的造型是偏中性的,老師分享道:有的時候參考照片不在於數量的多少,有的時候一張符合人物性格特徵的參考圖就足矣。」我們做人物造型最終還是要符合電影整體的氣質和風格,這是一個寫實性的甚至帶有一些紀實感的電影,所有的人物精神都應該存在於在這樣的大氛圍之下。「
夢境中趙子龍的設計也符合整個影片的氣質,寫意與寫實的結合,並且與影片中戲臺上的趙子龍產生了互文關係。
國軍的服裝具有統一的制式,如何在制式統一的狀態下凸顯各個角色的差異性是需要設計者進行微妙而精準的把控的,儘可能地在共性中尋找個性。逃兵的個性是較為外化的,根據劇本中事件的依次發生以及演員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在服裝和妝面上做出相應的細緻設計。
李宙老師強調了妝發的重要性:」在個性比較含蓄的情況下妝發就更加重要,髮型幾乎是整個人物造型的靈魂,因為影片大部分情況是拍攝人物的上半身,並且能體現出人物造型的典型性。「
拍攝年代戲時的帽子往往不能通過網絡購買,老師專門找到國內做帽子定製的設計師進行溝通,製作了二十多頂帽子以供南岸的角色使用。
市面上的服裝面料具有局限性,噴染印花的手法趨於固定,老師和團隊自己繪製印花再去噴染,使得人物造型更加真實。——」不管電影有多長,我們都要讓觀者通過設計師設計的人物造型來了解整個角色。「
」拿到劇本了解角色背景性格特徵等基本信息後要進行素材的整理,我們可以縱向橫向的尋找角色素材。通過素材的搜集抓好典型性是最重要的。「
更多直播推薦:
張曄,影視服裝設計師,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美術系教師。服裝設計作品:《太平輪》《妖貓傳》《圖蘭朵》等電影作品,《如懿傳》《慶餘年》《大秦帝國之天下》《紅高粱》等電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