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悲情白節山:太平輪是怎樣沉沒的?

2021-02-13 團結報團結網

上海《大公報》當時報導

近日,由著名導演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正在全國熱映,此片因以1949年「太平輪」沉沒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引起了海峽兩岸的強烈關注。1949年初,太平輪從上海出發前往基隆,卻最終沉沒於汪洋大海,造成上千名乘客罹難的特大海難事故,曾引起當時《大公報》等各大報紙的持續報導。

超載嚴重 暗夜航行

「太平輪」本是美國製造的貨輪,「二戰」期間,該船作為美軍短程運輸補給艦使用。1948年7月14日,中聯公司租下了「太平輪」,該輪也由貨輪改成客船,主要用於往返上海與基隆。

1949年1月27日,從上海到基隆的「太平輪」航班原定的起程時間是上午,後來因貨物過多,又改成了下午兩點,實際直到下午四點半才開船。當時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作為春節前最後一艘前往臺灣的「太平輪」,達官顯貴對此自然也是趨之若鶩。據事後報導,這一輪班雖然只賣出了508張船票,但事實上超載嚴重,如加上船員的話,人數更在千人之上,其中有很多人是靠關係、靠金條才得以上船的。當時「太平輪」救生設備簡陋,船身鐵板朽爛,未加修整,同時船上原已載有鋼條六百餘噸,復再搭客裝貨導致嚴重超載,「太平輪」核載噸數是2050.775噸,但實際當日起航時載重已達2700多噸,因為吃水過深,以往需要踩梯子才能登上的船現在抬腳即上。

當時戰事緊張,淞滬警備司令部剛發布一條水上宵禁令:每日下午18時至翌日上午6時之前禁航。為在此時間之前駛出吳淞口,「太平輪」開足馬力,加大航速,且為避免被軍方攔截而不鳴笛、不開燈;而且「太平輪」還改變航程,選擇一條視野不良、情況複雜的近道。

發錯信號 錯失生機

1月27日夜11時三刻,「太平輪」行使到離上海四十餘裡的舟山群島附近洋面,在抵該海域的白節山附近時,海面無霧無風,突與由基隆載貨來滬之熄燈急駛的「建元輪」發生互撞。「建元輪」被撞後曾燈火通明,船員紛紛躍水向「太平輪」求救,船則於十五分鐘內全部下沉。

「太平輪」因急解救生艇未成,後發覺本身艙內亦已進水,乃又以全速向附近一小島回駛,但此時船身已漸向右側傾斜。令人遺憾的是,就在撞船幾分鐘後,路過事發海域的「盛京輪」在收到「建元輪」發出的求救信號後駛近並詢問「太平輪」是否需要救援時,「太平輪」船長給出的回覆卻是:「一切都好。」收到這一訊號後,「盛京輪」隨後開走。後「太平輪」傾斜愈甚,未逾半小時即翻覆,頂層乘客亦全部被壓入海中,其中有36人因熟悉水性,攀附木箱隨波漂流,直至28日晨六時半始有澳軍艦一艘因曾於事前接獲呼救電,駛來一一撈救。按照當時的官方說法即有此36人獲救,他們都由澳大利亞軍艦「華爾蒙哥號」救起。然而實際生還者無法確切統計,後仍有乘客獲救。

據生還的乘客、國防部參謀少校葛克所述:「太平輪」出事後,兩救生艇始終未能放下,而又無人解決,致最大救生工具隨輪沉沒。

搜救遲緩 賠償無力

中聯公司首次接獲「太平輪」失事消息系在1月28日清晨三時,由海岸電臺轉告「太平輪」最後呼救情形,因適值戒嚴期間,延至五時後始得急速進行營救探查工作。中聯公司借用一登陸艇於28日上午離埠駛赴出事地點,同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又向中央航空公司包僱飛機一架,派員乘坐飛至出事地點,但以該處海水深度達八十尺以上,浪濤洶湧,登陸艇在白節山燈塔附近四處兜查達五小時之久,專機亦在該處上空低飛偵查達二小時之久,均僅見黑色燃油漂浮水面,其他毫無遇難者跡象,或漂流物可尋,只得返回上海。當時屍體四散漂流,打撈工作殊多困難。中聯公司為應各家屬要求,亦撥派「海川」輪載家屬百餘人赴出事地點勘察。2月1日中午,抵達出事海面附近之海川輪經過搜索,只在附近島嶼之沙灘上檢到遇難乘客之行李及照片等物,並在定海洋面發現五具屍體。遇難乘客家屬也僱用小船,分至就近各島嶼搜索,但一無所獲。此間在臺灣的中聯公司為營救太平輪遇難旅客,規定營救生還旅客者每名臺幣1000萬元,撈獲屍體者每名臺幣500萬元。而在上海的中聯公司也懸賞尋找「太平輪」失事旅客及罹難旅客屍體,規定援救生還經證明確屬太平輪遇難旅客者致酬20萬元。「太平輪」遇難旅客中,曾有17名被七艘漁船救起,當時因受傷甚重,暫留荒僻鄉下就醫,未與外界連絡。到3月1日,有遇難粵籍軍官一人,突返抵家鄉,其家屬當時正為其舉行祭奠,忽見生還,轉悲為喜。

自此次慘案發生後,遇難家屬向中聯公司提出撫恤要求。4月6日,上海法院也專門開審此案,上海方面有416人,在法庭上每人要求發給3500萬元,並打撈死難屍體。雖然法院要求中聯公司賠償,但此龐大數目,非中聯公司所能負擔。特別是太平輪的保險之前在華泰產物保險公司和鴻福產物保險公司投保,可是沉船事件發生後,這兩家保險公司負責人都逃離上海,宣布公司倒閉,因此中聯輪船公司必須自負盈虧。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太平輪遇難旅客家屬善後委員會」代表回到臺灣,向臺灣省參議會呈請協助,要求中聯公司賠償案送請最高法院、省政府、臺灣高等法院、臺北地方法院、臺灣銀行等機關辦理。為此,總經理周曹裔到了臺灣後,要求以華聯輪向臺灣銀行抵押現金120萬新臺幣,作為償債的抵押品,後該公司的「安聯輪」也向銀行抵押了30萬現金,作為支付「太平輪」事件賠款。但賠償實際執行起來也是難上加難,幣值很亂,也有的人得到的是白米,也有的遇難者家屬拿到四五美元。由於時局混亂,許多人並沒有拿到賠償金。

太平輪的悲劇傳奇一直流傳至今, 一些文學作品及影視劇也以此為故事背景。如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的小說《謫仙記》就把故事中的女主角描寫成雙親在「太平輪」事件罹難,後來《謫仙記》由謝晉導演改編拍攝為電影《最後的貴族》。因養母曾乘坐過「太平輪」來臺的臺灣作家張典婉還曾採訪「太平輪」的倖存者及其後人,並參與拍成紀錄片《尋找太平輪》於2005年在臺灣播出,引起強烈反響。後來張典婉寫作的紀實作品《太平輪一九四九》於2009年在臺灣出版,再次引起兩岸關注,2011年此書也在大陸出版。2010年5月25日,太平輪罹難家屬與親友們在「太平輪」沉沒地點——白節山海域舉行海祭,他們一同在沉船地點獻上一千朵白菊花與一千隻紙鶴,表示對太平輪千餘位罹難人員的哀悼與紀念。

相關焦點

  • 1949年太平輪沉沒之謎,千人遇難,詭事不斷
    然而卻鮮有人知道,在上世紀的四十年代,中國也曾有發生過一段類似鐵達尼號的沉船事件,史稱「太平輪沉沒事件」。許多年後,倖存者在講述那段悲慘的歷史時,將沉船的責任推到船長的頭上,聲稱若不是因為船長那句「一切都好」,或許還不會造成那麼多的人葬身海底。
  • 「太平輪」起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由吳宇森執導的戰爭題材災難大片分上下兩集,分期上映,12月2日《太平輪(上)》3D作為賀歲檔的開門作已經登陸院線,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匯集了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宋慧喬、佟大為、長澤雅美、秦海璐等中日韓影星,主打「與其把生命交給戰爭,不如獻給愛情!」
  • 【熱映影片】《太平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將三對戀人的感情糾葛,六大主演譜寫的亂世戀曲呈現給觀眾,但是真實的「太平輪事件」又是怎樣的呢?太平輪的第35個班次起航於1949年1月27日(農曆除夕前一天),這是它踏上亡命之旅的最後一個班次。太平輪事件經過: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從中國上海市開往基隆的途中,於夜間航行,為逃避宵禁
  • 東方泰坦尼克——「太平輪」沉沒之謎
    子夜時分,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相撞,沉沒於浙東舟山海域,900多人遇難,僅38人生還——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太平輪沉沒事件,太平輪也因此被稱為「東方泰坦尼克」。   「鐵達尼號」由於一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而變得舉世皆知,而太平輪和它所牽引的生死別離卻漸漸被人們所遺忘,成了一個時代的往事。時隔六十多年,塵封的記憶又被翻新在歷史的追尋之中。那麼,太平輪因何沉沒?當時船上到底搭載了多少乘客和貨物?
  • 【溫故】太平輪沉沒真相揭秘
    1949年1月,解放軍兵臨城下,國民黨名流攜家帶口搭乘「太平輪」從上海南遷臺灣,在舟山群島海域與一艘貨船相撞沉沒,導致上千人被冰冷的海水吞噬。這起慘烈的海難事件,曾被稱作東方「鐵達尼號」事件。她叫張靜梅,「年三十六歲,杭州人,自太平輪失事後至今情況不明,倘有仁人君子知其下落,請即通知或電告上海南京西路377號東南日報社劉子潤……」劉子潤時任東南日報社經理,張靜梅是他的妻子。1949年1月27日,張靜梅和養女梅子,一起坐上了太平輪。時任東南日報社社長胡健中想把報社遷往臺灣,派劉子潤把上海分社的印刷機器設備等先運走。
  • 幕味如果太平輪沒有沉沒……
    不過與泰坦尼克相比,從1949年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太平輪事件的記載卻被塵封在檔案館和遇難者家屬的記憶裡。一直到了2000年,一個名叫司馬秀媛的老人在臺灣故去了,她曾是太平輪號的乘客,於1948年乘坐太平輪抵達臺灣。在她去世後,她的女兒張典婉開始嘗試著搜集太平輪號的所有資料,這才逐漸的揭開了太平輪號塵封的記憶。
  • 1949年太平輪沉船事件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文章摘自《東方早報》2011年8月2日 原題為《那些被太平輪改變一生的人們》在1949年兩百萬人潰退到臺灣的過程中,太平輪的悲劇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在中國沿海每一個重要的港口,類似太平輪這樣的生死離別在日復一日地上演
  • 【乾貨】1949年太平輪沉船事件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在太平輪出事前,1948年12月3日下午,一艘從上海開往寧波的輪船在吳淞口爆炸,據說遇難者有數千人。幾天後又有兩艘輪船相撞,一個月後太平輪沉沒。太平輪沉沒後5天,祥興輪與一艘葡萄牙貨船相撞,葡萄牙船沉沒,只有23人倖存。
  • 太平輪,一段沉沒的民族記憶
    電影《太平輪》宣傳海報(部分)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上映,再次勾起華人世界對1949年太平輪事件和兩岸流離人生的記憶
  • 揭秘1949年太平輪沉船事件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目前沒有發現太平輪的照片留存於世。圖中是與太平輪同屬中聯公司的華聯輪在上海離港時的畫面,太平輪最後一次航行大概也是這樣的情景。在1949年兩百萬人潰退到臺灣的過程中,太平輪的悲劇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在中國沿海每一個重要的港口,類似太平輪這樣的生死離別在日復一日地上演。
  • 太平輪1949,是什麼喚起了我們這段記憶
    這兩則新聞,有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沉船。前面一條新聞是,由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關機。這部電影的原著書籍《太平輪一九四九》,曾在3年前出版時引起過一輪轟動。內容為1949年初,當國民黨敗局已定時,一艘搭乘著千餘名乘客的客輪「太平輪」,在從上海駛向臺灣的途中沉沒,多少家庭因之改變了生命軌跡。
  • (歷史解密)1949年太平輪沉船事件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星雲大師把這看做是因緣。 目前沒有發現太平輪的照片留存於世。圖中是與太平輪同屬中聯公司的華聯輪在上海離港時的畫面,太平輪最後一次航行大概也是這樣的情景。  在1949年兩百萬人潰退到臺灣的過程中,太平輪的悲劇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在中國沿海每一個重要的港口,類似太平輪這樣的生死離別在日復一日地上演。
  • 【深度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200箱黃金撲所迷離
    影片匯聚了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佟大為、宋慧喬、長澤雅美等中、日、韓電影巨星,超強的陣容讓這部電影備受觀眾的矚目,同時也讓觀眾了解到了「太平輪」這艘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的悲劇而又神秘的歷史。其實,在悲劇的背後仍然有很多未解開的「真相」,一些傳言也讓太平輪事件變得更加神秘。(文/大k姐 策劃/好大玉)停靠在黃浦江碼頭的太平輪,坊間一直有傳言說,太平輪是艘運送黃金的船。
  • 【鉤沉】太平輪被指因超載沉沒
    1949年1月27日深夜,從上海開往臺灣基隆的客船太平輪在駛離吳淞口不久後,在舟山群島海域與一艘貨船相撞沉沒,千餘乘客與船員被冰冷的海水吞噬
  • 太平輪沉沒堪稱一次痛徹心扉的海上浩劫,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您要問了,這被稱為「中國鐵達尼號」的太平輪,究竟是怎麼回事,它的沉沒為何值得吳宇森導演花這麼長的時間去講述呢?咱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這歷史上真實的太平輪沉沒事件。首先咱們說說這起海難為什麼影響力如此之大,不光是吳宇森導演拍了電影,還有紀錄片《太平輪一九四九》,包括一些民間的紀念活動,直到今天都還在辦。
  • 【影后故事】每一部電影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影片匯聚了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佟大為、宋慧喬、長澤雅美等中、日、韓電影巨星,超強的陣容讓這部電影備受觀眾的矚目,同時也讓觀眾了解到了「太平輪」這艘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的悲劇而又神秘的歷史。其實,在悲劇的背後仍然有很多未解開的「真相」,一些傳言也讓太平輪事件變得更加神秘。停靠在黃浦江碼頭的太平輪,坊間一直有傳言說,太平輪是艘運送黃金的船。
  • 太平輪
    釀成1949年最大的海難事件的太平輪屬於中聯輪船公司,經營者是蔡天鐸,蔡天鐸的兒子正是現在中國臺灣的節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蔡天鐸主持的中聯輪船公司早年曾顯赫一時,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聯輪船公司出資買下了太平輪,並從1948年月開始往返上海基隆,至1949年元月沉沒為止,共完成了兩岸間35趟航程。太平輪由美國設計製造,是一種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排水量達2489噸。
  • 玩忽職守撞船沉沒至近千人遇難,揭秘悲慘的民國太平輪事件
    1949年1月27日夜晚,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一艘關閉了夜航燈的客輪正在向臺灣方向駛去。寒冬凜冽的海風呼嘯著吹過,大海的巨浪也無情地拍打著這艘默默行駛的客輪,一切都是大海上該有的樣子。
  • 一部可能要在暑期檔被爛片埋沒的好電影--太平輪下:大江大海1949
    請容許我借用龍應臺先生的著作標題來開始這篇文章,那是大江大海的1949,兵荒馬亂來不及兒女情長的時代,太平輪的悲劇就發生在那一年。 太平輪是一艘什麼樣的船,太平輪是中聯輪船公司的豪華貨輪,由蔡天鐸在上海所經營。
  • 沉睡的太平輪
    1949年1月27日,由上海駛往基隆港的太平輪被撞沉沒,近千人罹難原載:《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8期作者:衛毅